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还得教育问题上你是合格的家长吗
在对待还得教育问题上你是合格的家长吗
您的孩子会不会经常羡慕其他小朋友,总觉得自己生活不如别人,觉得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有时候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却偏偏不愿意自己完成,想依赖周围的人;
对爸爸妈妈的话过于言听计从,反而在人格成长上,会缺乏进取独立的能力。这些问题您意识到了吗?
这些小问题竟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轻则让孩子缺少融入集体的意思和勇气,重则导致孩子心理品质反常性。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就是三个字:不自信!
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长得丑俊、高矮胖瘦,个个都是趾高气扬、活灵活现的,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是个人物。换句话说,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
中国人去美国,最惊讶的是一个司机或是一个清洁工,都活得趾高气扬,精致得体。
而我们这里,从清洁工到公务员,都哭喊自己是弱势群体,要求社会关爱关注——之所以如此悲情,只是因为普遍的自卑情结,摧毁了心灵深处的自强意识。
那么,美国孩子的自信是从何而来呢?
1、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2、尊重使孩子自信
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
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课堂上有个脑子明显有毛病的孩子,老师却一直在鼓励,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马上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励他继续努力,没有分毫的讽刺挖苦。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没有自信吗?中国的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说骂就骂,违反了纪律,老师叫你站在教室前面接受大家批判,哪里有一点尊严可言?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3、赞赏使孩子自信
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
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小学的运动会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参加比赛的,篮球足球棒球等运动队还有管乐队弦乐队,谁想参加谁就报名,不是根据个人水平甄选的。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观众们都是掌声雷动给予孩子们鼓励。
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讲,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有的小孩讲话没个章法,磕磕巴巴的,前言不搭后语,老师会表扬他的观点特别,勇气可嘉。
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优点、亮点,进行表扬,而忽略孩子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好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孩子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得到自信。
4、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
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
一个人格饱满、充满自信的人,自然会重视自己的生命质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动感而有趣,因为他认为自己理应享受这一切。
而一个庞大的自卑群体,长大后可能会终日生活在悲哀的状态下,心灵中缺少对环境的抗衡力量,对于负面因素尤为敏感。实际上这就是中国的屌丝文化形成的本质原因,他们太自卑,无力感追随他们一生,无论你给他们补上多少剂心灵鸡汤猛药,都弥补不了先天的缺陷。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孩子的自信一定是家长鼓励培养出来的,一个真正内心充满自信的孩子,会充满阳光正能量,成长的道路上,无论面对什么风雨挫折都能给迎难而上。有自信的孩子,能够有担当有责任意识,也会更加重视自己的生命质量,他的人生一定是生动丰富且有趣的。
中国式家长教育类型盘点
春节过后,中小学生的寒假还在继续,这个假期,学生党有没有被父母唠叨和嫌弃?说到家庭教育,中国家长可谓是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操碎了心。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中国家长可谓风格各异,但笼统的来讲,大致可以分类为以下几个类型,那么这些家庭教育类型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哪些益处或坏处呢?
严格监管型
严格监管型的家庭教育,应该算是几种教育类型里家长需要付出很多的责任和耐心。不论是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亦或是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家长都是高投入高参与的。小到孩子每日完成作业情况,再到考试成绩和排名,家长甚至比孩子还上心。甚至孩子应该参加什么兴趣班、户外活动与外出时间,家长都要从头管道尾。
严格监管型的教育方式,优点在于,在家长的严格监督下,孩子从小会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并且,在每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都会有家长的协助和指导来顺利度过。
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会失去自己努力的动力,在青年时期也非常容易因为家长管头管脚而产生叛逆心理。长期被家长指导着做事情的孩子,也会比较缺乏独立意识,待到需要脱离家长而独自求学的阶段,自主独立性缺乏的问题也就逐一显现出来。
放任自由型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实在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就铸就了一批放任自由式教育的家长。放任自由型的教育方式,要说利弊,也是因人而异。对于性格相对独立、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放任自由并不是坏事,这样的孩子比较独立和有思想,不论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很好地管理和约束自己,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能够给这类孩子更广的发展空间。但对于自制力弱的孩子来说,家长如果太放任孩子,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不上心,在生活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非常容易怠惰、养成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面对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长即使忙碌,也应该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以免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过了最佳的教育时间。
