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泄泻寒湿泄推拿 小儿寒湿泄泻推拿方解

小儿泄泻寒湿泄推拿 小儿寒湿泄泻推拿方解

板门推向横纹长于止泻,能升提;一窝风和神阙能温中散寒;顺运内八卦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揉龟尾,上推七节,摩腹,揉脐乃止泻四大手法,疗效确切,可用于一切腹泻之症。

小儿推拿寒湿泄泻 小儿泄泻预防调理

1.小儿泄泻以夏秋季多发,以一岁半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在饮食上应以少食为主,以清淡,细软和易消化食物为宜。

2.可在煮粥时加些薏米,山药,以健脾护胃,利水止泻。

3.要注意保持清洁,注意观察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的变化,可外用金霉素软膏以防溃破。

小儿脾虚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泄泻主证

泄泻日久,食后即泻,大便稀薄,色白或淡黄,不臭,便中完谷不化,神萎消瘦,面色萎黄,食少不饥,唇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指纹淡红。

小儿泄泻湿热泻推拿 小儿湿热泄泻推拿处方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土,清胃经,横纹推向板门,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肠,揉二人上马,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清大肠,下推七节,揉涌泉。

小儿湿热泄泻推拿 小儿湿热泄推拿方解析

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肠,清脾土以清利脾胃湿热;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能调气通滞;运土入水有以土制水之意,以利水湿;清大肠,下推气街,揉涌泉能引湿热下行,湿热既去则泻自止。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辩证 小儿泄泻推拿常用穴位

1.神阙:神阙位于肚脐中央,按摩时用拇指指腹轻缓匀速回旋按揉穴位。

2.中脘: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揉穴位。

3.劳宫:劳宫位于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力度均匀的按摩穴位。

4.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力度均匀的按摩穴位。

5.脾俞: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时搓热手掌以顺时针方向揉按患儿脾俞穴,以透热为度。

6.胃俞:胃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胖来1.5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每秒1-2次的频率用力点按穴位。

穴位治病解析:神阙温阳散寒,消食导滞;中脘健脾养胃,降逆利水;劳宫清热除烦,疏风解表;足三里通络导致;脾俞健脾和胃,止吐止泻;胃俞和胃助运,消食化积。六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腹泻。

艾灸治疗泄泻 寒湿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俞,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灸,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的水疱,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小儿湿热泄泻推拿 小儿湿热泻症状分析

热邪腐败,湿邪秽浊,湿热下注,故泻下黄糜垢腻,稠黏臭秽,或有粘涎;热邪急暴下迫,湿邪阻滞气机,故泻前窘迫而便时不爽;湿为阴邪,午后阴起,湿遏热蒸,故午后发热;热邪伤津而口干,湿邪内阻而不饮;胃气不振则食少,清阳困扰则倦怠;舌,脉,指纹均为湿热之象。

小儿脾虚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泄泻推拿处方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土,补胃经,板门推向横纹,揉足三里,推三关,平肝木,揉百会,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补大肠,上推七节,揉龟尾。

寒湿泄泻病因

一般来说,引起泄泻的原因,主要是寒热虚实的不同。至于具体原因,则要看大便形状、病程长短等具体的症状。

如果大便有黏液不爽,一日数解,常为湿热积滞肠道。大便有脓血,伴有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排便不畅的,这多为湿热下注大肠而造成的痢疾。

如果腹痛即泻,泻下急迫,这是由于肝强脾弱,肝脾不和而致的痛泻证。 如果大便呈水样,突然发病,一日数次,肛门灼热、尿黄短赤,或伴有恶心等证,这多是由于邪热下迫大肠之热泻证。

如果大便泄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酸腐臭秽,或如败卵,或伴有呕吐、口臭、舌苔腐腻者,这是由于食积不化,脾胃受损的伤食泻。

如果泄泻病程较长,时间较久,大便稀软不成形,常伴有腹胀、纳少、疲倦无力、面色萎黄,多为脾虚而致的泄泻。

小儿推拿寒湿泄泻 小儿寒湿泄泻主证

泻下清稀如水,色白不臭,肠中鸣响,腹痛而啼,面唇淡白,神萎蜷卧,口不渴饮,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指纹淡红。

