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药常见使用误区
止咳药常见使用误区
误区一:只要是咳嗽,统统使用止咳药
的确,轻度干咳或痰量很少的患者,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等止咳药;剧烈干咳,咳嗽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咳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枢止咳药,如可待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咳嗽都需要使用止咳药。例如,咳嗽时出现痰液,且痰量逐渐增多,黏度变稠,颜色变黄时,往往表明呼吸道炎症加重,此时不宜使用止咳药,而应选用祛痰药,必要时还需使用抗生素,以免痰液滞留诱发肺部感染。
咳嗽应针对病因治疗,只有去除病因,咳嗽才能真正治愈。例如,因过敏引起的咳嗽应选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治疗;因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引起的咳嗽应及时停用此类药物;因心功能衰竭引起的咳嗽应使用强心利尿治疗。
误区二:同时服用多种咳嗽药好得更快
许多患者出现咳嗽后,往往自我服用止咳药,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同时服用几种止咳药,咳嗽会好得更快。
其实,不同商品名的止咳药往往配方相似,无需服用多种止咳药。如果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止咳药,可能某一种有效成分的摄入量会超过安全剂量范围,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上经常使用复方止咳祛痰药,其成分不仅有止咳药、祛痰药,也适当加入了支气管扩张剂或抗组胺药等。服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叠加作用。
误区三:咳嗽了,马上想到服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咳嗽、咯痰的性质来决定。如普通感冒引发的咳嗽,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无效。只有在咳嗽同时出现咯痰,痰量逐渐增多,并且痰液变黄,考虑并发细菌感染时,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抗生素,用对了抗生素也才会有效。
误区四:止咳中药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时间使用,或加大剂量服用
中药辨证相对西药较复杂,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服用,止咳效果必定不好。
至于随意加大中成药剂量,也是错误的。因为有的止咳药中含有镇静剂,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不含西药成分的止咳药,也不可过量使用,例如强力枇杷露,大剂量服用可导致痰液排泄不畅,以及成瘾。
误区五:止咳药水会成瘾,最好不吃
通常,止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中枢性止咳药和周围性止咳药,中枢性止咳药又有成瘾性和非成瘾性两类,前者如可待因、吗啡等,后者如右美沙芬等。另一种是周围性止咳药,包括以糖浆、蜂蜜和枇杷膏等为代表的中成药,在临床上也常常使用。因此,当用止咳药时还是该用,但也不能滥用。
误区六:服止咳药水后,马上喝大量水或饮料
的确,服药多喝水可促使药物在胃中崩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可加速药物通过咽、食道,有保护食道的作用。但服用止咳药水后不适宜多喝水,因为大部分止咳药水除了含有镇咳、祛痰的主要成分外,还含有糖、甘草等局部湿润和呼吸道保护作用的成分。如果服用止咳药水后,马上喝大量的水或饮料,可使止咳药水局部浸润作用大大降低,影响疗效。
饮料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等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容易导致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吸收,从而影响药效。
怎样选对止咳药
咳嗽是常见呼吸道疾病,看似小病,但剧烈咳嗽也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一般选用药物治疗咳嗽,那么止咳药哪种好?这时候就需要根据咳嗽原因、类型选择止咳药,只有选对才有效。
西药止咳药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可待因: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口服后大约1小时就可发挥最大效果。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但不可长期使用,因其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也可引起便秘。
2、咳必清: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频繁咳嗽和百日咳,有局部麻醉的作用。无成瘾性,使用较安全,不适用于多痰患者,否则易引起积痰过多,加剧病情。一次服药作用可持续4~6小时,青光眼病人慎用。
3、咳平:可抑制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较可待因弱,无耐受性及成瘾性。服药后20~30分钟就可见效,作用可持续3~4小时。用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和结核病所引起的咳嗽。口服,每次10~30毫克,每天3次,儿童每公斤体重每次1毫克,每天3次。
4、必嗽平:痰液溶解剂,使痰液变稀,容易咯出。同时作用于胃黏膜,反射性引起化痰作用。服后1个小时见效,作用可持续6~8小时。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导致的气急等症。胃溃疡病人慎用。
止咳中成药有下面几种至:
1、清热化痰、止咳类川贝止咳糖浆。功效:清热、止咳、祛痰。主治伤风咳嗽引起的痰多、干咳、稠黄痰。
2、养阴清肺、止咳类养阴清肺糖浆。主治:咽喉干咳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临床常见阴虚肺热症。
3、温肺止咳、平喘类消咳喘。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
4、润肺止咳药。用于治疗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或咽干疼痛等。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孩子咳嗽用药的误区
在给咳嗽宝宝用药时,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的误区,防止因为用药不当,造成宝宝咳嗽加重。
误区一:咳嗽要先用消炎药宝宝咳嗽不单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如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
误区二:一咳嗽就用镇咳药宝宝咳嗽早期不宜马上给予镇咳药,这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会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三:使用成人止咳药宝宝与成人体重、生理、病理不一样,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宝宝用后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四:只看到咳嗽,忽略其他症状宝宝常常由于饮食不节,同时有腹胀、咽痛、大便干、便秘等内热症状。妈咪们选药要同时关注宝宝胃肠症状。
