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最坑老年人的10个养生误区

最坑老年人的10个养生误区

1、老掉牙是正常的,不需要补

很所老年人的牙齿都脱落的七七八八了,但却不以为然,认为年纪大了就应该掉牙齿了。殊不知牙齿缺失不仅是美观的问题,牙齿缺失会另咀嚼功能下降,增加胃肠消化食物的负担,导致营养摄取不足。缺牙也会间接造成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病变。

老年人应该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三餐后漱口,定期洗牙(至少每年一次),如有缺牙、蛀牙等情况,应及时修补,维护咀嚼功能。

2、木耳、芹菜等蔬菜能降压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芹菜木耳可以降压,很多高血压患者甚至天天芹菜炒木耳,有些高血压患者甚至都不好好吃药了,迷行食疗,导致血压反复波动,对健康影响极大。这类的谣言还有很多,老年人还特别容易相信。老年朋友一定要记住,食物不能替代药物。

3、不服老

有一批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特别害怕被别人说“你老了,不行了”这样的话。所以会做很多年轻人的事情来证明自己还很年轻比如说:马拉松、高强度的游泳、爬山、...等,这些极易造成肌肉损伤、骨折等问题。年龄大了以后我们的肌肉和骨骼功能其实都在衰退。我们老年人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理性的接受。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比如:广场舞、小区小公园里面的健身器材...都挺适合我们老年人的。

4、小毛小病瞎操心

老年人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在看养生节目的时候喜欢对号入座,本来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自己一顿瞎琢磨后,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病了。老年人对健康问题敏感无可厚非,我们也建议有问题及时就医,不要在家瞎琢磨自己吓自己。毕竟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的根本。

5、输液防中风

很所老年人在春秋两季会去医院输液,预防中风。但其实这种行为只能说是心理安慰,因为短期输液并不能有效的预约中风的发生。想要预防中风还是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等自身的改变。

6、过于勤俭节约

这一辈的老年人,基本都是苦日子过来的。所以基本都很节约,杜绝浪费。吃饭也都有上顿吃不完下顿继续吃的习惯。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正是健康的“敌人”。隔顿、隔夜的才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肠胃问题;反复加热的菜品里面也含有亚硝酸盐,可能致癌。

7、越早晨练越好

早晨6点前空气质量不好,绿色植物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另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也比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最好在6点后晨练,出门前吃好早餐,防止出现低血糖。但是有雾的天气空气中含很多有害物,不适合晨练。

8、补钙越多越好

很多老年人可能是受了某些广告的影响特别喜欢补钙,觉得补钙就可以强壮骨骼,补得越多越好。但其实补钙是有标准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00mg钙,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会危害健康。

9、多吃补药能长寿

很多老年人特别喜欢补品、保健品,这一类的东西。觉得可以维持健康,延年益寿。但是不根据个人体质乱补,可能会损害健康。一般来说,正常的膳食结构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不需额外进补。

10、油盐不进降压降脂

一些老人听说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和油易患高血压和高血脂。所以有些老人可以说是油盐不进,杜绝一切风险。其实这样是可能会导致钠摄入不足和油中含有的一些营养元素的缺失。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养生避免10个误区

1、穿得越少越凉快

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总喜欢光着膀子,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据测定,在气温达到35℃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2、伏案午睡精神更好

夏天中午容易困,但伏案午睡其实是一种坏习惯,一般人在午睡后有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是因眼球受到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而造成的。每天都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长期下来会有损视力。

3、开门窗通风凉快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

4、喝冰水吃冰品能消火

很多人夏天最痛快的记忆就是满头大汗时拿冰水猛灌,不过中医师说,冰水反而解不了身体的渴,因为身体为了让体内维持一定温度,会释放更多热能来平衡因喝冰水而降低的体温,所以喝冰水只会产生短暂的口齿凉快感及部分的心理作用,其实并不能真正地消暑。

