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6个时刻家长要多抱抱孩子

6个时刻家长要多抱抱孩子

1.刚出生时。

国外研究发现,宝宝出生1小时内,母亲就应抱抱他,进行亲密的肌肤接触。这样做可以减少宝宝的应激反应、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另一项研究显示,出生后0~2个月就接受抚触的儿童,智能发育指数(MDI)比不做抚触的儿童高7.4分。

2.哭泣时。

哭泣是人类的本能,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绪,可能是恐惧、受伤,也可能是饥饿、委屈等。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完善,很难让父母及时、正确地理解其哭泣的真正原因。婴儿哭泣时,家长要检查孩子是否有生理需求要满足,比如饿了、需要换尿布等。大一点的孩子哭了,父母要问清楚他们的需要。如果受了委屈,不妨蹲下身,将孩子拥入怀中,给他们安全感。

3.刚睡醒时。

大人们睡醒都有“起床气”,孩子刚睡醒时,也可能不适应,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周围熟悉的世界也似乎变得陌生。此时,家长可以抱着宝宝四处看看,帮他们尽快摆脱刚睡醒的懵懂状态。

4.受挫时。

当婴儿突然被巨大的声音吓到时、走路摔倒时,当幼儿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受挫时,家长的拥抱就是最好的心灵港湾,能让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尽快忘记刚刚发生的不愉快。如果得不到家长的及时拥抱,孩子就不得不独自面对难以承受的压力。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养成冷漠、自私等不良个性。

5.面临陌生环境时。

6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怕生,他们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都可能产生抗拒心理。而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伙伴和生活方式,更像是面对一场“劫难”。这些时刻,家长都要抱抱孩子,等他熟悉之后,再鼓励他离开大人的怀抱。

6.与孩子分别时。

现代社会流动性强,亲子间难免面临或长或短的分离。比如家长出差、过年一方要加班等,就不得不与孩子分别。从心理学角度讲,分离是孩子遭遇的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如果家长处理不好,孩子容易出现分离焦虑,长大后也难以信任他人。分别时,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不是抛弃他,只是短暂地离开,而且父母会一直想着他,爱着他.

正确的抱孩子

0~1个月要横抱,可用腕抱法或手托法。抱月子里的宝宝,要注意托住头和颈,头和臀部一定要保持一条直线。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搂过来,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手托法是指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

1个月后可竖抱,可让宝宝伏在肩上或背对自己。满月后或头能竖直后就可以短暂地竖抱了,3个月后可以适当延长竖抱的时间。一种竖抱方法是让宝宝趴在大人肩膀上,大人托住他的颈背,减少脊柱支撑,这种方法大人孩子都相对轻松些。

0~3个月的宝宝要适当进行颈部力量训练。初生婴儿有运动的潜力,但是必须通过锻炼才能被激发,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进行俯卧抬头练习或短暂竖抱。如果缺乏锻炼或者锻炼滞后,可能会导致孩子发育迟缓、行动迟钝。

3个月后抱孩子仍要保护头颈。此时,宝宝的颈部力量基本能支撑住头了,抱孩子就可以灵活一些了。6个月后宝宝头部就可自由活动了,家长抱的时候,也不需要再刻意帮孩子支撑头颈,只要稍微托住就可以了。

资深护士教你正确抱孩子

对于多数新手爸妈来说,想把眼前这个软绵绵的小肉团抱舒服了,确实是件需要学习的事。本期,我们教您如何正确抱孩子。

0~1个月要横抱,可用腕抱法或手托法。抱月子里的宝宝,要注意托住头和颈,头和臀部一定要保持一条直线。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搂过来,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手托法是指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1个月后可竖抱,可让宝宝伏在肩上或背对自己。满月后或头能竖直后就可以短暂地竖抱了,3个月后可以适当延长竖抱的时间。一种竖抱方法是让宝宝趴在大人肩膀上,大人托住他的颈背,减少脊柱支撑,这种方法大人孩子都相对轻松些。另一种方法是让孩子背对着自己,胸往外挺,顶住宝宝背部,左手压着宝宝胸部,右手压着宝宝膝盖。这种抱法的好处是宝宝和大人视野一致。不过,这种方式比较累人,时间不宜久。

