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不能放床头 会被手机铃声吵醒
为什么手机不能放床头 会被手机铃声吵醒
人的睡眠是分周期和阶段的,每一个睡眠周期一般会经历5个不同的睡眠阶段,包括浅睡、熟睡等,当人体处于熟睡眠状态时,人的身体正在自我恢复,如果此时突然被手机铃声吵醒,人就会受到惊吓,短期里,记忆能力、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等都会下降,还可能会引起心慌、心悸、血压波动等问题。
祛斑注意事项
1每天八杯水.清早没有进食前一定要喝一大杯水可以清肠胃.(相信很多美眉们是知道的问题是做不做得到.)
2每天一便.坚持养好良好习惯排毒必要时可吃香蕉调理一下.
3切忌熬夜.熬夜是美肌的最大天敌.
4洗面的时候要彻底洗净不要有残留的化妆品
5少玩电脑手机不可以开机放床头有辐射对皮肤影响厉害.
手机强迫症困扰白领
很多人也许会发现手机强迫症的相关迹象。专家说,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那么,手机强迫症困扰白领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医大总医院等医院的心理门诊获悉,以往人们只知道常打手机会影响人体健康,而如今,心理门诊接治的因手机引发“手机心病”的中青年白领患者趋增。
“我的手机放在包里,一天到晚总觉得手机铃在响,常常取出看看,可是根本没电话……”某公司白领刘女士面对医生诉苦。
“我业务忙,24小时不关机,有时晚上为了等生意电话甚至能拿着手机睡着了,做梦都在打手机,就怕漏掉重要的电话和短信”,私营企业主李先生告诉记者。经心理医生初步咨询和诊断,他们患了手机强迫症。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理门诊专家宋全芳主任称,据该门诊近半年统计,因手机引发精神紧张等心理不适来就诊的中青年白领占门诊总数的三成左右。其中大部分人普遍有“手机幻听”的“心结”,这是因人们对手机过度依赖而产生的轻度心理障碍。同时,这种强迫症与职场压力、事业繁忙成正比,越是工作出色、做事追求完美的人,越容易被手机搞出心病。心理专家陈复平教授称,手机导致心病是个量的积累过程,对一般的“幻听”、“强迫”症状,可根据自己的个性改变工作性质,或调整工作、生活节奏等应对,或尝试通过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以便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和强迫症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此外,不能忽略有时“手机心病”也是睡眠不好、情绪低落及处于亚健康或其他疾病状态的某种外化,所以不能让“手机心病”掩盖其他疾病。
以上文章讲述了手机强迫症困扰白领的相关内容。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以上的相关症状如若发生,要及时采取措施,丢掉精神包袱。
手机关机可以放床头吗
有需要的话可以放床头。
很多人需要在睡眠之外的时间和人联系,或者获取最新的资讯,这是生活需要,而且关机后手机对人的影响很小了,在这样的情形下,手机是可以放在床头,手机对人的生活有较多的影响,除了拉近了人们的关系之外,也是获取资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正确使用手机有利于生活。
祛痘的5个良好习惯
1、每天八杯水。清早没有进食前一定要喝一大杯水,可以清肠胃。(相信很多美眉们是知道的,问题是做不做得到。)
2、每天一便。坚持养好良好习惯,排毒,必要时可吃香蕉调理一下。
3、切忌熬夜。熬夜是美肌的最大天敌。
4、洗面的时候,要彻底洗净,不要有残留的化妆品
5、少玩电脑,手机不可以开机放床头,有辐射,对皮肤影响厉害。
睡眠质量差怎么办 睡眠环境
室温20°是最舒适的睡眠温度,睡眠状态下最好关闭灯光,以免影响黑色素的分泌。同时,有1/3的人受环境噪音影响睡不好觉,
除了外界声音,手机铃声、加湿器和空调等电器的工作声音也是噪音的一大来源。建议保持卧室清洁、安静,关闭电子设备,远离噪音。
如何预防生活中的辐射
如何降低或减少手机辐射?
