养生健康

夏季小儿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夏季小儿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一、腹泻 夏季如饮食不当、气候不适或细菌感染,都会造成小儿腹泻。因此,小儿饮食应定时定量;生吃蔬菜水果一定要洗净,奶具、食具要注意消毒。

二、皮肤病 小儿夏天常发生的皮肤病有痱子、疖子、脓 疮、虫咬皮炎等。

预防皮肤病就要注意小儿的个人卫生,做好灭蚊防虫工作。小儿洗澡后要擦爽身粉或痱子粉。要勤换衣,衣服宜柔软宽大,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三、热痉挛 盛夏因出汗较多,体内的钠、钾盐也随之大量流失,如果经常给孩子大量饮用白开水,血液中的钠离子还会进一步下降,导致电解质不平衡,从而使孩子出现腹部及四肢肌肉痉挛性收缩,同时伴头痛、乏力症状。防治热痉挛,首先是要加强室内通风,让孩子多吃些水果,大量出汗后,应及时给孩子喂些淡盐凉开水。

四、暑热症 由于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散热功能差,故在炎夏常易发高烧。此时患儿大都不出汗,且伴口渴、尿多、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及烦躁不安等症状。防治暑热症首先要改善居住条件,及时给孩子多喂些淡盐凉开水,经常用温水洗澡。这样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汗液蒸发。

五、传染病 夏天是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伤寒、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的流行季节。这些传染病大都是经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春季小儿传染病食疗

春季是小儿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例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风疹等,这些疾病传染性强,病程大都在10天左右。这写传染病对孩子健康的威胁也是很大的,有些严重或者是处理不当,得不到及时治疗的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此期间,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要注意合理饮食,以促使身体早日康复。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此病应以软食和半流食为主,忌食一切酸、辣、过甜和干硬食物及鱼、虾、羊肉等,以防刺激唾液分泌,加重腮腺的肿胀。此外,可配合以下食疗。

银花茶:银花45~50克,冰糖适量,加水1000毫升煎煮,滚开即可,待凉后饮用。能清热解表,流腮初起时饮用最佳、

绿黄双豆粥:绿豆160克,黄豆80克,红糖120克,加水,文火煮至烂熟,常食有效。能清热解毒利尿,适用流腮患儿。

麻疹以半流食饮食为佳,如牛奶、米粥等。忌食油(油食品)腻、辛辣食物。

紫草三豆饮:紫草30克,绿豆、黑豆及赤豆各100克,加水煮烂后分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的功效。用于麻疹初期。

芦根白茅根饮:鲜芦根、鲜白茅根各500克,煎水代茶饮。用于麻疹出疹期。具有清热生津、凉血透疹的作用。

杏仁麦冬饮:杏仁10克,麦冬15克,煎水分服。用于麻疹恢复期。具有养阴益气、清热通便的功效。

水痘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消化食品)为主,忌鱼、虾等。

双豆薏仁汤: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薏米仁30克,加水煮烂后服用。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水痘引起的发热、口舌生疮等。也可用绿豆煎汤代茶饮,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风疹 饮食原则与水痘相同。

杏菊饮:杏仁10克,菊花10克,白糖15克,将杏仁去皮、打碎,与洗净的菊花共入锅,加水用文火煎3~5分钟,放入白糖凉后饮用。具有疏风清热的功效。

菊花粥:菊花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将菊花洗净去蒂,蒸后晒干磨成细粉,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熬烂,加入菊花粉,再煮10分钟加白糖凉后服用。具有疏风清热的作用。

春季是小儿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有些家长不注意就给了这写传染病有了可趁之机。所以家长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提起注意。饮食上更是马虎不得。注意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减少细菌的侵袭。避免孩子误食不干净的食物等。保持空气流通,多吃水果蔬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三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三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三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症状加重。

4、水痘 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瘙痒。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7、猩红热 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

发烧是身体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一种防御表现,如果宝宝发烧时没有其他异常表现,通常不需要太过担心。如果宝宝还有其他症状,那就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可能是流感、感冒、耳部感染、幼儿急疹、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引起的。

