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胃溃疡父母需警惕
小儿患胃溃疡父母需警惕
儿童期溃疡病大都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其主要症状为常常自感腹部疼痛,呈间歇性反复发作,有时为上腹部或局部限于脐部周围疼痛,有时疼痛还与进食有关。胃、十二指肠溃疡又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溃疡大都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儿,多由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健全所致,主要表现有呕吐、频繁哭闹、拒食、消瘦、嗳气、便秘,严重时并发穿孔而危及生命,常常伴发营养不良、败血症、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慢性溃疡则多见于年长儿,主要与其精神因素相关,比如情绪激动、精神刺激、季节气温(特别是寒冷)、饮食不节和家族史等均可诱发。学龄期儿童溃疡病往往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大都系因饮食无节制、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粘膜刺激所致,同时与进餐方式、喂养不当(如幼时填鸭式硬喂、偏食、饥饱失常、零食以及进餐时训斥、谩骂、啼哭中等等)。
有以下症状者,应考虑为溃疡病疑似病例:
1、家族中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2、经常出现与进餐有关的呕吐;
3、在空腹、进餐后或夜间时常自觉上腹部、脐周部疼痛、压痛;
4、营养不良性贫血、不明原因的呕吐、便血、休克、胃穿孔以及大便检验、隐血试验阳性等;
5、长期食欲减退,体质消瘦等。
胃溃疡会出现癌变的可能吗
很多人对保护肠胃这方面掉以轻心,认为只要平时身体不出毛病就行了,于是,大部分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想怎样吃怎样吃,从来不做到养生和忌口。肠胃消化不好,上班族们吃完饭就做到办公桌前面开始工作,长期以往,胃溃疡就出现了。那么,胃溃疡会发生癌变的可能吗?
胃溃疡是最应该提高警惕的,在“溃疡家族”中,它是和癌症离得最近的疾病。饭后1~3小时,如果上腹部出现烧灼样的疼痛或钝痛,以后会逐渐减轻,这就是最典型的胃溃疡症状。现在这类病人虽然很多,但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大多数胃溃疡都不会转为癌症。不过,如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要格外警惕:疼痛变成不定时发作或者成为持续性隐痛;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反复呕血,有持续性黑便,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不断消瘦。出现以上情况,都应及时到医院做胃镜和病理切片检查。
孩子持续膝盖痛父母需警惕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膝部疼痛,尤其是夜间痛感比较明显,但第二天就没事了。这多数是一种生长痛,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持续地出现膝部疼痛,并伴有跛行,那就要注意小孩的髋部是否出现问题了。儿童股骨头坏死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情况。
持续膝盖痛要留意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前者是一种可治愈的自限性疾病。但该病的发生一般比较隐蔽,病儿通常开始诉说膝关节部位疼痛,跑步和行走过多时疼痛会加重,但休息后疼痛症状可以缓解。之所以先出现膝部疼痛,主要是因局部血运不足影响闭孔神经,从而引起膝部疼痛。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由于髋关节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导致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损;股骨头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就会发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4~9岁更易发病
约80%的病儿是在4~9岁的年龄段发病,多为单侧发病,双侧病变一般占12%左右,男女比例约为4:1。
为什么该病多在4~9岁时发病呢?这是因为儿童在8岁之前,股骨头的血供主要由一条血管提供,我们称其为外骺动脉。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尤其是男孩子,喜欢跑、蹦、跳等活动,如果运动量过大或髋部受到外伤,就可能出现血管受损,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部分中断或完全中断。结果,股骨头骨骺发生缺血性坏死。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是2~4年。如果不经治疗,病变愈合后,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关节活动障碍。因此,一旦确诊本病,就需要尽早治疗。治疗主要是消除影响股骨头骨骺发育的不利因素,防治或减轻股骨头出现继发畸形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使坏死的股骨头能顺利地完成其自我修复过程。
对于病程晚期的病儿,如果出现股骨头脱位,就需要手术治疗(骨盆截骨术),效果仍不错。不过,部分晚期病儿经手术后,仍可能遗留下肢短缩的问题,行走时会出现跛行。因此,及早治疗很关键。
胃溃疡患者要警惕
进食时情绪要放松,少说话,要细嚼慢咽,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过饥,以保证胃有规律的收缩、蠕动及排空,更重要的是保证消化液有规律的分泌,从而有利于溃疡的愈合。进食前喝一口汤,这相当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进食后喝一些汤水,这样对消化有益,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也不利于溃疡愈合。
溃疡病发作期要做到少吃多餐,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偏高,常表现饥饿痛、夜间痛,“多餐”饮食能保证胃内不断有食物来中和稀释胃酸,起到“止痛”作用。溃疡病发作时可吃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合并有呕血时要暂时禁食。