如何降低或减少手机辐射? 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使用手机通常是在靠近人大脑的地方,所以可能要比其他电器对人的危害更直接。
第1招:尽量使用蓝牙耳机,并在铃声响起后5秒贴近耳朵
有试验表明,用免提耳机来接听电话,可以避免接受移动电话释放的90%以上的电磁辐射,用蓝牙耳机的辐射是最小的。
试验还证明,在拨打手机的初起5秒钟内其微波的辐射剂量最大,这远远超出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规定的日接触剂量,因此,拨打手机时最好在铃声响起后5秒再贴近耳朵,接通瞬间应将手机远离头部。
第2招:手机尽量不要放在床头、口袋和腰间
有手机的人,一天到晚几乎都是贴身的。白天,男士多把手机挂在腰间或放在裤兜;女士则多拿在手上,挂于胸前或放在口袋里。晚上,很多人还把手机放在床头或充电,或当闹钟,或伴着手机上网入眠。
实验显示,手机离开人体越远,其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小。因此,晚上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或枕头下,能关机尽量关机,或者放在离人体较远的地方。
第3招:手机通话尽量“长话短说”
使用手机者应尽量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当持手机的一侧头部或面部感到发热、出汗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如果一次通话时间确需较长,那么中间不妨停一停,分成两次或三次交谈。同时,应左右耳交替或者使用耳机更为科学。
第4招:手机信号弱时少听电话
手机辐射功率是动态调整的,当手机信号弱时,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辐射变得很强。因此当手机信号变弱时,尽量不要把耳朵紧贴手机。
同时,不要在墙角处接打手机,因为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同样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应慎打手机。
上班族“守机”恐惧症
“我现在睡觉时,手机都是放在床头边,害怕漏掉电话。”在北部新区工作的曹仁松说起此事时,一脸的无奈。
他机不离身总觉电话在响
今年29岁的曹仁松在北部新区一家销售公司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外出跑销售、联系客户等,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拥有2部手机,一部用来专门联系客户,里面全是储存的客户的手机号码,而另一部用来联系要好的朋友和家人。
“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工作,每天的电话比较多,也比较繁忙,所以用来联系客户的手机,我都是24小时开机,就连充电器都随身携带,以防万一。”因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害怕因手机没电或不注意没留意到电话响,曹仁松逐渐地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时不时地翻看手机屏幕,检查是否有漏掉的未接来电。
“有时候手机明明就没有响,但我脑里总感觉响了的,就会下意识地检查。”曹仁松说,有一次,一位客户打来电话,由于手机不小心被按成了振动状态,他一直未接,到后面,他打开手机才发现手机上竟然有3-4个电话,他连忙打电话过去向对方道歉。
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曹仁松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在外出跑业务时,他还专门将手机设置成振动加铃声,而且将铃声的声音调整到最大,希望能第一时间听到,在晚上睡觉时,他也将手机放在床头柜前充电,防止睡得太沉漏掉电话。
玩手机也会出现强迫症
强迫症主要表现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有;1、强迫动作,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常见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2、强迫思维,常见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想象、强迫回忆等。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听到和自己手机相似的铃声就会情不自禁地检查手机,属于轻度手机强迫症,可以基本视为正常;中度手机强迫症的典型反应是不停的重复着掏手机、放手机,听到一点声音比如闹钟、微波炉、洗衣机的铃声都会怀疑是自己的手机在响,为每一次未接电话而痛心疾首;重症的手机强迫症就比较可怕了,往往伴随电话来临的幻听、幻想,穷于寻找下载各种与种与众不同的手机铃声,手机表面磨损度很高。
症状一:下出租车时摸摸口袋,手机丢没?出家门后检查检查,手机带没?离开饭桌低头看看,手机落(là)没?
