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急救方法家长要掌握 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几率大

哪些急救方法家长要掌握 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几率大

1~4岁的婴幼儿十大死因中,以「事故伤害」居首位,最常发生意外的场所有高达六成是大家认为最安全的居家环境。「照顾疏忽」为儿童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故家长必须加强事故伤害防护的观念,并且落实于日常生活,才能彻底杜绝这类伤害发生。

婴幼儿发生危急,甚至死亡的情况,常见于异物梗塞与窒息、幼儿童坠楼、误食与中毒、儿童溺水及烧烫伤。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好奇心会驱使他去探索生活周遭的新事物,像是吞食正在玩的玩具、从沙发上跳下、玩饮水机的开关、将成人药物当做糖果吃等,发生往往在一瞬间,稍不注意便造成意外。

一粒花生米致1岁半宝宝脑缺氧

刘老太怎么也没想到,只喂食了一颗花生米,就让1岁半的孙子命悬一线。日前东莞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接到一个病例,刘老太的孙子吃了花生米之后不小心呛了一下,花生米堵住气管,顿时发生窒息,经紧急送院抢救之后才脱离生命危险,但由于脑部缺氧时间过长,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专家表示,此类小儿气管异物的病例几乎每周都能遇到,建议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不要让其吃瓜子、花生、核桃等。

据介绍,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这些卡在孩子气管里的异物中,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0%以上,花生、瓜子、豆类及带壳食物约占2/3。此外,果冻、泡泡糖等软食物也存在危险,尤其是果冻,一旦发生误吸,致死率接近100%。

专家表示,3岁之前的孩子磨牙还没有长好,他们的咳嗽、吞咽等自我保护反射还没有发育完全。孩子嘴里有东西时,不要让他们随便跑动、哭闹、嬉笑。建议孩子3岁之前,不要吃硬壳类的食物,比如瓜子、花生、核桃等。

急救手法

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首先应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并紧急送院。

拍打背法: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妈妈应防止宝宝发生坠床

在妈妈转身拿干净尿布的一瞬间,11个月大的苗苗(化名)从床上掉下来,门牙被狠狠地撞掉。“好像大部分孩子都有从床或椅子上掉下来的经历。”一位母亲不无担心地说。儿科医生提醒,坠落伤已成为婴幼儿直至儿童期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占全部意外伤害的25%以上,多发生在0-6岁的儿童。

儿中心护理部对儿童坠床进行过调查。护理部主任楼建华表示,从宝宝会翻身起,就可能从床上跌落。到了7-8个月,宝宝会爬了,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抓东西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时,从床上掉下来的几率就更大了。

在儿中心住院病房里,对患儿发生意外坠床事件都会进行登记。当一个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会向家长宣传预防孩子坠床的知识,尽管如此,每月报告仍会出现1-2例患儿坠床的案例,究其原因还是父母疏忽所致。随手拉上床边护栏,是家长们必须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儿中心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坠床意外都是在家长视线离开孩子的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发生的。调查随机问过一些患儿家长:“如果你有急事要处理,会把孩子放回床上并拉上护栏吗?”50多位家长中,不到20位会做到位,更多的家长会忘了拉上护栏。更有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沙发上,开个门1分钟也不到,应该不会有问题。”殊不知,1岁左右的婴幼儿没有危险意识,意外往往就在瞬间发生了。

婴幼儿发生坠床后,如果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抽搐、呕吐频繁、耳鼻内流血或流水、躁动不安、单侧或双侧体瘫痪等症状,必须立即送医治疗。

哪些急救方法家长要掌握 3种非学不可的急救术

婴幼儿的意外发生总是来得又急又突然,黄金救援时间可说非常短暂,有时不一定能等到救护车,因此,家长务必要学会基本的急救术,包括哈姆立克法、心肺复苏术和烧烫伤的处理。

发生烧烫伤时,大部分家长都会知道实施「冲脱泡盖送」的步骤,但对于宝宝突然失去意识,当下很难判断到底该做哈姆立克法或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毕竟发生窒息状况的原因很多,像是婴儿猝死症候群、先天性疾病、癫痫都可能造成突然停止呼吸,误食小物件、溢奶等也会导致上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爸妈应特别留意。基本上,假如孩子尚有呼吸,应该平缓移动且使其侧躺,让舌头不会阻塞呼吸,保持呼吸道顺畅,并且观察呼吸状况和脸色、嘴唇是否发黑现象,判断有无窒息状况。反之,若孩子已无意识,就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但若孩子尚有意识,只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则施以哈姆立克法。

由于1岁以下的婴儿身躯可能比成人手掌小,加上还不会站立,因此,无论是实施心肺复苏术或哈姆立克法,都和1岁以上的幼儿略有不同。

发现宝宝被异物噎到、溺水(休克)或呼吸衰竭、猝死,在发生意外时,要当机立断,把握黄金时间,施行急救术。为了增加救命的成功机率,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已将过去的「ABC」急救步骤更改成「CAB」,完整步骤称为叫叫CAB(查看意识与呼吸→请求支持→胸外心脏按压→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

