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只有肥胖的孩子才会患糖尿病
是不是只有肥胖的孩子才会患糖尿病
有的家长认为“肥胖的孩子才会得糖尿病,我们家的孩子这么瘦,是不会得糖尿病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肥胖的孩子会得糖尿病,但是瘦小的 孩子也会得糖尿病的。儿童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是与肥胖相关的,而1型糖尿病与肥胖无明显相关。所以,瘦小的孩子也会 得糖尿病,只是类型不同。
糖尿病会不会遗不遗传给孩子
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香港糖尿病联会曾进行调查并发现,患上糖尿病的市民,家人有一半机会亦会患病,而且发病时间较早。香港糖尿病联会于2008至2012年间,访问了超过1200名糖尿病患者的家族患病历史、高血压及体重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中五成的患者,家族中有人患糖尿病,平均发病年龄约51.9岁,与没有家族史的病者比较,发病年龄提早约4年。
数据还显示,双亲若都患糖尿病,子女患病的机会高达五成;若有两名子女,至少有一人患糖尿病的机会更高达七成半。此外,有家族病史的患者中,有四成的人出现至少一种并发症,包括眼、肾、胃和脚部等。联会表示,香港的数据引证国际研究结果,显示父母都患糖尿病的家庭,子女有一半机会发病,因此,联会认为有必要加强宣传,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是高危群组,应注意饮食和多做运动,及早预防糖尿病。
在以往,Ⅱ型糖尿病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然而目前临床上有了新趋势:青少年得Ⅱ型糖尿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虽然Ⅱ型糖尿病跟遗传有关,比如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通过遗传影响你的身体,造成一定缺陷,但这种缺陷平日时并不暴露,而一旦你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了,自身调节能力变差了,就可能发病。
如果说先天遗传的糖尿病患者多少是“病出有因”的话,那么那些没有家族史的患者很可能是“自投罗网”了。自打一出生,一些妈妈就总怕孩子“饿着”,拼命往孩子胃里“塞”,小小年纪就成了“小胖墩”。再长大点,孩子又对“肯德基”、“麦当劳”等高热量的食品情有独钟,整天抱着“饮料”当水喝。于是,体重就像发豆牙一样,噌噌往上长。而饮食方式不当造成的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现在的孩子多是在两代人的呵护下长大,生怕被磕着碰着,就连上学,也有很多孩子是车接车送,孩子的运动减少。研究表明,很少体力活动的人群易发生糖尿病,缺少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怎样预防糖尿病才能更有效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饮食疗法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教你6个妙招预防远离糖尿病
1、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2、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4、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5、饮食疗法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6、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儿童肥胖成年后易患肾病
最近,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青少年因饮食方式不当导致过重或肥胖,成年后较易患肾脏疾病。不过,体重只要降下来,患病风险就会降低。儿童肥胖、体重过重问题颇为棘手,让儿童喝汽水比较容易,但让孩子吃蔬菜就较困难。如果能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几率,往后心脏病、肾脏病与糖尿病患者人数就会大大减少。这项研究提醒人们要重视这些问题。
`研究人员搜集和分析了近120万名年轻人的健康信息,再与肾脏病晚期患者的就医记录进行了比对。经过30年的跟踪发现,有700多名男性和160多名女性患了晚期肾脏病。结果显示,如果青少年时期体重过重,成年后患晚期肾脏病的几率会增加约6倍;如青少年时期就有肥胖问题,成年后更易出现晚期肾脏病,患病风险高达19倍。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内科学档案》上的该研究称,此前认为过重、肥胖者常会患糖尿病,而糖尿病会增加晚期肾脏病的发生几率。不过,实际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患糖尿病,青少年肥胖者长大后都特别容易患肾脏疾病。
肥胖对儿童身体的危害
一、呼吸道疾病
肥胖的孩子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重度肥胖的孩子,由于胸腹部、咽部脂肪增多,妨碍正常的呼吸,容易造成缺氧,一旦患呼吸道疾病,往往不容易治愈,甚至会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心肺功能降低
胖孩子的运动能力一般比较差,有时被家长、老师看作是“懒”,其实这已是心肺功能降低的表现。在年龄、身高相同的情况下,胖孩子的体重比瘦孩子重,那么心肺就要增加循环和呼吸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相当于心肺增加了负担。肥胖程度越重,心肺的负担越重,心肺长期超负荷工作必然会导致功能的下降。肥胖导致的心肺功能降低在开始是可逆的。如果肥胖被控制,心肺功能会恢复正常。如果肥胖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出现心室肥大等器官突发性质病变,就无法恢复正常了。
三、高血压、高血脂
肥胖儿童大多数血压偏高,而且越胖血压越高。此外肥胖儿童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浓度比较高。这种状况长期下去,很容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
四、血糖升高
肥胖的孩子血糖比正常高,糖耐量试验也出现异常改变,这些都为将来患糖尿病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五、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比身体上的伤害打击更大、更持久,将影响肥胖儿童个性、气质和性格的形成,甚至影响将来的升学、就业和生活。
六、其它
肥胖儿童如果肥胖的状况持续到成年,容易患胆结石、骨关节病、皮肤病、静脉曲张、痛风、癌症等疾病。
不要给宝宝喝太多的碳酸饮料
