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刮痧的好处和坏处
后背刮痧的好处和坏处
1、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防病保健: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3、舒筋通络: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4、排除毒素: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5、扶正祛邪: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1.过于频繁的刮痧有坏处:一般刮痧要等上次的痧印消除了之后再刮,如果长期刮痧、不加节制,反而会造成皮外组织损伤,不但无助于缓解疲劳,还会加重身体负担。
2.皮肤病患者刮痧有坏处:对于有皮肤溃疡或者其他皮肤病症的人群,刮痧根本不是享受,却是一种煎熬,而且会对本来就脆弱的皮肤组织造成更大伤害,甚至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3.禁忌人群刮痧有坏处:对于某些有血液疾病的人群,或者是心脏、肝脏功能有问题的朋友,刮痧也是应该极力避免的,容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正确的后背刮痧手法图
后背刮痧手法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征中线旁开0.5时。
后背刮痧后有红点怎么回事
后背刮痧后有红点是一种出痧的现象。
身体里如果有风寒、暑湿、热、淤血阻络等,都能刮出痧。这是因为这些症状都有可能造成局部经络不通,从而引起血淤,而刮出来的痧就是这些血淤部位表现出来的现象。
出痧的多少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因不同,出痧量就不同。刮痧刮出红点说明身体说明身体的毒素堆积在表皮,属于比较轻微的症状,患者不用担心,刮痧后出现的红点会自行消退,不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后背刮痧要怎么刮
1.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 般而言,凡是边缘钝而圆滑者均可,梳子、瓷汤匙、刮痧板(材质也须讲究)。但要注意厚薄与大小,太厚刮不出痧,太薄容易伤及皮肤;其大小一般以小于成人手 掌,容易抓握、使力为原则。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有药水或润滑油,才不会伤到肌肤;润滑物可选专用药水,或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含红花、川芎、当归 等配方的刮痧膏,或直接用红花油、麻油,甚至水也可以。
2.刮痧部位与顺序
刮痧手法及操作顺序各家不同,通常只刮觉得不 适的对应部位,譬如中暑或胃肠、腹部不舒服,就刮其相对应的部位,但大多数都刮背部和四肢,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头颈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通常刮 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向顺刮,不可来回重复刮。通常刮背部夹脊穴(或称「督脉」,或中枢神经)时,宜由后脑勺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 主风寒的胆经、膀胱经,则由双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而刮腰部经络主肾,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部则主肝胆脾胃。
3.刮痧角度
用手握着刮痧板,厚边贴紧掌心、薄边与皮肤成四十五度,单向轻刮,不可成推、削之势;若要刺激深部,可与皮肤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压,但时间不宜过长。
4.刮痧力道
刮痧的力度犹如中药处方中的剂量,太轻或太重都不好;太轻没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组织受伤。一般以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以能耐受的程度为限,一次的距离约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颜色不再变,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不适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还有补泻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为「补」,力量大、速度快为「泻」;力量适中、速度适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为「平补平泻」。
5.刮痧频率
刮痧频率依需要及患者体质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钟为宜。初次刮痧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刮痧应间隔一至二周。
背部僵硬能刮痧吗 后背刮痧后要注意什么
后背刮痧后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后背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皮肤病患者,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中暑刮痧刮哪些部位 后背刮痧的正确方向
后背刮痧的正确方向应该是自上向下刮,先左后右刮。
刮痧时,一般原则上是先刮后颈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末刮四肢,此为一般的原则,而基本刮痧方向,依经络循行阴升阳降之原则。因此后背刮痧的正确方向应该是自上向下刮,先左后右刮。
后背刮痧后有红点怎么回事 后背刮痧要怎么刮
一 般而言,凡是边缘钝而圆滑者均可,梳子、瓷汤匙、刮痧板(材质也须讲究)。但要注意厚薄与大小,太厚刮不出痧,太薄容易伤及皮肤;其大小一般以小于成人手 掌,容易抓握、使力为原则。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有药水或润滑油,才不会伤到肌肤;润滑物可选专用药水,或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含红花、川芎、当归 等配方的刮痧膏,或直接用红花油、麻油,甚至水也可以。
刮痧手法及操作顺序各家不同,通常只刮觉得不 适的对应部位,譬如中暑或胃肠、腹部不舒服,就刮其相对应的部位,但大多数都刮背部和四肢,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头颈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通常刮 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向顺刮,不可来回重复刮。通常刮背部夹脊穴(或称「督脉」,或中枢神经)时,宜由后脑勺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 主风寒的胆经、膀胱经,则由双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而刮腰部经络主肾,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部则主肝胆脾胃。
用手握着刮痧板,厚边贴紧掌心、薄边与皮肤成四十五度,单向轻刮,不可成推、削之势;若要刺激深部,可与皮肤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压,但时间不宜过长。
刮痧的力度犹如中药处方中的剂量,太轻或太重都不好;太轻没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组织受伤。一般以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以能耐受的程度为限,一次的距离约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颜色不再变,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不适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还有补泻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为「补」,力量大、速度快为「泻」;力量适中、速度适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为「平补平泻」。
刮痧频率依需要及患者体质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钟为宜。初次刮痧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刮痧应间隔一至二周。
刮痧刮背后怎么刮
身体健康是非常受到大家重视的,所以各种养生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说拔火罐,刮痧等等。其中,刮痧就越来越流行了。刮痧的方法不知是否大家都了解过了,如果是为了通过刮痧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治疗疾病,那就一定要知道哪些是刮痧的正确方法,刮痧刮背后怎么刮?
