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癌应该如何预防
子宫体癌应该如何预防
1、开展防癌宣传普查,加强卫生医学知识、教育有更年期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妇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
2、治疗癌前病史,对子宫内膜有增长生过长,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严密随诊。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切除子宫。若患者已有子女,或无生育希望或年龄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疗。直接切除子宫。
3、有妇科良性疾病时,最好不采用放疗,以免诱发肿瘤。
4、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5、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
子宫体癌的可疑元凶
子宫体癌因多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故又称为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在我国子宫体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及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 子宫体癌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内膜癌,是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与任何年龄,平均年龄55岁左右,50%~70%在绝经后发病。肿瘤组织起源于内膜腺体者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约占子宫体癌的80%
子宫体癌 趋向年轻化
子宫体癌是我国癌症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病症之一,子宫体癌的真正发病原因有很多,好发于绝经后妇女,但这些年中,这种病症已经在绝经前甚至更为年轻的女性中也有发现。妇产科专家王主任介绍,子宫体癌的早期征象其实很容易察觉到,如阴道非正常出血、白带突然增多,下腹疼痛,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以确定诊断。
子宫体癌的可疑“元凶”
肥胖:肥胖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普遍过多,而且过多脂肪将增加血浆中一种叫雄烯二酮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子宫体癌的主要因子。
糖尿病:有数据显示,糖尿病病人患子宫体癌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因为体质的因素,过胖,同时伴有高血压病症的女性尤其该注意,研究资料显示,肥胖病人患子宫体癌的可能性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
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会有月经紊乱、量多的现象,而且每次月经量要比正常妇女高3倍,所以月经不调且原因不明的女性,要对子宫内膜癌保持警惕。
哪个妇科癌症最为严重
根据2013年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率来看,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卵巢癌都榜上有名,进入前十名,其余非女性特有癌症的还有肺癌、肠癌、食道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等。其中,从癌症死亡率来看,几类高发的妇科肿瘤中,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死亡率特别高。
妇科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
(1)发病率:子宫颈癌2.14%、子宫体癌1.68%、卵巢癌1.52%。
(2)死亡率:城市乳腺癌3.25%、城市卵巢癌1.16%、农村乳腺癌2.38%、农村子宫颈癌1.06%。
乳腺癌: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乳腺癌还没有子宫癌的早期诊断率高,乳腺癌早期五年生存率超过95%,其中又7成患者可以选择做保乳手术,如果是末期的话,患者的生存率只有16%
子宫颈癌:相对于子宫体癌来说,子宫颈癌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都要高,通过手术和放化疗的合理应用,患者平均五年生存率普遍高于80%。
子宫体癌:其中子宫内膜癌是高发的,也是比较常见的子宫体癌,通过手术、放化疗和激素治疗等,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期高于90%,二三期患者的生存率普遍高于60%以上。
卵巢癌:相对于其他妇科肿瘤来说,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都是比较低的,虽然早期卵巢癌生存率高于90%,但因症状不明显,体检不全面等各种因素导致卵巢癌一经发现大多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二三期的五年生存率也比不过子宫癌。
子宫体癌检查诊断
1、宫腔镜检查 目前宫腔镜检查已较广泛地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国内以纤维宫腔镜应用最广泛。经绝后阴道流血患者中约20%为子宫内膜癌,应用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颈管及宫腔情况,发现病灶并准确取活检,可提高活检确诊率,避免常规诊刮漏诊,并可提供病变范围、宫颈管有无受累等信息,协助术前正确进行临床分期。但因宫腔镜检查时多要注入膨宫液,有可能经输卵管流入盆腔内,导致癌细胞扩散,影响预后,此点应引起注意。
2、膀胱镜、直肠镜检查 对有否肿瘤侵犯有重要意义,但应有活检证实,才能确诊为膀胱或直肠受累。
3、淋巴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检查(MRI) 淋巴转移为子宫内膜癌主要播散途径。文献报道Ⅰ期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率为10.6%,Ⅱ期为36.5%。淋巴造影可用在术前检查预测淋巴结有无转移,但操作较复杂,穿刺困难,临床上较难以推广应用。自1989年FIG0新手术-病理分期应用后,由手术病理检查确定淋巴结有无转移,能准确判断预后,淋巴造影选用范围已比以前更小。CT、MRI等主要用于了解宫腔、宫颈病变,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长大(2cm以上)等,由于其费用昂贵,尚未作为常规检查使用。目前认为MRI从影像学上提供子宫肌层浸润、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价值较大,可用以指导治疗(FIGO,2003)。
4、B型超声检查 近年来B型超声检查发展较快,特别是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transvaginal ultransound examination,TVB),在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面有一定的进展。经阴道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及深度(Sahakian,1991),为临床诊断及病理取材(宫腔活检,或诊刮)提供参考。经绝后妇女子宫出血,可根据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选择进一步确诊方法。
