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拔罐拔哪里
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者健脾益肾,温化寒湿;肝郁气滞,食滞胃肠,肠腑湿热者行气化滞,通调腑气。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配穴: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者加下巨虚,手三里,合谷;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肝郁气滞者加期门;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关元。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3天为一疗程。
腹泻针灸按摩改善
治疗腹泻的拔罐疗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比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止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适宜拔罐。
治疗腹泻的针灸疗法:
腹泻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腹泻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腹泻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拔罐治疗处方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配穴: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者加下巨虚,手三里,合谷;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肝郁气滞者加期门;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关元。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3天为一疗程。
经常拔罐好不好
经常拔罐肯定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了,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
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专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
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拔罐禁忌 拔罐太频繁不利于养生
频繁拔罐不利养生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压力颇大的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劳不堪,妻子就经常为他拔罐治疗。刚开始时,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症状减轻,人也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厉”,每晚临睡前都给徐先生拔罐。伴随次数增多,徐先生感觉越来越怕冷,有一次还拔出“血疱”来,几处拔罐的部位“血疱”破裂出血,让他感到疼痛不堪。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专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拔罐的注意事项
进行拔罐治疗时,室内须倮持适当的温度,避开风口。拔罐的基本手法要求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决定于扣罐的时机、速度、罐具大小、罐内温度等因素。
拔罐之前,要准确选好施治的部位。拔罐部位以肌肉丰满、皮下脂肪组织丰富及毛发较少处为宜。血管浅显处、皮肤细嫩处、溃疡疤痕处和鼻、眼等处以及皮肤松弛而有较多皱纹处均不宜拔罐。
拔罐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和询问受术者的感觉和情况,注意受术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当受术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让受术者平卧,使其头低脚高,并适量为其补充温开水,静卧片刻便可恢复正常。
拔罐时,要叮嘱受术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造成烫伤或碰伤。拔罐数目较多时,施罐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而产生疼痛或因部位拔罐重叠导致皮肤破损,甚至会因罐具互相挤压而产生脱落。
孩子拔火罐好不好呢
一般拔罐是大人拔罐,其实小宝宝也是可以拔罐的,因为其皮肤娇嫩,拔罐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皮肤易起泡。
几种适合宝宝的拔罐方法:
腹泻的宝宝:沿肚脐上下拔,或者沿着脊柱从上往下走,直到臀部。
受凉的宝宝:可以在背部、脊柱两侧旁开两横指处,从上往下走。
宝宝拔罐也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宝宝,平时在背部拔拔罐可以提高免疫力,健脾和胃。给宝宝拔罐时,要掌握好时间,拔了就起不留罐,拔到以皮肤发红为宜。
不要烧伤宝宝,注意防火,有血液病、皮肤肿胀、疮疡等皮肤损伤时不适合拔罐,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宝宝禁止拔罐。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拔火罐是一种中医治疗的传统治疗方法,现在的孩子体质都多少会出现问题,有的会出现腹泻,有的会容易感冒,除了健康饮食保证营养之外呢,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需要注意一下拔罐疗法,一般拔火罐也能够预防很多的疾病,采取拔火罐能够逐渐增强孩子的抵抗力的,但是时间不要太长了。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辩证论治
1.寒湿困脾:腹泻因感受寒湿而发,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得热则舒,恶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
2.肠腑湿热: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发热,腹痛拒按,泻后痛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食滞胃肠:暴饮暴食后腹满胀痛,拒按,泻后痛减,大便臭如败卵,纳呆,嗳腐吞酸,苔垢或厚腻,脉滑。
4.肝郁气滞:泄泻,腹痛,肠鸣每因情志不畅而发,舌红,苔薄白,脉弦。
5.脾气虚弱: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饮食则便次增多,腹部隐痛喜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若病久不愈,脾虚下陷,可导致脱肛。
6.肾阳亏虚(五更泻):晨起泄泻,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舌胖而淡,苔白,脉沉细。
小儿腹泻受凉能拔罐治疗吗
其实孩子是可以拔罐的,因为孩子皮肤娇嫩,所以拔罐时间不宜过长。 以下是两种适合孩子的拔罐方法:
腹泻的孩子:沿肚脐上下拔,或者沿着脊柱从上往下走,直到臀部。
受凉的孩子:可以在背部、脊柱两侧旁开两横指处,从上往下走。
孩子拔罐也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孩子,平时在背部拔拔罐可以提高免疫力。给孩子拔罐时,要掌握好时间,拔到以皮肤发红为宜。有血液病、皮肤肿胀、疮疡等皮肤损伤时不适合拔罐,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孩子也禁止拔罐。拔的时间过长起疱时,应用消毒针把疱刺破,碘伏消毒后用纱布包扎,以免感染。
