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输液注意事项
老年人输液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控制滴速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对药物的分解及排泄能力减低,易发生药物中毒,要根据其心、肾功能和具体病情调整滴速。一般滴速可在50滴/分左右,如果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应严格控制滴速在30-40滴/分,并经常巡视,观察是否有输液反应。
做好救诊计划
输液虽然有效,但也有危险性。在病情未见好转的情况下,或在基层处理有一定困难时,应立即采取转院等急救措施。
老年人静脉曲张是怎么回事
静脉曲张患者一般不分年龄、性别,但是静脉曲张治疗方法,会与个人的身体素质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老年人在治疗静脉曲张更是要慎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年人患静脉曲张的呢?
老年人患静脉曲张是与个人的身体因素有一定关系,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都在退化,血管功能开始逐渐下降,这都使老年人容易出现下肢血管功能障碍。还有就是老年人静脉老化,静脉瓣萎缩,容易在瓣膜下方静脉窦处,发生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静脉起搏导管和电极,也可造成静脉内膜损伤,这都是老年患上静曲张的原因。
当然除了自身因素,还从外在的诱发因素来看。老年人本身疾患多,很多老人一旦得病恢复很慢,需要长期输液,多次反复输液可能造成静脉血管外伤,进而诱发静脉炎疾病。由于输液、外科手术等导致的静脉炎越来越多,这也是老年人患静脉曲张的原因。
还有就是老年人体力较差,活动较少,血管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这样会减弱了静脉回流的肌肉弹力作用,还有就是,老年人患心脏病的较多,心脏功能较差,造成体循环淤血等,这些无法避免的因素,都是老年人易患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
输液的危害
第一是容易引起感染
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第二,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
第三,耗时费钱
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第四,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
因此,输液不是“上上选”,而是“下下选”,只有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具体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别。
第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第二是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肉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肉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第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输液速度,心脏病人别超60滴/分
一瓶药输上两三个小时,考验着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学着护士转动输液管的拨轮,自己加快输液的速度。不少人认为输液速度快慢无所谓,快几滴慢几滴没什么关系,只要把药滴进去就行,同样的药,本来需要2小时,现在可能只用1个半小时。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静脉输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龄、病情和药物来决定。一般来说,成人输液速度为每分钟60~80滴,心脏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尽量不要打点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非用不可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则。
老年人和儿童心肾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则会因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导致心力衰竭。
另外,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样,比如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血压药物的滴入速度要慢。
治疗脑血栓常用的脉通,如果滴入过快,则会令心脏负担过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根据病情和药物不同,有时候则需要“快速”输液。
治疗高颅压时滴入速度应快,如250毫升20%的甘露醇要在半小时内滴注完毕,才能起到降低颅压的作用。
再比如对于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由于脱水严重而出现休克的病人,滴入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以采取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而促使病情好转。
还有一些药物,比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最好在药物配好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输完,这样效果最好。此外,输液开始时,也要留意,如果自觉输液速度太快导致心脏不适,应当及时提醒护士调整。
胎盘多肽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1、使用胎盘多肽注射液时,溶液不可煮沸。
2、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临床使用前应检查药液,如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异物、过期失效或瓶子有裂纹等异常情况不得使用。
4、本品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
温馨提示:
胎盘多肽最适合25岁以上的人群注射,男女均可。对25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工作繁忙、身心压力沉重、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年轻人除外)。进入25岁以后,人体荷尔蒙分泌就处于下滑期,机体整体生理功能开始逐步衰退,表现为轻度早衰,应特别注意保养;中年人则生理规律性地出现机体整体生理功能开始全面衰退,大多表现为中度衰退;中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则急剧退化,通常表现为严重衰老。
输液后喝酒危害身体健康
男人们就算生病了也会仗着自己健康的体魄而为所欲为,很多男人对自己患上一些小病常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体能扛过去,所以就算他们打点滴也不会担心什么,而且一打完点滴要是有人叫去喝酒也敢风风火火的去。其实男人输液后喝酒危害是相当大的。