吃棒冰和喝冰水的道理雷同,都只是心理安慰作用大于真正的实际效能,所以冰品不能太常吃,否则会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热能。夏天若要补充水分,应喝温凉水,比体温低但不感觉到“冰”的水,温度大约是10到20℃。吃冰也要挑对时间。不要空腹吃冰,运动完也不要马上吃冰。

5、只吃水果能减肥

夏天有些人会以水果来代替正餐,但只摄取水果中的营养素,不足以补充人体每天所需要的五大营养素:糖类、脂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而且许多水果糖分高,升糖指数也高,吃进去后血糖容易蹿升,对怕胖、有糖尿病的人而言,反而不好。

6、喝啤酒能解暑

当啤酒刚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你如果喝上一瓶以上的话,照样能使人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口渴出汗现象甚至将更加厉害,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若喝冰镇啤酒危害更大,冰镇啤酒的温度较人体温度低20—30℃,大量饮用会使胃肠道的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从而造成生理功能失调,并影响消化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痉挛性腹痛和腹泻、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7、用冷水洗澡能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洗澡能起到降温的作用。而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洗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8、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以及细菌的毒素等。但是出汗多了反而不好,因为大量出汗会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汗液中还含有锌、铜、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

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9、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根据专家研究,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等有绿色植物的地方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10、太阳镜颜色越深越护眼

镜片颜色过深,不但不能保护眼睛,反而会因为严重影响能见度,导致眼睛因看东西吃力容易受到损伤,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专家建议,选择太阳镜时,一般以深灰色为佳,不但可抵御紫外线照射,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深褐色和黑色次之,蓝色和紫色最差,因为这两种镜片会透过更多的紫外线。黄色、橙色和浅红色的尽量不用。

男人冬季养生10个误区

1.口罩防冷:鼻黏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2.不会食补:男性冬季食补,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糙米、玉米、小麦等,以及羊肉、牛肉、鸡肉、海鲜等肉食。

3.热水洗脸: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4.紧闭门窗:冬天,男人总习惯把房子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如此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出的不良气体等,将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人在这样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

5.饮酒御寒: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量热能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6.手脚烤火: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性淤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冰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7.饮食随便:很多独居男人怕冷,不想洗碗,白领男性不想太早起床,就随便买面包或快餐凑合当做早餐或晚餐,殊不知冬季最应该保证饮食的温暖,以此来调理体寒,这样吃冷食物会对脾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8.手抓瘙痒: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挠,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也可涂搽肤轻松软膏等。

9.保暖不当: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因此要注意背部保暖。

10.蒙头睡觉: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温暖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因此,一定不要蒙头睡觉。

养生误区

误区一:工作太忙,退休后再养生保健

对于养生,有些人认为:“现在工作太忙,没有功夫养生,养生保健等到退休以后再说!”专家对此分析说,不管什么人,生命过程大致都是相同的:人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发生脏器损害、脏器衰竭,最终走向死亡……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往往是一去不复返的: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健康。一个没有时间养生,或者不注意养生保健的人,终有一天要住院的。因此,养生应该从没有病的时候开始,因为有了病再养生就来不及了。

“动脉硬化是老年病,我还年轻,等我老了再说吧。”对于动脉硬化,时下不少白领抱着这样的态度。医生指出,动脉硬化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时不“护心”,到60岁后再保养就来不及了。曾有一项资料说,美国在越战和朝鲜战争时解剖战死士兵的尸体,发现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血管已经有粥样斑块了。如今,人们营养过于丰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发心梗了,所以护心要从早做起。

专家介绍,形成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遗传(如家族史)是无法干预的,譬如男性容易得心血管病、女性容易中风、老年人容易发病等;但是否吸烟、肥胖、高血压、胆固醇升高等是可以干预的。简言之,从今天开始,“管住嘴,迈开腿,不抽烟,少喝酒”。

误区二:胡吃懒动,热衷寻找灵丹妙药

专家透露,遇到过不少貌似注重养生保健的人,一场一场听讲座、做笔记,却从不把听来的养生保健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的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就是找灵丹妙药,有的干脆直接说“医生,你给我开一张方子吧,我吃药就是了”。

