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疫苗到底打不打
新生儿乙肝疫苗到底打不打
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携带者,小于1岁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将有90%以上的人会变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省疾控中心在调查带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者,96%以上都能达到阻断母婴传播。但是在24小时之后接种者仅80%能阻断,也就是在出生24小时以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不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比24小时内接种者高5倍。因此,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这不但是我们国家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
目前浙江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制备技术是安全、成熟的,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非常低。除统一疫苗采供、创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和培训预防接种人员,浙江2005年开始建立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目前该监测系统已经全面覆盖全省所有的市和县。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他国家对乙肝疫苗的接种除了过敏以外基本没有禁忌症,但是我国从安全角度考虑,将有急性疾病或者严重的慢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者发热时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在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轻微一般反应,如在接种部位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2-3天内可自行消失;出现一过性发热、红肿疼痛等,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接种部位硬结一般则在1-2月内可自行吸收。极为罕见的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接种后1小时内发生。
新生儿肝炎如何进行护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刚一出生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很多婴幼儿都会出现肝炎等疾病。如果不注意,新生儿肝炎会稻作风疹或者细胞病毒都有可能发展成一种脑感染,还会导致智力迟钝以及脑瘫。那么新生儿肝炎该如何进行护理呢?下面请看具体的介绍吧。
新生儿肝炎预后较佳,60%~70%可治愈。转为肝硬化或死亡者较少。据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0年的观察(包括胆道闭锁在内)其病死率为13%。近年报道乙型肝炎疫苗能有效地防止母婴传播。
新生儿乙型肝炎的预防:需尽快落实加强免疫。及时落实有关的预防措施,可以阻断85%以上的母婴传播。对于未发现感染标志的孕产妇,其所产新生儿应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还是造成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如果怀孕时母亲患有高传染性乙型肝炎病,那么孩子出生后的患病可能性达到90%,所以有必要让下一代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采用安全的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出生24小时后,为每一个新生儿常规接种。
您的孩子要补种乙肝疫苗吗
我国在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乙肝疫苗和接种费需要自费。在2002年以后实行了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但需要交纳10元接种劳务费。直到2005年5月劳务费取消,接种乙肝疫苗才真正分文不收。因此,2005年以前可能会有儿童因经济原因放弃接种疫苗,他们可以借此次机会补种疫苗。还有一些儿童,由于早产或出生低体重等特殊情况,出生后无法接种乙肝疫苗。另外有些儿童出生后虽接种了乙肝疫苗,但后来又失去了免疫力,因此他们也需要补种或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打过疫苗并非全部生效
想知道过去接种的乙肝疫苗是否还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抽血化验确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说明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或曾产生抗体但已消失,这种儿童应该补种三针乙肝疫苗。如产生了抗体,但水平低,说明保护效力弱,可再打一针乙肝疫苗,即加强针。如抗体为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原来的乙肝疫苗还有很好的保护效力,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此外,有些人尽管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为阴性,但重新打一针疫苗后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这种情况说明体内对原来的疫苗还有免疫记忆,此时再打一针疫苗就可以了。
过去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都会得到保护,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抽血化验抗体。如果孩子的家人或密切接触者存在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尤其是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后最好抽血化验乙肝表面抗体。如果阴性,应加强免疫或再接种。化验的时间可在最后一针疫苗接种后一个月时,比如新生儿是出生后0、1、6月接种三针,那么就可在7月龄的时候化验是否出现了乙肝表面抗体,如为阳性,说明疫苗有效。
疫苗应该全程接种
对于新生儿来说,接种比不接种好,全程(3针)接种比单针接种好,出生后立即接种比过一段时间后接种效果好,疫苗中抗原含量高的效果好,如10微克疫苗比5微克疫苗效果好。
那么,10微克和5微克疫苗有什么区别?相比之下,高抗原含量的疫苗能够实现快速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即能更快地出现保护作用,并获得高水平的血清学保护。再有,抗原含量高的疫苗提供的保护期限也更为持久。为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差别,一项“十一五”课题——乙肝免疫策略研究正在比较5微克与10微克乙肝疫苗效果的差异,研究将在明年结题,届时会有更为确切的数据。
目前国家统一要求的疫苗是抗原含量5微克的乙肝疫苗,而对于母亲为“大三阳”的新生儿应选择10微克的疫苗。在部分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生儿乙肝疫苗为10微克剂量。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家长可以自费为孩子选择10微克的国产或进口乙肝疫苗,每针费用在20~70元之间。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是多少
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是指患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妇(俗称“澳抗阳性”),在妊娠期或围产期将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产道等方式传给婴儿,婴儿出生后HBsAg阳性或6个月内转为阳性或发生乙型肝炎。虽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但如果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乙肝病毒携带母亲很可能生下一个健康宝宝,这一过程称为乙肝母婴阻断。
乙肝母婴阻断的作用
由于我国人群HBsAg携带者比率高(约12%),约有40%的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其子女约有38%-58%也成为HBsAg阳性。研究资料表明,其中90%将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不仅会使健康人受到感染,而且自身亦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采取对策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
要想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如数小时,甚至20小时以后),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已经进入肝细胞内,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
因此,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是越早越好。那种提出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分娩过程中受染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目前的规定,乙肝疫苗是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是自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尽可能动员家属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因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作用至少在半个月以后,如果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染,单靠乙肝疫苗是很难预防的。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的HBVDNA一直是阴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注射HBIG的。因为母亲传染性的高低与其血液中HBVDNA的量是密切相关的。只要HBVDNA阳性,就有可能传染胎儿,滴度越高,其传染性就越强。
乙肝孕妇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即7、8、9月份要到医院各注射一支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当天12小时内要尽快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后按正常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即可,采用此方法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率高达98%以上。
“大三阳”的母亲能哺乳吗
喂奶真能传播乙肝病毒吗?