需要提醒的是,不能一只手托住宝宝屁股,这样的坐姿抱法会增加宝宝脊柱的压力,影响颈部和躯干肌肉发育。另外,0~3个月的宝宝要适当进行颈部力量训练。初生婴儿有运动的潜力,但是必须通过锻炼才能被激发,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进行俯卧抬头练习或短暂竖抱。如果缺乏锻炼或者锻炼滞后,可能会导致孩子发育迟缓、行动迟钝。

3个月后抱孩子仍要保护头颈。此时,宝宝的颈部力量基本能支撑住头了,抱孩子就可以灵活一些了。6个月后宝宝头部就可自由活动了,家长抱的时候,也不需要再刻意帮孩子支撑头颈,只要稍微托住就可以了。

另外,很多家长或月嫂习惯抱着孩子摇晃。轻微地摇可以安抚婴儿,甚至有助睡眠,但如果过度则不利于宝宝大脑发育。宝宝的大脑没有保护性物质,摇晃过程中,大脑与颅壁不断撞击,容易引发大脑毛细血管出血,也就是摇晃震荡综合征,这会影响智力发育。婴儿摇晃震荡综合征常见于婴幼儿,轻者烦躁不安、倦怠。重者有运动障碍、瘫痪、呼吸困难、失明、反应迟钝、神情恍惚、惊厥、昏迷现象,以致长大后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的会因颅内血肿而夭亡。家长要格外留意。

过早坐推车影响宝宝脊柱发育

时下婴儿手推车已成了宝宝的必备用品之一,不管是生活在农村的宝宝,还是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宝宝,外出都能舒服的坐在自己的小车里,妈妈再也不有担心因抱孩子久了手臂累了。

自从婴儿手推车上市之后,很多妈咪都感到确实方便了很多。不过作为妈妈的你也不能大意,手推车有好处,但也有它的弊端。有专家提醒,年龄在6个月以内的宝宝,长时间坐手推车风险大。轻则可能引起驼背或脊柱侧弯,重则将有可能影响内脏器官发育。

婴儿骨骼柔软,不宜长期坐推车

王女士家住重庆九龙坡,宝宝刚6个月。王女士说,给宝宝买的婴儿推车椅背是斜着的,没法让孩子平躺,只能坐着。车背是软兜,孩子躺下去整个背会窝在软兜里。“每次把孩子放在推车里,刚走没几步,孩子就大哭,把他抱在怀里他又不哭了。”

王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儿童医院做儿保检查,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医生。儿童医院儿保科医生说,婴儿的骨骼柔软,背部肌肉也缺乏力量,支持能力不足。出生6个月以内的孩子,如果坐的时间过长,不仅可能驼背或脊柱侧弯,还会影响内脏器官发育。

8个月以下宝宝,“坐”有讲究

医生说,足月出生的婴儿,出生后第四个月,才能在扶持下短时间坐一下;

5个月时,能抱着坐在大人膝盖上一会儿;

6个月时,如果孩子独立坐着身体会向前倾,要用手支撑;

7个月时,终于能独立地坐一会儿。

所以,8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选用小床式推车,而且车体的折叠处不要有凹凸,不能太软或太硬。

如果家长选用这种软靠背的推车,也要在孩子1岁以后使用,孩子坐的时间长了也要经常抱出来,让孩子学学走路,适当活动。

过早坐推车,BB脊柱易变形

儿童医院骨科专家说,一定要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来选择推车。刚能独立坐片刻但仍不能久坐的婴儿,过早坐在推车里,除了会造成缺氧外,还可能导致脊柱发生变形。

“而婴儿推车一般在户外使用的时间较长,但6个月以下婴儿往往还不能自己坐稳。当推车碰到不平路面时,就会发生左右摇晃,对婴儿造成伤害。”专家说。

此外,婴幼儿头部是身体的1/4,头部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又特别重,而颅骨却又薄又软,囟门尚未完全闭合,加之脑血管也非常地脆弱,特别容易被外力损伤。

宝宝什么时候会抬头

宝宝一个月坐位时头能竖直3-5秒,2-3个月时坐位时勉强仰头,4-6个月抬头稳定。婴儿出生后几天就能俯卧,但能够俯卧后抬头一般要在宝宝2个月后。其实,俯卧抬头练习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对宝宝较早正面面对世界,接受较多的外部刺激也是非常有利的。

方法:俯卧抬头,从半个月以后在两次奶间可开始此项练习,每天让孩子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他抬头,注意床面要硬一些,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孩子太累。竖抱抬头,喂奶后竖抱孩子使头部靠在家长的肩上,轻轻地拍几下背部,使宝宝打个嗝,以防止溢乳。然后不要扶住头部,让头部自然立直片刻,每天4-5次,以促进颈部肌力的发展。俯腹抬头,小儿空腹时,将宝宝放在家长胸腹前,并使小儿自然地俯在家长的腹部,用双手放在孩子的背部按摩,逗引小儿抬头,宝宝有时会抬头。

1岁以下宝宝慎用学步车

如今,市场上推车、学步车很多,有坐的、有躺的、有站立的,什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呢?

