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和胃病有关吗
幽门螺杆菌和胃病有关吗
大家都知道,胃病和幽门螺杆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是不是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是胃病患者呢?是不是都得接受药物治疗呢?哪些人需要灭菌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治疗幽门螺杆菌要多少费用。
胃疼、烧心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胃癌与与幽门螺杆菌有关。于是不少人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后大为紧张,总想着要彻底根除病菌,以防病情恶化。
然而,与患者不同的是,有的医生认为幽门螺杆菌并不用彻底根除,甚至提出过度杀菌的观点。那么,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到底是杀还是不杀?感染后是否都会发展为胃癌?
建议杀菌:
两类人需彻底杀菌
患消化性溃疡病、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的患者,一定要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因为这两种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可有效治愈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患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有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早期胃癌术后有增生性胃息肉等患者则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以缓解不适症状。
幽门螺旋菌杀菌治疗,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耐药性。一般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即服用1种PPI(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两种抗生素(通常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需要连续服用7-14天。停药一个月后还要做呼气试验复查。
治疗中,有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头晕、四肢乏力、嘴里发苦等不适,大部分患者可忍受,如果实在坚持不了,可停药或考虑换药。
不一定杀菌:
无适应症可不吃药
幽门螺杆菌虽然与胃病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必须接受药物治疗,这里面有个关键词“无根除治疗适应症”。
即有的人经吹气试验、胃镜检查后,发现幽门螺杆菌结果是阳性,但没有胃疼、吐酸水、恶心、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是不要用任何药物治疗的。这类患者被称为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有的人可能终身带菌但没有症状,医治的方法是定期观察、施行分餐制等。
其实,我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达50%,其中真正发生胃癌的患者不到1%,对于没有必须根除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未必一定要彻底杀灭幽门螺杆菌。
杀不死菌:
多因素促使病菌复发
幽门螺旋菌杀菌治疗的方案很多,第一线治疗失败可进入第二线治疗,即补救治疗,然而即便补救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根除治疗失败。原因既有幽门螺旋菌本身的因素、环境因素,也有耐药、治疗方法等。
根除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首次治疗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经两次正规治疗失败者,如果没有消化幸亏、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较高胃癌发生风险者,可考虑停止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患者仍存在再感染的风险,避免再次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进餐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每天将碗筷煮沸10分钟,可杀死多数幽门螺杆菌;定期更换牙具,同时避免引用生水。
中医治疗胃窦炎怎么样
1、以全部修正胃肠黏膜为关键
80%以上的胃病表现都和胃肠黏膜受损有关,胃肠科选用现代活性获取术,获取绝无仅有的“修正基因”,对人体有共同的亲和力,不通过血液传输,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黏附于胃体,对肠胃黏膜具有超强修正力,对胃痛、胃酸、胃胀、反酸等表现马上得到缓解,稳固2个阶段后,能够使胃黏膜得到全部再生。
2、以灭绝幽门螺杆菌为底子
国内外消化界在胃肠病病因学的研讨中证明:70%的缓慢胃炎、90%的胃窦炎和十二指肠的元凶巨恶是幽门螺杆菌(简称HP)而以往的抗生素疗法并不能100%的杀灭这个病菌。胃肠科中医免疫平衡疗法能够直接损坏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使该病菌失掉藏身之处,从而天然消亡,到达治好的意图。效果耐久。
3、以调理胃部酸碱度平衡为根底
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理念,人体发生的疾病是全体机能失衡导致的。胃肠科中医免疫平衡疗法运用中药特征配方会主动调理肠胃菌群平衡,添加有益菌,极大的提高了肠胃免疫力,并能在人体肠胃内定植,构成永久性保护,使得肠胃病不再复发。
4、以推进肠胃动力为保证
胃动力是胃正常运动的保证,人的胃动力一旦呈现障碍,就会导致消化不良,上腹胀痛、易饱、饭后腹胀、厌恶、吐逆等表现。尤其是年老体弱的胃病病人。选用现代活性获取术获取的中草医,其作用于全部胃肠道,和谐平衡胃肠运动,添加胃肠动力,有效地推进胃消化功能。
小心喂饭会把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
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孩子易患胃病
浩浩5岁,这孩子平时食欲差,个头都比同龄孩子显得小,像个豆芽菜一样,也不爱活动。浩浩妈妈对这个儿子是百般照顾,5岁了还是父母喂饭,但不知为什么孩子就是长不好,还老是喊肚子痛,尤其是以肚脐周围。有时吃东西不对劲就呕吐,看着孩子长成这样,浩浩妈妈最后带孩子到消化科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化验大便、做胃肠超声检查、拍腹部平片、化验血微量元素等均正常,通过补锌、补钙症状也没好转。后来,给孩子胃镜及尿素碳十三呼气试验检查才确诊为“幽门螺杆菌胃炎”。浩浩妈妈得知后非常惊讶:怎么小小的年纪就患上胃病了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谢丹宇称,胃病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因工作而饮食很不规律的人都会犯下这毛病,但很多人可能却很难将胃病与一个小孩子联系在一起。其实,在儿科门诊上,我们却也不乏见到一些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小儿前来就诊。由于胃病会长期持续、反复发作,患儿常常饮食不佳,长得都比较瘦小。因此小儿胃病也需要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
浩浩之所以会染上胃病,谢丹宇认为这很可能与家长不当喂饭有关,父母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感染的机会也会相对增加,尤其是在喂养、生活中不注意,如有一些家长喜欢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喂食时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喂奶前先就奶嘴喝一两口以试试温度是否适宜、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餐等,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将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传给孩子。