溺爱型
如今,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长有精力和经济支持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再加上很多家庭里仍然是独生子女为主导,四个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的情况,孩子果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多孩子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家长的溺爱而缺乏规则和秩序的建立。
唠叨型
唠叨型家长是孩子成长阶段最害怕也最“闹心”的家长类型。其实,现在的孩子非常的聪明,他们能够明白对错正误,只是有时候自制力的问题难以达到这个标准。但一旦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家长的衡量标准,家长就会难以控制地开启唠叨模式……但面对叛逆的孩子,这种唠叨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效果不佳的同时还影响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所以,如果有唠叨毛病的家长,能够“精简”话语,教育孩子点到为止,注重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可能取得的效果要比唠叨有效很多。
8大家教问题决定宝宝一生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关键问题1: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关键问题2: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关键问题3: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关键问题4: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关键问题5: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关键问题6: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关键问题7: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关键问题8: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家长要知道的儿童逆反心理形成原因
1.如果孩子做错事,不要过于严厉的教育,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害怕心理,甚至是讨厌心理,你可以在适当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告诉孩子刚才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第一次说教不成功,可以第二次。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开始打骂教育,这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做任何事情,孩子都非常惧怕家长。
2.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往往就会变得特别重要。比如说纽扣的问题,孩子经常会抱着自己不懂的问题问家长,有这样那样的好奇心,家长有的时候不知道,就开始对孩子打骂,甚至认为孩子这种想法是不正常得。这个时候就是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问的都是多余的,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查,不妨给孩子买一本书,或者是帮助孩子查询,然后告诉孩子。
3.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现在不少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同年龄段的孩子强很多,于是不顾他们的喜好,给他们这样那样的东西,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图。家长锻炼孩子要站在孩子立场上出发,让他们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家长也要适当奖励孩子。
培养孩子的个性
一、保持足够的耐心
孩子性格的培养,首先是父母自己性格的培养,就是说,培养孩子的前提是你教育好自己。你对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你的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性格发展的。所以,只有你保持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有耐心的接受你的培养。
二、统一教育标准
家庭中最影响孩子性格培养的,主要是每个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标准完全不一,甚至是对立,尤其是在隔代带孩子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孩子的父母之间、与老人之间都对一些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商量好,统一标准。否则,同样的事情,这个人允许做、鼓励做,那个人不许做、不让做,会对孩子正确的思维判断产生影响,他会本能的从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选择不同的人去帮自己。长此以往,父母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指令越来越难得到孩子的响应,根本不可能去培养其良好的性格。
三、尊重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哪怕很小的孩子也一样有。所以,父母要了解这点,要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对着孩子,而是用引导语气和方式,给孩子发挥自己的天性打开一条路。父母在家庭里营造这样一种温馨、民主的环境,这样的孩子今后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当然,尊重自我意识也要注意有所限制,不要将自我意识培养成为太过自我,也就是自我中心。毕竟,自我中心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他们在观察世界、考虑问题时,都是从自我角度来考虑,所以家长一是在原则性问题上,要懂得坚持,同样的,是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知道父母的拒绝是因为自己的无理要求;二是开始注重训练,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样怎么办
从你叙述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与其说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如说是你与前夫沟通的问题,孩子教育只不过是你们沟通矛盾的一个集中体现。你是一个原则性比较强、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的妈妈,而你的前夫则是一个比较随和、比较照顾孩子感受的人。