祖国医学认为,淮山、苡仁、云苓、白莲、大枣等,既能补脾胃,促进溃疡的好转和愈合,又能增进食欲。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用绿豆30克,猪苦胆1个,用胆汁浸绿豆1日,取豆晒干,研为细末,每日1次,每次服3克。
鼻子长这物肯定是患上胃癌了吗
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轻人也别大意
网络说法: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专家称: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喝酒、吸烟、不良的饮食习惯(吃腌制食品、烧烤食物等),父母等一级亲属中如果患有胃癌,子女患胃癌危险要比普通人高2~3倍。大家千万别给胃癌贴上年龄标签,否则后果很严重。年轻人更要警惕,早做胃镜等相关检查。
胃癌患者食欲不好?和食欲没什么关系
网络说法:胃溃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尚可。而胃癌患者食欲较差,晚期可能会完全没有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多有贫血。
专家称:胃不舒服、食欲差等表现和胃部实际病变的程度不一定吻合,一定要通过胃镜去胃里面瞧一瞧。别等到发展成晚期胃癌了再来做胃镜,那就晚了。除了检查,胃镜还可以做一些小手术,比如做胃镜下止血、息肉切除、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等治疗。胃溃疡与胃癌虽属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但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溃疡型胃癌”就更是如此,所以极易造成误诊。如果已经确诊是胃溃疡,那么就需要对胃溃疡治疗一个疗程后再进行胃镜复查,以了解溃疡的转归,进一步排除胃癌或溃疡癌变的可能。
胃溃疡疾病的护理办法
胃溃疡的护理:
胃溃疡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恶变为癌。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提高警惕。疼痛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且疼痛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1~2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失去了上述规律性,变为不定时发作,或成为持续性隐痛,或疼痛性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则应警惕为癌变的先兆。用抗溃疡药物无效虽说胃溃疡易反复发作,但平时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甚至无效,就应该怀疑是癌变的先兆。进行性消瘦病人在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的消瘦,则癌变的可能性极大。
出现呕血和黑便病人近期内经常发生呕血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这些现象均表明,胃溃疡可能正在恶变为癌症。腹部出现包块胃溃疡患者一般不会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发生癌变,溃疡就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包块质地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压之疼痛。胃溃疡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发现上述某项蛛丝马迹都要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问题,以便尽早治疗,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胃溃疡癌变五大征兆
胃溃疡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恶变为癌,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就需要提高警惕。
疼痛的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 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且疾病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1~2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失去上述的规律性,变为不定时发作,或者成为持续性隐痛,或者疼痛的性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则应当警惕为癌变的先兆。
服用抗溃疡药物无效 胃溃疡虽然易反复发作,但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病人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就应怀疑为癌变先兆。
进行性消瘦 病人如在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消瘦,则癌变的可能性极大。
出现呕血及黑便 病人近期内经常发生呕血,大便持续呈黑色,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做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这些现象均表明,胃溃疡可能正在恶变为癌。
腹部出现包块 胃溃疡患者一般不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发生癌变,溃疡就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包块质地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压之疼痛。
父母需警惕婴幼儿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 泡沫样大便
宝宝或妈妈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 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 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关注微信公众号:fumuketang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4、 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