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哮证”、“喘证”等范畴。中医药方对支气管炎有明显的疗效,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肺燥感寒型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生甘草4.5克,炙麻黄2.4克,杏仁9克,蒸百部9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2、风热袭肺型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方药:薄荷3克,桔梗3克,前胡3克,杏仁泥3克,白茅根15.6克,紫苑4.7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3、痰热雍肺型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甘草6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辨证治疗
根据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寒哮和热哮两种基本证型。当然,临床上亦有寒热互见者。这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寒哮的中药治疗。
寒哮主症
呼吸急促,喉中鸣哮有声,每遇寒冷哮喘即发,冬季发病较多,伴有面色晦滞带青,胸膈满闷,畏寒怕冷,咳嗽气逆,吐痰稀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寒哮中医治疗
(1)治则:温肺散寒,化痰止哮平喘。
(2)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12克,炙麻黄9克,细辛3克,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紫苏子10克,半夏10克,五味子12克,生姜3克,甘草3克,大枣5枚。
(3)方解:方中射干、炙麻黄宣肺利咽,豁痰止哮平喘;细辛、半夏、生姜温肺散寒,降逆止咳;紫菀、款冬花、甘草化痰止咳;僵蚕、蝉蜕熄风通络,接触气管痉挛;紫苏子降气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补气和中。诸药合用,共成温肺散寒、化痰之效平喘之剂。
(4)注意:此型患者在支气管哮喘中较为常见,由于痰气交阻气道较为明显,在温肺散寒化痰的同时应注意急豁其痰以开气道,同时配合地龙、蜈蚣等通络解痉之品以解除气管痉挛。素体阳盛之人感寒哮喘克出现外寒内热之证,所谓“寒包火”,治疗宜在散外寒地同时用石膏、知母、黄芪之属清泻里热。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要分清寒热,抓住祛邪、补虚两个关键环节,从而达到通气道、保肺窍、扶正固本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提高其抗病能力的目的。
婴幼儿阴道炎中医辨证治疗
婴幼儿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阴蚀”、“阴肿”的范畴。发病与脏腑稚嫩,感染湿热、虫邪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①湿热蕴结证。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灼痛,烦躁哭闹,夜眠不安,阴部分泌物黏稠色黄,有臭味,尿频急,尿痛,舌红,苔薄黄而腻。治疗以清热利湿之法,选用五味消毒方加减。药如:蒲公英、野菊花、车前子(包煎)、黄柏各5克,紫花地丁、苍术各9克,甘草梢3克,水煎,加水200毫升,煮取60毫升,分2-3次,口服。配合外用熏洗方:蛇床子、土槿皮各9克,黄柏6克,吴萸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②感染虫邪证。表现为阴痒难忍,阴部灼热、红肿,阴道排液稀薄臭秽,或有白色片状物,伴有排尿不畅,尿黄、频数。治法为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可采用苦楝根皮9克,川椒3克,胡黄连、榧子、百部各6克,水煎服。外用方: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各9克,黄柏6 克,川椒、明矾各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中医外治法:苦参、黄柏、云苓、生百部、白鲜皮、蛇床子、夏枯草各9克。加减:外阴臭味重者加苍术9克、蒲公英5克,伴血性分泌物者加鲜茅根30克、小蓟10克,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车前草10克、泽泻10克。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主。上药用1000毫升水浸泡30分钟,煮开后微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置于干净的浴盆内,药液热时先熏,待温度适宜时让患儿坐浴(双腿分开,身体略向前倾,使药液接触外阴部) ,每次坐浴20~30分钟,每日2次。有小阴唇粘连者,先局部消毒分离,然后中药坐浴,7日为1个疗程。
三伏贴能治哮喘吗 三伏贴有什么作用
适用于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支气管炎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一般治疗
若患者是婴儿,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经常的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和炎症分泌物的排出;若是因为咳嗽较频繁,妨碍了正常的休息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药物止咳。在如何治疗支气管炎中,若是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时,导致气管发生痉挛引起呼吸困难,一定要及时的应对处理。
二、中医疗法