专家表示,养生并无灵丹妙药,唯有真正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比如说人人都知道要控盐控糖控油,可现在的白领应酬多、聚餐多,盐糖油摄入超标。怎么办?自己买菜回家做饭。

有网友提问道:“请问久坐不动的白领应该注意什么?”专家回答,“那你动呀”,却被告知“没时间”。不少白领的工作性质决定其白天上班连续数小时坐在电脑前,有些人下班回到家后也面朝电脑、电视而坐,不注重运动。其实,久坐对健康的损害比吸烟还大。运动则能帮助降压、降糖、降脂。有的白领抱怨没时间运动。专家表示,把工作、生活中的事务“二八开”,真正值得百分之百投入精力的也就20%。“白领们不妨这样分分看,问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忙吗?’、‘时间真的那么少吗?’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心态不好让我们疲于奔命。”

误区三:三高患者,爱吃高价补益膏方

眼下“冬令进补”风潮席卷中国,但膏方是否适合所有人?需要打个问号。

膏方是指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为“冬藏”而服用的调理品。但现在很多“三高者”也热衷吃补益膏方。甚至在某些人看来,膏方不上万,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身价。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当医生给他们开好膏方后,一看价格七八百元,反应都是“太便宜,给我开贵点的药,吃了更滋补”。但许多都市人群更需要的是消脂排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等治法,而非滋补治法。

换言之,即便冬季要进补,也需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补法各不一样。如易反复感冒的人是卫虚,需要补卫阳;经常遇冷即腹泻的人是脾虚,需要补脾阳;倦卧腰痛,小便清长的是肾虚,需要补肾阳等等。也就是说饮食保健和中医治病一样,也需要辨证施膳。

误区四:乱服药膳,万人同吃阿胶米仁

专家提到,不少都市白领喜欢自行保健。许多女性一到冬天喜欢服用阿胶,有时里面还加入芝麻、核桃、枣泥等。阿胶确能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对血虚、出血及阴虚燥热之女性是佳药。但阿胶是用驴皮熬制而成,有些阿胶里还加入牛皮、马皮熬制而成。这些皮类其性滋腻,有碍消化,脾虚便溏之人则不宜服用。因此,医生开方时会与帮助其消化吸收的药物配伍,以免形成呆滞;而自己盲目服用时则要注意是否对症,避免碍滞脾胃等问题的发生。

眼下还有很多宣传说米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抗癌,于是很多人常年食用。“我在门诊上有一位病人,就是一年四季吃米仁,连吃两年,结果现在他的肚子是天天拉。米仁是寒凉之性,一年四季吃的话违背了自然规律,到了冬天本来应该养阳,但继续吃米仁,导致脾阳受到了损伤,所以胃肠道受损。”教授说,如果一直想吃米仁,也有办法“摆平”,比如在做饭的时候先放米仁再放点温性的大枣、糯米进去。

误区五:预防肥胖,中年女性每天吃素

还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中年女性,都害怕吃肥肉,原因是害怕发胖,也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是天天吃素。

专家提醒说,长期摄入高脂肪饮食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但一点都不吃带脂肪的肉,也不利于健康。在动物脂肪中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物质,不但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胆固醇是一把“双刃剑”,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体内缺乏胆固醇,就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还会促进细胞老化,导致未老先衰。因此,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应该吃一点肥肉。对一般血脂不高的人而言,在日常膳食中也要吃一点含有胆固醇类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健康长寿。

误区六:迷野山参,患“人参滥用综合征”

不少人以为,天天吃人参等补品就是养生。专家曾经遇到过一位退休的干部,他的女儿很孝顺他,给他买了很多高丽参,并告诉他每天吃一到三克。他认为自己很虚,要好好地补一下,结果每天吃9克。吃了一个月以后,不仅满嘴溃疡,还出现上火、烦躁、便秘、失眠等症状,结果住进了医院,花了一万多元。

