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当心是患了大病
抽搐当心是患了大病
内分秘、代谢疾病
(1)血糖变化:成人胰岛细胞瘤、糖尿病患者口服过量降糖药而进餐很少时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二便失禁,此时测血糖显示2.75~3.3 mmol/L以下,或高血糖,如非酮症性高渗性高血糖、半乳糖血症也会出现类似癫痫样发作,经及时纠正血糖后即能控制发作。
(2)心源性发性:心脏节律紊乱:病窦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心室预激综合征、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室性心动过速;主动脉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可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唇青紫、二便失禁,做心电图显示异常,经对症治疗后发作停止。
(3)肝性脑病:肝昏迷前期可出现扑翼样震颤,除此之外,还可有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肝功能损害、黄疸、出血倾向、肝臭、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血氨明显增高>117.4 μmol/L(200μg/dl),此时纠正肝功能后扑翼样震颤可能消失。
(4)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晚期尿毒症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水中毒、频繁呕吐、坏死性小肠炎、胃肠道手术、灼伤后脑病等引起的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水中毒、高碳酸血症、高血钠均可引起四肢抽搐,此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后,抽搐停止。
(5)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佝偻病:三者都可出现血钙降低,当血钙降低至2 mmol/L以下即可产生手足抽搐,也可有痫样发作,此时快速给予l0%CaCl210 ml溶于25%葡萄糖液20 ml静脉推注,提高血钙浓度即可制止抽搐。
(6)甲状腺功能亢进: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1:(4~6),各组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为多见。患者舌和二手平举时可出现轻微震颤,典型病例除此之外,还有高代谢症群、甲状腺肿、突眼症与T3、T4增高,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震颤可改善。
(7)卡马西平引起的抽动:卡马西平可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尿崩症。一般其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害、共济失调等,但偶也可引起抽动。曾有报道患者因复杂部分性发作接受卡马西平治疗3~6周后出现面部抽动,频繁眨眼,张闭口、舌运动,且持续数月。抽动出现的时间与卡马西平治疗之间存在联系,其血浓度均在治疗范围内,没有卡马西平的其他中毒症状和体征,提示可能系特异质反应。在未停用卡马西平的情况下,抽动消失,提示卡马西平治疗导致儿童抽动是可逆的,故对该现象的出现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但不一定要停药。
(8)破伤风、狂犬病:全身肌肉疼痛、强直性持续性痉挛,偶见阵挛性抽搐,间歇期肌肉也不松弛,且以咀嚼肌明显,牙关紧闭。狂犬病有咽部痉挛,引起恐水症,意识清醒,受外界轻微刺激即可诱发抽搐,每次仅数秒钟。
(9)癔病性抽搐:往往有精神因素,受刺激后加剧,伴有焦虑、烦躁,抽搐无规律,持续时间长,往往有哭吵,受暗示后好转,无自伤及二便失禁。
(10)马钱子、士的宁中毒:意识不丧失,开始即有阵挛性抽搐,逐渐发展成强直性发作。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单纯部分性发作:是癫痫的一种发作类型,不伴意识障碍。可表现为一系列的局部重复抽搐动作,大多见于一侧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发整个一侧面部或一个肢体的远端,发作也可自一处开始,按人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顺序缓慢地移动,如自一侧拇指沿于指、腕、肘、肩部扩展。较严重的发作后,发作部位可留下暂时性的瘫痪,若该处原已有瘫痪,可暂时性加重。局部抽搐偶可持续数小时、数目、数周,病灶在运动区或其邻近颉叶,多为症状性癫痫。
(2)面肌抽搐;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可能与面神经受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受压有关。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起病时多为眼轮匝肌间隙性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肌肉,口角抽搐最易引起往意。抽搐可因疲劳、精神紧张而加重,入睡后停止。神经系统检查除面肌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可应用镇静药、地西泮、抗癫痫类药物或理疗等来减轻症状,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3)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慢性多发性抽动,是一种运动障碍病,多在2~13岁起病,男孩多见。面肌、眼肌、颈肌或上肢肌迅速的反复规则的抽动,以后又出现肢体或躯干短暂的、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常于肌肉抽搐开始后2~4年内发出各种怪声,如喉鸣声,咳嗽声,发哼声,猪、狗怒吼声或吹口哨声等,症状呈波动性,抽搐形式亦有波动。无意识障碍,精神紧张时加重,注意力分散时减轻,入睡后消失,町用镇静剂、酚噻嗪类药治疗或进行心理治疗。