误区五: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因此儿童有了咳嗽就应该及时查出病因及时治疗。
中药治疗咳嗽常见误区
中医如何区分看待咳嗽
1、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2、按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
3、按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
4、按咳嗽发病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
中药治疗咳嗽常见误区
1、鲜竹沥制剂是将鲜嫩的竹块加水煎煮浓缩后,加适量的糖而成,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2、蛇胆类的感冒制剂由蛇胆汁、川贝母、杏仁水等研制而成,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该药偏寒,由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者勿用。
3、由麻黄、细辛、干姜、桂枝等组成的小青龙口服制剂,以及由苏叶、杏仁组成的杏苏糖浆,药性偏热,适用于各类人群的寒喘咳嗽,不能用于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
止咳用药误区
概述
咳嗽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症,也是人身体的保护性反应,如吃饭时不小心,米粒呛入喉管时可通过剧烈的咳嗽将异物排出;再有发生气管炎、肺炎时,通过咳嗽、咯痰,可以把肺内的细菌及组织破坏产物排出体外。而对于咳嗽的治疗若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止咳,反而会加重病情。具体说来,人们自我药疗时选用止咳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滥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一药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用药不及时
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疗,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如果在咳嗽发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使咳嗽频繁发作,导致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胸痛等。对于感冒咳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
忽视成瘾性
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容易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心理和生理症状,因此其应用受到严格控制,需要凭处方购买。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镇咳药是右美沙芬制剂,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在15~30分钟内快速起效,并且在有效剂量内无成瘾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可替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
一咳就用药
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病源菌的感染时,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如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呼吸道上下会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而将痰留在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碘化钾、痰咳净等。
误忽视饮食调护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银耳大米粥、莲藕大米粥、山药大米粥、大枣银耳羹,调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可供选用。
止咳用药误区
滥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一药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用药不及时
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疗,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如果在咳嗽发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使咳嗽频繁发作,导致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胸痛等。对于感冒咳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
忽视成瘾性
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容易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心理和生理症状,因此其应用受到严格控制,需要凭处方购买。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镇咳药是右美沙芬制剂,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在15~30分钟内快速起效,并且在有效剂量内无成瘾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可替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
一咳就用药
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病源菌的感染时,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如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呼吸道上下会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而将痰留在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碘化钾、痰咳净等。
误忽视饮食调护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银耳大米粥、莲藕大米粥、山药大米粥、大枣银耳羹,调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可供选用。
化痰吃什么中药
“脾为生痰之源”,痰易阻滞气机,化痰药常配健脾药与理气药同用,使用注意。
温化寒痰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温燥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孩子秋咳的误区
误区一 小儿咳嗽要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抗生素,其实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抗生素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可能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二 小儿咳嗽很常见,不治也会好