背部刮法,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病人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循行路线: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
适应症: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证。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胸部的刮拭,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用刮板棱角沿胁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
循行路线:
(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2)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胁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适应症: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妇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刮痧的方法和辅助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刮痧刮背后也是刮痧的其中一个部分,当然,刮痧并不是所有的人刮后背,也能刮脖子或者是其他的地方。大家刮痧一定要好好了解上面提到的一些建议方法,或者是其他的各种一些注意事项。
后背刮痧多久刮一次合适
一周一次。
后背刮痧虽然对身体十分有好处,但是刮痧的频率一定要控制好,两次刮痧的时间至少要间隔一星期以上,因为刮痧时对皮肤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每次刮完痧需要留一段的时间让皮肤进行自我修复。如果过于频繁刮痧就会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建议要等上一次的痧斑完全消失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痧。
后背刮痧后要注意什么
一、后背刮痧后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后背刮痧后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二、后背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三、后背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后背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四、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 肤病患者,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 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 损处周围刮拭。
女人后背刮痧的好处 后背刮痧之项三带、项五带
女人后背刮痧首先是项部,其颈项部汇集了手足三阳经、任脉、督脉的部分腧穴,其中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后脑是必经之路,因此刮拭后项部有改善头部血液供应,防治脑、耳、鼻、咽喉颈椎及上肢等部位疾病的好处。
从后发际项正中线至第3胸椎棘突下(身柱穴)为第1带;第2带起于风池穴,经肩上(肩井)至肩髑穴;第3带同第2带(对侧);第4、第5带为第3颈椎至第3胸椎两侧夹脊。
运板技巧第2、第3带必须加强肩井穴刮拭;第4第5带需以刮板厚角作点、按、揉等复合性手法施治。必要时加拔罐(风门、肩井、肩偶)。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 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以上说的,似乎与冬病夏治无关,其实不然,告诉您寒邪出入之机理,您才会有长久应对之策略。下面说得再具体些:
1、感觉肚子凉,脾胃虚寒。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很有效。
2、后背发凉,怕风。如果感觉后背发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若能方便再用热水泡脚,然后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还有取嚏法,对于身体有寒的人,是最好的宝贝,尤其是一取就容易打喷嚏的人,那就更要多取。每次取到打不出喷嚏,并微微发汗为止。排出身体的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虚寒是一种体质,是胎里带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先天的生长惯性而不去改变它,那它就会像一株本来倾斜的树苗,继续往偏曲的方向生长。所谓“治未病之病”,就是要从先天体质入手,纠正阴阳之偏。“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治病之本。
3、“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有人说,我虽然虚寒怕冷,但是一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上火,脸上起疱,牙龈肿痛,必须马上再吃祛火的药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您表寒过重,虽吃热药,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头面所造成的。外寒就是膀胱经之寒,只要在后背刮痧或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火有去处,发向后背去御寒,不再往头面上跑了。
后背刮痧多久刮一次合适 后背刮痧会导致体温升高吗
因人而异。
后背刮完痧会不会导致体温升高是因人而异的,这和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刮痧会对浅表皮肤造成刺激,有时还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人体在清除损伤的过程中会容易产生热量,所以部分人刮完痧之后是会出现短时间体温升高情况的,一般为低热,并很快就能恢复。
女人后背刮痧的好处 后背刮痧之肩胛下环
肩胛下环部位是脾胃之气输注之处,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刮拭部位,女人刮拭背部肩胛下环具有补脾阳、益营气、助运化、除水湿、调中和胃、化食消滞、扶中补虚、消胀除满之功效。
纵三带:正中线(督脉经)自至阳穴起板刮至悬枢穴为第1纵行带,第2、第3纵行带从双侧隔俞穴起板刮至双侧三焦俞穴处,视症情决定,亦可增刮膀胱经在背部的第2侧线诸穴(膈关至育门)。
横六带:从第7胸椎至第1腰椎之肋间隙,沿肋间隙自然生理弧度横向刮拭。
纵三带之督脉经一带要求轻柔手法刮拭,其他各带可按平补平泻手法刮拭。若症情需要,督脉经一带可用刮板厚角点、按、挑刮诸棘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