1岁以下

1岁以下的婴儿由于体型较小,会使用胸戳法,急救步骤应重复交替,胸部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持续到宝宝会动或医疗救护人员到达为止。

Step1:轻拍、呼叫宝宝,确认有无反应及呼吸心跳。

Step2:寻求他人协助或拨打119,若独自一人,先做2分钟CPR再打119。

Step3:先用食中指或双拇指按压胸部两乳头联机中央之下方,用力下压胸廓约4公分,每分钟100~120次快速压,确保每次按压后完全回弹,过程中尽量避免中断,且时间不得超过10秒。

Step4:以压額提下巴法之方式,打开呼吸道。

Step5:口对口(捏住鼻子)或口对口鼻吹气做人工呼吸,吹两口气,且每口气约1秒钟,可见胸部起伏。

1岁以上

与1岁以下的婴儿之实施方法大略相同,但着重于胸部按压的部分。

Step1、Step2:同上述。

Step3:单首长或双手掌按压胸部两乳头联机中央,用力下压胸廓约5公分,每分钟100~120次快速压,确保每次按压后完全回弹,尽量避免中断,且时间以不超过10秒。

Step4、Step5:同上述。

基本上,呼吸道若无完全阻塞,只需鼓励宝宝用力咳嗽,不要拍背或干扰,保持观察即可。若宝宝无法自己咳嗽、发不出声音、不能呼吸或脸部发紫,代表他的呼吸道完全阻塞,就必须使用哈姆立克法,执行方式是拍背压胸法,重复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提醒切勿试图盲目掏出异物,应于目视下移除异物。

1岁以下

1岁以下的宝宝通常头颈尚未发展成熟,可能还不会站立,建议使用拍背压胸法。

Step1:将宝宝面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一手托住固定宝宝的头颈,维持头低脚高的倾斜姿势。

Step2:另一手掌跟拍打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5次。

Step3:若上述方法无效,小心将宝宝翻转,使面朝上,一手固定宝宝的头部与颈背,维持头低脚高的倾斜姿势。

Step4:用食、中、无名三指置于胸骨下段,连续按压5次。

1岁以上

1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头颈发展越趋成熟,下肢也较有力气,可以站立,使用腹部压迫法。不过,仍须视孩童能否站立或已经倒下两种状况处理。

孩童可以站立

Step1:从背部环抱,一手握拳,虎口向内置于肚脐下方,另一手抱住拳头且握紧。

Step2:两手快速向上内连续挤压5次。

孩童已经倒下

Step1:使孩子仰卧,跨坐大腿,两手十指互扣并翘起。

Step2:掌根置于肚脐上方与心窝中线,快速向下并往前推压5次。

当孩童发生烧烫伤时,应立即去除伤害源,遵循冲、脱、泡、盖、送的步骤顺序给予急救。

Step1: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15~30分钟,尽快让皮肤表面温度下降,减少继续伤害。

Step2:脱。充分泡湿后,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剪刀剪开衣服。若皮肤黏于衣物上,不要贸然撕开,应留到医院处理;避免将伤口水泡弄破,减少感染机会。若有手表、手环等要赶快脱下,避免肢体肿胀后影响循环。

Step3: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30分钟,能够减轻疼痛,若烫伤面积过大或年龄较小,则不必浸泡过久,避免体温下降。

Step4:盖。用清洁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勿在伤口处任意涂抹外用草药或牙膏、豉油等偏方,对伤口复原并无实质帮助,反而可能增加医院处理伤口的困难,提高感染率。

Step5:送。初步处理后即可送往邻近的医院进一步处置,视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清创、住院治疗或转送烧烫伤中心。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如何有效预防意外伤害?

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 岁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而且致伤残人数远远大于死亡人数。 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宋萍介绍,意外伤害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异物吞噬、切割伤、动物叮咬等。宋萍表示,儿童意外伤害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无法预料、不可避免的,但家长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9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防窒息 别给小孩玩塑料袋

家长应避免将过小的物品给小儿,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弄塑料袋,尤其不要让孩子头戴塑料袋玩耍。

吞入异物 切勿喂水和食物

常见的异物主要有硬币、纽扣等,有些儿童用的劣质塑料勺由于质地比较脆,很容易被咬断或者边缘变得锋利,而且这些碎片容易被吞咽下去,对咽喉、食道都有所伤害。因此家长要收好小物件,特别是尖锐的物品,应该选用质量过硬的餐具。在吃东西时家长切莫训斥、打骂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吞食了异物,不要试图通过喂水和食物帮助孩子排便,必须送到医院去,而且在途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

防溺水 别让孩子单独靠近水源

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浴盆、水盆、水池中或湖泊、溪流附近。孩子游泳,一定要有成人陪同。