输液后喝酒身体容易出现不适现象,“这属于药物与酒精混合产生过敏反应。”专家说,病人出现不适的症状叫做“青霉胺样反应”,出现情况后应该立刻送往医院救治,尽量不要延误时间。如果用了抗生素的药物再喝酒,哪怕喝很少的酒都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节日临近,医院最近遇到很多感冒药物和酒精混合导致患者过敏昏迷的情形。
节假日期间大家在聚会时要想想是不是刚刚吃过药打过针,患者感冒,尤其是输液后切忌饮酒,“情况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服药饮酒后一旦出现不适,可先平躺下以缓解心慌,然后抓紧赶往医院接受治疗。
老人安全用药要遵循哪些原则
1.小病尽量用食疗。
比如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时可以通过食疗促进康复。如风寒感冒喝些生姜红糖水,头痛、关节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疗、按摩、针灸等,不要依赖止痛药。
2.药量要比常规少。
《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量应为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药量。80岁以上老年人,只能用成人量的1/2。而且,为了减少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同时服用4种以上药物。
3.口服用药危险小。
有些老年人觉得打点滴好得快,其实不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即口服药应该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输液只占10%左右。
4.看病记录别丢掉。
老年人应该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建议,老年人就诊时要带好用药记录,并尽量看固定的医生,这样能让医生开处方时更准确地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服药时间长,很可能服错药。专家建议,可以买个药盒,提前把药分好,也可列个清单,或在日历上写好每天用的药,每次吃完打个"勾",避免漏服或重复吃。
最后提醒,不少骗子都盯上了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大家应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和药房拿药,以免上当受骗,危害健康。
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输液要不得
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输液不可取
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病又到了高发期,不少患者及家属惶惶不安起来,生怕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纷纷到门诊部要求输液,疏通血管。有的人甚至认为,换季的时候,隔半年就该吊吊瓶子通通血管。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定期吊瓶,预防犯病的办法,还没有得到科学的、严谨的、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增加感染机会
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由于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并非十全十美,操作不规范或消毒不严格,增加了细菌、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皮肤化脓感染、静脉炎、传染性乙型肝炎等都可能因输液不当而发生。
影响体液平衡
通常在不失水或轻度失水的情况下,人体有很好的代偿调节功能。过度的输液,反而会破坏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再者,输入的液体中含有的钠、钾等成分,也破坏了体内电解质的稳定,干扰了人体的内环境。
导致微粒栓塞
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10个,粒径大于 20微米的不得超过2个。目前除英国和澳大利亚外,其他国家均未对粒径10微米以下微粒做出限时规定。而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10微米,因此药液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吞噬细胞吞食,导致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国外学者在尸检中发现,用过40外输液的患者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芽肿。国内有报道,期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可出现肺张力过度及呼吸衰竭。药液微粒的潜在危害不可轻视。
诱发心力衰竭
心胸血管病患者多数是老年人,还常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上老年人调节适应能力降低,一旦吊瓶输入较多液体,由于血容量的急剧增加,很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引发心力衰竭。
引起输液反应
由于液体中致热原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发热、畏寒、战栗等输液反应,严重的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及无法预测的危险,抢救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死亡。
肺水肿要注意不要输液太快
肺水肿是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肺水肿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有些病人在输液的时候比较心急,常常自己把输液速度调快。专家指出: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多方面情况来确定,是有“硬性规定”,不能随便调整的。
输液速度过快当心肺水肿
一般要求,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速度不宜超过20~40滴/分。患有心脏(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的患者,输液速度要更慢,以免因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另外,不同药物对输液速度也有要求,比如抗菌药物中的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以及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喹喏酮类药物,输液速度都不能过快。如果补钾过程中给药速度过快,很可能使心脏骤停,有生命危险。
当然,也不是输液速度越慢越好,有时则要根据病情加快输液速度。比如,临床通过快速补液来抢救血容量不足的休克病人;通过快速静点甘露醇来救治颅内压增高的脑疝病人。因此,静脉输液的速度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调整,病人和家属切不可自行随意调整,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相信这些简单的介绍,令大家对预防肺水肿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注意对肺水肿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