近年的研究解除了这一顾虑:母乳中曾偶尔检出过乙肝病毒,但经口喂给大猩猩未引发感染。调查许多“大三阳”妈妈,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别。国内也有报告“大三阳”的妈妈用母乳或人工喂养,对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抗体产生率也无明显差别(Wang J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3;57:100)。
总之,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
母乳喂养为什么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1、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2、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病,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3、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体内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
乳汁中罕能检出传染性病毒颗粒,只要新生儿免疫成功,即使“大三阳”的携带者母亲,喂乳传播的可能性非常非常的小,迄今尚未发现过。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是多少
要想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如数小时,甚至20小时以后),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已经进入肝细胞内,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
因此,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是越早越好。那种提出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分娩过程中受染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目前的规定,乙肝疫苗是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是自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尽可能动员家属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因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作用至少在半个月以后,如果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染,单靠乙肝疫苗是很难预防的。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的HBVDNA一直是阴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注射HBIG的。因为母亲传染性的高低与其血液中HBVDNA的量是密切相关的。只要HBVDNA阳性,就有可能传染胎儿,滴度越高,其传染性就越强。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近几年来乙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乙肝疫苗不是一针就可以终身免疫的。很多人由于对乙肝疫苗认识不深,往往会产生一堆的疑问,乙肝疫苗打几针的?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其实每个人免疫期限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多数乙肝疫苗接种者在接种后3年抗体免疫效果开始下降,也有个别患者的抗体可以维持10年。所以乙肝疫苗接种后需要定期对乙肝抗体滴度进行检查,如果抗体滴度比较弱或者显示无抗体时,就要及时补种,加强免疫,才能有效预防感染乙肝。当乙肝表面抗体滴度的数量<10国际单位/毫升,就一定要进行补种。
乙肝疫苗打几针?由于乙肝疫苗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所以在注射前会对乙肝三系统进行化验,如果检查均为阴性和转氨酶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按照0-1-6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也就是说打完打一针后,间隔1个月的时间再打第二针,第三针是在间隔6个月后再打,所以乙肝疫苗需要打完三针才算完整,才会起到预防的作用。
乙肝疫苗什么时候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会要求接种乙肝疫苗,但这是要求孩子的父母均无乙肝。按照0-1-6程序,孩子出生1个月后打第二针,6个月后打第三针。但要注意,乙肝疫苗是不能和麻疹疫苗同时接种的,因为会互相干扰。
乙肝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严重时可以造成多器官的损害,大家需要重视。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乙肝,但要注意,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接种乙肝疫苗的,比如是孕妇和过敏体质的人群则不宜接种。接种前出现感冒或发热症状也要暂缓,痊愈后再补种。所以大家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应要全面了解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乙肝大三阳能否顺利结婚生育
我国是乙肝大国,发病率很高,但乙肝患者一样可以结婚生育。建议患者在结婚之前应告诉对方,以让他在婚前做好预防准备,避免感染上乙肝病毒。因为乙肝病毒虽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但也可通过性交等亲密接触传播,所以结婚前,健康一方应先注射乙肝疫苗,待自身产生抗体后,方可结婚。
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时有可能将病毒传给其子女,而且感染率很高,可达30%~90%,尤其是“大三阳”女性,如不加预防,其子女感染率可在90%以上,所以在怀孕生育时应尽量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的数量,降低她们的传染性,减少对婴儿的威胁。通过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并给新生儿注射疫苗等,以达到阻断母婴传播的目的,还是有可能做到的,具体方法是:
①hbsag阳性,hbeag阴性母亲,对子女的传染性相对较弱,所以一般给新生儿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即可。
②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母亲传染性强,单纯疫苗注射常常不能奏效,所以应采取双重阻断,即在给予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的同时,注射高效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这种方法可明显提高阻断率,因为hbig可以杀死在分娩时已经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病毒。
③降低母亲的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在hbsag阳性的女性怀孕前给予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含量,或在怀孕后期、分娩前2~4周,给予适当的抗病毒药,以降低病毒含量,可降低分娩时对新生儿的感染率,从而达到母婴阻断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母婴阻断措施并不能阻断所有的母婴传播,因为还存在宫内感染和个体差异。
对于hbsag阳性的母亲不提倡母乳喂养,因为其乳汁中含有乙肝病毒颗粒,对婴儿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差,受到病毒感染时,常常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而导致感染的慢性化。
黄疸儿能打乙肝疫苗吗
新生儿有黄疸时(不管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都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但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可在黄疸症状消退后(足月新生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新生儿一般在3-4周消退)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则应及时查明引起黄疸的病因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能不能打乙肝疫苗。
注: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甲肝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则可在黄疸症状消退后择时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那么即使黄疸消退后也是不可以打乙肝疫苗的,大家需特别注意。
此外,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消退,但合并有以下状况时也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①发热,基础体温超过37.5℃时。②患有严重腹泻或持续腹泻。③患有先天性疾病、皮炎及化浓性皮肤病。④过敏体质者以及对青霉素、磺胺、福马林等药物过敏或已知对乙肝疫苗一种成分过敏。