小儿泄泻湿热泻推拿 小儿湿热泄泻主证

泻下黄糜垢腻,粘稠臭秽,或有粘涎,窘迫不爽,日泻数次,甚则十余次,午后发热,口干不饮,食少,倦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小儿推拿寒湿泄泻 小儿寒湿泄泻推拿处方

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土,板门推向横纹,揉一窝风,揉神阙,揉外劳,利小肠,揉二人上马,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上推七节,揉龟尾,摩腹,揉脐。

小儿湿热泄泻怎么推拿

推拿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土,清胃经,横纹推向板门,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肠,揉二人上马,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清大肠,下推七节,揉涌泉。

推拿方解析: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肠,清脾土以清利脾胃湿热;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能调气通滞;运土入水有以土制水之意,以利水湿;清大肠,下推气街,揉涌泉能引湿热下行,湿热既去则泻自止。

相关推荐

宝宝痢疾小儿推拿 寒湿小儿推拿

主证:痢下赤白黏动,白多赤少,里急后重,腹痛不剧;神疲蜷卧,四肢欠温,腹胀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指纹红紫。 治则:温化寒湿,理气通滞。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板门,推四横纹,大肠,平运内八卦,揉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天枢,肚角,上下推七节。 推拿方义:补脾土,揉板门,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以温中阳,化寒湿,促运化;推四横纹,平运内八卦,推大肠,揉天枢,肚角,上下推七节则理气,通滞,止痛。

婴幼儿腹泻推拿手法 婴幼儿寒湿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推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小儿伤食腹泻推拿 小儿伤食泻推拿

脾土能调理脾胃功能,板门能开启脾胃之门,消积导滞,顺应升降;中脘,天枢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和中消滞,调理大肠;顺运内八卦,能行能散,善开胸利气,化积消导;四横纹为治小儿伤食的经验要穴;另外,食积多有郁热,故配以清大肠,清河水,退六腑等。

哪些女性不宜吃黄精

1、痰湿重的女性不宜吃 痰湿重的女性有:形体肥胖、四肢浮肿、面部油脂多、面少血色、舌体胖大、口中粘腻等症状表现,而黄精本身滋补粘腻,服用后会更加阻碍脾胃的运化,导致原本痰湿重的症状加重。 2、寒湿泻的女性不宜吃 寒湿泻者有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口腔粘腻等现象,如果再吃黏腻的黄精,不仅症状得不到缓,反而会加重。 3、脾虚便溏的女性不宜吃 脾虚便溏的女性可有:腹胀、纳差、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兼有湿热者,会有大便臭、粘腻,排便不尽感,这类人群则不宜吃黄精,也有加重病情的危害。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

小儿腹泻伴发热该如何处理

西医 首先我们先谈谈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发热。临床最常见的引发小儿腹泻的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若病发于5-8月份,大便呈蛋花汤样,色较黄,有粘液,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可能性大。对由此引起的腹泻及发热,应控制感染,临床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感染较重者可予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注射。但此类感染仅占小儿腹泻病的30%左右,临证应细心鉴别,不要冒然使用抗菌素。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多发于秋、冬季,通常起病较急,大便呈水样,患儿一般情况相对较好。对病毒导致的腹泻伴发热,不须使用抗菌药物,而应通过微生态疗法及思密达等控制病

小儿中脘的准确位置 小儿中脘特效推拿

用手掌紧贴中脘,与穴位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要被揉动,幅度逐渐扩大,揉按100-200次,每天推拿,可缓小儿,呕吐,腹胀,腹痛等病症。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 小儿日常调理注意

1、急性泻严重者当注意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若有当给予输也支持,纠正水电质紊乱。 2、饮食注意高糖,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 3、忌食生冷,油腻及食后产气多的食物及粗纤维,以免刺激肠胃蠕动。

泻如何艾灸 泻艾灸辩证治疗

泻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泻和慢性泻。急性泻, 治疗以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多选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慢性泻,治疗以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多选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 中医将泻分为寒湿泻,湿热泻,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六个证型。在辩证时,当抓住各自的特点。 寒湿泻及湿热泻多兼有表证;食滞肠胃之泻,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肝气乘脾之泻,以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为特点;脾胃虚弱泻以大便时溏时写,水谷不化,稍食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面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