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的解剖和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老年人很容易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食管与胃连接区的抗反流机能失调,致胃酸、胃蛋白酶以及胆汁和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和损伤。当食管黏膜发生糜烂时可有急性腹痛表现。出现症状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比如腹痛、恶心、呕吐等。急诊X线吞钡检查,阳性率仅50%左右。等患者疼痛缓解可在透视下,应用各种方法增加腹压可见食管扩张、收缩、胃向食管方向反流的现象。若一旦发现反流,需注意有无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可能。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1.改善LES的功能,避免反流 肥胖者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患病群体,治疗应以饮食结构调整为主。患者应少吃肥腻难消化容易积存在体内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多餐,多运动,减轻体重,避免食物反流。适当服用胃复安、乌拉胆碱等药物,每次25mg。长期服用要慎重。
2.降低胃酸 可采用制酸剂中和胃酸或采用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药物。常用降低胃酸的药物有氢氧化铝凝胶、甲氰咪呱、氧化镁、丙谷胺。
3.急诊处理 胃复安和制酸剂联合使用,必要时可肌注胃复安10-20mg;有呕吐、失水者当补充液体。抗胆碱能药物如普罗苯辛、654-2禁用,可加重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首先,是内镜检查。它可以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哦!但是,假如内下无反流性食管炎,也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只能根据镜下特点将食管炎分级。
然后,我们可以做24小时食管pH检测,因为现在这个检测已经被公认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了。
还有,可以做食管吞钡X线检查,这个检查对于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可以发现阳性X线征!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食管滴酸试验、食管测压。其中滴酸试验多在最初15分钟可以出现阳性反应,而食管测压在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作为辅助性的诊断方法。
一吃热的食道就发烧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你这种情况考虑是反流性食管炎意见建议: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进食热食、油腻性食物后出现胸骨后不适、烧灼感,建议检查个胃镜确诊,如果确诊是反流性食管炎,可以口服抑酸剂、增强胃肠动力药物治疗
烧心应该做什么检查
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者,可通过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腔内测压,以及胃-食管闪烁显像,以确定有无GER.应用食管滴酸试验,则可确定症状是否由GER所致。必要时可作食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内镜可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并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 同时可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如食管癌、胃癌等。
胃食管反流挂什么科检查
胃食管反流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建议医院消化科就诊的,诊断检查胃食道反流的方法主要4有四种:
1、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作鉴别。内镜见到反流性食管炎可以确立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但无反流性食管炎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内镜下所见食管粘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
2、24小时食管pH监测
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在生理状况下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过度W酸反流的客观证据,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在患者症状不典型、无反流性食管炎及虽症状典型但治疗无效时更具重要诊断价值。
一般认为正常食管内pH为5.5-7.0,当pH《4时被认为是酸反流指标,24小时食 管内pH监测的各项参数均以此作基础。常用以下6个参数作用判断指标:①24小时内pH《4的总百分时间;②直立位pH《4的百分时间;③仰卧位pH《4 的百分时间;④反流次数;⑤长于5分钟的反流次数;⑥持续最长的反流时间。6个诊断病理反流参数中,以pH《4的总百分时间阳性 率最高,亦可综合各参数按Demister评分法酸出总评分。将上述参数与正常值比较,可评价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
3、食管吞钡X线检查
该检查对诊断反流性直观炎敏感性不高,对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进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严重反流性食管炎热客观发现阳性X线征。
食管滴酸试验
在滴酸过程中,出现胸后疼痛或烧心的患者为阳性,且多于滴酸的最初15分钟内出现,表明有活动性食管炎存在。
4、食管测压