还有的人迷恋所谓的“野山参”,可是大部分号称“野山参”的其实是“移山参”。就好像一些所谓的阳澄湖大闸蟹是“洗澡蟹”一样。移山参是将培殖参移到山上,沾了一段时间的“山气”而已。真正的野山参性味是平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吃。

人参有很多种,服用要对症。生晒参是属于平性的。市场上能看到很多切得方方正正的红参,红色是因为反复加工而导致的,加工过程当中表面因为不断蒸,来回晒,其价格要比生晒参贵很多贵,原因是加工费上去了。经过加工,人参性味就变温了,因此红参适合的是气阳虚的寒阳之人。白参是新鲜的人参用水烫完以后再用糖泡,然后干燥而成,这种人参的性味偏于寒性,对于热性的体质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力量并不是很强。高丽参是朝鲜过来的,性温。还有美国进口的生晒参适合气阴虚的人。文教授笑着说,自己吃的话人参条、人参须都实惠又方便,药性和大块的人参一样。人参虽为滋补佳品,但作用有所不同,需要对症。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虚还分气虚、血虚、五脏虚症,不虚则不需要补,不虚就没有必要吃人参。长期或过量服用人参会出现兴奋、烦躁,失眠、头痛、腹胀、血压升高等“人参滥用综合征”。故不要随意服用人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适当服用。

误区七:盲目求贵,夸大冬虫夏草作用

中药里有些名贵药材贵比黄金,冬虫夏草就是其中的一种。

但冬虫夏草真的有那么强的作用吗?吃多少才能达到宣传的“提高免疫力、抗癌”等作用?工薪阶层勒紧裤带,每天给患癌的家人吃2根虫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古书有记载和研究显示,冬虫夏草治疗疾病所需要的剂量是——每天吃9克才能达到效果。普通的虫草一般6根左右1克,大的4根左右1克。那么每天至少要吃36根虫草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冬虫夏草的有较高的蛋白质成分,和动物类食材放在一起烹调才容易溶解而被人体吸收。所以古人有道名菜叫“虫草炖老鸭”,中药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功效

误区八:“冷肢女”,把郁滞当阳虚治疗

现场互动环节,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白领表示:“我是一个特别怕冷的人,经常手脚冰凉,我听别人说怕冷是因为阳虚,我是不是因为阳虚而怕冷?需要吃什么补一补?”

专家表示,这名年轻女子提出的话题正是眼下都市女性中一个相当常见的养生误区——“冷肢女”就是阳虚,虚了就要补。

其实,5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虚证可能性较大,30岁以下的女性四肢不温,九成以上不是因为虚,而是因为郁滞。即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导致女性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其表现往往是四肢肘膝以下冷感,尤以手足不温明显,但胸腹不冷。如果是真正的阳虚之人的话,应该是手脚冷,全身也冷。

“冷肢女”是由于素体阳气内郁,不能交接与四末;加之冬季的寒冷,使脉络凝滞不通所致。这类女性大多还会伴有痛经等症状出现。因此,对于这类体质的调理是不能以补益为主的,而是需要用透邪解郁,疏理肝脾等方法;如有痛经者可配合暖宫散寒、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调理。如柴胡、白芍、枳实、香附、川芎、当归、艾叶、甘草等。

误区九:吸烟影响,只是伤害肺部器官

一项在全球14个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高血压位列全球死亡危险因素榜榜首。而在我国,榜眼是“吸烟”,这和另外几个国家有所区别。为此,现在中华医学会戒烟的策略有所改变,通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从心脏科医生开始推广戒烟。

专家表示,人人都知道抽烟引起肺部疾病,却不晓得抽烟第一个影响的是心脏。最近松江一医院救治了一名只有20岁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检查下来,这位年轻人冠状动脉里面斑块并不多,但就因为他前几天连抽了几包烟,而香烟里面的一种物质可以直接让冠状动脉痉挛。

专家曾经抢救过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他在新天地里喝咖啡时,一阵烟味飘过来,当场胸口就闷了。当然这个事情是一个相对比较少的小概率事件,但这种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影响就是百分之百。“我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想当那万分之一吧,所以大家请戒烟限酒。”崔松说道。

