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方法可以治疗森林脑炎治疗
哪些方法可以治疗森林脑炎治疗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护理降温、止痉以及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照乙脑的治疗。免疫疗法血清疗法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 20 -40ml肌注或椎管内注射5 -10ml。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体温降至 38t以下停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 情采用。
硬蜱危害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2.传播疾病
⑴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不规则热常见于什么病 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又名蜱传脑炎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伴随发热症状:一般起病2~3天发热达高峰(39.5~4l℃),大多数患者持续5~10天,然后阶梯状下降,经2~3天下降至正常,热型多为弛张热,部分患者可出现稽留热或不规则热。
森林脑炎有哪些症状
根据病情发展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
森林脑炎一般病程14~28天,但有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如失语、痴呆、吞咽困难、不自主运动,还有少数病情迁延可达数月或1~2年之久,患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癫痫及精神障碍。
近年来国内报告,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过去有所减轻,病死率也明显降低,可能与采取免疫注射,加强对症治疗有关。
1、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
最短2天,长者可达一个多月。
2、前驱期一般数小时至3天,
部分患者和重型患者前驱期不明显。轻型患者起病多缓慢,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耳鸣、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3~4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重型患者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或过高热,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感觉过敏、意识障碍等,迅速出现脑膜刺激症,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延髓麻痹而死亡。
3、急性期病程一般为2~3周
1)发热:
一般起病2~3天发热达高峰(39、5~4l℃),大多数患者持续5~10天,然后阶梯状下降,经2~3天下降至正常。热型多为稽留热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达数天或1周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幅度达2℃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
2)全身中毒症状:
高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的损害,患者还可出现面部、颈部潮红,结膜充血,脉搏缓慢。部分重症患者有心肌炎表现,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心电图检查有T波改变。严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
3)意识障碍和精神损害:
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可出现谵妄和精神错乱。
4)脑膜受累的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以颞部及后枕部持续钝痛多见,有时为爆炸性和搏动性,呈撕裂样全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一般持续5~10天,可和昏迷同时存在,当意识清醒后,还可持续存在1周左右。
5)肌肉瘫痪:
以颈肌及肩胛肌与上肢联合瘫痪最多见,下肢肌肉和颜面肌瘫痪较少,瘫痪多呈弛缓型,此与乙型脑炎不同。一般出现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数患者经2~3周后逐渐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而出现肌肉萎缩,成为残废。由于颈肌和肩胛肌瘫痪而出现本病特有头部下垂表现,肩胛肌瘫痪时,手臂摇摆无依状态。
6)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统受损征,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偶尔可见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或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轻瘫。
4、恢复期此期持续平均10~14天,
体温下降,肢体瘫痪逐步恢复,神志转清,各种症状消失。
职业病有哪些 生物因素职业病
生物因素职业病是指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人体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被人体接触而引起的疾病。
生物因素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森林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森林脑炎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远东亚型这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本病毒可以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用酚与乙醚处理后提取的RNA,有传染性。病毒接种恒河猴、绵羊、山羊、野鼠脑内可引起脑炎,该病毒能够在鸡胚中繁殖,卵黄囊接种或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能繁殖,也能在人胚肾细胞、鼠胚细胞、猪肾细胞、羊胚细胞、Hela细胞及BHK-21细胞中繁殖。
感染病毒后,在患者血清中可有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其血凝抑制抗体起病后5~7天出现,2~4周达高峰,短期持续后下降;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后10~14天出现,1~2个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中和抗体在急性期迅速上升,2个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一定水平,可持续多年。
煤气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须与脑血管意外、脑炎、糖尿病、尿毒症等疾病作鉴别。
1.脑炎(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
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3.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森林脑炎的常识
1、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森林地带,因多发生在春夏季节,又名春夏脑炎。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多为森林地区的作业人员或外地到林区放养蜜蜂者。
2、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啮齿动物如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媒介传播。当人们进入有本病存在的森林地区时,被感染性蜱咬后,就可能受染,但大部分病入呈隐性感染或仅有轻微症状,只有一小部分出现明显症状。
3、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4、本病有严格的地区性,进入疫区前必须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地区周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蜂工作。初次进入疫区的人应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在疫区工作时应穿戴防护服,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
脑炎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发的重视。但是有些疾病总是悄然而至,正如脑炎让我们触不及防。我们只有通过及时的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我们向您介绍的几种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脑炎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森林脑炎病毒属于虫媒病毒乙群,为RNA病毒,可在多种细胞中增殖,耐低温,而对高温及消毒剂敏感,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怎样预防脑炎及防治脑炎的发生呢?
一是怎样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三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四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 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 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以上仅供参考,要是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体健康,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从而明确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够及早发现的话,就要及早的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病情,使病情出现恶化。要是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你可以咨询一下我们有问必答网的在线专家,他们会针对你的问题,给予你想要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