可测定LES的长度和部位、LES压、LES松弛压、食管体部压力及食管上括约肌压力等。LES静息压为10-30mmHg,如LES压《6mmHg易导致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胃食管反流挂什么科检查,这也是在有情况后,进行诊断最重要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对症治疗是特别关键的,另外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生活当中的调理,特别是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有规律。
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食管黏膜活检 食管黏膜活检和细胞学检查对评价GERD病人的价值有限,除非对Barrett食管和疑有癌变时。镜下表现疑为Barrett食管,则应系统地进行检查以除外分化不良和癌。病人还应采用内镜随诊,每1、2年1次,这是目前对Barrett食管的常规处理方法。
2.病理学检查 Ismail-Beigi等(1970)用吸取活检的方法研究了4组人群,他们建立了GERD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①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厚度增加,正常占上皮厚度的10%(从5%~14%),如超过15%,表明存在反流性炎症;②固有膜乳头延伸,正常情况下乳头不到上皮厚度的66%,超过此限为异常。后来Kobayashi(1974)也订了一条相似的食管炎诊断标准,即基底细胞层厚度应超过上皮的50%,固有膜乳头延伸长度超过上皮厚度的50%。此种病理学改变的解释是:食管上皮的表面细胞受到反流物的损伤而脱落,为了修复这些上皮便需基底细胞增生;固有膜乳头延伸是为了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
GERD的食管固有膜内出现嗜中性和嗜酸性2种细胞,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具有重要意义。但嗜酸性细胞并非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固有特征,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和嗜酸性细胞胃肠炎病人亦可发现明显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只有除外此2种情况之后,才可视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一项组织学诊断标准。在食管上皮或固有膜内发现嗜中性细胞通常表明炎症比较严重。不少作者认为反流性食管炎轻微期嗜中性细胞并不经常出现,故以此作为诊断依据并不可靠。另外,固有膜乳头浅表毛细血管扩张,并向上皮内生长,以及红细胞渗入上皮内亦是早期食管炎的一个诊断标志。
在炎症进展和糜烂形成期,内镜下可见沿食管长轴有条状糜烂,也可成片状融合。组织学检查可见病变区域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浅表性上皮缺损,其上由炎性纤维素膜覆盖,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炎症改变主要限于黏膜肌层以上,还可见到浅表部位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慢性炎症或愈复性肉芽组织。
食管出现溃疡时,或孤立,或融合,扩展至黏膜下层,较少侵及肌层。溃疡表面为渗出性纤维素生物,溃疡底部为坏死组织,其下面为新生毛细血管、增生之纤维母细胞、慢性炎细胞或混有数量不等的嗜中性细胞构成的肉芽组织,久之,溃疡底部则为肉芽组织形成的瘢痕组织所修复。
3.胆红素监测 近年研究发现GERD病人的症状和并发症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有关。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uodenogastroesophageal reflux,DGR)的反流物含有胰蛋白酶、溶血卵磷脂和胆酸,这些物质若与胃内容(蛋白酶、盐酸)混合,被认为能加重对食管黏膜的损害。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均表明,存在于食管的结合胆酸在酸性环境能引起食管炎,而胆盐或胰蛋白酶在碱性环境能否损害黏膜尚无定论。
研究DGR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能正确识别此种反流的工具。过去,应用内镜检查、核素扫描和食管pH监测等方法进行过研究,结果都不准确。曾把pH>7作为“碱性反流”的标志,但有许多因素可致pH>7,其中唾液分泌过多是pH>7的一个主要原因,如pH电极的刺激、酸反流、牙齿感染等均使唾液分泌增多和其pH升高。
最敏感的发现DGR方法是胆红素监测。近年有甲溴苯宁(Bilitec)2000(Medttonic-Synectics)问世,能有效地测量十二指肠反流,定量地发现十二指肠反流物中的胆红素。这是用纤维光导技术制造的监测设备,在生理条件下对十二指肠胃反流进行24小时便携式监测,还可与pH电极结合使用,同时测定来自十二指肠的胆红素和胃内的pH变化。
反流性食管炎有什么危害
危害一:出血及贫血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危害二: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咽下困难;出血及贫血。
危害三:反流性食管炎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都有关。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
(1)内镜检查:内镜检合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冈引起的食管炎及其他食管疾病相鉴别。内镜下见到有反流件食管炎RJ确立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但无反流性食管炎并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可分为4级,按I、Ⅱ、Ⅲ、Ⅳ级逐渐加重。
(2)24小时食管PH值检查: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无反流性食管炎或症状典型但治疗又无效的病人,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3)食管吞钡x线检查:主要用来排除食管癌及其他食管疾病,适用十不愿或不能耐受内镜检查的病人。
(4)食管滴酸试验:主要用来说明症状是否由酸反流引起。
(5)食管测压:当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作为辅助件诊断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
1.食管黏膜活检
