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伏天隔姜艾灸督脉方法 大椎穴具体位置

伏天隔姜艾灸督脉方法 大椎穴具体位置

具体位置:低头时,颈部平肩的位置有一个高骨就是第7颈椎,下面的凹陷就是大椎穴了。

功效:大椎穴常被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等等,人体诸阳之汇,是人体所有阳经交汇的一大要穴。

乳腺增生艾灸哪个部位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如果进行艾灸治疗,具体可选用阿是穴、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

阿是穴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

艾灸阿是穴的主要目的是疏通经络,激发气血运行。

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功效:肩井穴的主治疾病为: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天突穴

位置:天突穴为任脉、阴维任脉交会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天突穴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肝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标志: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第7胸椎,再向下数至第9胸椎,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肝俞穴所在。

功效:而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肝郁气滞关系密切,故针刺肝俞、期门等穴可起到疏肝解郁、散结止痛之功效。

三阴交

位置: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三阴交内侧,踝关节上三寸。

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功效:三阴交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艾灸方法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隔姜灸:切1元钱硬币厚度的姜片,用牙签扎上眼,然后上置艾状(底座大约2厘米左右,每次用3-4状);

艾条悬灸: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灸盒温和灸,使其有热感。软化结节,减轻症状。

中医介绍艾灸能治几种疾病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治牙齿松动

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治雀斑

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治眼睑下垂

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夏天艾灸后可以吹风吗 夏天艾灸有什么好处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百日咳艾灸行吗 痰热壅闭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镇咳。

艾灸处方:身柱,丰隆,尺泽,大椎。

取穴方义:身柱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属督脉,取身柱以理气降逆平喘;丰隆能豁痰降逆平冲气;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专治本腑,且能止咳止血;大椎通阳泄热。

艾灸方法:

1.艾柱灸:每穴可灸1-3壮,艾柱如麦粒大,每日1-2次,针灸尺泽穴注意消毒亳针,且勿伤血脉,临床可亳针点刺出血后隔蒜片施艾炷灸疗。

2.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采用艾条温和悬灸法,每穴灸5分钟,每日2-3次均可。

3.针刺加灸:以1寸亳针,消毒后刺诸穴,❤提插捻转泻法,不留针,再于背部身柱穴施以隔姜灸法。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

风寒袭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怕寒,肩背发冷,遇风加重,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施灸方法:宜选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

2.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柱施灸,可吹火使艾柱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柱一般灸3-10壮。

施灸穴位:风池,风门,外关,合谷。

风热犯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脉濡。

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处施灸,以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为宜,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艾柱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方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曲池,大椎,风池,列缺,合谷。

风湿困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脉濡。

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粘附艾炷,用标准大中艾柱施灸,可吹火使艾柱较快燃烧,待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柱,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2.艾柱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方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风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

艾灸治失眠灸哪里最好 三伏天艾灸哪个部位

三伏天的时候比较适合进行艾灸,主要是通过灸某些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三伏天的时候艾灸具有一定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适当进行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帮助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消化吸收情况,已达到治病的目的。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可以选择的穴位比较多,有中脘穴、关元穴、神阙穴、足三里穴、身柱穴、大椎穴、肾俞穴和八髎穴等;艾灸的时候可以使用隔姜灸,这样比单纯的艾灸效果要好一些。

百日咳艾灸行吗

百日咳通过艾灸可以调理。

身体不佳,先天不足,后天缺补,导致肺脾气虚,内隐伏痰,外感风邪,这是引起百日咳最为常见的原因。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宣通肺气,驱散风邪,调理气机,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防治百日咳的作用。

邪侵肺卫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艾灸处方:大椎,列缺,肺俞,风门,合谷。

艾灸方义:选大椎解表,风门,肺俞,肃肺疏表;合谷,列缺,为手阳明,太阴经原络配穴法,以清热化痰,解表止咳。

艾灸方法:

1.隔姜灸:选大椎,风门,肺俞三穴,艾炷如麦粒大,切鲜姜片垫铺穴上,每穴可灸3-5壮。

2.温针灸:合谷,列缺二穴用消毒后的亳针施提捻转泻法,再以艾绒少许包裹针柄末端,点燃急吹,令其速燃速灭,大椎以亳针刺,施迎随泻法,令针感沿脊柱向下传导。

痰热壅闭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镇咳。

艾灸处方:身柱,丰隆,尺泽,大椎。

取穴方义:身柱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属督脉,取身柱以理气降逆平喘;丰隆能豁痰降逆平冲气;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专治本腑,且能止咳止血;大椎通阳泄热。

艾灸方法:

1.艾柱灸:每穴可灸1-3壮,艾柱如麦粒大,每日1-2次,针灸尺泽穴注意消毒亳针,且勿伤血脉,临床可亳针点刺出血后隔蒜片施艾炷灸疗。

2.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采用艾条温和悬灸法,每穴灸5分钟,每日2-3次均可。

3.针刺加灸:以1寸亳针,消毒后刺诸穴,行提插捻转泻法,不留针,再于背部身柱穴施以隔姜灸法。

脾肺气虚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健中扶正,温养脾肺。

艾灸处方:脾俞,肺俞,足三里,太渊,太白。

取穴方义:脾肺气虚以脾俞,肺俞以匡其正,合胃经合穴足三里,健中培土以生金,太渊,太白分别为手,足太阴经的原穴,合用乃是十二经子母补泻中脏与脏的大五行配穴法,虚则补其母,补肺经属土的原穴太渊,再加用脾经属土的原穴太白。

