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

梅毒

  • 祖传秘方治晚期梅毒溃疡效果很好

    主治:晚期梅毒溃疡。 配方及用法:水银、绿矾、火白盐、明矾各15克,醋一茶杯,硝15克。先将水银研匀,将诸药置水泥罐内,煮至熟鸡蛋色样,再以升降法炼之,加入90克面粉为丸600粒。每日2次,在早、晚空腹时各服1粒,用咸菜叶包裹药丸,连茶汤送下,服至病愈。在服药期间如发生齿痛,可另用治牙痛药处理。 禁忌:服药后忌食牛肉、韭菜、蒜、鲫鱼、菰、鸡、猪头肉等120天。 疗效:曾治疗22例,有效率95%以上。 荐方人:福建省 林正理 引自:广西医学情报研究所《医学文选》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用鼻吸烟法治梅毒很有效

    主治:梅毒性关节炎、天虫吃鼻(马鞍鼻)、臁疮、脱肛。 配方及用法:朱砂6克,梅0.3克,云黄连1.5克,广丹3克,银朱1.5克,以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棉纸卷成条,分作五段,每天熏一段(用火点燃,以鼻孔吸入烟气)。 注意:每天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备考:本人曾患风瘫,不能走路,筋骨疼痛,自己连衣服都穿不上,用此偏方治愈。以后又用此秘方治愈数人。 荐方人:广西 黄荣枝 引自:广西医学情报研究所《医学文选》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用本偏方治疗梅毒200例有效率10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传染途径主要有性交传染、母婴传染、输血传染及产道传染、医源性传染等。它几乎侵犯任何年龄的人和全身任何器官,并可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分为Ⅰ期、Ⅱ期、Ⅲ期梅毒。Ⅰ期梅毒:可表现为硬下疳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Ⅱ期梅毒:皮肤黏膜出现多种多样的皮疹(如斑丘疹、玫瑰糠疹、脓疱疹)及皮肤瘙痒、灼热感、全身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剧烈、角膜实质炎和视网膜炎等。Ⅲ期梅毒:除皮肤黏膜损害外,血管、内脏、骨骼、神经系统均可受累或损害,甚至造成残疾或死亡。梅毒在我国解放后曾绝迹,近来又有所发现。中医称之为“疳疮”、“横痃”、“杨梅疮”等。 梅毒,我国旧时称花柳病,

  • 用本偏方治疗梅毒200例有效率10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传染途径主要有性交传染、母婴传染、输血传染及产道传染、医源性传染等。它几乎侵犯任何年龄的人和全身任何器官,并可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分为Ⅰ期、Ⅱ期、Ⅲ期梅毒。Ⅰ期梅毒:可表现为硬下疳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Ⅱ期梅毒:皮肤黏膜出现多种多样的皮疹(如斑丘疹、玫瑰糠疹、脓疱疹)及皮肤瘙痒、灼热感、全身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剧烈、角膜实质炎和视网膜炎等。Ⅲ期梅毒:除皮肤黏膜损害外,血管、内脏、骨骼、神经系统均可受累或损害,甚至造成残疾或死亡。梅毒在我国解放后曾绝迹,近来又有所发现。中医称之为“疳疮”、“横痃”、“杨梅疮”等。 梅毒,我国旧时称花柳病,

  • 此药方治妇人梅毒15剂可痊愈

    主治:妇人梅毒及其所致不孕或流产,或阴部溃烂肿痛。 配方及用法:土茯苓31克(先煎),忍冬藤31克(先煎),羌活9克,大黄9克(后下),前胡6克,薄荷4.5克,甘草3克。用水600毫升先煎前两味,煎至400毫升下羌活、前胡、薄荷、甘草,煎成200毫升再下大黄,煎3分钟,分2次服。 疗效:一般服10~15剂痊愈。 引自:广西医学情报研究所《医学文选》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治疗慢性鼻炎小偏方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方法一:配方:葱适量制法:将葱捣烂取汁用法: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内适应症:鼻炎方法二:配方:白芷30g,薄荷、辛夷各15g,炒苍耳子7.5g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g,饭前用葱汤或凉

  • 用本草药方治鱼刺卡喉效果很好

    吃鱼时万一不慎,鱼刺会被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吐不出。曾有人喝醋,企图使鱼刺软化、溶解,以消除痛苦。其实,此法效果不佳。因为鱼刺的成分不全是炭酸钙,不能被醋酸完全溶解。如果找西医,必须用医疗器械将鱼刺取出,这样会使病人感到痛苦。我曾用几样中草药煎成汤,像喝茶一样,慢慢咽下,当最后一口药汤下肚,鱼刺也就被消除掉了。既不使人感到痛苦,效果又很好。 配方及用法:威灵仙、草果各45克,砂仁30克。将上述草药加水两碗,文火煎熬,当熬至约有一大茶杯时即可。放凉后,在20~30分钟内慢慢饮完,鱼刺即可被软化,顺流而下。 百姓验证:云南弥勒县朋普政府郑x,男,54岁。他来信说:“邻居小张在吃鱼时不慎鱼刺卡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