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中医食疗有哪些
胰腺癌的中医食疗有哪些
1.葫芦散:
葫芦把120克,精盐适量。将葫芦把置于盐水中浸泡后,炒干研末即成。每日1次,每次10克,可用温开水服下。具有止痛,散结作用。
2.瓜蒂散:
陈南瓜蒂适量。取成熟南瓜阴干后取蒂,用炭火煅红,立即用磁碗盖上防止成炭,15分钟后将其研成细末即成。每日2个南瓜蒂,清晨用温开水服下,具有补脾解毒,活血散淤。
3.蛇皮鸡蛋:
蛇皮2克,鸡蛋1只。将鸡蛋破1小孔,装入蛇皮内,封口煮熟即成。每日1只,每日2次,可解毒化淤。
4.紫草煎:
紫苏草根30克。将紫苏草根煎熟即成。每日1剂,此膳清热解毒,凉血。
5.龟板黑枣丸:
龟板数块,黑枣肉适量。将龟板炙黄研成末,黑枣肉捣碎,两者混合后制 成丸即成。每日1次,每次10克,用白开水送下,具有滋阴益胃。
6.栗子糕: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
①板栗放锅内水煮30分钟,冷却后去皮放入碗内再蒸30分钟,趋热加入白糖后压拌均匀成泥状。
②再以塑料盖为模具,把栗子泥填压成泥饼状即成。可连续服用,具有益胃、补肾等作用。
7.桑菊枸杞饮:
桑叶、菊花、枸杞子各9克,决明子6克。将上述四味药用水煎熟即可。代茶饮,可连续服用,有清肝泻火作用。
胰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胰腺炎
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大多支持慢性胰腺炎可以发展为胰腺癌。专家的研究显示,在5600个基因中,34个基因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表达减少,157个基因在慢性胰腺炎中表达增强,而其中的152个基因在胰腺癌中也表达增强。这项研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可能存在某些联系。
中医胰腺癌专家的治疗
中医治疗胰腺癌专家?胰腺癌的晚期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治疗,因此,胰腺癌的晚期中医治疗比较有效,西医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比如手术,胰腺癌晚期的手术治疗根本没有意义,因此,中医治疗胰腺癌很多人都想了解。下面俱来看看中医治疗胰腺癌专家是怎么说的。
中医治疗胰腺癌专家介绍,胰腺癌中医的治疗理论有三个:
1、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胰腺癌晚期治疗的中医方法,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2、中药减轻毒副作用。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胰腺癌常规治疗,中医药的配合可在减轻毒副作用上,产生特殊的疗效,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这是胰腺癌晚期治疗的中医方法。胰腺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补益气血等中医治疗,对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3、中医可扶正祛邪。采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胰腺癌专家,介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方:
一.湿浊阻恶
症状:胸脘痞闷,头身困重,恶心欲吐,纳呆,腹部隐痛,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健脾利湿,化浊解毒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菝葜2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石见穿30克,山慈姑30克,甘草5克。
二.气血淤滞证
症状: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纳差,疼痛持续不移,或阵发性加剧,夜间尤甚。腹中痞块,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青紫或瘀斑,脉细弦或涩。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9克,制香附12克,乌药9克,延胡索30克,红花9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炮山甲9克,八月札15克,浙贝母15克,菝葜30克,藤梨根30克。
三.肝胃不和证
症状:恶心、呕吐,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据按,心烦易怒,发热,黄疸,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清热
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白英30克,八月札30克,生苡仁60克,莪术15克,广木香9克,香附15克,元胡15克,柴胡9克,枳壳10克,白毛藤30克,焦三仙各15克。菝葜30克。
中医治疗胰腺癌专家指出,胰腺癌晚期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化疗的治疗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有伤害,而且还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中药的治疗,可以抑制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命。因此,希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中医是比较好的选择。
胰腺癌是如何发生的
胰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目前倾向于认为胰腺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性、多病变、多步骤、多阶段的演变过程。在演变过程中主要包括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功能失和受体-配体系统的过度表达等。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中某些特殊基因的改变可以用于鉴别其他胃肠道上皮来源的肿瘤,因此对这些基因的研究不仅能揭示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Johns Hopkins 大学的Hruban 等于2000年也提出了胰腺癌演变模型,推测在组织学上正常导管上皮经过导管样病变发展成为浸润癌,在遗传学上伴随着原癌基因的突变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
胰腺癌进展模型