艾灸方法:

1.艾柱灸(补法):依方选用上穴,取艾灸如麦粒大,置穴位上施灸,待皮肤温热红润时即取下,勿使太过,每穴灸3-5壮,灸毕用手按压,每日1次。

2.艾条温和灸:选用上穴,用细艾条悬空灸之,每穴灸3-5分钟,每日可灸1-2次。

手脚冰凉艾灸哪里

命门穴

命门穴位置:取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肚脐相平的区域。

艾灸方法:用艾条灸10到15分钟,艾罐灸20到30分钟,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润为度。每天灸一次,每月20次。

好处:命门穴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宿之处,具有强肾固本之功效,经常艾灸命门穴,可以温肾壮阳,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等症。

阳池穴

阳池穴位置:该穴位于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使其距离皮肤2到3厘米,以周围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0到15分钟,每月连续灸10次。

好处:阳池穴是人体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艾灸,可以增强身体元气,使元气的运行更加顺畅,输送更为有力,可以有效达到四肢末端,从而对手脚起到很好的温煦作用。

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该穴位属于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靠近涌泉穴,施予温和灸,以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热舒适为宜,每次灸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灸一次,每月灸10次。也可以在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再点两个艾条艾灸涌泉穴15分钟。

好处:涌泉穴是人体重要的肾经穴位。而肾阳虚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发凉的现象,艾灸涌泉穴对于改善怕冷症有帮助。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将腿屈伸,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即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三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宽度即为三寸,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一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放置于穴位上,距离大约两厘米,使温热感穿透肌肤,注意艾灸时让艾条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让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艾灸一到两次,每次灸15到20分钟。

好处:足三里穴是强身健体的万能血,而艾条属阳,用艾条熏这个穴位,可以去除脾胃寒湿,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的作用,对于改善手脚冰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人低头时,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正对大椎穴上翻,以患者能忍耐的热度危险,温和间隔灸;如果是身形肥胖的人群,可以用双眼艾灸盒艾灸,身材偏瘦的人则用单眼艾灸盒,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

好处:艾灸大椎穴也是治疗手脚冰凉的首选,大椎穴属于督脉,具有贯通督脉上下,通督行气的作用,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颈椎病,艾灸大椎穴也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该穴位于脐窝正中。即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艾灸方法:使用方四眼艾灸盒,开始用两根艾条熏,然后逐渐增加艾条根数,循序渐进施灸,每次艾灸施灸在20到30分钟,在穴位附近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适应为适宜。

好处:艾灸神厥穴有温暖全身的功效,阳虚体质的人群艾灸该穴位可以很快打通任脉,改善手脚冰凉的现象。

颈椎病艾灸做哪些部位 颈椎病艾灸常用方法

悬灸大杼穴,每次10-30分钟,每日1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大杼穴位置在上背部,正坐低头或俯卧,在第1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强筋骨,清邪热的功效。

悬灸天柱穴,每次5-15分钟,每日1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一个疗程。

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后颈处突起的肌肉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2厘米左右,艾灸该穴位有化气止痛的功效。

三伏天祛湿气最佳时间 三伏灸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三伏灸也是比较好的,三伏灸也是一种外治疗法,其主要使用的材料是艾草,艾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艾草的强渗透力,又加上火的温热效应,通过艾灸关元、丰隆、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可以温补体内的阳气以去除寒湿之邪。三伏天适合做督灸,也就是火龙灸,在后背整个督脉和膀胱经区域铺上姜渣和艾绒,点燃以后温暖督脉和膀胱经,扶助机体的阳气。

手脚冰凉怎么艾灸 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人低头时,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正对大椎穴上翻,以患者能忍耐的热度危险,温和间隔灸;如果是身形肥胖的人群,可以用双眼艾灸盒艾灸,身材偏瘦的人则用单眼艾灸盒,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

好处:艾灸大椎穴也是治疗手脚冰凉的首选,大椎穴属于督脉,具有贯通督脉上下,通督行气的作用,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颈椎病,艾灸大椎穴也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相关推荐

艾灸五大穴位改善手脚冰凉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

艾灸5穴位能调理手脚冰凉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施灸方法 艾灸

冬季体虚怕冷怎么办 大椎穴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双眼艾灸艾灸,插两根艾条;瘦人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风寒感冒了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3、艾灸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4、风府穴 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

肾不好艾灸哪里 艾灸命门填肾益髓补阳虚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脐正对的位置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星期灸一次,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命门是督脉的穴位,艾灸命门能接续督脉气血,补益人体虚损,从而达到填肾益髓的作用,经常艾灸该穴位,对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诸多阳虚症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腹寒凉艾灸哪个穴位

1、小腹寒凉艾灸哪个穴位 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用具:大椎穴位,可以使用艾灸罐,插两根艾条;每次施灸10-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神阙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

冬病夏治 夏天艾灸好处多

细数夏季艾灸养生的好处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

治病保健的艾灸穴位的选取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

伏天怎么排湿气寒气好一些

进行三伏灸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实践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排毒效果。 进行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的时候贴敷的膏药,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可以有效帮助人体祛湿寒之气,贴敷的时候对应正确的穴位即可,祛湿常见穴位有涌泉穴、神阙穴、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 进行泡脚 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通过

艾灸疗法治百病

【美容】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可替代了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保健】 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