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饮水的最佳时间
老年人饮水的最佳时间
经过很多专家证实,老年人晚上如果不适当喝点水,很可能导致血液粘稠、血小板凝聚,使得身体里形成血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会出现夜晚脑中风、心肌梗死的情况,睡前适当饮水,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据专家研究,老年人晚间睡前不饮水,可导致血浆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进,从而可促进体内血栓形成。对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杯水,可以预防致死性梗死。
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夜间起床排尿。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黏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加大了这种危险性。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患发生的作用。
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水分可使胃肠道保持清洁,还有助于肝脏的解毒以及肾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的改善,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咽喉炎、关节炎和某些皮肤病。
饮水的技巧大家都记住了么,对于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们,平时要多运动多喝水,保持好的心态,长寿每个人都能做到。
老年人最佳的睡眠时间
1、老年人最佳的睡眠时间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够做到,所以大街上脸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若想长久保持睡颜姣好,就应早睡早起。
2、老年人夜尿多怎么回事
人上了年纪后,肾脏就开始走向衰老,肾功能开始减退。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肾小管的退化尤为明显。此时,肾小管不能有效地把肾小球滤出的水再吸收到血液中,也就是尿的浓缩功能减退,从而出现昼夜排尿规律的紊乱,这就造成了老年人的夜尿多。
老年人内分泌易紊乱,起到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作用的抗利尿激素变少,也是老年人容易夜尿频繁的原因之一。对于老年男性来说,前列腺疾病是夜尿频繁的重要原因。肾虚引起的夜尿频多,补肾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我们还可以做好事先的预防,避免尿频。
老年人最佳的早餐时间
老人进餐时间有讲究
早饭要晚吃
年纪大的人觉少,再加上信奉早睡早起身体好,很多老人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了,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就去锻炼,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卢大平指出,因为晚上睡觉时,其他器官都“休息”了,只有消化系统仍在悄悄地工作,直到早晨才能稍事休息。老人身体机能减退,消化功能变弱,早晨胃肠至少要休息2~3小时,才能重新开始工作。早餐吃得太早,会干扰胃肠休息,使消化系统疲劳应战,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另外清晨还是人体排除代谢产物的重要时间。老人因为各器官功能的减退,需要排除废物的时间更长,如果吃饭过早,会导致代谢物在体内堆积。
第一,早饭别过硬过多
卢大平建议,老人最好在8:30~9:00之间吃早饭。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先在床上平躺15~30分钟,再起来喝杯温开水清理肠胃。
对老人来说,早饭第一不宜硬。在早晨,老年人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会劳脾伤胃,导致食滞于中,消化不良,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可以喝点热粥,加点莲子、红枣、山药、桂圆之类的,豆浆油条要少吃。
第二,不宜多
饮食过量超过肠胃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物苯酚等,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引起血管疾病。
晚饭要早吃
生活中,不少老人喜欢等儿女下班回家后再一起吃饭,因此晚餐常常会拖到晚上七八点,可这个时间吃晚饭,对老人健康非常不利。卢大平解释,首先,人体在进入老年后,对食物的消化功能呈衰退态势。老人的夜生活又比较少,一般七八点吃完饭,十点不到就会上床休息。
身体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彻底消化食物,很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不良的情况,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如果晚餐水分摄入多,夜里多次起夜还会影响老人睡眠。其次,人体排泄钙质的高峰时间是在进食后的4~5个小时。如果晚饭吃得迟,距离睡觉时间太近,身体没有充足的时间通过排尿排出吃进的钙,有可能导致尿路结石。
老人吃饭注意什么 老人什么时候吃早饭好 老人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晚饭别太荤过饱太甜
卢大平提醒,老人最晚要在7点之前吃完晚饭。并要注意,第一,不过饱。如果晚餐过饱,会造成胃肠负担过重,容易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而且长期晚餐过饱,还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从而诱发糖尿病。
第二,不过荤
对于老人来说,晚餐经常摄入过多热量,易引起胆固醇增高,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第三,不过甜
因为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后转化成脂肪。饭后立刻休息,胰岛素分泌增多,糖更易转化为脂肪,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浓度升高,很容易发胖。
老人饮食有8要点
1.数量要少: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2.蔬菜要多: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3.食物要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品种应保持10种左右。
4.味道要淡: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下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至8克为宜。
5.饭菜要烂: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饮一些。
6.水果要吃: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两餐之间应吃些水果。
7.饮食要热: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于健康。
8.吃时要慢: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的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饮水的最佳时间
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夜间起床排尿。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黏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加大了这种危险性。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患发生的作用。
