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疲劳性骨折的治疗

疲劳性骨折的治疗

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

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本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一般预后良好。

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

髌骨骨折的治疗应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滑,给予较牢固内固定,早期活动膝关节,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非手术治疗

石膏托或管型固定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石膏固定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托后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

2.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超过2~3毫米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毫米,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骨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

胫腓骨骨膜炎3大原因

胫骨骨膜炎不是严重的疾病,胫骨骨膜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运动过猛和过于激烈,虽然胫骨骨髓炎与胫骨骨膜炎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是不同的疾病,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胫骨骨膜炎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较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典型的运动史、发病史和反复疼痛史。治疗可用膏药骨膜舒痛。膏治疗。

症状

一般都无直接外伤史,但有跑跳运动过多史,发病缓慢,征象逐渐加重。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自诉症状。初期多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小腿骨疼痛,休息后常可消失,再参加运动时又出现疼痛。

若继续参力加负荷较大的跑跳运动,疼痛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个别严重者跛行。

急性期多有可凹性水肿;拟小腿下段较明显。

胫骨内侧面、内后缘或腓骨下端有压痛,但压痛点一般都与肌肉附着处无明显关系。病程较长的患者,在胫骨内侧面上常能触摸到小结节或肿块,压之锐痛;

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者,可见腓骨下端膨隆。

后蹬痛是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重要体征,即患者用足尖用力向后蹬地时出现疼痛,但用一般的抗阻屈踝屈趾试验时并无疼痛。

早期X线片上常无阳性表现,晚期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多有骨膜增生反应。

症状长期不见好转、局限性压痛显著的患者,应X线拍片检查以排除疲劳性骨折。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症状

1、小腿胫腓骨疼痛,大量运动之后疼痛加剧,手触、走路时都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夜间还会痛,多数为隐痛、牵扯痛,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刺痛和烧灼痛。

2、压疼,在骨面上能摸到压痛点,有的较局限,有的较分散。

3、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性水肿。

疲劳性骨膜炎

1、疼痛:轻者在训练后局部出现疼痛,由以大运动量训练后疼痛加剧,重者行走或不运动时疼痛。个别夜间痛,多为隐痛 牵扯痛,严重的 有刺痛或烧着痛。

2、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水肿。

3、压痛: 在骨膜上能摸到压痛点。

4、后蹬或支长痛:胫骨骨膜炎患者有后蹬痛;发生在尺桡骨骨膜炎患者有支掌痛。

5、局部烧热:早期可有皮肤发红 处之有轻度烧热感。

处理

早期或症状轻者,局部用弹性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继续从事活动,随着负荷能力的提高,经2-3周后症状可消失

症状严重者,除减少局部负荷,还要外敷新伤药或用温水浸淤,配合按摩治疗,疼痛剧烈者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局部负荷,但仍然避免做单一的长时间跳妖或支掌动着

疲劳性骨折有什么特点

一般来说,局部长期受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除了一般症状外,还会引起其他疾病,本病有时可见跖骨脱位。因肌肉和韧带牵拉使断端移位,治疗时复位不好,会出现骨畸形。

疲劳性骨折临床特点是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痛。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压痛,应力试验阳性。疲劳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在部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为31%,国内报道为16.9%。

过量运动有什么危害 导致病理性骨质吸收

长期高强度的运动,会使得骨组织所受的应压力过大,发生病理性骨质吸收,尤其是老年人,还容易引起骨折。另外长期高强度的过度牵拉骨膜,还可导致疲劳性骨膜炎并引起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怎么治

运动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并且经常性的长跑,或者是打篮球,足球,跳高,跳远等等运动,还有部队上的训练,都有可能会引起疲劳性的骨折,所以要避免这种太极限的运动,并且要在完全康复以后才可以进行锻炼。

2而且疲劳性的骨折由于经常性的极限锻炼让身体累积到一个不可承受的量,所以运动是有方式的,并且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要循序渐进的,千万不可以一下就让身体承受太极限,太运动量大的运动。