儿童感染后,慢性腹痛为突出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进入体内后主要定居在胃黏膜,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儿童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有一部分患儿则最常表现为慢性腹痛,通常在进食后加重,多在脐周。较小一点的儿童腹痛仅仅表现为不安和正常进食行为改变,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气温下降时,可引发或加重症状。
由于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病因多而复杂,再加上小儿对疾病各种临床症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所以特别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孩子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了呢?谢丹宇强调,如果父母已知道自己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有反复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等,尤其是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生,而且长得比较瘦小,应尽早到医院做个胃镜检查,如果不能做胃镜检查的患儿,应尽早进行呼气或大便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快速检测等检查,看是否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炎。
有人认为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自限性,且大部分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临床并无症状,所以这部分人不需要治疗。谢丹宇称,如果儿童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萎缩、肠化生等慢性胃炎,或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等都需要治疗。
她最后强调,宝宝要预防患上胃炎,应注意把好“口”关,父母应注意饮食卫生,如果本身患有幽门螺旋杆菌则不要与孩子共餐。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胃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幽门螺杆菌混悬液可造成胃炎症状和病理改变;
患慢性胃炎时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非常高,而胃黏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针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会使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明显改善;
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胃窦部可检出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较高;
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溃疡能愈合;
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恒河猴,能使之发生慢性胃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以上说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错误喂养当心把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宝宝 幽门杆菌可致多种疾病
幽门螺杆菌与各种“胃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也是胃癌始发病因之一,可谓危害胃部健康的头号敌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是人类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外,还可能与胆道系统疾病、酒渣鼻、慢性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发育迟缓等有关。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提高谨慎
胃肠介绍说,患有该病会引起患者溃疡,胃炎,严重的还会导致胃癌,冠心病,给患者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廊坊友谊医院胃肠科专家介绍
1.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慢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恶性淋巴瘤。
2.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不仅仅在于此,它还会导致胃炎患者久治不愈,甚至与上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诱发和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必然的联系。
3.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所以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口臭有着密切的关系。
4.幽门螺杆菌通常寄居在人体胃的幽门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
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温馨提醒: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极强,如果检查出病情,需要及时治疗
胃病也会交叉传染
胃病被称为是一种现代病,引起胃病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是因为饮食的一些坏习惯而导致的。但是很多胃肠病患者却存在“家庭聚集”的现象,实际上这种现象可能与胃病的传染性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员有两人及以上有胃肠病史,则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较大。
胃病的高发不仅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所致,不少人习惯把胃病的病因统统归咎于进食刺激性食物、胃酸分泌过盛、局部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然而,一些胃病患者实际上是遭受了无妄之灾,先是被传染而无所觉,慢慢发展成了胃病患者。
医学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多种胃病的重要原因,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胃部疾病,而且这种细菌会经口传播。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切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是防止胃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要想预防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选择。家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使用公筷和公勺,直至完全治愈。
出现胃部不适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胃肠道的相关检查,相对而言幽门螺杆菌检查较为简便,“吹口气”即可知道感染情况。查明病因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切忌盲目自行用药加重病情。
幽门螺杆菌和胃病有关吗
胃疼、烧心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胃癌与与幽门螺杆菌有关。于是不少人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后大为紧张,总想着要彻底根除病菌,以防病情恶化。
然而,与患者不同的是,有的医生认为幽门螺杆菌并不用彻底根除,甚至提出过度杀菌的观点。那么,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到底是杀还是不杀?感染后是否都会发展为胃癌?