症状二:工作、聊天、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就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
症状三:一段时间没电话进来,不由犯嘀咕:手机是不是又犯病啦?是不是没信号?是不是刚才会议放静音没转过来?最后一定会拿出手机证实一下;
症状四:草木皆兵,直把风声雨声车声马声当铃声;
症状五:偶有手机没带在身边,便有些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
症状六:半天没个电话,没个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据医学上定义: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手机依赖症怎样克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我国特别是追求时尚的白领阶层往往是频繁更换手机或一人多部手机,是对手机最为关注的人群。加之工作压力大,对手机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大,这种心理的不适应状况在白领人群中的发生率也出现了增多的趋势。此外,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有一些人通过频繁接电话来向别人显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证明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手机依赖症”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如:明明走几步就可到达的地方,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在等人的时候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如果不打就焦急难耐。“手机依赖症”严重的人还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调整生活可缓解
“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只要能够正视它,通过一些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就可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症状。
因为工作性质的转变而对手机产生依赖的人,实际上是由于部分固定交际对象的突然消失而带来的交流欲望的中断。这类人可以在生活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的情绪,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如果是对手机习惯性依赖的人,则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不是也担心自己是否得了“手机依赖症”了?那么就做个小测试吧!如果下列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定要小心对待: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上班族“守机”恐惧症
他机不离身总觉电话在响
今年29岁的曹仁松在北部新区一家销售公司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外出跑销售、联系客户等,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拥有2部手机,一部用来专门联系客户,里面全是储存的客户的手机号码,而另一部用来联系要好的朋友和家人。
“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工作,每天的电话比较多,也比较繁忙,所以用来联系客户的手机,我都是24小时开机,就连充电器都随身携带,以防万一。”因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害怕因手机没电或不注意没留意到电话响,曹仁松逐渐地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时不时地翻看手机屏幕,检查是否有漏掉的未接来电。
“有时候手机明明就没有响,但我脑里总感觉响了的,就会下意识地检查。”曹仁松说,有一次,一位客户打来电话,由于手机不小心被按成了振动状态,他一直未接,到后面,他打开手机才发现手机上竟然有3-4个电话,他连忙打电话过去向对方道歉。
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曹仁松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在外出跑业务时,他还专门将手机设置成振动加铃声,而且将铃声的声音调整到最大,希望能第一时间听到,在晚上睡觉时,他也将手机放在床头柜前充电,防止睡得太沉漏掉电话。
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会不会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请关注——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工具,备受人们青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手机依赖症”就是其中一个。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会不会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会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你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小心了,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的典型症状。
症状:手机不在身边会焦虑
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赵军燕介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联系工具和心灵伴侣。我国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然而,如果使用手机不当,甚至片刻也不能离开手机,就有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可能。在研究领域,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术语不同,‘手机依赖症’又被称为‘手机成瘾’‘手机滥用’‘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等,主要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状态。”赵军燕说。
“手机依赖症”多发于白领人群或青少年群体中,赵军燕指出,其主要表现症状如下:一、手机不离身,行为失控。二、手机功能受限带来情绪困扰: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情绪。三、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经济困扰。四、出现幻听症状。美国的一项研究在线调查了320名成人手机使用者,发现有2/3的人体验过手机“铃声幻听”情况,即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手机在振动, 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五、患者甚至出现各种身体反应。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手机依赖症与上网一样,包括依赖症状和戒断症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副研究员介绍说。
鉴定:目前非明确的精神疾病
“实际上,手机依赖症到现在为止还不是明确的精神疾病。”祝卓宏介绍,“因为手机依赖与其他精神障碍不一样,还没有明确特异性症状,而且依赖手机、不停查看手机等这些行为,到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病还不确定。国内外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个人都要用手机,如有人手机丢了就焦虑,是因为手机的内容、联系方式比较重要,这就不属于依赖的表现。”