不知道孩子分别花多少时间和你们相处,如果你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实在存在不可调和得矛盾分歧,可以保持各自教育孩子的风格,不过要注意一点,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包括批评对方的教育理念,这样做会互相贬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造成孩子认知和情感上的混乱。如果可能倒是可以在孩子面前说说对方的好,因为教育方式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也让孩子感受到一点父母双方对对方的接纳,从而自己也学会更多的接纳。其实允许父母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对待孩子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丰富性。
至于孩子的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尊重。规则、身教重于言传。这里的规则是指基本规则,每位父母在对待规则的态度上感受是不一样的,估计你是一个对规则要求比较高的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规则是要有的,但规则太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样不利,可能导致孩子的道德感过强,长大后形成强迫倾向。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不要轻易体罚孩子
体罚孩子这种行为是要不得的,也是家长教育孩子失败的表现,可能一时的惩罚可以起到威慑的效果,但是后期不利的影响更为严重,所以不管孩子犯什么错误,都不要轻易的体罚孩子。
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育孩子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有时候孩子总会问你各种各样奇怪而幼稚的问题,这时候不要嫌孩子烦或者啰嗦,一定要耐心的给孩子解答,并趁机会教育一番。
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站长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孩子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不合理,有时候应该学会换位思考问题,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当时是怎么想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时,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要学会跟孩子讲道理
在孩子面前,把身上那种我是父母,你就要听我的那种想法收一收,要学会跟孩子讲道理,而不是通过暴力或者命令让孩子折服。
把孩子当朋友一样看待
有时候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要听自己的,可以把孩子当成亲密的朋友,相应的,孩子也会把你当成亲密的朋友,有什么事都会跟你说的。
用鼓励替代批评
在生活中要学会常常鼓励孩子,就算孩子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也不要去责怪或者批评孩子,要常常去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用孩子的语言进行交流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候用孩子的语言跟孩子沟通带来的效果会更好,而且有时候孩子也不能够完全理解大人说话的意思,用孩子常用的语言进行交流,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有些事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
在一些小事或者无关痛痒的事情上,同时又跟孩子有点关系的时候,可以尝试去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感情。
注意事项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这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和发展;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话,记住,不要一味批判;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小小年纪孩子为何总郁闷
如何让孩子领有快乐的心情、健康的行为?广州市脑科病院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殷青云博士认为,这象征着首先要培育孩子健康的性格,即能公道、踊跃地处理人际关联,处置碰到的挑衅、压力、挫折。一个理解如何对待挫折的孩子,是不会因一次考试失败就轻言自杀。而孩子性情塑造最要害的就是在于孩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当初的研究发现,50%的儿童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甚至成人的精神问题都可追溯到儿童期的家庭问题。
据懂得,今年之所以取此主题,是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寰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加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专家们呐喊,关注儿童青
123下页
近年来,素质教育提得许多,广州市第一国民医院心理医生尹平认为,家长们把“素质教育”懂得为“技能教育”,投入相称大的精神让孩子学钢琴,学跳舞,以期他们可能快人一步控制更多技巧,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这才是决议胜利与否的症结因素,而性格培养却往往是中国度庭教育最为忽视的。
孩子,你为什么老是“郁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诞辰,今年我国的宣扬主题简略而赫然:关注儿童青少年精力健康―――快活心境,健康行动。
“我基本不晓得她在想什么?”一个心焦的母亲向医生埋怨。殷青云说,这句话是在日常接诊中最常听到家长们说的。家庭教导应首先树立在孩子有问题能随时向家长讲出来,这第一个“沟通”关,良多家长过不去。>>
家庭教育:疏忽性格造就,沟通存在问题,过火关爱
在心理征询门诊中,让人担心的是,病人春秋已冲破传统以为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所谓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重大水平和连续时光上都超过了相应年纪所容许的畸形范畴的异样行为。其狭义上包含行为和情感两个方面,行为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盗、攻打、不听管教、离家出奔等,情绪阻碍如焦急、胆怯、抑郁和人际来往艰苦等。儿童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发育和社会化进程,还可能导致其成年时代产生适应不良、精神疾病和守法犯法。研讨发明,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重要危险因素顺次为家庭抵触抵触多、感情交换差、父母社会经济位置底、寄养或全托、儿童诞生时(后)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和母孕期疾病。
现在,“郁闷”竟成为不少孩子的口头禅。在衣食早已无忧的今天,他们为什么感触不到幸福,领会不到快乐?在通信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为何仍然觉得孤单跟愁闷?