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小儿体温 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生病、感冒 、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而引起儿童突然高烧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并及时上医院诊断。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三种:

1、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2、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3、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果持续2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春季皮肤顽症及护理

春天是个百病复苏的季节,父母除了要当心孩子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外,还要当心孩子的“面子”问题。一般春季里的皮肤顽症有两种:病毒性疾病造成的皮肤问题和过敏性皮肤疾病。在此,我们就来为大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和护理要点。

病毒性疾病:当心风疹、麻疹

春天是孩子容易被风疹、麻疹病毒侵害的季节,这些疾病原属于传染病,但由于它们都有出皮疹等的症状,这就让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分不清楚而去皮肤科求诊。

对于这类疾病,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隔离。如果在幼儿园或学校发生了麻疹、风疹,应该让健康的孩子尽快和病儿隔离。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春季发病为主,是小儿常见传染病。开始通常伴有咳嗽、流鼻涕、咽痛、头痛和发热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一般在36℃到38℃之间,持续1至2天,发热第二天就会出现疹子。疹子大小均匀,呈浅红色细点状,一般在一天以内布满全身,但是手心和脚心等部位出外。多数患儿的疹子在第四天逐渐开始隐退,并且在出皮疹的部位有细屑状的脱皮。

夏季小儿常见病的食疗方

翠玉黄瓜

原料:小黄瓜250克,白糖、醋、蒜末、花椒粉、盐、麻油适量。

特点:色泽清香,适于夏季时清热解渴。

木须银鱼

原料:银鱼250克,鸡蛋4个,葱花、料酒、精盐、味精、香油、花生油适量。

特点:银鱼、鸡蛋均为优质蛋白质,可满足儿童生长需要。另外,本菜色泽金黄,鲜香软嫩,可诱发儿童的饮食欲望,适于食欲不佳的儿童。

海米冬瓜

原料:冬瓜500克,虾米15克,料酒、盐、淀粉、葱、姜、植物油适量。

特点:冬瓜清热解毒、利水,连皮煮汤利尿解热的效果更好。虾米蛋白质丰富,含钙量高,两者做成菜肴有清补作用。

马蹄水鸭汤

原料:荸荠(马蹄)100克,水鸭1只,葱、姜、料酒、盐适量。

特点:该汤具有清热养阴生津作用,是夏季最适宜清补的食疗品之一。

鲜鱼腥草拌莴笋

原料:鲜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特点: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对肺热咳嗽、痰多黏稠、小便黄少、热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秋季小儿常见病的预防

秋季感冒

8、9月份早晚温差大,小儿免疫力差,冷暖失调极易引起感冒。大多数年龄稍大的孩子感冒后的症状只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并没有因感冒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症状较轻,但周期都比较长,一般十天左右可痊愈。有的会延续十多天,3岁以内的孩子因为抵抗力差,可能会出现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护理注意:

1、当宝宝已经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等到宝宝不再汗流浃背时,脱掉一件衣服。

2、宝宝衣着的薄厚要看宝宝的体质、室内外温度变化等情况而定,原则是:衣物慢慢加,宝宝比大人多一件,早晚比中午多一件,活动时比安静时少一件。

3、不要把出汗的宝宝放到风口处凉快,更不能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方法为宝宝降热,这样会使孩子敞开的汗毛孔迅速闭合,造成体内调节失衡,引起感冒。

专家建议:

3岁以内的孩子有感冒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3岁以上的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家长如果选择在家用药,用药两天后依然精神状态差、发热,也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处理。

什么是小儿风疹

风疹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小儿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孕妇早期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

潜伏期约10~20日。

1.前驱期:咳嗽,喷嚏,流泪,流涕,咽痛,结膜炎,前额痛,发热,体温38—39℃,呕吐。发热半日至1日后出现皮疹。

2.出疹期:疹痒多白面、颈而发,迅速(多在1日内)蔓延躯干、四肢遍布全身,掌、指(趾)少见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疹间皮肤正常。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3.恢复期:3—6日后皮疹消退,可见麸糠样脱屑,轻微瘙痒,体温下降至正常,肿大之淋巴结迅速消退,但也可持续肿大数周后方消退。

