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散步5大误区

老人散步5大误区

1、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3、饿肚不喝水。

有些老人习惯起床就下楼散步,结束再回家吃早饭,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尤其有糖尿病的老人,散步前一定要先吃东西,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前后还要注意补水,散步前2~3小时内,应该摄入500毫升左右的水。散步结束,心跳恢复平缓后,可以间歇式补水300毫升左右。

4、爱走上下坡。

有些老人散步时专门选择有坡度的路段,想通过增加难度来增强锻炼效果。事实上,最适合老人散步的路况应该是平坦、无坑洼、坡度小、人少的路面。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爬坡会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加重关节磨损。一旦选择了固定地段,每天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即可。

5、时间过于久。

有些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老人来说,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长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老年人常散步有哪些好处

老人经常散步有什么好处?老人经常散步有利于身心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人散步的好处。

老从脚下起。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好处:

1.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2.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3.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5.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老人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

人年纪大了,散散步是很有好处的,而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吧?

老人散步的五大好处:

一、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二、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三、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四、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五、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以上就是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的相关介绍,散步的速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体弱有病的老人,每分钟可走80步,而身体健壮的老人可走120步。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老人散步有讲究

1、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2、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5、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年人饭后散步是误区

首先,饭后立即散步影响消化功能。因为饭后消化道需要大量血液帮助消化,如饭后立即散步,则血液分布在肢体活动部位,致使消化道供血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可引发慢性胃肠病,或者加重消化道溃疡。此外,饭后胃部处于充盈状态,即使是很轻微的运动也会使胃受到震动,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胃下垂。还有,对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来说,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易出现轻微的缺血,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易出意外。

夏志伟大夫提醒老年人,饭后最好休息一下,静坐30分钟再活动;散步以速度适中,不觉得疲劳为宜,比如先慢慢溜达一会儿,然后再加快节奏,否则脏器会承受不了运动的压力;每次20—30分钟,运动量不要过大。

最后大夫还建议老年人饭后的散步不宜安排在午饭后,最好是晚饭后散步

老人散步要适当

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理想、最方便的有氧运动。如果我们能让散步成为一种习惯,它将大大地改善我们的健康。但是散步不当也会起到反作用。

在慢跑过程中,脚在每次着地时所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3—4倍;而在散步的过程中,由于总有一只脚接触地面,因此,脚承受的重量只有体重的1—1.5倍。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跑步的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膝伤、踝伤和背伤的困扰,而散步给人体关节和骨骼带来的负担则要轻很多。散步有助于增强心脏和肌肉的力量、降低胆固醇、降低高血压,并有助于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睡眠;增强人的活力和耐力,以及人的整体力量的灵活性和平衡性;能增强骨质,降低人们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饭后散步有助于缓解轻度的消化不良症等。

其实散步也是有讲究的,膝关节是分泌滑液的,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年人所产生的滑液较少,从而导致膝关节变脆。有骨质增生的老年人特别要注意,锻炼时蹲起动作不要过量,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散步时要穿一双舒适的鞋子,还要选择有阳光的天气散步,早晨不要过早,等太阳出来后再去散步,并且在散步前后各喝1杯水,避免脱水;在散步期间或散步后进行伸展运动,会有锦上添花的锻炼效果;避免剧烈的运动,时间不要过长,老年人一般的散步时间在40分钟内最合适。

老人散步原则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每天散步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锻炼方式,但康复专家说,散步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颇有讲究的。健康老人散步要遵循时间累计加强度的“3、5、5”原则,即每天30分钟,每次5000—6000米,1周5次。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可促使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人和体质虚弱的老人,关键看散步后自己是否舒服,膝盖、脚、髋关节是否疼痛,心脏是否有不舒服的迹象。康复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尽快咨询医生。此外,患病老人在散步时间、姿势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腰椎管狭窄和患骨性关节炎的老人,因为不能长时间行走,所以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腰部和下肢负担较小的运动。如果要散步,开始时应选择身体能承受的强度和时间,一般以小步快走为佳。

身体肥胖的老人散步时,可适当拉长散步距离和时间,以快走为宜,好使体内脂肪充分燃烧。

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最好挺胸抬头,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以防血压升高。患高血压的老人适合选择傍晚散步,因为傍晚血压相对稳定。