少年心理健康迫不及待。
专家提示:假如由于各种各样的起因,孩子呈现比拟严峻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去看精神科医生。这些异常表示诸如:留神力疏散,多动,易冲动;对峙师长,处处违背,难于管教;对网络或某种嗜好成瘾,多门主课不迭格,浏览、盘算难题;精神缓和,焦急不安,无事自烦;孤单独卑,愁闷苦闷,勤于交往,情绪低落;兴致变淡,愿望骤减;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
随同着网络的遍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上海的一项考察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经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逝世了好”的主意。在有自杀闪念的孩子中,15.23%的人曾经当真斟酌过自杀。5.85%的孩子曾经有过自杀打算,其中实行自残而未遂者到达1.71%。然而,绝大多数父母对此一窍不通。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多少类:一是行为问题,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二是人格缺点,比方自大、激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三是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测验综合征、神经虚弱等。四是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癔症、精神决裂症等,往往是儿童与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22%,守旧估量,全国约有三五千万名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且患病率呈逐年回升趋势。对北京地域学龄前儿童的抽查显示,1993年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0.9%,2003年则增添到18.2%。
天津8岁至15岁的中小学生人群中有抑郁心情的占15.1%,其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而处于12岁和15岁小学、初中毕业班的孩子比例最高,分辨达到25.8%和 22.2%。
令人肉痛的数字
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5个,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精神疾病。其中,行为问题占到20%―30%,情绪问题占20%。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是以焦虑、恐怖、抑郁、逼迫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如非经常见的学校害怕症,简直每个孩子在必定阶段都会涌现这种恐惧反映。
打骂教育的危害
1)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
2)打骂孩子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与特点,一味地从自我出发,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差错或异议,使孩子感受不到亲子之情和慈母之爱,使孩子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3)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并且这些心灵创伤,往往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根源。
4)打骂孩子造成终生遗憾的事情时有发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杀的有之,离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5)打骂从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暂时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弄不好还可能使孩子养成说谎的毛病,变得阳奉阴违,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幼稚无知,分不清善恶好坏,也没有坚强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细致地教他学会分辨,积极地启发和引导。
6)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
7)孩子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还可能引起孩子对父母的蔑视,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错,我就打你”的观念后,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将来会成为权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8)是对孩子行为后果的一种不良处理方式,父母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但是,打骂本身并未指明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的,与之相伴随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适度、适时。
9)打骂教育,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代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
你是合格的面包控吗
1、健康面包怎么选
正确选择健康面包的方法是应该遵循“硬、淡、粗”3个原则,但是中国人选面包,普遍还是喜欢“软、甜、细”。
2、美味的面包怕“受冻”
面包购买回家后,什么时候吃更好,如何储存才能保“鲜”,很多人都不清楚。
大多数人购买回新鲜面包后都是储存在冰箱冷藏室。面包冷藏后容易变干、变硬、掉渣儿,营养和口感还不如常温下保存的好。研究表明,21℃-35℃是最适合面包的保存温度。专家表示,买回的面包最好2天内吃掉,常温下只需把袋口封严即可。如果要存放一周以上,应当包严实放至冷冻室内,拿出后用微波炉化冻到室温,吃起来口感很新鲜。
3、烤面包,有讲究
有些人习惯将面包烤着吃,能让它的香气散发,表面酥脆。专家提醒,烤馒头片和面包片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只需一两分钟,到微微发黄的程度就行了,千万不要一直烤到颜色发褐变黑,否则食用后不利于身体健康。
4、刚出炉的面包不宜立刻吃
新出炉的面包看上去非常新鲜,但专家说,任何经过发酵的东西都不能立刻吃,刚出炉的面包还在发酵,马上吃很容易引起各类胃部不适症状,放两个小时后方可放心食用。还有人喜欢吃大而松软的面包,觉得口感好,其实面包发酵也有一个度,体积过大不见得营养就多。
5、吃面包别剥面包皮
面包在烘烤时,产生一种物质积聚在面包皮上,不仅可使面包皮变黑变甜,更能激活抑制自由基活性酶,能够抗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为此,吃面包最好连皮吃。
