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正所谓岁月催人老,步入老龄后,一系列的病症便随之而来,三高等等不在话下,而眩晕症也是最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而此类病症大家的认识程度并不是很高。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一、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
无痰不作眩 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上蒙清窍,令人眩晕。临床表现为眩晕,头重不举,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等。 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老年人眩晕怎么办呢?治疗时以化湿祛痰为主,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天麻10克,泽泻15克,牡蛎3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无风不作眩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忧郁恼怒,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
治疗老人眩晕症用什么药
在患者方面,很多中老年朋友认为这是小毛病,并不寻求治疗,能拖就拖。这样的结果就是会发展成器质性病变,导致血管变细,血液黏稠,心脏和血压也都会受到影响,不仅治疗更加困难,还会有突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在诊断方面,有些医生会首先怀疑头晕等症状是由脑部肿瘤引起的,一般要求患者做核磁共振和CT,而椎基底动脉狭窄,核磁共振和CT都是检测不出来的。其诊断结果经常是患者没病,无需治疗,或者给患者使用一些激素类药物缓解头晕症状。由于药不对症,所以不仅不见效还往往耽误了病情。有时即便是诊断正确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用一些扩张
若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不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宜补益心脾,培补气血,可用归脾汤为主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炒枣仁20克,远志10克,桂圆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若肾精耗伤,症见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减退,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肾阴虚者,尚可见五心烦热;偏肾阳虚者,尚可见四肢不温。肾阴虚宜滋补肾阴,可用左归饮加减: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30克,枸杞子30克,菊花15
针对中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眩晕症这一问题,医生介绍说:中老年人产生眩晕主要的原因是后循环障碍,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构成。如果以上的几种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就会出现狭窄乃至栓塞,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眩晕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因此,后循环障碍是导致中老年人发生眩晕常见的病因。除此之外,椎动脉在向颅内行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过颈椎的数个椎孔,倘若患有颈椎病,局部骨质增生压迫血管,也会部分影响大脑的血供。这也是导致中老年人眩晕的原因。 中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眩晕症:医生后指出,后循环障碍所引
1、性肠胃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很不幸,小编中招过,让我觉得生死就在一线间,真的是很严重,而且发病很快,前后不过半小时,我就觉得自己不行了,后还是把医生接到家里来,挂的吊瓶才好。 2、发高烧的人也会有这种症状,身边一定要有人陪同,及时退烧,多多喝水。 3、怀孕的孕妇也会有这种症状,当然因人而异,有的人反应会很大,头晕恶心呕吐有吃不下东,有的甚至需要熟营养液来维持。切记吃油腻食物。 4、血压低也会头晕恶心,低血压的人可以多吃点鸡蛋,肉类。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 5、减肥过度也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但是吐
中医巧治老人眩晕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所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无风不作眩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忧郁恼怒,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耳鸣,面色红赤,血压偏高,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 治宜平肝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5克,桅子10克,黄芩10克,石决明30克,川牛膝10克,杜仲10克,夜交藤15克,夏枯草15克,龙胆草10克。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
老人眩晕症提防心血管病
老年人眩晕多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引起血管痉挛、血管壁狭窄等,脑循环缺血而导致眩晕症状的,发病以中老年女性为多。 很多人把头晕和眩晕混为一谈,以为躺一躺休息休息就会好,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不会来看病。其实,贫血、脑肿瘤、脑梗塞、颈椎病、一过性的脑缺血等都可以引起眩晕,一部分人是因为血管病变引起的,如血管痉挛、粥样化、管腔狭窄等,这种血管性眩晕共同特点是有颅脑的供血不足和缺氧存在。多见于中年妇女以及老人。 眩晕是内科疾病的先兆,所以老人应定期作血压、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黏度、脑电图、脑血流图、颈