什么是子宫体癌
子宫体癌显然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癌症,女性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视,不但要做好检查和治疗,还应做好预防,而子宫体癌也分为多种类型,但生活中很少有女性知道什么是子宫体癌,更不了解子宫体癌的分类,下面我们就详细来了解这种疾病。
子宫体癌因多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故又称为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在我国子宫体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及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子宫体癌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内膜癌,是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与任何年龄,平均年龄55岁左右,50%~70%在绝经后发病。肿瘤组织起源于内膜腺体者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约占子宫体癌的80%。
子宫体癌治疗护理
一、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及术式选择:手术目的有两方面,一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surgical pathologic staging),探查确定病变的真实范围及确定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其二是切除癌变子宫及其他有可能存在转移病灶(包括附件,腹膜后淋巴结等)。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不准确性是选择适宜治疗的障碍,也是过去多年来导致过治或治疗不足的主要原因。
2、术式选择依据:
(1)术前临床分期包括妇科检查、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2)术中探查发现:包括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可疑病变部位活检及冰冻切片(frozen section)检查、剖视子宫肉眼检查癌灶大小、部位、肌层浸润深度、宫颈管有无受累及冰冻切片检查结果。
(3)患者年龄,全身健康状况及有无内科合并症,综合考虑决定手术范围。
3、各期手术治疗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单纯的放射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52%,疗效明显低于手术治疗或手术与放射联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平均低20%。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单纯放射治疗仅用于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或无法手术切除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近20年来由于对子宫内膜癌转移途径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的深入及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已证实手术与放射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对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已进一步受到重视。
1、放射治疗方法及放射源:对子宫内膜癌的常用放射治疗方法为腔内照射(intracavitary radiation)及体外照射(external beam radiation)2种。腔内照射多用后装腔内照射(afterloading systems),其放射源有低能放射源镭(Radium)或137铯(137Cesium),高能放射源为60钴(60Cobalt)或192铱(192Iridum)。中国医学科学院孙建衡等采用二个剂量参照点(正常组织受量A点及肿瘤部受量F点)来评估腔内治疗剂量分布的合理性,临床简易可行,具有实用价值。体外照射常用60 Co或直线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s)。
2、外照射范围:
(1)盆腔外照射:包括上界L4或L5,两侧为距骨盆侧壁1~2cm,下界包括阴道上1/2,一般使用2或4照射野(four-field),后者用于肥胖患者可减少放射线对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
(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即盆腔照射区向头侧扩展区(cranial extension of the pelvic field),由盆腔外照射点向头侧扩展长18cm,宽8cm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肾动脉淋巴结。若仅有髂总淋巴结受累者则可用头侧扩展长9cm包括腹主动脉下段照射。
(3)全腹照射 (whole abdominal radiotherapy,WAR)仅用于腹腔转移晚期患者,多用移动条形照射(moving strip)。
3、临床应用
(1)单纯放疗:用于高龄,有严重内科合并症,无法手术或晚期患者,应按临床分期(FIGO,1971)选用放射治疗。腔内(后装)A及F旁,总剂量为45~50Gy,每周1~2次,分6~7周完成。体外照射总剂量40~45Gy,6周内完成。对临床ⅠA期G1,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可选用单纯腔内照射外,其他各期均应采用腔内腔外照射联合治疗。
(2)术前放疗
(3)术后放疗
三、化疗 子宫内膜癌诊断时大约70%~75%是临床Ⅰ期,可选用手术治疗。对有高危因素的Ⅰ期及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除手术治疗外,放射治疗对控制局部复发效果较好,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者也有一定的效果。
四、内分泌治疗 早期的动物实验证明了无孕激素对抗的外源性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有一个持续的刺激作用,可使子宫内膜由增生发展到癌变。
五、复发癌的治疗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复发,一般认为与局部治疗不彻底或首次治疗时已有子宫外的亚临床转移有关。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在治疗后复发,其中超过一半在2年内复发,四分之三在3年内复发。
子宫癌是什么病
子宫癌是妇科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癌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很多患者都因为子宫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由于很多女性不了解什么是子宫癌,所以不少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子宫癌是一种发生于子宫的恶性肿瘤,导致子宫癌的发病原因也是非常多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多注意。
