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步才算科学
如何跑步才算科学
医学专家指出:慢跑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手段,关键是运动中它能有效提高供氧,慢跑时的供氧能力比静坐时多8至12倍。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已证明,跑步能够增加血液流动,提高血液对氧气的输送能力;跑步可使肺功能增强,从而提高肺活量和吸入氧气的能力;跑步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使心肌变得强壮有力,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跑步可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那么,怎样跑步是最科学的?一个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应包括四个部分,即准备活动、跑步活动、肌力练习和整理活动。
1、准备活动:通常需要5至10分钟,可以先慢跑2至4分钟,再做几节全身的柔韧性练习,也可快步走并做些与伸展运动相结合的活动。比较安全有效的柔韧性练习方式是坐在地上或躺在垫子上进行静力伸展活动。
2、跑步活动:这一部分是核心内容,质和量都必须予以保证。所谓“质”就是锻炼中的心率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即最高心率的60%至85%),简单的计算方法是用参数180(或170)减去自己年龄的余数就是运动中应该达到的心率数。所谓“量”就是每次进行20至30分钟跑步运动(或走跑交替),每周运动最好3至5次。
3、肌力练习: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跑步运动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的肌群,主要是四肢肌肉和腰腹部的肌肉。可做徒手或负重的肌力练习,如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挺身及举重等。最后再做几分钟的放松性柔韧练习。
4、整理活动:经过20至30分钟的耐力运动,不宜突然停止或坐下、躺下,因为肌肉突然停止运动会妨碍血液回流到心脏,而造成大脑缺血,锻炼者就会觉得头晕,甚至失去知觉。正确的做法是放慢速度,继续跑和走3至5分钟,同时做些上肢放松活动,让心率慢慢降下来。
当然,在跑步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初练者要做好身体检查,最好做一次心电运动试验,以了解自身的心脏情况;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量从小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天气不佳(过热、过冷、雨天路滑)都不宜进行室外跑步,有条件可进行室内原地跑步或在跑步机上运动;患有心率不齐、心肌梗死、哮喘、血尿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者,应暂停跑步,等病情好转在医生同意后才可进行运动。
怎么跑步最科学
1、跑速慢
跑步对心脑血管会产生刺激的,所以我们需要注意跑步的速度,而慢跑是最合适的,心脏也更能接受。
2、步幅小
我们在跑步过程中的时候,肌肉是在不断运动的,我们若是想要延长跑步的时间,那么步伐的幅度就需要变小,尤其是刚刚开始跑步的人,一旦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3、跑程长
跑步的路程不要设置的过于长了,一般在3000米以上,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慢慢来。
4、量力而为
跑步肯定是追求健康跑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一定要拟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
跑完步可以吃什么水果 跑完步要不要吃点东西
通常建议补充一些能量,跑步算是耗能较大的运动项目,一次跑步下来会消耗300-400千卡的能量,如果你的目的是减肥,那么你可以适当减少补充。
科学跑步的落脚方式
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对于普通跑步爱好者来说,不必过分在意自己是哪种落地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跑姿,前掌跑法较依赖小腿肌肉、脚踝韧带、髋部肌肉,后脚掌跑法则侧重调动胫骨前肌、膝盖附近肌肉及韧带。
无论哪种跑法,身体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不会因为跑姿的不同而不同,只是受力肌肉不同罢了,平衡锻炼各部位的肌肉才是王道。无论采用哪种跑姿,关键是落地要轻缓,而不是重重地砸向地面。有些跑友跑步的时候落地声很重,就要注意了,你的关节承受了很大的冲击力,长此以往很容易受伤。
如何跑步锻炼身体更科学
跑步是锻炼身体的一个好方法,越来越多人选择了跑步这一方法来健身,有些想要减肥的人也会选择进行跑步,跑步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影响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跑步来锻炼身体才是更科学的呢?
选择跑步来锻炼身体是明智的,一般人们在跑步的时候并不注意方式方法,认为只需要去跑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想要使跑步健身的效果达到最佳,要掌握科学的跑步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7%的市民跑步是为了舒缓压力及对抗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和强壮体质,以减肥和增重为目的的市民分别占到了25%和26%。在跑步频率方面,53%的人却由于对跑步的不了解,原本想缓解疲劳,结果却令身体更加疲劳。
长跑实现减重的效果比较明显,合理的跑步频率应该是一周3次,隔日跑1次,每次30分钟、5公里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跑步活动最为适宜。
如果以减肥为目的,建议跑步后再进行约20分钟的力量练习,以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而在营养方面则应遵循营养密度大但能量低的食物,比如全麦等含纤维较高的食物,蔬菜、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
以对抗疲劳和舒缓压力等亚健康为目标的长跑,还应配合科学的膳食措施,特别要注重早餐质量,摄入优质蛋白,控制脂肪摄入,同时合理补充营养品,应食用有助于舒缓压力的食物,如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食物。而富含钙、镁的食物多为碱性食物,可平衡体内酸碱度,缓解疲劳。
看了上述专家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如何跑步来锻炼身体是更科学的了,大家要根据自己跑步的目的来决定跑步的频率和方法,如果是为了改善亚健康状态,那还得配合以合理的饮食。
如何喝水才算科学
人们喝水,一般常根据是不是口渴了而定,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口渴表示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体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口渴后才喝水,等于泥土龟裂了才灌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一样。
宜餐前空腹喝水
人体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经过呼吸道、大小便、皮肤等)约为2500毫升,除了体内物质代谢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应从饮食中补充2200毫升,才能达到平衡。
这2200毫升的水应该怎样科学地补充到人体中去呢?