足月出生的婴儿,出生后第4个月,才能在扶持下短时间坐一下,5个月时家长能抱着坐在膝盖上一会儿,6个月时,如果孩子独立坐着身体会向前倾,要用手支撑,7个月时才终于能独立地坐一会儿。对于1岁以下婴儿的来说,他们的骨骼十分柔软,还不能自己坐立,所以不能用学步车,最好选用小床式的推车,让孩子平躺在里面,需要活动时把孩子抱出来。1岁后,可以使用坐式推车,但要注意一般的推车靠背部分是软的,孩子几乎是“窝”在里面,婴儿背部肌肉力量不足,时间长了容易导致骨骼变形,家长最好选用靠背有硬物垫起的。另外,孩子坐的时间长了要经常抱出来,让他们在家长帮助下学学走路,适当活动。

婴儿总抱着影响发育

抱孩子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有不少讲究。出于孩子生长发育的考虑,新生儿不宜长时间抱着。

长时间抱着孩子会违背其自然的生长发育规律。有些孩子习惯在妈妈的怀抱中入睡,长久下去会形成环境依赖,不抱就睡不着。一般新生儿每天需要20小时睡眠,6个月左右每天需16小时睡眠,少于这个时间就可能影响发育。此外,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其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

3个月内的婴儿不应该竖抱,3个月以后竖抱的时候也应该做好头颈部的支撑,可以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另外长期横抱也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婴儿的肌肉力量和骨骼发育都需要外界的刺激,横抱不利于锻炼颈部肌肉,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直不起头,不会自己坐起来。

婴儿竖抱早坏处是什么

1、婴幼儿期的脊柱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抱宝宝也要注意方法,6个月以下最好不要竖着抱,宜横抱。竖着抱宝宝会增加宝宝脊柱的压力,过重的压力可能导致脊柱的发育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抱小孩是一项技术活,乱抱很可能会伤害儿童脊柱。

2、1岁以前是宝宝脊柱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新生儿的脊柱非常柔软,几乎完全是直的。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宝宝开始出现抬头等动作,从而使肌肉得到强化,脊柱也开始形成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宝宝6个月左右时,脊柱将形成第2个弯曲——胸椎后凸。此时,宝宝可以不用任何支撑就能单独坐着。1岁前后,宝宝学习走路时,脊柱形成第3个弯曲——腰椎前凸。

3、婴幼儿期的脊柱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抱宝宝也要注意方法,6个月以下最好不要竖着抱,宜横抱。竖着抱宝宝会增加宝宝脊柱的压力,过重的压力可能导致脊柱的发育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基本压在颈椎上,容易对宝宝颈椎的损伤,而且这些伤害当时不易发现,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4、一些家长疑问,孩子吃奶打嗝了,给孩子拍嗝能竖抱吗?新生儿平时最好还是不要竖着抱,不过短暂的拍嗝是可以的。

宝宝过于依恋妈妈怎么办

孩子离开父母或亲密的家人难免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如紧张不安、沮丧、闷闷不乐,或者特别黏人、爱哭、固执,希望照顾者留在身边。成长过程中,孩子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黏人的孩子更严重。一旦处理不当,将对其日后的人际互动与生活适应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困扰着不少父母。那么,该如何帮孩子度过这些难捱的时刻?