若遇到溺水事件,将溺水者救上岸后,一看反应,若无反应需立即呼救,请人拨打120,二看呼吸、摸脉搏,若无呼吸、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持续心肺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家长自己也能诊断重度肺炎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婴幼儿,发病率高,是婴幼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一般婴幼儿肺炎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咳嗽,嗓子呼噜,痰声明显等症状。由于婴儿不会咳痰,有时痰液阻塞在主气道可表现为呼吸急促,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因痰堵气道而窒息。由于消化功能下降,呕吐、腹泻也是婴儿肺炎的表现之一。体检时常发现患儿呼吸增快、浅表,重症时出现呼吸急促,胸骨上凹及胸部凹陷、鼻翼扇动,口周发青、唇及指趾甲青紫,检查胸部时两肺可听到有干、湿性罗音。

防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技术,目的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肺炎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同时家长也可掌握它来诊断肺炎。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不同年龄的呼吸次数及有无胸部凹陷作为诊断标准:

同时伴有胸部凹陷,也就是吸气时胸壁向内凹陷。

掌握了这一初步的诊断方法,如孩子患肺炎时往往可帮助家长正确估计病情,及时诊治。使肺炎病死率大大降低。

哪些急救方法家长要掌握 常见的意外伤害状况

婴幼儿会用嘴巴探索周边环境,喜欢把物品放入,因此,容易导致异物吸入,有73%发生在3岁以下的孩童。异物梗塞最严重的问题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当呼吸道遭受外来物阻塞而无法呼吸,就会造成窒息,导致脑部缺氧,进而造成损伤。到底哪些物品较容易引起异物梗塞?以食物来说,包括果冻、软糖、糖果、含骨头的肉类、整颗的种子与坚果(例如:花生)、带籽水果(例如:荔枝、龙眼、葡萄)与较黏稠的花生酱等,非食物性的钱币、安全别针、钮扣电池、弹珠、小玩具及配件也相当常见。

假如发现原本意识清楚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而无法言语,或者剧烈咳嗽,就必须怀疑是否为异物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若因为异物梗塞而使呼吸道完全阻塞时,应立即对外求助或拨打119,并且把握黄金救援期,执行哈姆立克法,重复动作直到异物咳、吐出并予以移除,有必要甚至施以心肺复苏术。

如何预防

1.1岁以下的婴儿不可趴睡,婴儿床上也不能有任何松软物件,包括棉被。除此,不建议1岁以下的婴儿与大人或其他人同床,因为此时婴儿尚不会翻,很容易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压到他。

2.小心检查地板及游玩的地方是否有硬币、钮扣及其他小东西,避免幼儿误食。

3.选择适合年龄的安全玩具,避免玩具零件掉落,造成幼儿误食。

4.勿让孩子接近绳带(套),像是窗帘的拉绳、鼠标线、悬挂奶嘴、项炼、平安符或玩具吊绳等,衣服上也不要有长绳带。

5.避免让小孩接近塑料带、具拉炼的袋子、柔软枕头等。

6.避免让小孩在浴缸内玩水,以发生溺水窒息的危险。

7.孩子哭泣或奔跑时,应避免同时喂食物。

8.1岁以下还不会翻身的婴儿,容易有溢奶状况,因此,用奶瓶喂食时,应以头上、脚下的姿势斜抱着,吃完后给予拍嗝或将婴儿侧躺,预防因溢奶而造成呛奶。

9.避免让学龄前儿童吞食可能引起异物梗塞的固体食物,尤其是风险特别高的4岁以下之幼儿。除了不主动给予,也应注意勿让小孩在没有成人戒护下,接触到这些固体食物。此外,所有食物都须压碎和切细,要求孩子不要边玩边吃,而且得细嚼慢咽。

儿童发生事故伤害死因排名第二名是溺水,其中,小于1岁的婴儿有71%发生在澡盆,尤其是7、8个月已经会坐的宝宝,由于头部比例较重,容易向前倾,发生原因大部分是被短暂单独留在澡盆或由年长兄姐「看顾」所造成;至于1~4岁的幼儿则是大人疏忽所致,经常在「离开照护者视线」5分钟内发生。基本上,溺水时,少量的水会进入下咽部,引起喉头痉挛,导致低血氧,3~4分钟会造成心肌缺氧,5分钟内便产生脑损伤之后遗症;缺氧时,身体所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若不幸发生溺水意外,必须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术,减低缺气伤害。急救时,应先将溺者救出,移至安全环境检查意识,如果确定失去意识,赶快找人协助并拨打119寻求后续支持,再将溺者平躺于硬地上;当无法确定溺者脊椎是否受伤,建议最好当做脊椎有潜在性的伤害来加以保护较安全。再者,应立即清除口鼻内污泥、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溺者头部朝下,按压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如果呼叫溺者没有反应,即使初步处理排出的水不多,均得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直至伤员心跳呼吸恢复或急救团队到达现场接手为止,最后送医治疗。若溺者意识清醒,必须以毛巾包裹全身保温,给予氧气,送医检查,勿忽略肺炎、继发性呼吸窘迫等并发症或死亡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