误区十:争强好胜,A型性格最伤“心”

渴望成功是很多职场白领的梦想。生活中时不时会听到CEO猝死的新闻。电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里,也有很多男嘉宾立志35岁前要赚满一个亿、公司五年内要上市等。而普通白领们,有的是为CEO所迫,有的想成为CEO取而代之,因此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锁事上……

专家分析,这一类白领通常具有现代心理学认为的A型性格。殊不知,这类争强好胜、苛求自己、终日忙碌、不知放松的A型行为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他表示,“心病也需心药医”,善养身者,必先养心,心脏病患者要加强心理调节,乐观精神可能有助于减缓动脉硬化的过程。“心态一定要好,不要觉得成功就等于幸福,这个是无法画等号的。”

五个养生误区可能导致贫血

误区一:蔬菜水果无益补铁?

许多人不晓得多吃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二: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些女性对一般广告中宣传的肉食损害健康产生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平日饮食中,蔬果与肉类的摄取应均衡。

误区三:蛋、奶对贫血者多补益?

牛奶够营养,但是含铁量很低,人体吸收率只有10%。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父母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蛋黄补铁好,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并非补铁佳品。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这两种父母常给孩子吃的食品,虽营养丰富,但要依赖它们来补充铁质则不足取。然而,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适合补铁用途。除了生理特点,女性在饮食方面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习惯,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误区四:贫血好转得停服铁剂?

贫血者根据医生指示,服用铁剂,看到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即停止服用,这也是错误的做法。这会造成贫血情况再次出现的后果。正确的方法是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直到贫血症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至8周,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误区五: 咖啡与茶多喝无妨?

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一两杯足。

当然,除了以上列出来的营养因素外,缺铁性贫血还可能由疾病引起。例如痔疮、肿瘤、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所以小编提醒大家,发生贫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

最坑中老年人的10个养生误区

误区1:人老不服老

不服老主要有两个表现:

一是有些老人觉得自己老当益壮,还在进行高强度的爬山、游泳、跑步等体育锻炼,造成肌肉损伤、骨折等;

二是退而不休,拼命工作,甚至因工作疲累造成心肌劳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诸多退行性变化,肌肉和骨骼功能都在减弱。

老年人要理性认识这点,锻炼要量力而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等。

退休之后发挥余热本是好事,但若患有慢性病,还是建议彻底退休,安心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误区2:木耳芹菜能降压

木耳、芹菜都是很好的蔬菜,但说它俩降压,就有点夸大了。

就怕老人轻信这类谣言,而不好好吃降压药,导致血压反复波动,损害大脑、心脏和肾脏。

老年朋友一定要牢记,食物不等于药物,得了病必须找专科医生积极治疗,很多慢性病通过服药均能有效控制。

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有长期服药的准备,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便秘、失眠等问题。

误区3:头疼脑热不得了

很多时候,老年人并没患病,而是因为过于担心,才感觉不舒服。

比如,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老人听闻他人的犯病症状后,急于对号入座,觉得自己也病了。

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无可厚非,但不要过于敏感,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疾病。

人老了,难免头疼脑热、腰酸腿疼,不要因为出现这些症状就吓自己。

即使就医后确诊为疾病,也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心态好才有利于康复。

误区4:勤俭节约太会过

一些老人舍不得扔剩饭剩菜,只要不馊还会吃。

殊不知,剩饭剩菜容易滋生细菌,吃坏肚子;有些反复加热的隔夜蔬菜里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可能致癌。

每年到了夏天,急诊中常见老人因为吃了剩饭剩菜而上吐下泻,最后住进医院,真是得不偿失。

剩饭最好在一天内吃完,剩菜则要在5~6个小时内吃完,凉菜、绿叶菜最好当顿吃完;吃剩饭剩菜前,一定要高温加热杀菌。

误区5:输液预防脑卒中

初春、入秋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为了预防,不少老年人选择在这两个时候输液。短期输液并不能预防脑卒中,只是给老年人一个心理安慰。