综上所述:新生儿有黄疸时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应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是生理性黄疸可待黄疸症状消失后再考虑补种乙肝疫苗,但如是病理性黄疸则应先查明原因及诱因,然后再考虑能否接种。
乙肝会传染给小孩么
根据临床观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的妇女怀孕,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可高达88.1%,其中5%是在子宫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余大多数是在围产期吸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受到感染。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38%。而且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带乙肝病毒状态,其中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但当前医学对母体传播已经掌握了很好的控制技术即:必须使用母婴阻断治疗。
第一,如果女方为乙肝小三阳或者男方是乙肝,宝宝出生后,立刻按“0、1、 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这样做,可以使传统治疗方法的4-6倍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一代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二,如果女方是乙肝,又是乙肝大三阳患者,在怀孕的第7、8、9月份,要分别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孕妇宫内传播乙肝病毒给胎儿;待宝宝出生后,立即先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出生后打第1针乙肝疫苗,1月后打第2针乙肝疫苗,6月后打第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婴儿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接种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
第三,如果乙肝患者原先病情发作,身体不适,经过正规医院的正规治疗,获得临床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时间,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始终正常,这时也可以结婚生育,宝宝一旦出生,必须及时按照“0、1、6方案” 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满7个月时,还要抽血查“乙肝五项”和乙肝病毒DNA,了解宝宝的免疫是否成功。
目前,我国的技术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成功率高达99%。所以,乙肝患者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宝宝,只要做好预防和防御措施就可以极大的降低感染率,建议你找个好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怀孕生育,祝你好“孕”
正确预防乙肝的方法
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
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
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1、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
2、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10μg;③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
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
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二、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措施为:①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②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③注射器、针头、针炙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④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⑦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
小孩出生多久打乙肝疫苗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的接种内容,乙肝疫苗接种有三针,第一针在出生的时候,在三角肌注射,第二针是出生后一个月,第三针是出生后六个月,如果是乙肝母亲的新生儿,还会建议在出生的时候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应该如何预防
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
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1.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 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 10μg;③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 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
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 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 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 100IU),因此用量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保护作用)。注射 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2.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
二.切断传播途径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炙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 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是多少
要想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 “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如数小时,甚至20小时以后),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已经进入肝细胞内,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
因此,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是越早越好。那种提出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分娩过程中受染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目前的规定,乙肝疫苗是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是自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尽可能动员家属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因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作用至少在半个月以后,如果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染,单靠乙肝疫苗是很难预防的。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的HBVDNA一直是阴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注射HBIG的。因为母亲传染性的高低与其血液中HBVDNA的量是密切相关的。只要HBVDNA阳性,就有可能传染胎儿,滴度越高,其传染性就越强。
乙肝孕妇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即7、8、9月份要到医院各注射一支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当天12小时内要尽快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后按正常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即可,采用此方法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率高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