1.注意居家安全,浴缸或大水桶内应避免储水,也不要让儿童独处。

2.婴幼儿洗澡时,成人应全程陪同,不可因任何原因而暂时离开浴室。除此,精神不济的成人亦不该协助婴幼儿沐浴。

3.患有癫痫疾病之儿童,不宜泡澡,应采用淋浴。

4.定期检查居家附近的蓄水容器,例如:水槽、水缸、水塔或洗衣机等,这些容器都应加盖,而且不易开启。

5.积极教育儿童戏水的正确知识,在安全的环境下教导游泳及自救技巧。

6.出外玩乐时,注意并严格遵守救生员与警告告示牌指示,随时掌握儿童行踪,勿随易闯入不明或危险区域。

7.遇到孩子落水时,不要轻易下水施救,先以间接的方式救人,如有木板、救生圈等可先抛下水中给溺者自救,或以长竹竿施救,并立即通报消防救生人员请求协助。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误食与中毒事件发生在6岁以下的孩童,且最常发生于家中。任何物品都可能造成儿童的误食,像是一些颜色鲜艳的药物(例如: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安眠药、维他命药片、儿童药水等),容易让孩子误以为是糖果而吃下肚,若单独或同时误食大人降血压药、降血糖药或安眠药,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休克、低血糖、呼吸抑制等严重问题,其他诸如一些细小物品也容易误食,例如:玩具零件、钮扣、电池、回形针、硬币等。另外,像清洁剂、杀虫剂、强碱水等,亦可能引发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基本上,一旦发现孩子误食或中毒时,除了有机溶剂于催吐的过程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所含强碱水催吐很可能二度灼伤,因此,不建议催吐。至于其他物品,应立刻移除。若卡在上呼吸道,造成窒息,可以利用拍背压胸或哈姆立克法尝试将异物移除,假如无法达成,应尽速就医取出,且将残余部分或可能误食的药物外包装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平时应记住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处或毒药物咨询中心电话号码,或直接拨打119寻求协助。

如何预防

1.孩童可以伸手触碰的地方都必须确保安全,像是有抽屉的柜子,应装上安全扣锁。

2.所有的药物或保健食品都应置于儿童不易开启的安全瓶中。

3.不要在儿童面前服药,以免引起模仿。

4.在明亮处服药,服药时应默数数量,若有掉落要确实找出并丢弃,避免孩子在爬行或玩耍的过程中看到而误食。

5.有访客或电话要暂停去开门或接听时,一定要把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整理家务的清洁剂先收好,因为很多儿童误食都是在此时发生。

6.儿童用药由于气味芳香,也应放在安全处,每次只倒出该餐必须服用的剂量即放回原处。

7.过期未用完的药物应确实依照药物回收管道丢弃。

8.环境清洁用品或杀虫剂等应集中收纳于加锁的橱柜中。

9.绝对不要使用任何食品容器分装有毒的液体或粉末。

10.所有可能会被儿童放入口中的物品都应收纳在儿童无法打开的容器或橱柜中。

烧烫伤依发生原因可分成热液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灼伤、电灼伤及呼吸道吸入性伤害五种,其中,80%烧烫伤发生在家中,且50%以上的伤者为孩童,又以热液烫伤最常见,占所有烧烫伤的85%,常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童。

深度及面积是决定烧烫伤严重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以深度而言,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三度。许多家长可能担心烧烫伤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或造成疤痕,理论上要看烧烫伤的位置及深度,才能确认是否产生功能障碍及疤痕,通常浅二度不一定会留疤,且孩子的愈合力相对较好;深二度以上且深及真皮深层时,就会出现明显疤痕,外观上亦有所影响。若不慎发生烧烫伤,应立即去除伤害源,遵循冲、脱、泡、盖、送之紧急处理原则。

如何预防

家中最易发生烧烫伤的地方为厨房及浴室,另有以下小细节必须注意:

1.洗澡时,不要让宝宝离开照顾者的视线,尽量使用盆浴,但严禁直接加热水;澡盆不可置于水龙头底下,洗澡水应先冷后热。此外,一定要试水温,最好以温度计或用手直接测,水温应在48.9℃以下,若室内有恒定空调的环境,水温宜维持在42℃以下。

2.最好不要放任幼童任意在浴缸玩耍,避免发生意外。

3.家中最好不要储存强酸、强碱的清洁剂等危险物品。

4.餐桌上的桌巾不宜太长,免得幼童攀爬拉扯,把桌上热水或热汤拉下来而烫伤。

5.热水瓶、热汤要放置在幼童构不到的地方。

6.建议使用热水需解锁的饮水机。

7.火柴、打火机应收好,避免孩子玩火。

8.家中若装置铁窗,应保留活动逃生窗口,以备不时之需。

9.电线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避免因无知咀嚼而导致唇部电伤;也要注意幼童的动向,避免绊倒电线而翻倒茶壶、热水瓶或热锅。