(4)习惯性抽搐:多见于儿童、青年,常表现为瞬眼、摇头、转颈、耸肩、怪柑或肢体怪异动作等,动作较为刻板。无目的性,或发病前因衣领过紧,转伸颈部,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此后松解衣领无效,心理治疗和镇静药物可缓解。
(5)脑干功能失常:脑于可因肿瘤、出血、血栓、炎症而间歇性出现去大脑强直发作,角弓反张、神志丧失、青紫、瞳孔散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明显脑十定位体征。
(6)脊髓病变:可出现下肢抽搐,但其抽搐往往由于脊髓病变出现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引起,可伴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排便困难,排尿不畅,一旦接触下肢即可引出抽搐。
看到上文的介绍,我们对于抽搐的原因是有了大致的了解,另外我们还需要多加的学习关于抽搐的急救方法,那么,当我们身边有突然抽搐的人,除了拨打120之外,你还可以尽点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
小儿发烧抽搐原因是什么
宝宝发烧是让父母感到焦虑不安的事情,他们深怕发烧会引起抽搐,继而导致癫痫发作。由于小儿的脑部不及成人般稳定,在高温的刺激下,可能导致抽搐。那么,小儿发烧抽搐原因是什么?
发高烧引起的抽搐亦有一定的遗传性,约10%患此症的孩子的父母年幼时亦有类似记录。很多家长担心此类抽搐会演变成癫痫,事实上,除非患者家族有癫痫的病例,否则发展成癫痫的机会并不高。
高烧引起的抽搐,一般在小孩子因上呼吸道受到感染或患中耳炎而发热时出现。抽搐一般在患者发高烧那天内发生(如果在发烧后几天或退热后才出现的,可能别有原因)。患者失去知觉四肢或全身抽搐,病状如大发作性的癫痫,同样的情形甚至一天发生数次。
高热引起的抽搐,一般并无大碍,亦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不过,假如抽搐是局部性,即表示脑部局部有总是属癫痫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便相对提高。为找出致病的原因,医生可能会抽取孩子的脑脊髓检验。如果孩子患上脑膜炎,也可及早察觉治疗保护孩子脑部,免受损害。
孩子发抽搐的时候,不少父母都担心高热会令孩子脑部受损。然而,高热损害脑部的情况实际上非常罕见。婴儿发烧,103F、104F已算高热,但并不足以损害脑部;即使体温高达105F,机会亦不大。其实,孩子生病时对脑部构成威胁的,是侵入脑部的病毒而非高热,故父母大可放心。
面肌痉挛患者抽搐有什么特点
知道面肌痉挛疾病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该疾病的一大特征,就是病人们的面部会不由自主的自己抽搐。但是根据患者们的病情不同,他们的抽搐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越是严重的患者抽搐越是严重的。下面就一起了解下面肌痉挛的症状特点。
面肌痉挛的发病人群以中年人为主,而这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首先从其抽搐情况我们进行一下了解。
1、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可表现为不规律、阵发性、快速的抽搐。
2、在病情初期的时候,抽搐比较轻,之后会延长到数分钟或是更长,间歇时间逐渐的缩短,抽搐会逐渐的频繁。
3、在面肌痉挛病情初期的时候,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侧的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且会逐渐缓慢的扩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会更加的引人注意,病情严重面肌痉挛的患者甚至会累及底呕埃同侧的颈阔肌。
4、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面肌痉挛病人常常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活学习,严重影响着面肌痉挛病人的身心健康。大多数病人在入眠后抽搐停止。
另外,从其抽搐程度的轻重角度,再来看一下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
5、少数面肌痉挛病人在出现有抽搐的时候常常会伴有面部的轻度的疼痛,极少数患者可以伴有同侧的疼痛或是耳鸣。
6、如果面肌痉挛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表现为强直性,可以引起口角向同侧歪斜,同侧不能睁眼、没有办法说话。会经常因为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加剧,不能自己控制发作。
7、双侧面肌痉挛患者很少见,如果发生,常常是两侧先后起病,大部分为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在发作,并且抽搐一侧轻,一侧重。目前尚未见到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的面肌痉挛患。
以上就是面肌痉挛的症状特点的介绍了,相信大家一定了解清楚了。想要进行面肌痉挛的治疗就要尽早了,因为专家们说疾病越是早治疗,效果才会越好的。希望上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脏抽搐疼是什么病
心脏抽搐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果是年轻人(40岁以下)心脏抽搐,就不要紧张,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谓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指可以有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但是其实心脏本身没有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也就是说,心脏本身和健康人的心脏没有任何区别。
心脏抽搐多见于青年女性,男性发病率稍低,简单说就是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可以伴随失眠多梦,总之不需要特别治疗,更不要过分紧张,不需要看医生的,放松心态即可。