面包控如何尽享美味又保持身材
面包控大多是女性朋友,但是面对面包的美味,她们一方面受不住诱惑,一方面又怕发胖。幸亏,我们还准备了针对减肥姑娘的吃面包技巧。
1、不要在吐司上涂太多的果酱
首先就是注意与面包相配食用的作料,我们一般不爱吃白口面包,所以在上面加了各色的果酱以及做成三明治,你所加的作料热量也是不同的哦,在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不需要剧烈活动的话,一定选热量低些的配合食用。
2、要注意三明治中所包的材料
夹馅面包的热量、油脂量都偏高,而一个硬面包圈的热量与一份同等重量排骨的热量是相同的,如果想减肥的朋友还是少尝试的好。面包中还是主推全麦面包,因为它其中含有铁、维生素B、维生素E、纤维、镁、锌和纤维素,常吃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癌症的风险。如果非常喜欢甜味面包,不妨选择吐司抹1小匙果酱。每天两片吐司抹花生酱、奶油或夹一片低脂奶酪,喝一瓶低脂牛奶或酸奶,如有条件,准备一点生菜、蕃茄、小黄瓜夹着吃,热量适中,营养会更加均衡。
3、多喝浓肉菜汤
使用多种低热量蔬菜制成的浓肉菜汤,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多喝这种汤,就会减少面包的摄取量,而且还可以吸收很多维他命及矿物质。
4、将吐司烤得酥脆
与白色柔软的吐司相比较,吃烤得酥脆的吐司其咀嚼次数自然增加。因为咀嚼(科学表明:咀嚼可助减肥)而刺激饱腹中枢神经,吃少量即可获得饱腹感。
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吃,因为此时面包还在发酵,马上吃容易得胃病,面包出炉后应至少放上两个钟头才吃比较安全。
5、吃含有食物纤维的面包
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吃过多的面包,因为其中的酵母很容易造成胃酸。食物纤维面包倒是不错选择,因为食物纤维会抑制身体中糖分及脂肪的吸收,防止肥胖。
孩子胆小怕事与父母教育方式不对
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给孩子选择年龄小的玩伴如果孩子胆小,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年龄大一些且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而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长切勿一厢情愿把孩子往优秀的群体中赶,“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情况,在教育中也会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最好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性格开朗、身体壮实、年龄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长待人热情大方的小伙伴,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样的小伙伴容易与年龄稍大但胆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样,而且小伙伴的家长待人热情大方,保证了孩子去玩时,大人不会干涉。
放手磨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妈妈们应该这样帮孩子选择幼儿园
我市3700余所幼儿园中,84%是民办园。幼儿园的收费合理吗?如何给孩子选一个放心的幼儿园?这些问题曾让无数家长心存疑惑。在3·15即将来临之际,昨日上午10点到11点,医师张高东,教育学博士李传英,原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给读者答疑解惑。
短短一个小时内,热线持续火爆,其中有20多位幸运家长,向专家提出了他们关心的问题。
选园时看资质看环境看理念
张女士:我家附近有两三所幼儿园,我该如何做选择呢?
李传英:选择民办幼儿园第一步是看办园资质,是否合格、达标。目前重庆市的幼儿园按照其硬件、软件分了不同等级,最高级别是示范园,而后有一级园、二级园、三级园等。当然,不同级别的收费有差距。这是首要参考标准。
其次,家长要走进幼儿园,观察环境,看教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图书、玩具、功能室是否丰富,园长妈妈的教育理念和幼教老师的精神面貌都很重要。而后,根据家庭情况,孩子的喜好来选择。
家长没必要太纠结是否双语
王女士:有的民办园标榜“双语幼儿园”、“外教”等,是不是这样的幼儿园级别就高?
李传英:这是误区。幼儿园的评级跟是不是“双语”没多大的关系。这只是一种特色。我们不提倡小学化办园,幼儿园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因此我建议家长不必过分纠结这些因素。
民办园价格标准没有硬性规定
钱女士:民办园都是同一等级的,但收费各不相同,有的2000多元一个月,有的1600元一个月,我们怎么知道收费合理吗?
申毅: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有政府出台的价格标准,民办园参照执行,但没有硬性规定,目前采取的是备案制,而非审批制。不同民办园根据自己的投入成本核算不同,其收费有差别是存在的。
早教既能教孩子也能教家长
苏女士:现在早教的收费相当高。上幼儿园之前,孩子有必要早教吗?
申毅:早教有它的好处,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送孩子去。目前50%的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早教不仅是“教”孩子,也是“教”家长,指导家长怎么陪孩子玩,碰到孩子成长的问题有哪些可行的操作方法。在早教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接触到跟自己孩子年纪相当的不同家庭,大家彼此沟通、交流,形成很好的“成长共同体”。当然对孩子来说,他们也交到了“小伙伴”。而且,一般家庭不会给孩子买大型玩具,一两岁的孩子却充满冒险精神,喜欢荡秋千、滑滑梯,在早教园里就有这些玩具。
能公布膳食调查结果更好
朱先生:我们每个月都要缴500元左右的伙食费,但不知道孩子到底吃到有营养的食物没得,反正我总觉得一上幼儿园娃儿就瘦了。
张高东:你是唯一一个打进电话的父亲。很高兴跟你分享我的经验。不同年龄的娃儿有不同的身高、体重达标线。不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也不建议把孩子的过去和现在比,只要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能达标,生长发育就没什么大问题。
当然,幼儿园的饮食问题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一所好幼儿园,它的厨房必定是干净整洁、分区布局合理的。一般每个区的妇幼保健院都要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合理膳食搭配是重点,幼儿园的菜谱是要被专家经常抽查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幼儿的伙食跟老师的伙食没有分开,因此家长势必会担心,老师是不是“抢”了孩子的饭吃;另外很多幼儿园只向家长公示了一周菜谱,而不是“膳食调查结果”,里面包含有采购情况、消耗情况、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分析。
远离小学化的幼儿园
熊女士:重庆晨报去年评选了民办放心幼儿园,今年还会再评选吗?能否分区域为老百姓推荐价位既合理,服务质量又不错的幼儿园呢?
