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证。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既可暖肝,又可暖脾,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
-
吴茱萸的形态特征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吴茱萸-原植物形状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 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长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鳞片状或短线状或兼有细小的不育花药,子房及
-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传统内服法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下面就简介吴茱萸外用治病验方九则,供参考: 一、治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为细粉, 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布包裹,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症敷2~3
-
扁桃体发炎有什么偏方 吴茱萸
食材:吴茱萸适量、陈醋适量 做法:将吴茱萸适量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陈醋调和,制成山楂大小的药丸,永塑料布固定在双脚涌泉穴上,再用胶布固定,两天后取下。 功效:涌泉穴是人体的长寿穴,长按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作用,对于治疗扁桃体炎有一定的疗效。
-
中药吴茱萸生理特性及相关论述
生理特性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2、《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
-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降血压
吴茱萸水煎剂具有降低血压、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及血栓疾病。
-
用什么泡脚降血压 吴茱萸黄柏水
配方:吴茱萸15克,黄柏20克,知母20克,生地20克,牛膝20克,生牡蛎4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1500毫升开水同入盆中,先熏蒸后泡足,每天1次,每次40分钟,2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滋阴养血,泻火平肝,引血下行,降压除烦,适宜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症见眩晕,颜面红赤,口苦口干等。
-
治疗口腔溃疡小偏方 附子吴茱萸敷足心
取附子,吴茱萸,川乌各等量,放入锅中炒热,敷于脚心,微火烘之,主治肾阳亏虚型口腔炎,口腔溃疡,症见口疮数量不多,黏膜不充血,怕冷,四肢不温。
-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助阳止泻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理气、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脘冷痛、寒凝气滞、肝郁胸闷、五更泄泻、脾肾阳虚等症。
-
立刻缓解拉肚子的方法 吴茱萸外敷止泻
材料:吴茱萸30克,食盐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用食盐炒热,外敷于脘腹部。 适应证:寒性泄泻。症状表现: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镇痛
吴茱萸中含有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具有镇痛、利尿的功效。
-
补脾胃的药酒有哪些 吴茱萸香砂酒
原料:吴茱萸,炒砂仁各6克,木香,生姜各3克,豆豉30克,黄酒120毫升。 做法:所有药材和生姜,豆豉一起放入黄酒中,煮取60毫升,去渣,即可饮用,每日服1剂,分3次饮完,每次20毫升,温热饮。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适宜于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恶寒肢冷等症。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调节神经系统
吴茱萸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还有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它的醇提物有镇痛的功效,有一种吴茱萸提出生物碱还有镇静睡眠的作用。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散寒止痛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 1、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 2、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 3、配伍黄连,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
-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吴茱萸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杀虫,还能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那么吴茱萸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驱虫药中关于吴茱萸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性 味 味辛、苦,性热。 归 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 能 有
-
制吴茱萸的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热。功效: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肝胃不和,脾胃寒湿,脘腹冷胀,恶心、呕吐,胁痛,疝气,脚气疼痛,及经行腹痛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吴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疗呕而腹满,脘痛吞酸;②验方(《本草纲目》):吴茱萸三钱,煎汁,入盐少些,口服,治疗老人多年脾泄。 在著名方剂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的左金丸、戊己丸中,治疗脚气疼痛的鸡鸣散中,在治疗老人五更泄泻的四神丸中,吴茱萸都是重要的药物。
-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及炮制
配伍: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炮制;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
用什么泡脚降血压 吴茱萸米醋水
配方:吴茱萸50克,米醋150毫升。 用法:将吴茱萸水煎汁,倒入盆中,加入米醋搅匀,趁热洗浴,一般每次30-40分钟,每日浸泡2次。 功效:平肝潜阳,通络止痛,适用于肝火亢盛 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能缓解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
烧心”患者服用左金丸有奇效
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
-
烧心”患者服用左金丸有奇效
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