老年人心脏抽搐则可能是因为冠心病等,需要尽快检查治疗。
青少年抽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青少年抽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西安大唐癫痫诊疗中心为您介绍,青少年正处于活力无限,喜欢各种运动、尝试的时候,但是,抽搐在青少年当中并不少见。那么,为什么青少年会抽出呢?下面,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专家为您介绍:青少年癫痫发作时,没有完全相同的癫痫的症状表现,而有些症状还是癫痫患者较为常见的,比如,记性不好,睡眠障碍,对着人傻笑等都有可能发生,也是较为常见的典型癫痫症状,在众多的癫痫患者中,儿童就是一个常见的易发人群,而且,很多的时候,青少年在长时间上网结束后,抽搐开始发作,或者伴随有一些抽风表现。
青少年抽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当青少年抽搐时,不要武断的认为就是什么病导致的,要在详细的检查之后,确定病因,再进行治疗。如果只是由于缺钙或者是着凉引起的抽搐,却按照癫痫或者是高热来治疗,只会适得其反。但是,如果一旦确定青少年抽搐是由于癫痫疾病所致,那么,患者就一定不能不及时治疗
抽搐并非全是癫痫
抽搐并非全是癫痫
对于抽搐人们想到最多的当时是比较常见的癫痫病。但并不是所有的抽搐都是癫痫病, 也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了。
这天夜里,江阿姨忽然被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给吵醒了,她一听,是28岁的儿子小元房间里传出的声音,再仔细一听,声音又没了。没睡多久,又是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比刚才大,且时间长,江阿姨忙起床看看,发现儿子躺在床上口吐白沫、不停抽搐。几分钟后抽搐停止,小元才回过神来。
江阿姨连夜和儿子到医院看急诊。正看着病,小元第三次抽搐,医生发现其几乎没有脉搏,心跳骤停。随后,通过心脏造影发现,小元原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抽搐都是因此引起的。
第一次抽搐排除“先心病”
很多人以为抽搐就是癫痫发作,其实,除了癫痫,先天性心脏病也可出现抽搐。
小元的先天性心脏病之所以会引起抽搐,是因为其心脏动脉血管穿过心脏肌肉,当心脏肌肉收缩时,阻断了心脏的血流,导致其心跳骤停,因此发生抽搐。临床上常见到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跳停止而发生抽搐。
癫痫抽搐发作不如先天性心脏病发作那般凶险,由于后者发生抽搐往往伴随着心跳停止,时间长一点就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第一次突然发生抽搐后,千万别大意,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抽搐并非全是癫痫
癫痫发作、高烧惊厥是最常见也为大众最熟知的抽搐原因。但急性心源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抽搐也不鲜见,平时容易误认为是癫痫发作而耽误了检查,失去了治疗和预防准备的时机。这些患者往往有心脏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发作时突感恶心,而后发生意识丧失,颜面及口唇青紫,四肢抽搐,发作一般持续数秒钟自行缓解或因发生心搏骤停,如不及时心肺复苏,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死亡。
其次,脑炎、脑膜炎、低血糖、中毒等也会引起抽搐,低血糖可诱发糖尿病患者的抽搐,还有的患者发生抽搐甚至可无任何诱因。
癫痫的抽搐发作频繁,时间稍长,且抽搐之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恢复意识,而先天性心脏病的抽搐时间短,抽搐停止后可马上恢复意识。
面部抽搐当心这些疾病
关于儿童抽动症、癫痫和面肌痉挛的区别:抽动症、癫痫不仅仅是脸部的抽搐。抽动症多发生于儿童,是大脑基底节的功能发生了紊乱,导致脸上对称或不对称的、变化多样的抽动,一般还伴有挤眉弄眼、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癫痫就更复杂了,因此结合一些其他的症状,就可以区分开来。
面肌痉挛与面瘫、三叉神经痛有哪些区别:虽然这都是脑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但这是三种不同的疾病,通过症状就可以进行区分。面肌痉挛和面瘫虽说都是面神经的功能出现问题,但发病机制完全不一样,因此面肌痉挛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面瘫。
面神经主要是支配面部肌肉运动的神经,如果出现炎症、水肿、供血不足,面神经传导障碍,没法继续支配相应的面肌正常工作,面肌运动不起来,就会出现眼歪嘴斜等症状,这就是面瘫;
如果面神经受到周围血管的侵犯,血管搏动,神经也跟着发放异常冲动,面神经功能亢进或者短路,支配面肌异常运动,这就是面肌痉挛了。
面神经和三叉神经虽然都掌管的面部肌肉,但前者管面肌的运动,后者管面部的感觉,比如冷热、触觉、痛觉等,都是由三叉神经来传导的。如果三叉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压迫,脸部会出现麻木感;如果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刺痛感,这就是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和梅杰综合征的区别
梅杰综合征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以双眼睑痉挛为首发症状,睑下垂和睑无力也很多见。面肌痉挛多表现为半侧面部痉挛,另外半侧面部及眼部皆表现正常。梅杰综合征一般痉挛在睡眠、讲话、唱歌、打呵欠、张口时改善,可在强光下、疲劳、紧张、行走、注视、阅读和看电视时诱发或加重。
眼皮异常跳动或面部肌肉抽搐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切忌自行诊断用药,造成病情耽