子宫癌的症状一般都是比较明显的,女性朋友们在妇检的过程中都能够发现疾病,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妇检工作。子宫癌是癌症的一种,但是子宫癌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患者也是可以延长寿命的。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子宫内出现的癌症是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这两种癌症的病变细胞不同,在治疗上存在差异。治疗要首先判断患者是哪个类型的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多见于未婚、少产、肥胖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有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本病一般直接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各种途径是直接拒蔓延或经淋巴及血行等。治疗半年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孕酮抗雌激素等药物为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效果较好。复发多在3~5年内也,有远期复发,所以需要长期随访。
子宫癌的发生和早婚、早产、多产、性卫生差、炎症和宫颈糜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计划生育、卫生宣教、妇女保健、妇女疾病普查及积极治疗宫颈炎和宫颈不典型增生,都能起预防子宫癌发病的作用。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加上缺少运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这一点,在子宫癌预防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子宫癌预防中,保持无菌的生活环境,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保持乾净清爽的床单,在子宫癌预防中,平时应注意外阴及内裤的清洁,注意经期卫生,不要性紊乱也能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上述就是什么是子宫癌的介绍,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了解子宫癌的知识,及早的发现疾病,及早的进行治疗。虽然子宫癌是一种多见的疾病,但是还有很多人对于疾病都没有足够的了解,这就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疾病恶化。
如何会得子宫癌
子宫癌的症状一般都是比较明显的,女性朋友们在妇检的过程中都能够发现疾病,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妇检工作。子宫癌是癌症的一种,但是子宫癌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患者也是可以延长寿命的。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子宫内出现的癌症是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这两种癌症的病变细胞不同,在治疗上存在差异。治疗要首先判断患者是哪个类型的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多见于未婚、少产、肥胖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有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本病一般直接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各种途径是直接拒蔓延或经淋巴及血行等。治疗半年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孕酮抗雌激素等药物为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效果较好。复发多在3~5年内也,有远期复发,所以需要长期随访。
子宫癌的发生和早婚、早产、多产、性卫生差、炎症和宫颈糜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计划生育、卫生宣教、妇女保健、妇女疾病普查及积极治疗宫颈炎和宫颈不典型增生,都能起预防子宫癌发病的作用。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加上缺少运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这一点,在子宫癌预防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子宫癌预防中,保持无菌的生活环境,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保持乾净清爽的床单,在子宫癌预防中,平时应注意外阴及内裤的清洁,注意经期卫生,不要性紊乱也能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子宫体癌应该如何护理
子宫内膜癌在危险因子有从未生育、肥胖、糖尿病、过晚停经、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症状群、慢性不排卵等。从未生育且中年之后发福正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险群。因此,不管有无性经验,有异常出血的情形,最好都能够找诊治,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机。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主要症状为子宫异常出血。大约有九成的病人在早期会有出血的情形。因此,大部份的病人都能在早期癌细胞尚未扩散出去之 前诊断出来,这一类的病人的预后也比较好。
只有少数约百分之五的人会完全没有症状,发现比得较晚,预后也相对比较不好。接受手术治疗时,发现如果癌细胞己经转移出去了。因此,手术后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放射线治疗。
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年龄来讲,大部份的病例发生在45到59岁之间。百分之60的病例发生在50岁之后。但仍约有百分之15的病例出现在40岁之前。 好发年龄的中位值是在52到54岁。因此,子宫内膜癌是可以发生在生育年龄,及其后的任何一个年龄层。年轻妇女月经异常仍不可不慎。
在治疗方面,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内容包括子宫全切除、两侧卵巢及输卵管切除、骨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腺切除。
卵巢需要切除的原因乃是子宫内膜癌病人容易同时并有卵巢癌,而且这样的的病人也是日后卵巢癌的高危险群。在某些特定病患,尚须接受大网膜切除,及术后的放射线治疗或化学治疗。
如欲保留子宫及卵巢而保有生育能力,则须年龄小于四十岁以下,癌细胞恶性度较低并且分化良好,没有任何子宫肌肉层侵袭、或骨盆腔、淋巴结等其它任何部位的转移。但此项保守性治疗有部分病人仍有复发的风险。
子宫体癌的症状
什么是子宫体癌