该病在中医上也称为外感咳嗽,但是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其临床分类也各不相同,主要是分为风寒、风热以及实热喘。不同类型的病症其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在如何治疗支气管炎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一定要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三、其它治疗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有时需要辅助治疗,以促进痰液的有效排出;当该疾病并发了细菌感染时,可以选择服用适当的抗菌类药物,并辅助与止咳化痰的治疗。另外,对于迁延性的支气管炎,可以另外加用超短波或者是紫外线照射等方法。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该病在中医属于温热病范畴中的“风温犯肺”、“肺热咳喘”等证。治以宣肺清热化痰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临床常用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液:由麻杏石甘汤配伍白虎汤、双黄连组方成分配伍。配方中麻黄--能抑制气管炎性刺激,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发挥显著平喘作用。知母--能抑制机体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使产热减少而发挥明显的解热效应。石膏--可以降低体温,并且在和知母合用时可以增强药物功效。金银花--能退热消炎,能增加机体免疫力。板蓝根、鱼腥草--能减少菌体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菌超微结构,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甘草--能明显促进咽、支气管粘膜分泌,稀释痰液,增加支气管纤毛蠕动,加强排痰;苦杏仁--能抑制延脑咳嗽中枢,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镇咳作用持久;能抑制气管炎性刺激。黄芩,连翘--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如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也有解热、抗病原、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单纯偏寒型
治疗用温“肺”健脾、化痰止咳法,如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紫菀、款冬花等)。
2.单纯偏热型
治疗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法,如用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枇杷叶、杏仁、浙贝母、瓜萎仁、前胡、甘草等)。
3.喘息偏寒型
治疗用温“肾”化痰、平喘止咳法,如用苏子降气汤加减(麻黄、肉桂、生姜、厚朴、五味子、杏仁、紫菀、款冬花、法半夏、紫苏子、陈皮、炙甘草等)。
4.喘息偏热型
治疗用清“肺”理气、化痰定喘法,如用定喘汤(白果肉、麻黄、北杏仁、紫苏子、黄芩、款冬花、桑白皮、甘草、法半夏等)。
中医辨证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在中医学中,可归属干“肺痿”、劳嗽”等范畴。肺痿之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诸病源候论》对肺痿的成因、转归作了探讨。唐代孙思邈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两类。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诸气门》所述“用帝痿或咳沫,或咳血”,与支气管扩张症颇为相似。明代戴原礼在《证治要诀》中亦有介绍:“劳嗽,……所嗽之痰,或脓,或时有血腥臭异常。”也比较符含本病症的表现。清代医家,重点探索了辨治之法,如张璐将肺痿的治疗要点归结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痰,补真气。”而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强调:“治宜养血润肺,养气清金。”总之,古代医家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现代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最早应用的是针灸,见于1956年。60年代初出现多篇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的还积累了一定的样本数。用白芨等治疗亦取得较好效果。但自此以后直至70年代中,这方面的文章所见不多。从80年代开始,有关临床报道迅速增加。这一时期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应用辨证分型、专、方专药及针灸等疗法进行了大置的治疗观察;二是将不少传统方剂,诸如凉膈散、旋复代赭汤、龙胆泻肝汤等等,引进本病症的治疗,使疗效有所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对本病症的中医治疗规律有较深入的认识。如通过对固定处方、辨证施治及中西医结含三法治疗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以固定处方疗效最好。从目前临床来看,确有以专方治疗为主的趋势。也有主张在发作期辨证施治,缓解期用专方治疗。
从总体情况看,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总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但临床痊愈率仍较低,而有关机理的研究,做得很少,主要还是从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探讨。均有待于今后加强。
中医治疗哮喘效果怎么样
中医治疗哮喘食疗方:
1、水蛇瘦肉汤:一般很多的人都选用这个方法,因为简单有效,本汤化痰止咳平喘。广陈皮4克、水蛇1市斤(去皮脏后大约剩半市斤左右)、白果6~10粒(去壳,稍打)、苦杏仁5克、瘦肉80克,煲汤。适合体实者。
2、川贝鹧鸪汤:本汤化痰止咳固肾。鹧鸪1只、苦杏仁9~15粒、川贝9~15粒、广陈皮5克、山药30克,煲汤。适合体弱者。
3、外治用白芥子末3克,鸡蛋清和匀,搽上背部(大椎、肺俞穴)或用老姜汁4~6滴、生油8~10滴和匀,搽背部(大椎、肾俞和肺俞穴)。前者适合体质壮实者,后者适合体虚者。
生活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哮喘症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其症状与咳嗽的情形和用药极为相似,而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往往是由于长期误服清热化痰以及消炎退烧的药物所导致的,而且,哮喘患者每年的秋季必然发作。哮喘、(慢性)气管炎、咽炎的患者,如果能够坚持服用大剂四逆汤3~5个月,秋季必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