上面就是关于老人散步原则的注意事项,适合老人的减少运动,散步的却是一个特别好的运动,一个运动量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身体不会造成伤害。您的建议很好,最后祝您爷爷身体健康。

老人散步讲究多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进行适度的速度与耐力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延年益寿。

这里介绍中老年人以散步提高速度与耐力的几种方式:首先、普通散步;用慢速(每分钟60~70步)或中速(每分钟80~90步)、每次30~60分钟、用于一般保健;其次、快速步行;每小时步行5~7公里、每次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肺功能和减轻体重、但是(wm945)要循序渐进;再次、定量步行(又叫医疗步行);包括在坡地和平地上步行;例如、在3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公里、或沿3~5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这种定量步行适用于防治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病的患者。

另外、采用散步来健身治病、需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注意环境的选择、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肝气郁滞、心情不畅的人、应选择到鸟语花香的公园散步、以借景消郁;心火较重、心情烦躁者、宜到海边或森林密布的地方散步、以吸收阴气滋润心神;患风湿性关节炎或水肿的病人、则应到沙地干燥处散步;燥湿消肿、口干者宜到梅林、葡萄园中散步、这样可以起到望梅生津止渴的作用;而畏寒者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以驱寒养阳;散步除了对环境的选择之外、还得讲究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春天宜早晨到野外散步;夏天宜在鸡鸣时起床到荷塘柳河边散步;秋天宜在金色的晚霞中散步;冬天宜在走廊、室内散步。

老年人饭后散步是误区

首先,饭后立即散步影响消化功能。因为饭后消化道需要大量血液帮助消化,如饭后立即散步,则血液分布在肢体活动部位,致使消化道供血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可引发慢性胃肠病,或者加重消化道溃疡。此外,饭后胃部处于充盈状态,即使是很轻微的运动也会使胃受到震动,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胃下垂。还有,对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来说,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易出现轻微的缺血,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易出意外。

提醒老年人,饭后最好休息一下,静坐30分钟再活动;散步以速度适中,不觉得疲劳为宜,比如先慢慢溜达一会儿,然后再加快节奏,否则脏器会承受不了运动的压力;每次20—30分钟,运动量不要过大。

老人散步禁忌有哪些

1、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糖尿病人得先吃东西再散步。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2、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高血压老人散步得选好时候。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有了冠心病,散步就得慢着来。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多散步一会才能收到好效果。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1、忌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忌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3、忌散步饿肚不喝水

有些老人习惯起床就下楼散步,结束再回家吃早饭,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尤其有糖尿病的老人,散步前一定要先吃东西,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前后还要注意补水,散步前2~3小时内,应该摄入500毫升左右的水。散步结束,心跳恢复平缓后,可以间歇式补水300毫升左右。

4、忌走上下坡

有些老人散步时专门选择有坡度的路段,想通过增加难度来增强锻炼效果。事实上,最适合老人散步的路况应该是平坦、无坑洼、坡度小、人少的路面。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爬坡会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加重关节磨损。一旦选择了固定地段,每天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即可。

5、忌散步时间过久

有些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老人来说,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

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长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解密老年人散步甩手的秘密

散步是最适合老人的锻炼方式之一。但老人散步也有讲究,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强度,才能对健康有益,达到锻炼效果。

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姿势,散步时千万不要弓腰驼背,驼背会破坏身体平衡感,降低运动效果。再次,要做到收腹,否则,无论你走多久的路,都将始终无法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效果。走路时还要做到挺胸、夹紧臀部等。对于老人来说,还可适当加大散步的步幅,这样才能运动大腿肌肉,避免出现萝卜腿。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承明告诉记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及心脏病的老人,散步时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中等步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很多老人喜欢背着手散步,其实散步时应适当甩开手臂,起到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作用,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散步时摆臂能让行走的效率更高,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能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因此,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此外,老人散步应尽量选择公园等环境舒适、空气质量高的场所,尽量避免在街道及马路上散步。此外,要避免空腹散步,在散步前要适当吃点食物,但不宜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应休息30分钟后再散步,确保消化道供血,增强消化功能等。

