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
从目内眦(睛明)开始,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交会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从头顶分出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等)。直行主干从头顶入络脑(络却,玉枕),回出项后(天柱)分开下行三条支脉:
1.沿肩胛内侧,夹脊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2.从腰中分出,夹脊旁,过臀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腘窝中(殷门,委中)。
3.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附分,魄户,膏肓,身体,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腘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合阳,承筋,承山),除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5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一侧67穴,左右共134穴,其中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项部,和腰背部督脉的两侧,剩下的18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后正中线上及足外侧部。
膀胱经穴位图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与其他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以及项背,腰,臀部和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
附分是什么意思
附分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之交会穴。是脏腑外输脊背的气血物质,在此构成膀胱经经脉的附属分支。
附:随带、附带也;分:分开、分出也。
附分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在此形成一条经脉的附属分支。
跗阳是什么意思
跗阳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阳跷脉郄穴)。
别名:外阳、阳蹻。付阳,附阳穴。
穴位含义:足少阳、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
跗阳: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 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本穴水湿之气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阳气才得以上行的,故 名。付阳、附阳穴名意与跗阳同。
阳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阳经上行的阳气构成,气血之性同于阳跷脉。但由于膀胱经上行至此的阳气较为寒湿,即使有足少阳、足阳明的阳气带动足太阳的阳气上行,由本穴上输的阳气量亦较少,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阳跷脉郄穴。
按摩承山的好处 承山的作用
承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名意指岁膀胱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位置为随膀胱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至行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于大山之状,按摩该穴位,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滞的作用。
正确的后背刮痧手法图 后背刮痧手法一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征中线旁开0.5时。
风门可以拔罐吗 风门的作用
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同时也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因此本穴有祛风解表,疏散风热之功的作用。且风门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主一身之阳,故本穴还有祛风通络,通阳除痹之功。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很大的经脉,十二经脉中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且预防及缓解疾病的作用最为广泛, 通过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消除和缓和各种不舒服感。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项,眼,背,腰,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症,背部的穴位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风门有什么作用
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因此本穴有祛风解表,疏散风热之功的作用。且风门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主一身之阳,故本穴还有祛风通络,通阳除痹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