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一般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可能不需治疗可以自行缓解,但多数咳嗽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位,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明病因治疗。
误区三 咳嗽就用镇咳药
小儿咳嗽早期不宜马上给予镇咳药,这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会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疾病。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四 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小儿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不宜使用成人止咳药。
止咳的常见4大误区
误区 1 :咳嗽就是病
其实,绝大部分的咳嗽,都是人体正常的一种反射活动。从热屋子里走出来,人会突然间咳嗽一两声;早上胸口不爽,我们也会很自然地咳嗽一下。所以,咳嗽和疾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当我们的气管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或者由于身体内部的分泌物影响,都可能引发咳嗽。轻微的、偶发的、伴有外界环境刺激的咳嗽,基本上不是疾病。
误区 2 :咳嗽越重病越重
引发咳嗽的病理因素很多,而且不仅限于呼吸道疾病,消化不良食管反流都会造成咳嗽。一旦病理性的咳嗽发生,好多人都会认为,咳嗽越重病就越重;反过来,咳嗽越轻并就越轻。其实很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只会造成轻微的、连续性的咳嗽。但这种咳嗽所反映出的健康问题,往往比那些剧烈的咳嗽更为严重。慢阻肺已经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慢性呼吸道疾病又是引发慢阻肺的重要原因。所以,轻微的、连续性的咳嗽,可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也更要注意日常的呼吸道保健。像川贝枇杷膏这一类养肺、润肺的中成药,可以作为日常保养品,从跟本山调理肺功能。
误区 3 :咳嗽不用治
前面说过,咳嗽不等于疾病。但真是病理性的咳嗽,却不应该掉以轻心。大概因为大部分的咳嗽,都是感冒、流感、伤风等季节性疾病的伴生症状,所以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感冒好了咳嗽就好了。其实,道理是反过来的:因为大部分的感冒、流感都是呼吸道传染,所以应该有效保护我们的呼吸道,来尽量避免被感冒传染。所以,一旦到了换季期间,首先应该积极佩戴口罩,避免感冒;一旦伤风咳嗽,一定要服用一些清火润肺的药品,避免呼吸道伤害的积累。清火润肺的中成药,不仅有助于咳嗽症状的抚平,避免呼吸道的急性伤害,还有助于疏通肺内毛细血管堵塞、激发肺内淋巴循环活力,避免急性炎症转化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前面说过,慢性呼吸道疾病能够导致慢阻肺,而慢阻肺是高致死率的疾病。
所以说,急性的咳嗽虽然能够自愈,但为了长期的健康,一旦咳嗽,还是应该积极用药,想念慈菴枇杷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药物。
误区 4 :吃点消炎药,很快就会好
滥用抗生素是中国卫生领域的一个痼疾。确实有很多人,一旦咳嗽得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抗生素招呼。甚至很多家长,在没有化验血相的时候就给孩子吃抗生素。这非常要不得。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人体是一个国家,那抗生素就是核武器。滥用抗生素就像滥用核武器一样危险。消炎药确实能够很快发挥药效,但它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很多咳嗽,根本不用抗生素来治疗,用一些止咳类的中成药物,一样能够有效镇咳。中成药治疗咳嗽,虽然药效相对较慢,但它对人体免疫力没有不良影响,所以对于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更是安全之选。
小儿咳嗽小心六大用药误区
一些家长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宝宝咳嗽就随便给小儿服用中药,这会造成预想不到的后果。
小儿咳嗽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原因是治疗用药长期存在误区。不考虑病因和儿童的生理特点轻率地使用成为止咳药易贻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父母需要先明确咳嗽的原因,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安全有效的排痰止咳。
误区一:小儿一咳嗽就用镇咳药
与成人不同,小儿咳嗽中有70%~80%都是有痰咳嗽,而且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像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滞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给予镇咳药治疗,咳嗽是止住了,但咳嗽抑制后就使痰液更难排出,结果会堵塞呼吸道,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小儿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二: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也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误区三: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四: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误以为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用量就行了,此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一些小儿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就不能用口服制剂,而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用于小儿后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祛痰止咳药,它特别适用于早中期的小儿的有痰咳嗽。它有双重机制,能直击咳嗽的病因:既排痰,又止咳,如艾舒。
误区五:小儿使用中药止咳,副作用少
中医认为引起咳嗽有很多情况,风寒、痰湿、体虚等都可引起小儿咳嗽,但是小儿咳嗽比成人更难以辩证,身体的承受力也较成人差,如果小儿风寒用凉药,反而加重病情,不可收拾。而且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所以小儿咳嗽不要随便服用中药。
误区六: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对儿童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在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地将痰液咳出,痰液滞留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分,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有了咳嗽就应该及时查出病因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