扼要地说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也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宜喝温开水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补充营养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天热多汗,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
进餐喝汤水 助溶解食物
浓茶和盐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为浓茶有利尿作用,影响人体水的平衡,会引起细胞脱水。盐即氯化钠,由于细胞内含钠量很低,当我们喝了盐水以后,盐水能进入血液和组织,却不能进入细胞,过浓时反而引起细胞脱水,这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
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要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每天跑五公里伤膝盖吗
不正确的跑步方式可能会导致伤膝盖。
一般一个正常体质的人每天跑5公里的强度是不大的,就算是体质较弱的人基本也能完成,除了超重的人可能会给膝关节造成压力外,其他人只要是采用科学的跑步姿势就不会对膝盖造成损伤。
但是如果跑步姿势不对、鞋子不合脚、场地不合适之外等等错误的发生跑步的话,那可能会对膝盖造成损伤。
如何喝水才算“科学”
宜餐前空腹喝水
人体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经过呼吸道、大小便、皮肤等)约为2500毫升,除了体内物质代谢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应从饮食中补充2200毫升,才能达到平衡。
这2200毫升的水应该怎样科学地补充到人体中去呢?
扼要地说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也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宜喝温开水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补充营养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天热多汗,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
进餐喝汤水 助溶解食物
浓茶和盐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为浓茶有利尿作用,影响人体水的平衡,会引起细胞脱水。盐即氯化钠,由于细胞内含钠量很低,当我们喝了盐水以后,盐水能进入血液和组织,却不能进入细胞,过浓时反而引起细胞脱水,这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
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要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如何跑才算得上是科学跑步
1、控制跑量
健身运动都需要从低强度慢慢升到高强度,跑步也是如此,我们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控制一定的量。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极大,而且跑量基数也不同,单纯用百分比来控制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并不十分准确。因此每次跑步时的感受非常重要。这种感觉就是肌肉和身体的疲倦程度。
在跑过一段时间后,都能够比原来更精确的感觉疲倦。每天的温度,身体情况,饮食情况等多种因素都会让身体出现的疲倦点不同。腿部肌肉疲倦,除了速度减慢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步伐和落地时的控制变差。肌肉越疲倦,半月板承受的冲击力越大,当超出了其的缓冲范围就会伤害到股骨头。而半月板和股骨头的很多损伤是不可修复的。
对有经验的跑者来说,在跑量递增的赛前时期,先要感知一下跑与上周同样的跑量是否更轻松,如果是的话,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点感到无法控制跑姿时都应该停下来。如果并不感觉比上周更轻松,则不要选择增加跑量。在连续增加跑量或是高强度训练进行3-4周后,要设计1周的间隔周,将跑量减至最高峰的70%左右,进行充分的恢复和休息。之后再继续增加跑量和训练强度。
对于刚进行跑步的人来说,隔一周增加一次跑步的量比较合理,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相当于一周提高,一周巩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关注身体,跑到觉得落地变重,或是膝部感觉有压力时马上停下来。
2、调整跑步姿势
首先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造成膝关节伸直,甚至锁死(在每次站起的时候,能发现膝关节在最后的阶段仿佛卡起来了,这是个自然机制,为了增加站立的稳定性)。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
所以,在落地的时候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点。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
其次是脚部落地点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对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位置。这个重力位置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点。受力点无论是更靠脚的外侧,内侧还是后部都会造成对膝盖侧向的冲击力,导致受伤。还有就是控制身体的稳定,不要左右摇晃。因为左右摇晃会让重心位置在侧向不断改变,给膝盖侧向冲击力。而膝盖正面承受体重的能力最强。
晚上八点跑步对身体好吗
晚上八点跑步虽然不是最佳时间,但是也能够让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晚上八点跑步最好的方式:进行慢跑。因为快速的跑步算是剧烈运动,晚上的剧烈运动很容易伤阴或者伤阳等。
怎样跑步才是科学的
1、准备活动5至10分钟,可以先慢跑2至4分钟,再做几节全身的柔韧性练习,也可快步走并做些与伸展运动相结合的活动。比较安全有效的柔韧性练习方式是坐在地上或躺在垫子上进行静力伸展活动。
2、跑步活动,质和量都必须予以保证。所谓“质”就是锻炼中的心率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即最高心率的60%至85%),简单的计算方法是用参数180(或170)减去自己年龄的余数就是运动中应该达到的心率数。所谓“量”就是每次进行20至30分钟跑步运动(或走跑交替),每周运动最好3至5次。
3、肌力练习,主要是四肢肌肉和腰腹部的肌肉。可做徒手或负重的肌力练习,如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挺身及举重等。最后再做几分钟的放松性柔韧练习。
4、整理活动20至30分钟的耐力运动,不宜突然停止或坐下、躺下,因为肌肉突然停止运动会妨碍血液回流到心脏,而造成大脑缺血,锻炼者就会觉得头晕,甚至失去知觉。正确的做法是放慢速度,继续跑和走3至5分钟,同时做些上肢放松活动,让心率慢慢降下来。
当然,在跑步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最好做一次心电运动试验,以了解自身的心脏情况;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量从小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天气不佳(过热、过冷、雨天路滑)都不宜进行室外跑步,有条件可进行室内原地跑步或在跑步机上运动;患有心率不齐、心肌梗死、哮喘、血尿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者,应暂停跑步,等病情好转在医生同意后才可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