原发性面部抽搐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抽搐,了解其相关症状,便于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病变初期症状较轻,多表现为一侧眼轮匝肌出现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即眼睑跳动),但不易引起患者注意。随病情发展,病变可逐渐扩展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严重时可累及颈阔肌,从而波及半侧面部。其中,口角肌抽搐最为引人注意;起初抽搐较轻,一般仅持续几秒钟,间歇时间较长。病变后期抽搐逐渐频繁加重,常表现为阵发性、快速及无规律性的抽搐,持续时间可延长至数分钟甚至更长,而间歇时间则逐渐缩短。病变严重时患侧面部呈强直性挛缩,导致同侧眼睛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倾斜,致使患者无法说话。疲倦、自主运动及精神紧张会使抽搐加剧,而睡觉后多数抽搐自动停止。
抽搐时间长短不定,短则数秒、长则数分钟,且间歇期时间长短不定,这些均会使患者感到心烦意乱,而出现紧张、恐惧的表情,并影响身心健康。
当病变累及颈阔肌时,会使口角肌抽搐加重,并引起其他症状如面部疼痛、头痛、耳鸣等。
抽搐是什么病
儿童抽动症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发病年龄以5-7岁为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其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有的患儿始终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抽动,有的患儿抽动部位不固定,还有的患儿则是各个部位同时发生抽动。当抽动开始时,患儿本身能意识到,但无法克制这类儿童多数具有敏感、羞层、不合群、容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有些儿童同时还伴有遗尿、夜惊、口吃等症状。习惯性抽动的病因较多。有的起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可以诱发本病。
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有 (1)受惊吓,如突然受到狗的袭击,过马路时几乎被车压伤等;(2)慢性焦虑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常见的躯体因素有 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及其他急性病症。家长和老师怎样正确对待儿童抽动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或老师碰到这种情形,切莫责怪孩子,因为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2.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家长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3.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另外,要启发孩子建立住处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会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4.对极少数顽固性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
家长们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绝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家长们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绝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对孩子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影响,只要家长懂得怎样去正确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抽动行为就一定会自行消失。目前认为,儿童抽动症,症状较轻者,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服药治疗。如症状严重,可在医师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以氟哌啶醇为首选药物,约85%患儿可达明显的疗效,开始剂量为0.5-1毫克,每天2次,以后根据服药效果调节剂量,同时并用安坦,可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
面部抽搐注意事项有哪些
1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
2平时心情保持愉悦,轻松,劳逸适度,充足睡眠。
3减少外界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
4患者应注意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5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不规则的肌肉抽搐,无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病因不清楚。
发病以中年女性为多,起病常为下眼睑的轮匝肌阵发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向一一侧面部扩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显。抽搐程度不一,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安静或睡眠时消失。少数严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个一侧面肌。抽搐多限于一侧,双侧者甚罕见。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件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应考虑颅内病变,需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