3平时患者在饮食上也要营养均衡,并且也要多注意休息,而且由于每天的运动量过大,所以也应该注意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一定要补充到,并且也可以适当的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量,维生素等等,而且也要多加休息。

注意事项:

疲劳性骨折一般常见于运动量比较大,像部队中的训练,像运动员的训练,都会由于运动过大并且长期累积造成疲劳性骨折,所以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并且要有方法。

疲劳性骨折的分级

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

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

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

3级(严重应力反应): 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

4级(疲劳性骨折): 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根据MRI(核磁共振)表现对疲劳性骨折提出的分级

0级:T1,T2 及STIR像均正常;

1级:T2 及STIR像可见中度骨膜水肿;

2级:T2 及STIR 像可见明显的骨膜及骨髓水肿;

3级:T1像为骨髓水肿,T2及STIR像表现为骨膜与骨髓严重水肿;

4级:T1像可见骨髓水肿,伴有低密度信号影(骨折线),T2及STIR像有严重的骨髓水肿。

腓骨骨折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多可确诊,但疲劳性胫腓骨骨折有时需与骨样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肿瘤等鉴别。

1.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肤温度较高。

3.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疲劳骨折与以上各种骨疾病虽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硬化等表现,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掌握X线特点及临床病史,即可对疲劳性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 又称行军性骨折,常见于跖骨,长期长时间的受力活动,骨发生细微骨折(显微镜下可见)拍X光片时经常看不出明显的骨折,但活动足部疼痛剧烈。红军长征时,有很多红军士兵发生此类骨折。日常生活中的骨折一般是暴力引起的骨断裂,比如车祸,摔伤等等,这此骨折在X光片下可见明显骨折线。

疲劳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份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又叫或称压力性骨折。它是由于过度使用而造成骨骼疲劳衰弱。 好发部位 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依序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和种子骨; 其它可能会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尚有: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相关推荐

手臂粉碎性骨折发病因素是什么

一、粉碎性骨折的主因: (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的部位。如打伤、撞伤及火器伤等。多为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常较重。 (2)间接暴力:骨折距暴力接触点较远。大多为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女走路不慎滑倒时,以手掌撑地,根据跌倒时上肢与地而所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或锁,旨骨折等。 二、粉碎性骨折的诱因: (1)与疾病的关系:全身及局部的疾病,可使骨结构变脆弱,较小的外力即可诱发骨折。 1)全身性疾病:如软骨病、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脆骨症、骨软化症等。 2)局部骨质病变:如骨

老人路走多了会骨折

行军骨折属于疲劳骨折中的一种,常见于持续高强度的活动者,特别容易出现在那些缺少训练和体质较差的老年人身上。在旅游中一旦长途步行,或者长时间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坚硬山路上,就可能促发疲劳骨折。 为预防摔倒或撞击引起的骨折,老年人外出旅游时应穿防滑鞋,乘坐汽车时尽量不要坐后排,以免汽车颠簸发生意外,步行或上下阶梯勿过急过快。道路条件差时可使用拐杖,尽可能避免摔倒。 为预防足部疲劳性骨折,旅游途中应加强足部保健。每晚睡觉抬高双足,促使血液回流;用热水泡脚;按摩双足,使肌肉放松;行走路程较长时,应穿平跟轻便鞋,减轻跖

导致骨裂的直接性因素

1、暴力作用:是造成骨折的最常见因素。根据力的丌同又可分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指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収 生骨折,比如:打击骨裂、压砸 骨裂、贯穿骨裂等,间接暴力是指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或 使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进处发生骨裂,如跌倒手撑地时导致的桡骨进端骨裂。 2、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使之发生骨裂称为疲劳性骨裂,又称应力性骨裂。此类骨裂可无秱位,但一般愈合慢。 3、骨骼疾病:有病变的骨骼 受到轻微外力时即可断裂,这种骨裂称为病理性骨裂。如骨髓炎、