妈妈产假结束。这个阶段,孩子的分离焦虑会持续几天至一周左右,多表现为哭闹、睡觉不踏实等。随着孩子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上班前记得和孩子说“再见”,让他知道妈妈是要回来的,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回来后要多亲亲、抱抱他;为了让孩子在妈妈上班后更好地适应临时照顾者,让他们至少提前一个月相处、适应。

6个月开始认生。孩子6个月开始认生,1岁左右最严重。以后随着运动能力加强,活动范围扩大,他又会变得活泼可爱、开朗起来。

认生是指宝宝对不认识的人表现出一种害怕和回避的反应。例如有的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停止玩耍,神色紧张,密切注视,或试图回避、躲藏;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大声哭叫。

一般说来,内向、文静的孩子比活泼好动的更易认生;平时在家里时间长、接触人少的孩子更容易认生;一直由某个人抚育、依恋性强的宝宝也容易认生。家长可以对照这些情况进行调整。

亲戚来访

家里有亲戚或者朋友来访,想抱孩子,如果孩子哭闹,妈妈应该抱过来安抚一下,再尝试鼓励宝宝让别人抱。

上幼儿园

这是孩子第一次独自离开家去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有时候会有焦虑的表现。比如不愿去幼儿园,一说去学校就找各种借口,比如肚子不舒服。

宝宝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对环境变化、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变化、人际交往、情感暂时性缺失等不适应。家长要告诉孩子,要上幼儿园了,那里有许多小朋友陪他一起玩;家长可以陪孩

参观幼儿园,参与到他们的游戏当中;老师与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亲切交谈,让他感到彼此很熟悉,以使其放心地和老师在一起;妈妈离开前一定要告诉他,时间到了妈妈就会来接他。

寒暑假回老家

多数家庭都是由老人带孩子,因此,在寒暑假,孩子可能就会被送到老家,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与父母短暂分离。

建议可以多给孩子打打电话,多问问他在老家发生的新鲜事,如果是幼儿,还不太会交流,建议一两周回一次老家看看孩子;给孩子带上他钟爱的玩具或物品,增加他的安全感。

相关推荐

两个月的宝宝抱姿有讲究

两个月的宝宝抱姿也有讲究吗?只细心看看,不难发现不少家长抱宝宝的姿势都不正确。不正确的抱姿容易损伤孩子的骨骼与肌肉。两个月的宝宝应该怎么抱才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较少抱幼小婴儿经验,第一次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讲,看到这样一个娇弱的小宝贝确实会感到手足无措,心情紧张兴奋但是又不知如何让他感到舒服。 而新生儿出生以后,刚刚离开母亲子宫内既宁静又暖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突然来到充满空气亮光的陌生世界,也十分不习惯,也感到惊慌不适,尤其被人抱起时头和颈得不到支持,有向下坠落感觉,会出现惊吓。因此作为妈妈爸爸

三个月宝宝睡觉惊醒怎么办

如果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原因,夜里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习惯了,如果他每次醒来你都立刻抱他或给他喂东西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宝宝夜里醒来时(应该都是迷迷糊糊的),不立刻抱他,更不逗他,应该立刻拍拍他,安抚着想办法让他睡去。一般如果处在迷糊状态的宝宝都会慢慢睡去。 大了,有时候夜里也醒,还哼哼唧唧的。一开始老去抱他,然后他就完全醒了,好久才重新入睡。后来想是不是做梦呢,于是就在旁边看着他,不去惊扰他,果然,一会儿,没声了,继续睡了。 被子或者睡觉姿势不舒服 。 分离焦虑(大家常说的"怕生",

一哭就抱会宠坏孩子

身边有部分妈妈,对“孩子一哭大人就来抱”的行为表示很担忧: “一哭就抱,这样养大的孩子多脆弱啊?”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他才知道哭是没用的,以后就不轻易哭了,这多好带啊……当妈就得狠得下这份心!” 这说的不就是“哭声免疫法”嘛? 还有些妈妈,听说“哭声免疫法”很管用后,尝试把这种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实践后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吃这套,你越是不理他,他哭得越凶,当妈的只能把“哭声免疫法”抛之身后:“娃儿哭得这么伤心,亲妈不能不抱啊!宠坏就宠坏吧,先抱了再说……”(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

抱宝宝的正确姿势

新妈妈学会正确抱孩子 孩子在3个月之前基本上不应该竖着抱,但是当长大一些后,长期的横抱也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不给孩子锻炼颈部肌肉的机会,会导致孩子直不起头,不会自己坐起来。 一般来说,在3个月以后孩子的颈部基本可以支撑头部的重量,但是在竖抱的时候也应该做好头颈部的支撑,可以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 平时可以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种姿势比较适合长时间抱着孩子家长不应该长时