10.插座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并且用保护盖盖住。

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童年是孩子们不断学习和发现新事物的宝贵时光,不幸的是,童年也是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中国每年有近50000名1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伤害,既给很多儿童留下了伤残甚至终生残疾,也使许多家庭蒙受了永久的感情创伤和沉重的负担。

儿童意外伤害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包括跌伤、碰伤、扭伤、刀割伤、锐器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动物咬伤、中毒、触电、溺水、意外窒息和爆炸伤。而大部分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都发生在家里(43%)或者学校(23%)。为了确保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高质量的救助,父母和老师是接受急救培训的关键对象。

急救措施通常只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的操作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的或是更高级一些的急救措施对孩子来说却是生与死的差别。因此,对于密切接触儿童的老师和家长来说,熟悉并掌握儿童急救措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强生家庭健康关爱计划的调查显示,尽管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父母认识到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只有46.5%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有可能受到意外伤害。其中只有16.4%的家长接受了有关如何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但值得欣慰的是,家长对于儿童意外伤害的态度正在转变,有87.4%的父母对参与儿童急救培训项目表示出了兴趣。

对于儿童急救来说,幼儿园教室则是另一个需要大力改进的领域。仅在上海,2006年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里的3-6岁的儿童就达到了298000名之多。考虑到如此巨大数量的婴幼儿可能受到潜在的伤害威胁,幼儿园和托儿所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需要运用儿童急救措施的场所。

易于推广,内容全面的急救培训将帮助减轻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完善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而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家长和幼教人员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急救培训项目,是实现以上这些目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今年已经开始执行的“护苗计划”便是一次极富意义的尝试。

儿童患上这种发烧急救尤为重要

婴幼儿如果长时间处于高烧的状态,即超过39度时,就可能会发生惊厥,具体表现为眼睛向上翻、全身抽搐,严重的话连意识都会短暂丧失。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慌了神,不知道如何处理,而在慌忙送医的途中,很可能因护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一、高热惊厥“偏爱”幼儿

很少有成年人会发生高热惊厥,而6个月到4岁的婴幼儿是此病症的高发人群。并且年龄越小,在三年半内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复发的幼童中,女孩比男孩的比例更大。一般的发烧是不会烧坏大脑的,而高热惊厥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大脑,对孩子的智力产生负面影响。

基本上,惊厥的发作时间不会很长,只有几分钟,如果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大多是可以平稳度过的,也不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家有婴幼儿的家长,首先要对高热惊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万一孩子真的发生高烧时抽搐、口吐白沫、牙关咬紧、翻白眼等症状时,不至于惊慌失措。

二、高热惊厥时如何处理

也许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发生这一症状时,会第一时间拨打120,或急忙送孩子去医院急诊,而不是自己先进行急救。这样不仅会延误病情,还会造成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因此,光认识高热惊厥还不够,还应学会如何处理。

1、防止窒息

因为高热惊厥发生时,孩子很可能会呕吐,但又会暂时地失去意识,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孩子的呼吸通畅,先将衣领解开,使孩子处于一个趴着或侧卧的姿势,不时地清洗孩子嘴里和鼻子中的分泌物。还有,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喂退烧药,这样做都是在预防因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

2、防止咬伤

因为高热惊厥有一个常见的症状,就是会牙关紧闭,这时候是很容易咬伤舌头或嘴唇的。可以用一根筷子放在孩子的齿间,最好放在上、下磨牙之间,以防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咬伤自己。

3、物理降温

既然这个时候不能靠退烧药来降温,就只能依靠物理降温了。可以将孩子放在35度左右的温水中,保证全身都可以浸泡到,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从浴盆里出来,不要将孩子穿得整整齐齐,这时候的主要工作就是散热,而不是捂汗。可以不停地用湿热的毛巾在孩子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擦拭,以持续温水浴带来的蒸发散热作用。

还可以用冷毛巾敷在额头、大腿、手心、脚心等处,或者直接使用退热贴。

4、穴位按摩

如果家里不只一个大人,可以一个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另一个给孩子做一些适当的穴位刺激。比如按压孩子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人中穴位于口、鼻的中间的那条线的中点,是急救的常用穴;合谷穴也叫虎口,位置也很好找,将大拇指和手指并拢,有一块肌肉是鼓出来的,最高点就是合谷穴;内关穴位于手臂前端,腕横纹向上2寸的中间点。

这些穴位有的能预防呕吐,有的能预防昏厥,还有的可舒经活络,对于高热惊厥发生时的急救有很积极的意义。

其实,很多孩子发生高热惊厥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几分钟。这几分钟的时间是不够去医院的,采用合适的家庭急救,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症状,安全度过惊厥;不过,也有些孩子的症状较重,持续时间长,且反复发作,那就一定要及时送医了。