骨折内固定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1.骨折复位后,用外固定或牵引难以保持骨折端复位者,应行内固定:①骨折一端有肌肉强烈收缩者(如尺骨鹰嘴骨折、胫骨结节骨折、髌骨横断骨折等);②关节内骨折,特别是下肢的负重关节,需要解剖复位者;③一骨多处骨折或全身多发性骨折,单用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或不利于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者;④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术后为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者。 2.内固定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者。如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外固定效果差,并发症多,内固定治疗可以提高愈合率,减少死亡率。 3.骨折治疗不当或其它原因所致的不愈合;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症;骨

陈旧性骨折如何预防

陈旧性骨折的并发症和遗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功能。如何保障陈旧性骨折的正常愈合,促进肌肉及关节运动的充分恢复,以及尽可能避免后遗症,是陈旧性骨折治疗能否取得满意疗效的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 陈旧性骨折的并发症 可分早期伴发症及晚期并发症。缓解及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正确处理。对未发生而又存在潜在危险者,则更需要对陈旧性骨折部予以保护,防患于未然。 1、 早期并发症,因引起陈旧性骨折的暴力或陈旧性骨折端移动所致。这些并发症对伤肢乃至全身的损害,有时比陈旧性骨折本身更严重。如休克、感染(尤其是败血症

详解腰椎滑脱的病因

1、创伤 急性外伤、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这种情况多见于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外伤、磨损和撕裂。 2、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然保持完整,又称为假性滑脱,通常发生于 50 岁以后,这种滑脱通常伴有腰椎管狭窄。 3、病理性骨折 多由于全身或局部肿瘤或炎症病变,累及椎弓、峡部、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4、疲劳骨折或慢性劳

骨裂的常见原因

骨裂的发生通常是由外伤引起的,由于外伤的暴力大小不同所引起的骨裂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可以是单纯骨的裂缝,也可以是粉碎的骨裂,可以有明显的错位,也可以是无移位的骨裂,可以是单发的骨裂也可以是多发的骨裂,或在同一肢体的多处骨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间接因素,一般分以下几种:1、 直接性因素(1)暴力作用,是造成骨折的最常见因素。根据力的不同又可分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指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比如:打击骨裂、压砸骨裂、贯穿骨裂等;间接暴力是指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或使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

老年人走路的注意事项

老人走路时跌倒或下楼梯踏空,一般都会臀部着地或着梯,除了会造成尾骶骨折外,很容易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是第十二胸椎或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折后,尾骶部或胸腰背部会顿时疼痛难当,站立困难,伸腰受限。这种骨折一般需牵引治疗或卧床休息并在腰下加软枕一个月左右,才可能康复。 老人在行走或活动时如果不小心被绊倒,髋部向侧方跌地、一侧手撑地,则往往会造成髋部股骨大粗隆骨折或股骨颈骨折,以及桡骨远端骨折。这类骨折治疗起来较复杂,病程较长,造成的并发症也多。 专家提醒,老年人因生理性退化或疾病原因,对周围的反应较为

引起化脓性骨髓炎的原因是什么

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膜、骨皮质和骨髓的炎症。一般来说,现在治疗骨髓炎的抗菌药物十分发达,骨髓炎也不再是什么难治之症,但临床上还是有许多骨髓炎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等因素造成了畸形,关节强直而致残,部分患者由于窦道长期不愈而致皮肤癌变,更重要的是晚期患者由于无法治疗需要截肢,甚至死亡。该病多发于四肢,下肢较多,其中胫骨、股骨最多。 骨髓炎的原因有哪些?化脓性骨髓炎主要是由骨髓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其它化脓菌而引起。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外伤性骨髓炎大多发生于骨损伤后,例如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骨折的原因有哪些?生活中经常出现骨折的现象,造成骨折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使之发生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此类骨折可无移位,但一般愈合慢。 骨骼疾病 有病变的骨骼受到轻微外力时即可断裂,这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病变骨骼发生的骨折。 间接暴力 是指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或使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如跌倒手撑地时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 暴力作用 是造成骨折的最常见因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