老年人眩晕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眩晕通常表现为眩晕感、平衡紊乱及失衡感。患者睁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晃动,犹如坐车船一般。发作时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达数天上当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位于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传入到位与前庭神经节的信号不对称时,可使位于小脑和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产生眩晕感。 1、心理治疗 对于首次发作的患者,眩晕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症状,医生必须给病人提供足够的心理指出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减轻患者的恐惧和顾虑,那么病人所感受的苦
老年人眩晕症怎么治疗
一、发作时嘱患者静卧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呕吐者可予静脉补液。 二、药物治疗: 1、镇静剂: (1)巴比妥类药物:鲁米那0.05-0.1克肌注,2-3次/日,用于急性眩晕发作时的临时措施。 (2)安定:对前庭核有抑制作用,首选安定5-10毫克肌注。 (3)氯丙嗪或异丙嗪:对中枢性及周围性眩晕效果均好,可作用于前庭神经核区及小脑结节和蚓部,高血压者禁用氯丙嗪,血压偏低者慎用。 2、抗组织胺类。减低机体反应阈,作用于丘脑网状结构,调节症状,常用茶苯拉明50毫克,每日3次,比苯海拉明效果好。 3、钙拮抗剂 (
中老年人眩晕多半是颈椎病闹的
眩晕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是门、急诊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之一,最新临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眩晕发病率约为8%。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本症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趋势:65岁以上的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为57%,男性为39%。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患上眩晕症的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中。 “眩晕是一种症状,眩晕涉及十余个学科八十余种疾病,如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很多患者在出现眩晕后,都会经历一段'曲折'的就诊过程,无形中增加的患者的治疗负担,也给本就稀缺的医疗造成了浪费。”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
哪些原因导致老年人眩晕呕吐
老年人一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应引起重视。不要把这些症状当作老年人的“正常现象”,而这往往预示着脑供血不足,要尽快就医,并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大部分人存在着脑供血不足。尤其在冬季,因为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的脑梗死病例时有发生。脑供血不足一般会有眩晕、恶心、头沉、头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 一旦出现脑供血不足,急性的可能出现脑梗塞,慢性的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痴呆。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老年人眩晕症原因
老年人眩晕症原因: 1、颈椎病:因为骨质增生以及椎间盘的退变,椎间隙变窄,椎动脉受压,从而很有可能就会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的不足,因其分支内听动脉循环障碍从而使大家导致了眩晕症的发生。 2、高血压:由于血压不断的升高,细小动脉痉挛,使动脉腔变窄,脑部以及内耳供血不足很有可能就会使大家诱发更加严重的眩晕症,这些大家都需要引起相关的注意了。 3、低血压:因为血压低于正常值,同样也会使大家影响到脑部血液供应从而给大家导致了老年性眩晕的发生。 4、高黏血症:在生活中,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综合分析,可确诊是否患有高
中老年人眩晕的日常护理
01 眩晕发作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而且要保持卧室的极度安静,光线尽量暗些,但空气要流动通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顾虑,注意精神的调整,保持心情的舒畅。保证足够的睡眠。 02 病人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以防止复发。饮食要素淡和容易消化,不宜食用酒、浓茶、咖啡、韭菜、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少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03 眩晕症的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是极有益处的。太极拳、体操、适当的头部运动都能有所收效。也可逐步由短距离的乘车、原地踏步转动等开始,逐步加大活动量,一段时间后,
易引发老年人眩晕的疾病
眩晕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也是老年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一般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①每次发作长短不一,大多数只持续数秒,很少超过10分钟:②表现为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感,站立不稳和有头重脚轻感;③常伴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出汗、肢体麻木和眼球震颤等;④发作前可有疲劳、失眠、精神紧张和感冒等诱因。有多种疾病可引起老年人眩晕发作,主要见于下列常见疾病: 颈椎病是老年人眩晕发作最为常见的诱因。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引起椎间隙狭窄或椎间盘侧突,以及颈椎关节的骨质增生,这些改变都可因压迫椎动脉而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前庭
1.眩晕发作时要卧床,闭目休息。 2.内耳性眩晕发作期间应少饮水,吃淡食。 3.眩晕患者平时宜心情舒畅,少食肥腻之品。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治疗眩晕症要注意什么
晕眩的治疗及疗效与根本原因有很大的关系,除了药物,日常生活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避免突然改变的姿势、平衡感的训练、避免过度劳动而没运动,勿乱服成药,适时的补充营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