结语: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过高烧的经历,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发生高热惊厥的几率要比其他人群大得多。此症发生时往往比较吓人,很多家长会因此手忙脚乱而延误病情。因此,家有幼儿的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高热惊厥,并学会恰当的急救措施,把病情及时地控制住。如果几分钟惊厥还没有缓解,一定要及时送医,以防延误病情。

妈妈应防止宝宝发生坠床

在妈妈转身拿干净尿布的一瞬间,11个月大的苗苗(化名)从床上掉下来,门牙被狠狠地撞掉。“好像大部分孩子都有从床或椅子上掉下来的经历。”一位母亲不无担心地说。儿科医生提醒,坠落伤已成为婴幼儿直至儿童期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占全部意外伤害的25%以上,多发生在0-6岁的儿童。

儿中心护理部对儿童坠床进行过调查。护理部主任表示,从宝宝会翻身起,就可能从床上跌落。到了7-8个月,宝宝会爬了,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抓东西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时,从床上掉下来的几率就更大了。

在儿中心住院病房里,对患儿发生意外坠床事件都会进行登记。当一个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会向家长宣传预防孩子坠床的知识,尽管如此,每月报告仍会出现1-2例患儿坠床的案例,究其原因还是父母疏忽所致。随手拉上床边护栏,是家长们必须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儿中心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坠床意外都是在家长视线离开孩子的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发生的。调查随机问过一些患儿家长:“如果你有急事要处理,会把孩子放回床上并拉上护栏吗?”50多位家长中,不到20位会做到位,更多的家长会忘了拉上护栏。更有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沙发上,开个门1分钟也不到,应该不会有问题。”殊不知,1岁左右的婴幼儿没有危险意识,意外往往就在瞬间发生了。

婴幼儿发生坠床后,如果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抽搐、呕吐频繁、耳鼻内流血或流水、躁动不安、单侧或双侧体瘫痪等症状,必须立即送医治疗。

宝宝器官的保健秘方

宝宝的器官是很脆弱的,稍不注意,身体就易患病,今天,我们从宝宝的各个器官逐个来讲解,怎样给宝宝护理身体,提高体抗力,其中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家长一定要好好记住。

眼的保健

近年来家长和老师普遍予以重视,但对婴幼儿的视力却依然留在遗忘的角落里,致使孩子失去治疗时机,形成疾病。为此,家长要注意,不能让幼儿长时间看某样物品,尤其是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不能看电视。发现孩子眼睛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切忌滥用眼药水。婴幼儿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流水洗脸更好,以防感染眼病。发现婴幼儿有故意“对眼”的行为要立即阻止。平时注意不让幼儿接触尖锐有伤害的玩具,当心眼外伤。2至3岁的幼儿应开始学习做视力保健操。

鼻的保健

多给其进食蔬菜或水果,以防止鼻出血。不能让幼儿得到可以塞入鼻孔的小东西,避免物品意外损伤鼻脸或嵌入鼻内。切勿用手指挖小儿鼻孔,以防感染。幼儿学步学跑易跌伤鼻子,要及时治疗。

耳的保健

慎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以免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小儿睡觉侧卧时,要当心不使耳廓扭卷受压。洗澡时注意不要让水流入耳道内,以免引起炎症。家长最好不要给婴幼儿挖耳垢,少量耳垢可保护耳膜,如果发现幼儿耳垢过多,应去医院取出为妥。

喉的保健

防止发烧,以预防咽炎、扁桃腺炎。婴幼儿的声带等发音器官娇嫩,保护不好极易发病。为此,幼儿吵闹时要及时制止,家长不能引诱孩子狂呼乱叫,更要教育幼儿不任性哭闹,以免声带充血肿胀、发炎,甚至声带肥厚或发生声带小结样病变。女孩尤其更应多注意保护声带。

口腔的保健

幼儿经常啮合物品,睡觉时张口呼吸,这易引起上唇翘起、下颌骨下垂、牙齿排列不齐、啮合不正等特殊面容,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幼儿牙齿长齐时,就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以预防蛀牙。眼的保健

近年来家长和老师普遍予以重视,但对婴幼儿的视力却依然留在遗忘的角落里,致使孩子失去治疗时机,形成疾病。为此,家长要注意,不能让幼儿长时间看某样物品,尤其是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不能看电视。发现孩子眼睛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切忌滥用眼药水。婴幼儿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流水洗脸更好,以防感染眼病。发现婴幼儿有故意“对眼”的行为要立即阻止。平时注意不让幼儿接触尖锐有伤害的玩具,当心眼外伤。2至3岁的幼儿应开始学习做视力保健操。