老年人多患有一些基础疾病,输液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预防脑卒中是个长期过程,必须针对病因进行干预,还要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均衡饮食,坚持作息规律,适当进行运动,切忌迷信保健品。

误区6:老了补牙是浪费

由于不重视保护牙齿,很多老年人的牙齿早早地脱落了,但却不当回事。

很多老人认为“掉牙就像秋天的叶落”,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觉得镶牙或种牙浪费时间和金钱。

牙齿缺失直接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增加胃肠消化食物的负担,不利于通过饮食摄取足够营养。

不注意清洁口腔,还会导致龋齿、牙槽骨萎缩等问题,间接造成心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

老年人应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三餐后漱口,定期洗牙;如有缺牙的情况,应及时修补,维护咀嚼功能。

误区7:油盐不进降压降脂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食用油吃得过量,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加速血栓的形成。

出于对这两点的担心,一些“健康意识强”的老人索性不吃油盐了,想要彻底杜绝风险。

盐和油并不是健康的敌人,适当食用不会有损健康,因噎废食反倒有害。

过度限盐会造成钠摄入不足,使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诱发脑水肿。

食用油也是必需品,完全不摄入食用油,可能导致一些营养素的缺乏。

老年朋友要学会正确地控油和减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食用油用量在25克~30克之间。

误区8:晨练越早越好

早晨6点前空气质量不好,绿色植物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

另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也比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最好在6点后晨练,出门前喝些水、吃好早餐,以免出现低血糖,地点以公园或视野开阔的广场为宜,不要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锻炼。

误区9:补钙补得越多越好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地吃钙片。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危害健康。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日常饮食中适当多吃奶制品、小白菜、豆腐干等含钙丰富的食物,还要戒烟、适量运动,减少骨量流失。

误区10:多吃补药能长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参、鹿茸、灵芝等高档滋补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一些老人将它们视为延年益寿的法宝,大量食用。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逐渐减弱,适当进补可减缓生理功能下降,推迟衰老进程。

但进补要视身体情况而定,缺什么补什么,不分体质和症状的乱补,可能导致疾病,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平衡的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不需额外进补。

即使进补,首选山药等药食同源的食物。

女性如何养生保健?勿被五大养生误区忽悠了

如今,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但是如果养生方法是错误的,那就可能导致事倍功半。这些养生误区,你知道有哪些吗?你是否也掉进去了呢?

养生误区一:裸睡比较健康

专家认为:裸睡只是舒服而已,跟健康没有毛线关系。虽然穿衣服睡觉会影响排汗和皮肤散热,但被单和床单上一定会有一些微生物,如果光溜溜地躺在床上,这些微生物更容易接触皮肤,有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

养生误区二:口香糖能健齿

如果吃了口香糖不漱口,糖分会在口腔中发酵产酸,进而腐蚀牙齿,形成龋齿。除此以外,口香糖中含有添加物,如硫化促进剂、橡胶增塑剂和防老化剂等,这些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时,增塑剂的代谢产物为苯酚,有较强毒性,会在消化道吸收入血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养生误区三:每天喝8大杯水

每个人所需要的水都不相同。喝多了水,不但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肾脏造成负担,易让肾脏功能衰竭,易影响到肾脏的健康。同时,太多的水会稀释体内的电解质,从而导致电解质不平衡的危险。

其实,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却忽略了在日常饮食中也会摄取水分。如每餐吃的食物、每天吃的水果、每天喝的饮料都带有水分,三餐也至少占了500毫升的水。所以,每天喝的水一定要低于1600-1950毫升,否则就会造成饮水过量。

养生误区四:趁热喝中药

其实,中药并不是全都要趁热喝。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过滤,等到常温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用温开水送服;而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夏天解暑的中药,最好是“冷服”。

养生误区五:鱼吃得越多越好

鱼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保护视力、消除炎症等有益,但要注意食鱼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如果长期过量食鱼,可能导致血小板凝聚性降低,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溢血等。