拉肚子拔火罐
拉肚子拔火罐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治疗腹泻的拔罐疗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 3 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拉肚子不能吃什么
1、刺激性的食物:辣椒、芥茉、胡椒、大蒜等刺激性强侧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更不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2、过油腻的食物: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也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也就是典型的脂肪泻,所以对于拉肚子的人更加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这样只会加重腹泻。
3、过冷的食物:凉饮、凉菜等过冷的东西,会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加快,使腹泻更加严重。
3、通便润肠的食物:如桃子、香蕉、蜂蜜等有通便、润肠功效的食物,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4、鸡蛋:鸡蛋属于高蛋白食物,不利于消化,吃鸡蛋不但起不到滋补身体的作用,反而加重病情。
5、大蒜:大蒜虽有杀菌作用,但同时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加重腹泻。
半夜急性肠胃炎自救 方法四:家庭拔罐止吐泻
取天枢、气海、关元、脾俞、三阴交。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 25分钟,每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吐泻)。一般3次即愈。
取中脘、神阙、天枢、关元。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 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采用灸罐法。先拔火罐,留罐15~ 20分钟。起罐后温灸15分钟,每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突然恶心呕吐,腹痛水泻,脘腹痞满冰冷,苔白腻,脉迟或细弱。一般1~2次,最多5次即愈。
取曲池、天枢、足三里。采用刺络拔罐法。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刺后拔罐5~ 10分钟。隔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腹痛心烦,发热口渴,吐腐臭物,苔黄腻,脉数。吐泻严重者,口千舌燥,两眼凹陷,出现脱水症。一般2次即效。
取穴:分2组,一为足阳明胃经、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下巨虚(双)。二为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俞、小肠俞。用走罐法。
一般用第一组穴,术者左手持罐,右手用镊子夹棉球,蘸上95%酒精,点火后插入罐内1 ~ 2秒钟迅速拔出,左手准确地将罐子扣在经穴上。腹部先在中脘穴拔一个罐,然后一手扶罐底,一手扶罐体,慢慢将罐子移向左侧天枢穴,再以同样方法返回中脘,移向右侧天枢穴。
如罐内的吸力不够可重新拔上,这样往返移动5~6遍,待患者有一种暖和舒适感后,固定在中脘穴上,再在左右天枢穴各拔上一个罐,留罐15~ 20分钟。下肢在足三里穴上各拔一个火罐,从上至下向下巨虚穴移动,反复7~8遍,然后固定在足三里穴上,留罐15~ 20分钟。起罐后用右手掌面按在局部紫斑上,轻揉按摩1~ 2分钟,促进局部瘀血消散。
中度以上急性胃肠炎12小时后可在第二组穴位上继续操作1次,留罐15~ 20分钟。轻度患者每日1次,不用第二组穴位。
主治:急性胃肠炎。
频繁拔罐无益身体健康反而损阳气
中医表示,拔罐不单考验技术,还应坚持“适度原则”,过于频繁的拔罐不仅无益身体健康,反而有损阳气,不利养生保健。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压力颇大的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劳不堪,妻子就经常为他拔罐治疗。刚开始时,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症状减轻,人也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厉”,每晚临睡前都给徐先生拔罐。伴随次数增多,徐先生感觉越来越怕冷,有一次还拔出“血疱”来,几处拔罐的部位“血疱”破裂出血,让他感到疼痛不堪。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医师钟伟泉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经常拔罐的危害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压力颇大的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劳不堪,妻子就经常为他拔罐治疗。刚开始时,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症状减轻,人也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厉”,每晚临睡前都给徐先生拔罐。伴随次数增多,徐先生感觉越来越怕冷,有一次还拔出“血疱”来,几处拔罐的部位“血疱”破裂出血,让他感到疼痛不堪。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专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男人腰疼的中医疗法
1. 肾虚腰痛
拔罐得罐体及罐口较小为补,罐体及罐口较大为泻;拔罐时吸拔力量较小的为补,吸拔力量大为泻;吸拔时间较短的为补,吸拔时间较长的为泻;吸拔力量渗透较表浅的为补,吸拔力量渗透较深的为泻;吸拔操作时力量小摆动幅度小的为补,吸拔操作力量大摆动幅度大的为泻;吸拔点少的为补,吸拔点多的为泻;介于补泻之间的为平补平泻。
治偏阳虚者补肾助阳,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取穴
偏阳虚: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
偏阴虚:大肠腧、环跳、委中、秩边、三阴交、太溪、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三阴交配太溪滋补肝脾肾三脏之阴,佐秩边为荣养经脉止痛。
操作
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2. 风湿腰痛
温经通络止痛。
取穴
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操作
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拔,坐罐个数不限,对以上穴位可同时拔,还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游走,局部风湿淤血可用刺血罐。
3. 淤血腰痛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
血海、膈腧、大肠腧、环跳、三阴交、合谷、期门、肾俞、秩边、承山。
操作
患者俯卧,用大中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拔时深重,时间10—15分钟,视情况延长,最好要拔出痧来,油走时用螺旋走法,幅度要大,刺血罐拔环跳、大肠腧、委中、承山、或有淤血部位也可用刺血罐,出血量5—10毫升,对于疼痛,急性发作,有缓急解痛之效,每次取穴不超过3个穴位,女性拔出血量应少一点,注意是否会有血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