鼻的保健

多给其进食蔬菜或水果,以防止鼻出血。不能让幼儿得到可以塞入鼻孔的小东西,避免物品意外损伤鼻脸或嵌入鼻内。切勿用手指挖小儿鼻孔,以防感染。幼儿学步学跑易跌伤鼻子,要及时治疗。

耳的保健

慎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以免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小儿睡觉侧卧时,要当心不使耳廓扭卷受压。洗澡时注意不要让水流入耳道内,以免引起炎症。家长最好不要给婴幼儿挖耳垢,少量耳垢可保护耳膜,如果发现幼儿耳垢过多,应去医院取出为妥。

喉的保健

防止发烧,以预防咽炎、扁桃腺炎。婴幼儿的声带等发音器官娇嫩,保护不好极易发病。为此,幼儿吵闹时要及时制止,家长不能引诱孩子狂呼乱叫,更要教育幼儿不任性哭闹,以免声带充血肿胀、发炎,甚至声带肥厚或发生声带小结样病变。女孩尤其更应多注意保护声带。

口腔的保健

幼儿经常啮合物品,睡觉时张口呼吸,这易引起上唇翘起、下颌骨下垂、牙齿排列不齐、啮合不正等特殊面容,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幼儿牙齿长齐时,就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以预防蛀牙。

手外伤其实并不意外

东东滑滑板把手摔断了,贝贝玩蹦蹦床把手弄骨折了,俊俊溜冰摔了膝盖骨、乐乐骑童车摔伤了手,在儿童医院骨科病房,住着一群这样特殊的小宝贝们,他们都是因为急诊骨折入院,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上都缠着厚厚的石膏。家长们聚集在一起,谈论着小宝贝们发生意外时的情况,妈妈们最大的感慨就是如果当时注意了就不会发生意外了,其实意外伤害也并不意外,是我们家长太大意了。

时下,滑板车、梭梭板、蹦蹦床已成了5岁以下小儿的主要游玩项目,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整日跑跑跳跳,非常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军军妈妈一说起这事,就感到后悔与痛惜。军军爱玩滑滑板,每逢周末,妈妈、奶奶就必带军军玩滑滑板,游乐场里的孩子年龄大小均不等,挤挤闹闹时有发生,有些妈妈看着自己的宝贝玩得开心、快乐,就忽视了对小孩的安全照管,这不军军就是因为平时滑滑板相当老练,还会照顾别的小朋友,妈妈就大意了,在上、下滑滑板楼梯的时候,军军摔倒在地导致前臂骨折而急诊入院手术。

骨折是儿童意外伤害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主任梅海波介绍说,今年因骨折意外伤害住院的小孩比去年多了一倍,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在公园、游乐场、幼儿园里的游乐设施上发生的意外伤害,而且大多数小患者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肢及下肢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对于平常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些游乐项目,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安全监护,在爬、攀、跨越、跳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如溜冰就该戴上护膝,跨越就有人扶持,在外玩耍前,都必须要进行准备,不要突然进行动作剧烈的活动,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另外家长除了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外也要懂得必要的急救知识,在意外伤害来临时不会手忙脚乱。如孩子发生骨折了家长切不可自作聪明,搬弄或挪动肢体,把变形的骨头拉直,或将断骨塞回伤口内,而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骨折一年内,应不忘去医院复查,以确保断骨复位正确,愈合良好。

相关推荐

癫痫病大发作的急救方式

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遇到意外不仅能自救,也能救别人。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癫痫病大发作的急救方式,家有癫痫病的患者一定掌握了。 一、如何识别癫痫病的大发作 (1)突然尖叫,似羊叫,神志丧失,立位可摔倒地上。 (2)全身抽动,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口吐白沫。 (3)舌唇常被咬破,有小便失禁等表现。 (4)每次发作历时数分钟,发作停止后昏睡数十分钟,醒来对发作过程毫无记忆。 (5)少数病人连续发作数小时或十几小时,神志始终不清醒,伴有发高烧和脱水现象。 二、癫痫病大发作的急救方法 (1)癫痫大发作

小儿高热惊厥的预防 掌握惊厥急救方法

防止小儿高热惊厥造成脑损害,家长必须熟练掌握惊厥急救方法。由于惊厥发作时间短,来势猛,来不及送医,所以家长成了高热惊厥小儿患者的第一急救人。惊厥发作时的急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应该立即松解患儿衣扣,让患儿去除枕头仰卧,头部偏向一侧,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及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 用拇指按压人中穴,直至抽搐缓解; 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有牙关紧闭,可用手帕包住勺把或筷子将口扩开,防止舌及口唇咬伤; 惊厥缓解后迅速

宝宝为何会近视

3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视觉功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可是这个年龄段的好多娃娃却出现了视力异常或视力异常倾向。据有关视力筛查项目检测结果显示,3岁以前的婴幼儿视力异常率近20%。 一、屈光不正 据专家介绍,导致婴幼儿视力异常的原因一部分是先天因素造成,一部分是出生后对眼睛保护不力所致。如家长过早就给孩子看电视、电脑,又不注意看电视的时间、距离、光线等,久而久之会给婴幼儿的眼睛造成伤害婴幼儿每次看电视的时间适度,每隔半小时须休息5-10分钟。平时多让孩子远眺,多看看绿色的树木以缓解眼肌疲劳。 二、户