孕妇抱小孩有什么忌讳

一、孕妇真的不能抱别人家孩子吗? 归根结底,这种思想在老一代长辈中占了很重的比重,因为这种说法还是来源于长辈们的那个年代,现在的年轻人怀孕的时候,老人们自然而然的会给她们灌输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宝妈妈们带孩子的时候难免受到这样的影响。 从科学上来看,这种说法还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毕竟现在生二胎的那么多,孕妇怀孕的时候,还不是需抱自己的孩子。 二、抛弃迷信,孕妇抱小孩子有哪些坏处 不过孕妇不能抱孩子还是有理的,由于孕妇怀孕之后,腹部重量增加,腰背部承担的压力增大,是在这个时候抱孩子,腰背部承受的压力就

​亲子教育偶尔在孩子面前装糊涂

一天,我带着3岁的儿子逛超市回家。我手里拎着好几个袋子,儿子却忽然跑到我前面,张开手臂说:“妈妈,我走不动了,抱抱。” 其实超市到我家也就几百米的路程,我知道是他的懒劲又上来了。于是心平气和地跟他商量:“乐乐乖啊,你看妈妈现在手上这么多东西,怎么抱你呀?” “不,我走不动了,就抱嘛。”儿子嘟囔着小嘴说。看他的样子,如果再不抱的话,他马上就使出他的杀手锏——哭闹了。无奈之下,我只能尽量腾出手来抱他。 我气喘吁吁地抱着他来到小区门口,累得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于是把他放下,说:“好了,快到家了。” 谁知他猛

拥抱对孩子具有六大哪心理功能

据相关研究发现,拥抱对幼儿来说具有6大心理功能和4大生理益处。 6大心理功能:情绪较为稳定、较容易建立安全感与信赖感、较容易睡眠安稳、较容易建立幼儿的自我认知、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较容易体验母亲所接触的外界。 4大生理益处:促进肠胃功能、循环功能、免疫功能、呼吸功能。 拥抱不分时间 或许你以为,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就已经不需拥抱了。其实,不论人的年龄有多大,人人都喜欢被拥抱的感觉,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所以,拥抱可以随时在平日生活中展开,自然又时常的肢体、肌肤接触,抱抱孩子、摸摸头、碰碰鼻子、拍拍背、

新手父母抱宝宝须注意的相关事项

爸爸妈妈养成正确抱孩子的好习惯 爸爸妈妈抱宝宝,养成一种正确抱孩子的习惯,婴儿在父母怀中更有安全感。在出生后6个月至1岁之间,大多数孩子更喜欢让妈妈抱,也许这是由于母亲比父亲更会抱孩子。但是爸爸有劲儿,孩子由爸爸来抱,母亲既可以干家务,也可以放松放松。请注意,在婴儿出生后前3个月内,每次抱孩子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否则孩子容易感到疲劳。 宝宝头部能支撑起来之前如何抱 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头部才能支撑起来,在此之前,抱宝宝时用手掌托起摇晃不稳的头部,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用一只手掌托起宝宝头部,从后面

职场妈妈如何照顾孩子

(一)上班前的“紧张”时光 1、清晨的亲子时光:早晨当然是争分夺秒的。但即使如此,也应该尽量合理安排时间,在上班之前争取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密接触和交流。哪怕是用亲吻把孩子温柔地唤醒,一次简短的抚触,母子间的嬉闹小游戏,一起吃早饭,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2、说“再见”的时刻:建议为这个时刻营造一种平静的仪式感:妈妈先抱抱孩子然后说“再见”,用平和的语调讲明妈妈离开的理由:妈妈去上班,如果宝宝好好玩,好好吃饭,妈妈很快就回来啦!每天重复这一仪式,孩子就会逐步接受妈妈离开的事实。 妈妈的心态:也许你还没

儿童发育迟缓原因

孩子喝过多甜饮料易致发育迟缓 现在,很多孩子喝水少,而喝甜饮料太多。据最新调查,仅有20.9%的儿童青少年能达到推荐的每日饮水6次以上。甜饮料摄入过多会阻碍儿童发育,可能造成矮小、骨折、龋齿等。 太过于宠孩子易导致发育迟缓 有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经常抱着孩子孩子自已活动的时间太少,孩子得不到适当锻炼,会造成孩子的头部控制能力发育落后。在1-3月之间,家长在抱孩子适当竖抱、让孩子俯卧,有利于宝宝发展头控能力。 经常能遇见部分家长担心孩子手露在外面,随便乱抓会抓伤自己,给孩子带上手套,这样看似是保护孩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