子宫体癌显然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癌症,女性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视,不但要做好检查和治疗,还应做好预防,而子宫体癌也分为多种类型,但生活中很少有女性知道什么是子宫体癌,更不了解子宫体癌的分类,下面我们就详细来了解这种疾病。
子宫体癌因多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故又称为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在我国子宫体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及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子宫体癌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内膜癌,是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与任何年龄,平均年龄55岁左右,50%~70%在绝经后发病。肿瘤组织起源于内膜腺体者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约占子宫体癌的80%。
子宫体癌的病因
子宫体癌多见于延迟绝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卵巢性腺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瘤等)以及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妇女,说明长期接受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周期性的孕酮抑制,可能是导致本症的因素之一。
子宫体癌多见于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高血压妇女,有人称之为子宫体癌“三联症”。多发生于未婚、未育及少育者,可能与子宫内膜接受雌激素刺激时间较长有关。家族中妇女有癌肿史者,子宫体癌发生率也增加,说明此瘤可能与遗传有关。
子宫体癌的分类
根据癌组织的累及范围,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如下:
Ⅰ期,癌组织局限于子宫体;
Ⅱ期,癌组织累及子宫体和子宫颈;
Ⅲ期癌组织向子宫外扩散,尚未侵入盆腔外组织;
Ⅳ期,癌组织已超出盆腔范围,累及膀胱和直肠粘膜。
Ⅰ期患者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接近90%,Ⅱ期降至30%-50%,晚期患者则低于20%。
子宫体癌的症状
1、阴道出血
绝经后出现阴道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尚未绝经者可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2、阴道排液
少数病人在病变早期有水样或血性排液增加,晚期并发坏死感染时,可出现恶臭脓血分泌物。
3、疼痛
一般仅发生在晚期,当子宫颈管被癌肿组织堵塞导致宫腔积血或积脓时,可出现下腹胀痛或癌瘤刺激宫缩而引起疼痛,晚期癌浸润盆壁时,可出现腰腿痛。
4、检查
对绝经期延迟、不孕或生育稀少而多年不育者,或合并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之老年妇女,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怀疑子宫体癌:
绝经前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绝经较长时间后又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者;
生育期子宫出血久治不育者;
宫腔内有持续排液者。
5、妇科检查
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而软,阴道及宫颈无明显病变,有时可见息肉样组织自宫颈口向外突出;当宫腔积血或积脓时子宫可显著增大并有囊性感;晚期可在子宫旁扪到转移结节或包块。
6、分段论断性刮宫
先用小刮匙刮宫颈管,后探测宫腔深度并环刮宫腔,注意刮取两侧宫角组织。当刮出物多且呈豆腐渣样时,则子宫体癌可能性极大,应停止继续搔刮,以避免子宫穿孔、出血及癌肿扩散。将刮出物分别标明送病理检查。
7、细胞学检查
从阴道后穹窿取材作涂片查瘤细胞,阳性率较低;从宫腔吸液中找癌细胞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上面已经详细给大家介绍了子宫体癌,根据子宫体癌的分类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不管是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大家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安排和建议,不要擅自做主,拒绝治疗等,其实,很多癌症患者通过治疗也恢复了健康。
子宫癌与滴虫感染有什么关系
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 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子宫体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近年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近20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善,妇女寿命相应延长,更多的达到子宫体癌发病的危险年龄,特别是绝经后妇女普遍采用激素代替疗法,其剂量及使用方法又欠妥当,这些因素导致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有所增高。
滴虫感染是由滴虫所引起的一种性病,好发在35岁至50岁的年龄层。
滴虫感染与子宫癌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比较疑惑的一个问题,专家指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宫颈细胞学出现的核异质是因炎症引起的,阴道滴虫感染不会引起宫颈癌。
感染阴道滴虫病时,宫颈细胞学有时可以出现核异质,且在宫颈癌患者的涂片中有时也有滴虫存在,因此曾经有人怀疑阴道毛滴虫有致癌作用。但后来又发现,这些细胞学的改变可以逆转,当滴虫性阴道炎治愈后6~12周,宫颈细胞学涂片可以转为正常。
因此,关于生殖道滴虫病是否能够导致宫颈癌曾经有过异议。有的学者认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宫颈细胞学出现的核异质是因炎症引起的,阴道滴虫感染不会引起宫颈癌。我国上海及江西对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后明确指出,阴道滴虫是引起宫颈癌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专家们提出,防治阴道滴虫病对我国农村预防宫颈癌有现实意义。
子宫体癌的症状
子宫体癌医学上称之为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5%。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目前还没有明确,但是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
首先,绝经延迟。我国女性的绝经年龄为45~55岁,平均绝经年龄49岁。因此,如果女性超过55岁仍未绝经应引起重视,尤其存在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行分段诊刮术除外子宫内膜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