烧伤刚起泡凉水很有效

烧伤的应急处理对于后期的治疗意义重大,烧伤都是突发事件,面对烧伤的突发事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专家指出,烧伤后及时用流动的冷水不停冲洗。在烫伤部的略上方部位用净水冲洗,可连续冲十几分钟,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千万不用氧化锌油膏、酱油、醋等处理伤口,也不用创可贴之类包伤口,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专家说,一般来说, 浸泡时间越早, 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摄氏度,以免冻伤)效果越好。但伤处已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如烫伤得不严重,冷水冲洗后涂点烫伤膏即可,严重的话应马上去医院救治。 据介绍,欧

小孩意外急救指南

跌倒 昏迷时一定侧卧 清醒后,还继续观察其是否有疼痛、嗜睡表现 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儿童伤害的主原因,也是引起儿童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原因。世卫组织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跌倒占全球0—17岁儿童致死性伤害原因构成比的4.2%,是0—5岁和13—15岁儿童的第一位伤害原因。 在我国,跌倒也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原因,其中1岁以下婴儿跌倒死亡率最高。由于头部重量相对较大,很容易从童床、童车等处坠落。1—3岁的儿童,运动和平衡能力不稳,很容易从楼梯、台阶、学步车、家具上坠落。5—9岁儿童刚刚脱离成人照看

婴幼儿呼吸道进入异物如何急救

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的病死率在逐年下降。而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率却在逐年上升。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更高。其中由于呼吸道异物造成的儿童窒息死亡占了一大部分。 从儿童的发育情况看,当婴幼儿牙齿未萌出或萌出不全时,其咀嚼和吞咽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其上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力也较弱。因此,当儿童在进食瓜子、豆类、果冻等食物时,或玩耍扣子、小件玩具时,如果突然出现惊吓、跌倒、哭、笑等情况时,极易使异物进入呼吸道。 异物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异物进入

如何教育宝宝远离意外伤害

1必须让宝宝知道的事项应让宝宝牢记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及家里和爸爸妈妈的电话;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电话的打法;让宝宝知道附近的派出所(报警点)的具体位置等,以备宝宝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2让宝宝学会面对陌生人让宝宝学会自我救助的方法,是宝宝获得人身安全的重保障。家长可以故事、游戏等形式,教导宝宝学会应对陌生人。在不得不让宝宝独处家中时,家长应仔细叮嘱宝宝不给陌生人开门,同时告诫宝宝不随便出门,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里一定沉着不慌张,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应就近找警察叔叔寻求帮助

儿童乘车六大意外伤害需谨防

意外一:紧急刹车惯性伤害 当遇有急刹车时,儿童颈部极易受到过大的惯性冲力而造成伤害。儿童与成人相比,头部的比例大,致使颈部受力更大;尤其婴幼儿的骨骼更是十分脆弱,其颈部更易受到致命性伤害家长对策:自驾车时,为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的安全座椅或安全坐垫,可以有效预防急刹车的危害。 意外二:误吸零食窒息伤害 孩子乘车时间过长需进食时,不为其提供颗粒状食物。当车子行经不平的路段或紧急制动时,儿童食用果冻、糖果、小饼干等零食,可能误吸入气道,引发气道梗阻窒息而危及生命。 家长对策:可采取将孩子抱着倒置过来压肚子的

婴儿食欲不好怎么办

幼儿的胃口不好,父母首先应找出其原因,然后采取如下合理措施,逐渐增强婴幼儿的食欲: (一)婴幼儿有充足的睡眠 使大脑得到休息。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活动之余特别需保护。凡是睡眠好的胃口就好,睡眠不足胃口就不好。 (二)婴幼儿有适当的活动 有的婴幼儿整天被抱在怀里,整天坐着没有活动的机会,也是食欲不振的原因之一。在新鲜空气中进行户外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婴幼儿有适当的活动,就会有好的胃口,当然也不使他过于兴奋。 (三)婴幼儿饮食有一定的时间 婴儿到2个月以后,喂哺

如何正确让婴儿进食

吃是人的本能。但是,现代育儿理念却打破了一观点。专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吃”是需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家长训练时机和方法得当。 婴幼儿在生长、发育几关键时期,能获得理想的生长速度,还能为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喂养时,家长积极示范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表应该是这样的:在出生4~6个月时,就开始添加果汁、米糊、蛋黄等食物;7~8个月时,可以增加到菜泥、鱼泥等有粗糙口感的食物;1周岁时,基本上可以喂辅碎菜、肉末、软饭等粗糙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吃”的能力包括咀嚼和吞咽,都是一步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