一、原癌基因激活:
1. K-ras:研究证明K-ras基因突变是最早的遗传学改变。K-ras基因突变率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当发展成为胰腺癌时,突变率几乎达100%。K-ras基因突变后持续激活,产生一系列细胞效应,包括诱导细胞增殖、生长和浸润。现代观点认为K-ras基因 突变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
二、抑癌基因失活:
1. p53:p53是一种在DNA损伤时使细胞生长暂停或直接诱导其凋亡的基因。p53基因失活在胰腺癌中发生率为40-70%。最近有文献报道同慢性胰腺炎患者或正常人相比,胰腺癌患者血清中P53蛋白浓度明显增加,而且伴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血清P53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未有远处转移者,因此血清P53蛋白的浓度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的标记物。
2. p16:p16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p21,其表达产物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的抑制物之一,促使细胞进入分裂周期。p16还可调节RB1基因,阻止细胞增殖。p16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打破了p16的功能平衡,导致细胞异常生长。据报道p16基因在胰腺癌中的突变率达30%-80%,高于其他任何肿瘤。
三、受体-配体系统的过度表达: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受体(EGFR, c-erbB)是一种I型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跨膜蛋白,在正常导管上皮细胞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在胰腺癌中EGF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目前至少发现15种EGF样配体,如TGFα、双调蛋白(AR)、肝素结合的EGF样生长因子(HB-EGF)等,这些配体与受体形成了相互作用的复合体。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中EGF和TG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2. 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 )家族由大量的调节多肽组成,包括三个异构体TGF-β1~β3、活化素(activin)、抑制素(inhibin)等。TGF-β有三个方面的功能:抑制大部分细胞增殖,但可以刺激某些间叶细胞生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促使细胞外间质形成。三个TGF-β异构体在胰腺内组成性表达,但在胰腺癌中明显增高。
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原,也是细胞形成和病理生理调节子。FGF包括10个成员(FGF1-10),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可以检测到其表达,在慢性胰腺炎中表达升高,其中FGF1和FGF2在胰腺癌中明显升高(分别为60%和50%)。最近有研究证实FGF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和肿瘤中的内皮细胞增殖明显相关。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促有丝分裂原,调节生理或病理性血管生成。VEGF在许多人类肿瘤细胞系中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在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细胞能够表达和分泌VEGF。有研究报道VEGF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胰腺组织5.2倍,且常表现为血管数量增多、肿瘤体积大和容易局部浸润,因此,VEGF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组织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
中医治疗胰腺癌有用吗
中医认为胰腺癌属“伏梁”范畴, 历代医籍中亦有“ 症积”、“ 痞块”、“ 结胸” 、“ 黄疸” 等病症加以论述。其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 烟毒酒湿等因素长期为患, 致使肝郁脾、 湿热蕴蒸、 瘀毒内阻而成,晚期常伴有肾气亏损、气血阴液不足。病位在肝、胆、脾、胃, 早期以邪实为主,至中晚期则多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多以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脾胃气机阻滞功能失调的症状为主,如常见上腹、胁肋胀满疼痛不适,食欲减退、厌油腻、 恶心、欲呕、疲乏消瘦、黄疸或陶土色大便等。
中药疗法其独特的治疗方式与西医疗法结合,兼顾了整体与局部、 宿主与癌肿、 症状与疾病等方面, 取长补短, 日益在临床肿瘤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价值。在胰腺癌的治疗方面也有其独特性。
中医治疗胰腺癌以辩证论治为原则结合辨病,根据不同的证型,选药立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甚为活跃,多数研究集中在3个方面:
1、应用中医药方法与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肿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2、中医药疗法对西医疗法( 手术、放疗、化疗) 毒副反应的防治作用。
3、中医药抗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由于胰腺癌治疗效果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点在于提高疗效上。
中医治疗胰腺癌晚期
胰腺癌晚期治疗应注意及时抑制转移癌灶,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胰腺癌晚期常见黄疸,腹痛,体重减轻,食欲差、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睡眠差、精神负担重,发热,腹泻,便秘及恶心呕吐等,有时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随着癌细胞的转移,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导致患者的同增加,并且随着肿瘤的生长增大,对机体的消耗也增加,患者会出现全身性症状甚至功能衰竭等。