儿童糖尿病早期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并发症非常多的慢性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得糖尿病,因此临床上非常多的孩子突然之间被诊断为糖尿病,甚至有一部分儿童在很重的合并症出现后才被发现,儿童糖尿病早期很难发现吗?其实每一种疾病,在早期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表现,如果想要早发现,最好是知道一些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大家都知道,1型糖尿病现在还无法确定高危因素是什么,不过儿童2型糖尿病的很多高危因素已被发现,主要有下面的几种情况:过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已经患上妊娠性糖尿病:自身已经得了会造成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要是你的孩子具备了以上的几种情况,一定要定期带孩子去医院监测血糖、尿糖、血脂、血压等指标,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
基本上孩子的糖尿病都是1型,所以有着非常典型的1型糖尿病症状。儿童糖尿病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孩子得了糖尿病以后尿液会非常多,口渴,吃很多却还非常容易饿、身体消瘦,病程较长的有精神不振、乏力,对于生长发育会有影响的。
其实现在不少的宝宝换上了糖尿病,一般下面两类小朋友更加容易患糖尿病:
1、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孩子肥胖发生的年纪越小,患糖尿病的风险越高。特别是有肥胖或糖尿病等家族病史的家庭,一定要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喝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会引发儿童糖尿病,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儿童糖尿病的发病数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糖尿病权威专家认为,喝太多的碳酸饮料是主要的原因。
治疗糖尿病的三大误区
1. 条件好的人才会得糖尿病
一般人认为糖尿病是“富贵病”,只有生活富裕的人才会患病。其实糖尿病是一种与家族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多因素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曾分娩巨大儿的妇女及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暴饮暴食、不常活动的都有可能患糖尿病。
2. 消瘦者不会得糖尿病
虽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为肥胖者,但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老年人及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可为消瘦者。
3. 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伴胰岛素抵抗,与摄入糖类无必然关系。摄入糖类会使“血糖”升高,同样高热量的含脂食品也会引起血糖升高。
肥胖引起什么疾病呢
心臟病
肥胖的人比正常體重的人,容易罹患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肥胖的人比較容易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人只要減輕體重,往往就能改善血糖。
高血壓
肥胖可能會造成高血壓,而肥胖程度與高血壓的程度成正比,降低體重,往往使血壓獲得改善。
高脂血症
肥胖者的血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均比正常體重者高出許多,而高血膽固醇與高血三酸甘油酯都是造成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
皮膚病
過多的脂肪像層隔熱板般,因此肥胖者散熱慢、易出汗。由於出汗多,潮濕的皮膚容易受到刺激和傷害,常在頸部、陰股部、腋窩處出現會癢的紅色疹。而皮膚和脂肪重疊在一起互相磨擦,且會藏污納垢,因此也常有皮膚擦傷及感染的問題出現。
呼吸道疾病
研究指出,肥胖的人比較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氣管炎及肺炎等。肥胖的人常因為腹部堆積過度的脂肪,阻礙橫膈膜的運動,以致呼吸較困難;或因咽喉部脂肪過厚,阻塞了呼吸道,以致肺部無法有效的呼吸。
骨骼異常
過重的體重會增加下肢的負荷,久而久之,造成骨骼變形,關節部位則因為負重過度的磨損而發炎,尤其是膝蓋和腰的部位。
现在肥胖已经不单单是大人们的烦恼了,越来越多的小孩子也会患有肥胖症,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甚至影响以后的生育能力。所以大人们爱孩子就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年人也一定不能太胖了,人们总会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啊!这就说明老人还是瘦点健康啊!
儿童糖尿病高危因素有哪些
1、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
2、巨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
3、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
4、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
此外,很多不良生活方式都可引发糖尿病,其中超重与肥胖是引发儿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高达28.26%,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为非肥胖者的2.91倍。在3153名肥胖儿童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及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均受损的检出率依次为18.24%、5.99%和4%。
预防儿童糖尿病多吃粗粮面包
平时比较胖的儿童可以通过多吃粗粮面包来补充镁元素,降低II型糖尿病的出现,这是因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镁的偏低,通过补充血镁可以有效的保护胰岛素功能。现已明确,2型糖尿病的发病,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往往同时存在,而且在发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可能起更主要的作用,因此镁多的孩子胰岛素抵抗可能会较轻。镁的保护作用对胖孩子效果更明显,让孩子服用镁补充制剂或富镁食物,可以大大降低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生。
粗粮面包含有比较丰富的纤维素,比较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是比较有效的肠胃清洁员,尤其是当吃过鱼等荤食之后比较适用。除了粗粮面包,含镁多的食物还有全谷类、坚果类及绿叶蔬菜,如玉米、高粱米、粟米、大麦、荞麦、黄豆、黑豆、绿豆、赤小豆、蚕豆、桂圆、香蕉、苋菜、苜蓿、黄花菜及牛奶。
糖尿病的预防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