建议杀菌:
两类人需彻底杀菌
患消化性溃疡病、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的患者,一定要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因为这两种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可有效治愈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患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有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早期胃癌术后有增生性胃息肉等患者则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以缓解不适症状。
幽门螺旋菌杀菌治疗,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耐药性。一般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即服用1种PPI(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两种抗生素(通常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需要连续服用7-14天。停药一个月后还要做呼气试验复查。
治疗中,有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头晕、四肢乏力、嘴里发苦等不适,大部分患者可忍受,如果实在坚持不了,可停药或考虑换药。
不一定杀菌:
无适应症可不吃药
幽门螺杆菌虽然与胃病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必须接受药物治疗,这里面有个关键词“无根除治疗适应症”。
即有的人经吹气试验、胃镜检查后,发现幽门螺杆菌结果是阳性,但没有胃疼、吐酸水、恶心、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是不要用任何药物治疗的。这类患者被称为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有的人可能终身带菌但没有症状,医治的方法是定期观察、施行分餐制等。
其实,我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达50%,其中真正发生胃癌的患者不到1%,对于没有必须根除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未必一定要彻底杀灭幽门螺杆菌。
杀不死菌:
多因素促使病菌复发
幽门螺旋菌杀菌治疗的方案很多,第一线治疗失败可进入第二线治疗,即补救治疗,然而即便补救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根除治疗失败。原因既有幽门螺旋菌本身的因素、环境因素,也有耐药、治疗方法等。
根除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首次治疗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经两次正规治疗失败者,如果没有消化幸亏、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较高胃癌发生风险者,可考虑停止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患者仍存在再感染的风险,避免再次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进餐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每天将碗筷煮沸10分钟,可杀死多数幽门螺杆菌;定期更换牙具,同时避免引用生水。
治疗胃病要从口腔做起
幽门螺杆菌是胃病罪魁祸首
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生都可归结于幽门螺杆菌,它附着在胃部和十二指肠黏膜上,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继而使人患上各种胃肠疾病,甚至发展成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第一类病因。
牙菌斑和龋齿也存在幽门螺杆菌
胃中的幽门螺杆菌不会凭空出现,当专家在口腔中分离出了与胃中同样的幽门螺杆菌后,发现这种致病菌也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就会随唾液或食物进入到胃中,导致胃病的发生。
大多数的胃病检查,医生一般都会将精力投入在发生病变的胃部,治疗也局限于抑制胃中幽门螺杆菌的生存,但超过50%的人口在消化系统上部带有幽门螺杆菌,这就导致口腔中残存的细菌使胃病复发成为可能。
治疗胃病要注意口腔卫生
除了应对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外,口腔中的细菌也要定期清理,每日早晚规范的刷牙是必须。除此之外,有胃病的人最好定期洗牙,或用专门的漱口水每日进行清洁。须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因此家人之间洗漱用品要分开使用。
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不仅与胃病有关,还可引起心血管疾病、贫血等。可见,拥有一口好牙,对每个人的健康尤为重要。
治疗胃病要从口腔做起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胃来说更是如此。很多胃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造成的,而这种细菌不仅能在胃中生存,口腔也是它的藏身之处,因此想要治疗胃病,千万不要忽视口腔的卫生。
幽门螺杆菌是胃病罪魁祸首
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生都可归结于幽门螺杆菌,它附着在胃部和十二指肠黏膜上,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继而使人患上各种胃肠疾病,甚至发展成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第一类病因。
牙菌斑和龋齿也存在幽门螺杆菌
胃中的幽门螺杆菌不会凭空出现,当专家在口腔中分离出了与胃中同样的幽门螺杆菌后,发现这种致病菌也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就会随唾液或食物进入到胃中,导致胃病的发生。
大多数的胃病检查,医生一般都会将精力投入在发生病变的胃部,治疗也局限于抑制胃中幽门螺杆菌的生存,但超过50%的人口在消化系统上部带有幽门螺杆菌,这就导致口腔中残存的细菌使胃病复发成为可能。
治疗胃病要注意口腔卫生
除了应对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外,口腔中的细菌也要定期清理,每日早晚规范的刷牙是必须。除此之外,有胃病的人最好定期洗牙,或用专门的漱口水每日进行清洁。须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因此家人之间洗漱用品要分开使用。
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不仅与胃病有关,还可引起心血管疾病、贫血等。可见,拥有一口好牙,对每个人的健康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