食管黏膜活检和细胞学检查对评价GERD病人的价值有限,除非对Barrett食管和疑有癌变时,镜下表现疑为Barrett食管,则应系统地进行检查以除外分化不良和癌,病人还应采用内镜随诊,每1,2年1次,这是目前对Barrett食管的常规处理方法。
2.病理学检查
Ismail-Beigi等(1970)用吸取活检的方法研究了4组人群,他们建立了GERD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①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厚度增加,正常占上皮厚度的10%(从5%~14%),如超过15%,表明存在反流性炎症;②固有膜乳头延伸,正常情况下乳头不到上皮厚度的66%,超过此限为异常,后来Kobayashi(1974)也订了一条相似的食管炎诊断标准,即基底细胞层厚度应超过上皮的50%,固有膜乳头延伸长度超过上皮厚度的50%,此种病理学改变的解释是:食管上皮的表面细胞受到反流物的损伤而脱落,为了修复这些上皮便需基底细胞增生;固有膜乳头延伸是为了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
GERD的食管固有膜内出现嗜中性和嗜酸性2种细胞,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具有重要意义,但嗜酸性细胞并非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固有特征,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和嗜酸性细胞胃肠炎病人亦可发现明显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只有除外此2种情况之后,才可视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一项组织学诊断标准,在食管上皮或固有膜内发现嗜中性细胞通常表明炎症比较严重,不少作者认为反流性食管炎轻微期嗜中性细胞并不经常出现,故以此作为诊断依据并不可靠,另外,固有膜乳头浅表毛细血管扩张,并向上皮内生长,以及红细胞渗入上皮内亦是早期食管炎的一个诊断标志。
在炎症进展和糜烂形成期,内镜下可见沿食管长轴有条状糜烂,也可成片状融合,组织学检查可见病变区域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浅表性上皮缺损,其上由炎性纤维素膜覆盖,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炎症改变主要限于黏膜肌层以上,还可见到浅表部位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慢性炎症或愈复性肉芽组织。
食管出现溃疡时,或孤立,或融合,扩展至黏膜下层,较少侵及肌层,溃疡表面为渗出性纤维素生物,溃疡底部为坏死组织,其下面为新生毛细血管,增生之纤维母细胞,慢性炎细胞或混有数量不等的嗜中性细胞构成的肉芽组织,久之,溃疡底部则为肉芽组织形成的瘢痕组织所修复。
3.胆红素监测
近年研究发现GERD病人的症状和并发症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有关,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uodenogastroesophageal reflux,DGR)的反流物含有胰蛋白酶,溶血卵磷脂和胆酸,这些物质若与胃内容(蛋白酶,盐酸)混合,被认为能加重对食管黏膜的损害,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均表明,存在于食管的结合胆酸在酸性环境能引起食管炎,而胆盐或胰蛋白酶在碱性环境能否损害黏膜尚无定论。
研究DGR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能正确识别此种反流的工具,过去,应用内镜检查,核素扫描和食管pH监测等方法进行过研究,结果都不准确,曾把pH>7作为“碱性反流”的标志,但有许多因素可致pH>7,其中唾液分泌过多是pH>7的一个主要原因,如pH电极的刺激,酸反流,牙齿感染等均使唾液分泌增多和其pH升高。
最敏感的发现DGR方法是胆红素监测,近年有甲溴苯宁(Bilitec)2000(Medttonic-Synectics)问世,能有效地测量十二指肠反流,定量地发现十二指肠反流物中的胆红素,这是用纤维光导技术制造的监测设备,在生理条件下对十二指肠胃反流进行24小时便携式监测,还可与pH电极结合使用,同时测定来自十二指肠的胆红素和胃内的pH变化。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病是一回事吗
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有什么区别呢?前者是一个临床诊断,泛指存在胃内容物反流,且由于反流导致食管及食管外的一系列症状,伴或不伴有食管黏膜损害;后者更多的是一个内镜诊断,指胃内容物反流对食管黏膜的刺激造成了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内镜下可见的损害,根据内镜所见黏膜的损害程度可对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有利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简单来讲,胃食管反流病包含了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破损者称反流性食管炎,未发现食管黏膜破损者则仅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者不一定同时伴有食管黏膜的糜烂或溃疡,内镜下确诊反流性食管炎者也不一定有典型的烧心、反流症状。
两者区别总结如下:
1、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表现。
2、胃食管反流病由食管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
3、反流性食管炎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上,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的炎症,胃酸,胃蛋白酶等对食管造成一定损害后,食管粘膜会出现溃烂,临床表现为烧心,食物反流,咽下困难,贫血等。
4、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可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同,但内镜下可无特异性表现。
5、反流性食管炎在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的溃烂和渗出,当病程进一步发展,可出现Barrette食管,即溃疡,增生,狭窄等,为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