相关推荐

老人散步的七大好处

1、提高肌体免疫力 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2、改变急躁性格 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3、防止肢体过早僵硬 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4、有益于心血管系统 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5、提高机体代谢率 中老年人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散步,代谢率提高48%。如

老人饭后散步应注意什么

 老人吃晚饭可以到公园散散步,不仅悠然自得还能够强身健体。但是对于不同体质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时该重视的方面还真的不一样。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

老人散步有什么讲究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餐后半小时后散步为宜,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摔倒。 体质虚弱者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以保持身体平衡。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体胖的老人散步时: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和新陈代

老人快速走有什么好处

春暖花开,老人在清晨或黄昏时分多到户外走走,有利于身体健康。对于老人来说,散步也是有讲究的。从速度上来讲,我们把散步分为慢速(每分钟60—70步)、中速(每分钟70—90步)、快速(每分钟90步以上),老人散步时不妨留心算一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散步方式。 血压高适合慢速散步。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分钟60—70步的慢速行走较适合。速度过快会使血液循环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发生危险。这类老人最好的状态是散步30分钟左右,细汗微出,心率不快不慢,并且没有头晕、恶心、过度疲劳的感觉。患有下肢动脉硬

老人散步时需要注意什么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

适合老年人的养生锻炼方式

老年人散步好处多多 具体谈到老年人散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还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最后,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散步的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因此,散步对于肥胖

春季老人散步有哪些讲究

春暖花开,老人在清晨或黄昏时分多到户外走走,有利于身体健康。 散步老人常用的锻炼方式。看似很简单,其实有大学问,老人身体状况不同,选择的散步方式也应略有差异。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时间和运动量,才能使锻炼更有针对性。 对于老人来说,散步也是有讲究的。从速度上来讲,我们把散步分为慢速(每分钟60—70步)、中速(每分钟70—90步)、快速(每分钟90步以上),老人散步时不妨留心算一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散步方式。 脑卒中康复期适合中速散步。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肌肉力量已开始下降,健康状况不

散步误区

盲目效仿他人 例如,倒着走对于腰部力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适合所有人,有的老人跟风,或者不顾环境是否安全,倒着走有摔倒的可能,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学人家使劲摆动双臂,以为能加大运动量,可这种姿势只适合步速快的人,否则会使得上肢很累。其实,走得慢,手臂前后自然摆动最好,没必要刻意增加动作。如果想锻炼得更全面,中间做套操效果更好。 散步必须找整块时间 上班族可以见缝插针地利用一切间歇来散步,上下班是最好的步行机会。建议步行路程在40分钟以下的都可以走路上下班,这样全天的运动量就足够了。路远的,距离目的地两三

老人散步穿什么鞋子好

1、老人散步挑选鞋子的原则 1.1、脚趾前至少要留出一厘米,预留足够的空间让脚趾活动。 1.2、鞋子中段韧度适中,不易崴脚,挑鞋时可以用手扭转观察,扭不动或可以扭成“麻花”状都不行。 1.3、老人脚跟脂肪垫变薄,缓冲能力变弱,一不留意踩到小石子,脚跟很容易疼痛,发生足底筋膜炎的几率也会变高,因此鞋跟要有一定硬度,并且至少2~3厘米高,才有助于分散脚底的压力。 1.4、老人应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如运动鞋,尽量避免塑料等材质。 1.5、老人穿鞋最好是用粘扣、鞋扣等固定,因为鞋带不仅容易松开,还会增加老人被绊倒的

老人散步消除脚肿吗

1、老人散步可以消除脚肿 老人由于年龄的上涨,体力和身体状况变差,常会出现身体浮肿的现象。老人应该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 适当锻炼有助于消除脚肿,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避免久坐久站,经 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充足的睡眠是消肿的前提,所以建议老人们保证起居有规律,良好的睡眠。 2、导致老人脚肿的原因 2.1、患有严重肾脏疾病的人,全身各处都会出现肿胀的现象,腿部、脸部或是手指无一幸免,之所以会发生全身性的肿胀,是因为蛋白质从尿液流失太多所致。 2.2、后期阶段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