赵军燕指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问题,根据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手机依赖症列为一种精神障碍,实际上,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TR)中界定物质成瘾(或依赖)的标准,重度依赖属于一种精神障碍。国外研究者正在研究和讨论,是否将手机依赖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技术成瘾,写入即将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V)版本中。”
治疗:提前预防手机依赖
“患手机依赖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有些人的关系需要用手机来维持,如我在门诊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妻子打不通丈夫的电话就会比较担心,这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不安全的表现。”祝卓宏介绍道。
“虽然,手机依赖症并没有明确成为精神疾病里的一种,但对于大众而言如果确实出现依赖症状,这时候还是要注意。”如何预防手机依赖的过度发展?祝卓宏解释:“首先,要分析依赖的原因是哪一类,如果对于信息的依赖,如从事销售等这类对信息依赖大的人员,那么拷贝手机信息资料,可以消除手机丢了或者丧失重要联系的焦虑,另外,手机里面不要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如果对手机游戏成瘾,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如果是第三种——关系依赖,那么患者就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不安全的关系,想办法建立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也有强迫症患者强迫性检查手机信息或出现严重的手机铃声幻听患者,需要看看精神科医生。”
对于如何防止手机依赖,赵军燕认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得到缓解,如多参加一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和朋友、同事一起旅游,外出散心,多参加体育活动等;此外,限制手机使用的次数。制定一个限制使用手机的计划,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手机,尽量使用固定电话进行交流。随着计划的施行,慢慢延长手机限制的时间,逐步消除手机依赖。如果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则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咨询。”
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常依赖手机的人更孤独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OL要小心“手机幻听症”
相信不少朋友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模糊间仿佛听到手机铃声在响,但是一看却根本没有来电,而这种情况被称作做“手机幻听症”。传统医学上的幻听是一种歪曲或奇特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刺激作用于听觉器官。病人有时会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但这种声音在现实的外部声场中并未存在。“幻听”困扰都市白领。
OL们要小心“手机幻听症”
“我平时把手机放到包里,每天隔不了多一会儿就仿佛听见手机响起,取出手机一看却根本没有任何电话。现在我总想把手机拿在手里,生怕漏掉重要的电话和短信。”在医院的心理门诊,刘小姐这样对心理医生痛苦地说。
而从事新闻工作的顾小姐,由于工作的需要,她每天与手机寸步不离,以便随时接听报社或读者来电。久而久之,她发现自己对手机产生了强烈的“恐慌”。“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总是在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惊醒,觉得听到自己手机铃声。我明明记得睡前已经关机的,但还是觉得有铃响,真的听得非常真切。”每天晚上顾小姐总要这样折腾好几次,晚上9点睡下去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着。
“实在是不行了,就干脆把手机电池板卸下来,才能安心睡觉。”
和顾小姐有相同情况的上班族并不在少数,小编从众多心理门诊了解到,类似的情况正困扰着许多年轻的上班族,这样的病人已占心理科门诊的近三成。专家表示,这种“幻听”往往是由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偶尔出现并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但如果这样的情况频繁出现就要小心“强迫症”了。依赖手机引发“幻听”
专家分析,“手机幻听”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源于现代白领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所造成的“强迫症”。“幻听”现象多与职业有关,如销售、咨询、媒体等从业人员频繁使用通讯工具,往往在铃声一响时就得立即投入工作,这些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诱发“幻听”,而在就业高峰时期,不少应届毕业生也会加入手机“幻听一族”。
对此,专家认为,“手机幻听”现象尚不能归入“幻听症”的范畴,因为后者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的前期症状,而目前普遍困扰都市人生活的“手机幻听”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人们有的时候是在明知道不是自己的手机在响,还是不自觉地拿出手机,这其实是身体里的潜意识给出提醒,告诉你,必须要缓解压力了。”
相信不少朋友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模糊间仿佛听到手机铃声在响,但是一看却根本没有来电,而这种情况被称作做“手机幻听症”。传统医学上的幻听是一种歪曲或奇特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刺激作用于听觉器官。病人有时会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但这种声音在现实的外部声场中并未存在。“幻听”困扰都市白领。
适时释放压力
有这四个症状你就得了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更容易“赖上”青年白领女性、中年男性和大学生这三大人群。目前关于“手机依赖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一下:所谓“手机依赖症”就是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对使用手机有不可控制的渴望,不使用手机时,会感到痛苦,这些行为会影响使用者的人际关系、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手机使用者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手机依赖症”的程度,但是我们确实对手机有依赖行为了,如果你存在以下行为,如果不及时控制,就很有可能患上“手机依赖症”。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大多数时间都是手拿手机,而不会放到包包里。
2.手机不响,心里打鼓
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手机铃声响起,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并会查看是否有未接来电;别人手机铃声响起,常常会不自主的看自己的手机。
3.大事小情,手机来办
强烈关注手机信息,几乎所有的交流都用手机进行,有事没事都要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
4.信号要满,电量得足
如果手机没有信号或是信号减弱,就会心情烦躁、不安;手机没电就会心慌意乱,会随身携带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