胰腺癌晚期在选择治疗方法中,切勿盲目治疗
胰腺癌晚期治疗方法的选择较为局限,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症状严重且多,肿瘤的消耗和治疗过程中的损伤,导致患者体质越来越差,自身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癌细胞扩散转移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广泛。导致胰腺癌晚期患者体质差,转移广泛。所以胰腺癌晚期治疗往往局限于保守治疗方法,无根治的可能性。胰腺癌晚期治疗方法如适合西医治疗方法的患者如手术和放化疗患者则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如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以中医保守治疗为主。
胰腺癌晚期患者身体比较虚弱,应该采用中医药保守治疗
中医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药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让肿瘤的复发的身体环境,减少转移的机会。
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从整体观念出发,将胰腺癌看成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治疗时注意考虑全身的整体情况与局部瘤体的关系。并与现代治疗手段相配合;在疾病中、晚期,正气已损,邪气嚣张,扶正培本治疗,寓攻于补。通过“人瘤共存”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另外中医“状态疗法”中的镇痛贴,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有效率达83.3%。“状态疗法”敷贴法是纯中药治疗,它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发挥着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初期早发现早治疗的肿瘤患者,“状态疗法”作用尤为明显。
中医“状态疗法”采用多种方式来治疗,它融合了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思想,中药汤方采用了纯天然的中草药,组成了固摄扶正抗癌系列方,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贴法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方法,使用特定中草药研制成的镇痛贴,能有效控制癌瘤,缓解疼痛。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特定的穴位,通过针法来疏通经络,激活气血,有效治疗癌症。而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用于癌症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患者因采用了这种方法走出了癌症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中医“状态疗法”主要的功能是:(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二)抑制癌瘤生长。(三)缩小肿瘤,消散肿瘤。(四)抗放疗、化疗副反应。(五)缓解癌性疼痛。(六)改善癌症患者临床症状。
胰腺癌患者能吃肉类吗
胰腺癌患者少吃肉为好
一般都建议胰腺癌患者少吃或限制食肥肉、鱼子、脑髓、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忌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品,忌烟酒。高脂肪和辛辣的这类食物对于胰腺癌患者康复是有危害的。
胰腺癌患者肉完全不能吃?
据有关专家介绍有些肉类是可以吃的,下面推荐几种肉类,据说吃了还能在抗胰腺癌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1、牛肉
中医认为,牛肉可以补益人的脾胃。美国微生物学家巴莉莎指导在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牛肉中含有可抑制致癌物质。
2、鱼类
英国阿斯顿大学教授塔尔研究发现鱼体内的二十碳五烯酸有抗癌效果。这种材料是不饱和脂肪酸的聚合。尤其是在鱼油,如沙丁鱼,更多的石油鲱鱼等。鱼油可以防止一些肿瘤活性因子,阻断肿瘤生长的作用。鱼鳞美国的免疫学家证实,鱼鳞在抗胰腺癌中能起到重要作用。若把鱼磷中的白细胞植入患癌症的老鼠体内,可使其肿瘤细胞消失。
中医治疗胰腺癌哪家医院
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特别是那些年龄大、体质虚弱不能承受手术、放化疗的晚期病人。中医治疗一方面可以辅助手术、放化疗达到增效排毒功效,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病人复发、转移的几率;另一方面可以对无法进行手术、放化疗的病人进行单独治疗,最大程度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治疗胰腺癌的优势在于,在“杀抑”癌细胞的同时,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痊愈或“带瘤生存”的目的,保障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特别是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更是为数万名肿瘤病人带去了康复希望,对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的胰腺癌病人,通过该疗法的治疗同样可以最大程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很多病人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目的。
手术、放化疗的创伤比较大,而且易出现复发、转移,且年龄大、体质虚弱的晚期病人不能承受手术及放化疗,选择中医治疗能最大程度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如何治疗胰腺癌
胰腺癌怎么中医治疗
胰腺癌的并发症以疼痛和黄疸为多见,晚期患者还常伴发腹水。临床上在治疗胰腺癌时,对上述并发症大多在治疗主症时已经予以兼顾,但如果并发症较为明显时,可以做另外的相应处理。 1)疼痛
①蟾酥膏: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红花、莪术、冰片。诸药制成布质橡皮膏,外贴于疼痛部位。