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水分可使胃肠道保持清洁,还有助于肝脏的解毒以及肾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的改善,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咽喉炎、关节炎和某些皮肤病。
夏天老人不口渴要防治中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口渴的感觉是会不断迟钝的,中枢调节也滞后了许多,明明身体缺水了,仍然没有口渴的感觉,没有意识要进行补水,这样很容易造成老年人皮肤干燥以及排泄不畅。便秘等现象。夏季里,体内水分通过蒸发,出汗丢失的又比较多,若不能及时喝水,就容易加速身体的衰老进程,易出现脱水。中暑等现象,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更加危险。
老年人怎么喝水
老年人饮水最好是定时定量,清晨空腹先饮1杯,上午可安排两次饮水,如9点左右一次、11点左右一次,下午也可根据活动安排两次饮水,晚上睡前也要适量饮水。每次200毫升左右即可。饮水时可加些食盐、蜂蜜,如清晨起床空腹先喝一杯淡盐水,不仅能够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晚上冲杯蜂蜜水,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能够镇静安神、补血补气,提高睡眠质量。
天热出汗多,不仅丢失水分,电解质消耗也会增加,常常使老年人的精力和耐热能力下降,疲倦乏力。应当补充富含钾、钠的食物,如多吃些土豆。海带,紫菜、冬菇、香蕉等。
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老年人饮水最佳时间
做每件事情都有最佳时间,尤其是老人,喝水也不例外,老人一定要注意最佳喝水时间,这样才能更加健康,那么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喝水,因为它是一天身体开始运动的关键。老年人在夜间睡眠的时候,因排尿、出汗、呼吸,体内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机能代谢物积存。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患发生的作用。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早晨喝水最好是空腹,以小口的缓慢速度喝下450毫升的水,喝完后做简单动作不可静坐。
上午十点左右:这时是人体一天中生物钟最旺盛的时间,应补充300毫升水。下午三点左右:这刚好是喝下午茶的时间,喝400毫升。睡前:睡前饮400毫升,对于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水,可以预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起夜。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半夜:饮200毫升,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 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粘稠,心脑血流阻力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饮水的特别时刻:
运动后:尽管我们不是运动员,运动量没有那么大,但不管做什么运动,比如打扫房间之后都应该喝水,这样不易累,也不易全身酸痛。
在有空调的环境中:尤其需要补充水分。
老年人运动最佳时间
1、早晨是肝脏含糖最低的时候。老年人在这一时段进行锻炼,作为运动能源的糖,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源源不断进入血液后,由于肌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离脂肪酸,致使游离脂肪酸浓度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由于心肌活动能力降低,过剩脂肪酸所带来的毒性,往往导致心率失常,甚至引发心源性休克,继而危及生命。
2、临床医学研究发现,上午9时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比下午1时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后的几小时更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晨练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十分不利,而这些疾病的患者多集中在老年人群。
3、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出现老化现象,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弛状态,心跳和呼吸都很缓慢,身体代谢水平较低,肢体反应的敏感性和动作的灵活性,都难以骤然提到较高水平。此时进行锻炼,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造成摔、碰、扭伤等,伤害身体。
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老年人饮水最佳时间
做每件事情都有最佳时间,尤其是老人,喝水也不例外,老人一定要注意最佳喝水时间,这样才能更加健康,那么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喝水,因为它是一天身体开始运动的关键。老年人在夜间睡眠的时候,因排尿、出汗、呼吸,体内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机能代谢物积存。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患发生的作用。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早晨喝水最好是空腹,以小口的缓慢速度喝下450毫升的水,喝完后做简单动作不可静坐。
上午十点左右:这时是人体一天中生物钟最旺盛的时间,应补充300毫升水。下午三点左右:这刚好是喝下午茶的时间,喝400毫升。睡前:睡前饮400毫升,对于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水,可以预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起夜。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半夜:饮200毫升,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 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粘稠,心脑血流阻力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饮水的特别时刻:
运动后:尽管我们不是运动员,运动量没有那么大,但不管做什么运动,比如打扫房间之后都应该喝水,这样不易累,也不易全身酸痛。
每天喝水的正确时间
喝水的最佳时间
1、喝第一杯水最佳时间是早晨6:30 ,有排毒养颜的效果。
2、喝第二杯水最佳时间是上午8:30,有补充身体水分的作用。
3、喝第三杯水最佳时间是上午11:00,有解乏放松的作用。
4、喝第四杯水最佳时间是中午12:50 ,可达到减负减肥的作用。
5、喝第五杯水最佳时间是下午15:00,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6、喝第六杯水最佳时间是下午17:30,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7、喝第七杯水最佳时间是晚上22:00,可以达到解毒,排泄,消化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喝水最佳时间
每天早上 6:30; 起床后喝一杯水,帮助身体排毒,促进血液循环。
上午9:00;工作前喝一杯水,镇定精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上午11:00;工作间隙喝一杯水,解乏放松,补充水分。
中午12:50;午餐后半小时喝一杯水,促进消化,保持身材。
下午3:00;下午喝一杯水,提神醒脑,振奋精神。
下午6:00;下班前喝一杯水,增加饱足感,有利于减肥。
晚上7:30;晚饭后半小时喝一杯水,有助于消化。
晚上9:30;睡觉前喝一杯水,补充一夜需要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