老年人冬季养生误区

【正确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准确的说法是,唯有正确的运动才能延年益寿。

比如很多老年人习惯一大早就跑去晨练,误以为清晨空气新鲜,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曾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过60的老人坚持每天早晨6时左右下楼遛狗,某一天回家后突然觉得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后被医院诊断为脑梗。

当冬季气温走低,人体血管随之收缩,血液粘稠度增高,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十分不利。并且清晨雾霾较大,PM2.5指数高,容易引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说老年人的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9点以后,或者下午4-5点的公园。运动时还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护,防止冻伤。

冬季户外干燥的天气也会加剧身体水分和矿物质的流失。因此运动前后不仅要注意补充白水,更要一并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这时来一杯鲜榨的梨汁或猕猴桃汁就是很不错的选择。梨具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而猕猴桃则含丰富的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

【科学进补】

冬季是最好的进补时节,但如若不能根据个人体质科学进补,对症下药,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

虚者补之,非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这是中医治疗的原则。即便是海参、燕窝、冬虫夏草等流行补品或保健品,也不可盲目服用。要知道滋补品在消化、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身体能量,加重器官负担。不少老年人朋友因知识水平有限,警惕性不高,一不小心就会被铺天盖地的“保健品讲座”所忽悠,落入不法商家的陷阱。损失钱财不说,身体健康还会受到威胁。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那么冬季煲汤进补时又该注意哪些原则呢?首先在很多老年朋友的观念中,认为煲汤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专家表示煲汤时间过长容易破坏食物中的氨基酸类物质,使嘌呤含量增高,致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以鱼汤为例,其最佳熬制时间在1小时左右,而鸡汤、排骨汤则是1~2小时左右。

【合理休憩】

老年人普遍夜间睡眠质量差,加之冬季气温偏低,不少人有白天打盹补觉的习惯。殊不知睡眠过度对身体危害很大。

据专家分析称,人在睡眠状态下心率较慢,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栓。过度嗜睡者还会出现血管硬化等问题。研究表明睡眠多的老人比睡眠少的同龄老人,心脏病突发率高出一倍,脑中风发病率高出四倍。

因此老年人应调节好生物钟变化,使睡眠生物钟状态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尽可能坚持白天清醒的状态,适度出门散步,以保证夜间高质量睡眠。当然,在下午1-2点有睡意时,可少睡片刻,15-30分钟即可。

其次睡眠时室内的湿度也要控制在适当的水平,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都将加速空气中细菌的繁殖。尤其是对于干燥的北方,很多家庭就是因长时间不正当使用加湿器导致个别老年人患上了轻度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有些老年人认为加湿器就应全天开启,保持室内湿度。但专家称室内湿度一旦超过60%,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粘膜就会产生不适感,空气中的细菌、霉菌、放线菌也会开始活跃。同时加湿器长时间使用,内壁滋生的真菌或细菌也会随着水雾一同喷出,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脏,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诱发肺炎。

相关推荐

芒种养生老年人要避免4个误区

一是去年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 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和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颜色过深、已变质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二是发芽的土豆 有很多家庭在去年冬天储备了一些土豆,有的储存不当发了芽或者皮肉变色。提醒市民,这些感觉丢了可惜的土豆千万不能食用。因为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 三是冷冻海产品 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如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

肠道养生误区

1、肠道养生误区之一就是盲目忌口 一些患者确诊后开始限制饮食,甚至不敢吃肉,吃鸡蛋。她认为,在腹腔手术后、某些检查前或疾病复发期间,患者可能需要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病情减轻后开始恢复饮食。对轻中度的炎症性肠病初发或疾病复发患者饮食以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有足够的热量为原则,宜少食多餐,并补充足量维生素,尽量做到膳食平衡,以天然饮食为好,尽量少用加工食品。 2、肠道养生误区之二便血,便血是肠道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 如果患者有不舒服的身体症状持续存在,要去看医生。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老人养生的14个误区

饮食的注意事项 1.饭菜要香 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所以为老年人做饭菜要注意色、香、味。 2.质量要好 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含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3.数量要少 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4.蔬菜要多 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