方中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止痛,配红花、莪术活血化瘀,并以冰片香窜为引,使药物渗透到病变部位的血管,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溶解和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和瘤内的纤维蛋自凝聚,缓解肿瘤组织对神经的刺激及压迫,使疼痛缓解。
②徐长卿:用徐长卿每次3~9g,煎汤代茶饮目艮,亦可用100%徐长卿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
③针刺止痛:体针取三阴交SP6、太冲LR3、公孙SP4(均双侧)。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10分钟。耳针取交感、神门、三焦、脾(均可双侧)。中刺激,每日一次。 2)黄疸
①虎茵金曲汤:虎杖30g,茵陈30g,金钱草30g,神曲15g,大枣30g,山楂15g,水煎200ml,加白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
本方虎杖、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祛黄;神曲、山楂消导利胆;大枣健脾扶正。 ②活血通络汤:丹参、茵陈各30g,桃仁、红花各10g,郁金12g,穿山甲10g,虎杖15g,皂刺10g。厌油腻者加山楂,黄疸甚者加木贼、夏枯草,皮肤瘙痒加白蒺藜、秦艽。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茵陈、虎杖、郁金清热利胆退黄,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穿山甲、皂角刺通络,全方功能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既能消除黄疸,又可止痛消症。 3)腹水
莲苓葶苈汤:半枝莲、半边莲各30g,茯苓、猪苓各15g,葶苈子10g,商陆6g,大枣30g,玄参15g,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胰腺癌有奇效
中医治疗胰腺癌有奇效。总的来说,中医在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确切,现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有的文献支持,人参皂苷Rh2对胰腺癌的增殖速度有到明显抑制作用。早期患者服用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缩小肿瘤,控制癌细胞转移,加大治愈几率;配合放化疗患者服用能增效减毒,抑制各种副作用,减少化疗次数;晚期患者服用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国内人参皂苷Rh2的提取技术已非常成熟,品牌产品“今幸”胶囊的含量高达16.2%。
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因此,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仍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天然药物化学将人参皂苷Rh2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研究如何利用人参皂苷Rh2来治疗胰腺癌,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目前已有重大进展。人参皂苷Rh2例如今幸胶囊中人参皂苷Rh2含量达16.2%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症复发转移。人参皂苷Rh2既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又可修复病人的免疫屏障重新建立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使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极少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病人始终保持正常的体力,顺利完成各项治疗,也使癌症患者的康复几率大大增加。
人参皂苷Rh2针对胰腺癌作用的典型病例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位患者。该患者06年11月份发现胰腺癌,在11月份进行了手术治疗时,由于存在6×8公分大的肿瘤与肝脏紧紧粘连在一起,无法手术,只好仅摘取了胆囊。12月份开始进行化疗,因为胰腺癌本身对化疗不敏感,所以一个疗程结束后没有什么作用。后转至上海权威医院,肿瘤专家认为已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告知该患者还剩下2~3个月时间。后来该患者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情况出现好转:食欲增强,精神状态改善、黄疸消除了,于是该患者继续服用。2007年5月份,到医院复查时,居然发现肿瘤已缩小到4×3.9公分。之后一直坚持服用人参皂苷Rh2,至今已存活了15个月,而且自我感觉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对战胜癌魔也充满了信心。
中医治疗胰腺癌症
胰腺癌归于中医“伏梁”、“痞块”、“黄疸”、“积累”等领域。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本钱病。故医治上多选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破积散结等法。常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肝胃不好证
表现:厌恶、吐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据按,心烦易怒,发热,黄疸,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清热
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 白英,八月札,生苡仁,莪术,广木香,香附,元胡,柴胡,枳壳,白毛藤,焦三仙各。菝葜。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菝葜,陈皮,法夏,石见穿,山慈姑,甘草。
气血淤滞证
表现:胸腹胀满,厌恶,吐逆或呃逆,纳差,痛苦继续不移,或阵发性加重,夜间尤甚。腹中痞块,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青紫或瘀斑,脉细弦或涩。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五灵脂,制香附,乌药,延胡索,红花,赤芍,丹参,炮山甲,八月札,浙贝母,菝葜,藤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