李传英:我是上届的评审专家。听说今年还要继续评比。在我看来,放心幼儿园有三“好”,孩子吃得好、玩得好、活动好。
申毅:家长在帮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送孩子到幼儿园去做什么?”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远离那些“小学化”的幼儿园,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远离有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远离没有爱心的幼儿园。我也是重庆晨报去年“民办放心幼儿园”评审专家,我想我们会科学地细分标准,为家长评出一份“放心榜单”来。
张高东:我也参加过重庆晨报“民办放心幼儿园”评审,膳食看厨房、保育看管理。细节做得好的,品质一定不会差,能开门办园的,一定是有底气的。
父母如何跟两岁宝宝讲道理
NO.1 宝宝爱刨根问底
宝宝两周岁以后,语言掌控能力开始显现出来,你会发现他爱问问题了。宝宝常常会瞪着好奇的眼睛,看到什么问什么,一脸期待地等着你的“标准答案”。
心理学称这个阶段为“第一个成长关键期”。通俗地说,就是宝宝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为了快速了解周围的世界,宝宝通常会不放过任何发问的时机,甚至喋喋不休地追问到底。没有心理准备的父母起初会积极配合宝宝的提问,给出自己认为最正确、最合理的答案。然而,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回答得越有深度,宝宝对这个问题的疑惑也就越多,从而陷入大人宝宝皆迷茫的境地。
教育对策:太深的问题最好别给出“正确答案”
宝宝喜欢问“为什么”,只代表他开始有了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并不表示他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解力”!两三岁的宝宝还处于直觉思维阶段,靠感知获取信息的方式并没有变化。因此,你把他问的问题回答得过于“正确”,反而加深了宝宝心里的迷惑感。
有些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最好不要直接给宝宝“正确答案”!他并不会把这个得到的答案太当回事儿。而你不知道的是,宝宝只是想问问题而已,至于答案嘛,似乎没那么重要。
NO.2 常常无理取闹
两岁的宝宝依赖直觉思维,行为大多受情绪支配,不理智,在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常常无理取闹。在教育方式上,你要适应这一特点,通过感受来教育他。如果违背了这个特点,总给宝宝讲道理或批评教育,那是无法被他理解和吸收的。
就好像宝宝刚出生时肠胃脆弱,就算再有营养、再好消化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不适宜的。教育也是如此,你要根据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进行引导,才会获得教育效果。
教育对策:寓教于乐
宝宝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往往会激发他愉快的情绪,并愿意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你如果想要跟宝宝讲道理,就要使宝宝对你讲的道理感兴趣,而且还要使用宝宝容易理解的方式和内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最适合两岁宝宝的教育方式!你不妨抽出时间带着宝宝一起玩一些小游戏,通过大人参与游戏的示范作用,传授给宝宝对和错的判断标准。
NO.3 好模仿大人
两岁宝宝的模仿行为日渐明显,三岁以后会更加突出。宝宝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的外部的活动或动作,简单易懂。因为处于“自我意识”的启蒙期,他们仿佛觉得自己长大了,所以成人做的事会引起宝宝的新鲜感,他们就想尝试一下,模仿一下。
教育对策:父母发挥好榜样的作用
宝宝通过模仿获得感知和学习体验,你需要善于利用这个年龄的模仿特征,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让宝宝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逐渐形成稳定的性格特质。为此,父母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常会被宝宝模仿而形成种种不良行为习惯。
宝宝犯错时,你可以通过简单的重复行为来教育和影响他,切忌把教育概念化、复杂化,因为宝宝不可能理解你嘴里的概念,也不可能记得住你复杂的行为。例如,你告诉宝宝“打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对这句话中的“不道德”,宝宝就很难理解,而应改成“打人是坏事,因为被打到是很痛的”这样简单易懂的内容。此外,让宝宝在你的带动下先体会到自身言行的错误,然后再去引导他道歉,事后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并对宝宝勇敢承担的行为进行肯定,一定能强化他有更多的正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