关于饮食补钙的八个养生误区

1、相信豆浆是高钙食品 营养学家经常劝告,不能喝牛奶的人可以喝豆浆作为替代。的确,在很多方面,豆浆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食品,但从钙含量上来说,它却远远比不上牛奶,差的不是一倍两倍。这是因为,大豆钙含量虽然不算太低,但加10杯水磨成豆浆之后,含量就稀释得很低了。 喝一杯豆浆,不过是吃几十粒豆子而已,其中的钙很少。豆浆对骨骼的真正好处,在于它可以提供植物雌激素,减少更年期妇女的钙流失。 2、相信海带可以补钙 不少媒体文章都告诉你,海带里面的钙很多但只限于干海带。可是干海带谁能大量吃呢?一旦吸了水,钙含量就不算多

老人饮食养生的6个误区

误区1.老年人无需担心体重超标或肥胖。 正解:老年人中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与其他年龄段一样,摄入热量超过需求热量,多余热量便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肥胖会增加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危险。 误区2.如果没有体重问题,那么可以想吃啥就吃啥。 正解:美国糖尿病协会前会长南希·威尔曼博士表示,即使你身材苗条,糟糕饮食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危险。比如,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误区3.没胃口时,一顿不吃也没关系。 正解:威尔曼博士表示,老人经常不吃饭危害很大,容易导致暴饮暴食、血糖波动和抑制食欲等问题。

养生人群之老年人冬季有哪些养生误区

药补不如食补 时下,越来越多的老人喜欢通过保健品来养生,并且过度相信大补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实际上,不论哪种保健品都容易出现成分不明、药不对症、应用过量等弊端。相比之下,食补从日常食物而来,虽见效缓慢,但作用温和。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来说,只需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新鲜、多样、均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饭菜要软烂、温热,味道清淡。 跑不如走 有些老人喜欢在晨练时快跑,这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跑步时机体耗氧量会增加,易导致呼吸短促、机体缺氧,而大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支气管炎等慢

老年人10大养生长寿秘诀

长寿从古至今就是许多中老年人的追求,如何养生才能长寿也是中老年人关注的热点。下面小编就教您轻松收获长寿健康。 1、晚餐早比晚点好 专家表示,人体排钙高峰期是餐后4—5小时,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时间最好在下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 2、睡前吃些高纤维食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说:“睡前半小时吃些低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谷类食物,有助于睡眠。”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纤维量只有身体需要量(25—35克)

老年人饮食养生误区

一:吃的菜煮太烂 生活中,不少老人喜欢先将蔬菜焯一遍,然后就放水里长时间煮,做成菠菜汤,白菜汤什么的。其实这就将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维生素都给煮没了,吃到最后就是吃了点纤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所以,老人们最好别用“烂菜汤”式做法。“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多吃凉拌,品种多样,颜色选深。”是老人做蔬菜的20字要诀。 二:长期吃粥 老年人患牙病多,牙齿缺损者常见,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

冬季养生误区

冬季养生误区 1、舔嘴唇可保湿 寒冷时空气干燥,人的嘴唇容易出现干裂,引起不舒适、疼痛和出血。不少人喜欢用舌头舔嘴唇,以为这样可以湿润和舒服一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因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就好像抹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更容易起皮。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可以适当涂些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 2、穿衣越多越暖和 寒冷时节,有的人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

揭秘老年人养生误区

1、听不如唱 听个小曲儿排遣寂寞,是不少老年人的爱好。但如果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光听就不够了。老人最好选择开口唱出来。经常放声歌唱,除了增加肺活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肺功能之外,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活力及记忆力。从心理学角度说,唱歌能有效调节情绪:忧伤的歌有助于宣泄不满、压抑,轻快的歌能增加快乐,经典老歌还能唤起人们对青春的回忆,增添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 2、跑不如走 运动有益长寿,但要量力而行。有些老人喜欢在晨练时快跑,这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跑步时机体耗氧量会增加,易导致呼吸短促、机体缺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