儿童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儿童常见传染病有麻疹

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发病的3-4天后颊粘膜有白色小点,继而从耳后、颈、躯干、四肢陆续出疹,出疹后脱皮。出疹后5天可以解除隔离,合并肺炎者隔离期延长5天。对于接触过麻疹的易感儿,应从接触后的第7天起隔离观察直至第21天。如接触麻疹后用过被动免疫制剂的孩子,应延长隔离期到第28天。

儿童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2、儿童常见传染病有流感

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上感症状较轻。从发病到症状完全消失都应该隔离。

3、儿童常见传染病有风疹

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流涕,1-2天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且在一天内出齐,疹退后无脱皮,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疹后5-7天为隔离期。接触患儿的有关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间接传播风疹。

4、儿童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

这个属于儿童多发病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也很强。

主要是通过儿童之间接触玩闹,还有如果接触其他患病儿童用过的牙刷,杯子,毛巾,甚至衣服,也都会导致感染。所以如果发现有患病儿童在,尽量带孩子远离。

相关推荐

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健康的基础来自于营养,而对小儿来说,既要警惕营养过剩,又要注意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为: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

宝宝12种夏季常见病

Part1 手足口病 1.小儿手足口病积极预防是关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引发手足口病的。 Part2 3大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因为夏季的高温容易导致细菌孳生,进而使环境受到感染,各种食物也成了细菌传染的“中转站”,两者交叉影响之下,宝宝更容易患肠道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称为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夏秋换季,小儿常见病的预防

8、9月份是夏秋轮换交替之时。当炎热的夏天渐渐远去,不知不觉间,我们会发现早晚变凉了,夜间得盖薄被子了。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化逐渐明显。 小儿的防御和调节功能较弱,季节交替更容易生病。究竟怎样正确照顾婴幼儿,才能让宝宝安全度过季节转换时期,尽量减少夏秋常见疾病发生的几率呢?来看看专家怎么说吧! 秋季感冒 8、9月份早晚温差大,小儿免疫力差,冷暖失调极易引起感冒。大多数年龄稍大的孩子感冒后的症状只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并没因感冒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症状较轻,但周期都比较长,一般十天左右可痊愈。的会延续

手足口病哪些传染途径呢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2、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3、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

带状疱疹会传染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播途径

水痘是一种小儿较为的常见传染性皮肤疾病,在对该病无免疫力的儿童中可迅速传染。水痘—带状疱疹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可以通过空气中飞沫经鼻腔黏膜吸入传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水痘患者的皮肤、水痘疱液以及接触患者排泄物等方式进行传染。

识别春季小儿常见皮肤病

一、无害的粟丘疹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前额、脸颊、眼、鼻周围,甚至外耳处,1 ~ 2 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呈球状,其顶端尖圆,上覆极薄表皮,用手挤压可见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粟丘疹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可见于正常的新生儿。 发病原因:新生儿粟丘疹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可自行消退。 宝宝状态:不疼不痒,无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无需治疗,大约在1 个月左右消退,也可能存在达3 个月之久。 二、传染的脓疱病 病症表现:些出生4 ~ 10 天的新生儿,突然在脸上、胸背部、四肢或皮肤褶皱处,出

手足口病症状特点介绍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 播的?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症状特点: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

小儿麻痹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神经原受毁坏,瘫痪不能恢复;如充血水肿挤压可不同程度或完全恢复。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 本病好发5岁以下儿童,故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在世界各国都,我国农村多于城市,人群中感染,季节以夏秋两季(6-9月)多见。传染原是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以胃肠道和呼吸道传染。本病主要以预

洗手液洗手可以减少手部多少细菌

并没具体的值。 洗手液可以减少手部皮肤的细菌数量。而不洗的手一般带20-30种病菌,可导致肠道、眼病、伤寒病等多种疾病。正确洗手可以让细菌数量减少21%。许多常见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传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