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乙脑的预防

小儿乙脑的预防

什么是乙脑?乙脑发病症状有哪些?乙脑就医指标是什么?又如何预防乙脑措施?给宝宝打乙脑预防针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乙脑

乙脑又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2~6岁的幼儿最容易得病。患病的宝宝常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症等特征,患病严重的宝宝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猪和其他家畜),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在发病初期宝宝通常起病情较急,发热39℃~40℃以上,汗少、嗜睡、精神萎蘼等;后期体温持续高热,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昏迷、抽搐。

护理患了乙脑的宝宝,爸爸妈妈首先要保持病室的安静,注意宝宝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就医指征:

一旦宝宝出现体温居高不下、精神恍惚、呼吸急促或困难、脉搏紊乱、血压过高、瞳孔放大等状态,应立即就医。宝宝高烧时可用30%的酒精给宝宝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或用降温床或冷褥。

预防措施:

预防乙脑的最好办法是预防接种,让宝宝按时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北京地区宝宝1岁时首次免疫1针,2岁时接种第二针;6岁时再加强接种1针,除7~9月外,一年其他时间都可以接种。另外需要注意灭蚊。

如果宝宝高热持续不退,可以用酒精掺水擦浴、头枕冰袋,或者额部放冰袋降温。

在宝宝发病期间,应保持宝宝的皮肤和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小提示:平时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做好宝宝的体质锻炼及抵抗能力的增强工作。

哪些疫苗是必须打的 乙脑疫苗

注射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点预防对象是6个月至10岁的小儿,疫苗注射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1月进行,免疫期为1年,2岁、6岁、10岁各复种1次。

小儿脑震荡预防

1.看护好各年龄段小儿,防止坠床,撞击等脑外伤。

2.发生脑震荡后要多注意休息。脑震荡患者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的用脑。如果是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渐渐的下床走动。患者应该吃些清淡的食物。

小儿脑震荡护理

1.在自我康复过程中如仍有头痛、头昏、睡眠不佳等症状,可以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早日康复。

2.生活有规律,纠正不良习惯与嗜好,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其时间和强度可逐渐增加,使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

小儿脑瘫的预防

脑瘫并不是只有出生以后才会发生的,这种疾病很有可能是由于母亲在怀孕的过程中不注意某些事项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想做好脑瘫的预防工作就应该从怀孕的时期做起,脑瘫是小儿时期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了,会有较多的新生宝宝出现脑瘫的症状,因此他们的脑部方面受到了伤害,大家应当将脑瘫关注起来,而且还应当进行相关的预防工作,接下来带大家认识一下小儿脑瘫的预防办法有哪些呢。

小儿脑瘫的预防:

预防孕妇的心肺疾病:心血管及呼吸功能障碍可导致早产儿的脑缺血,如动脉导管未闭、低血压、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症等。防止经常性受到辐射:孕妇暴露于放射线等辐射环境会大大增加宝宝患小儿脑瘫的几率。不可滥用药物:母亲滥用药物可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如***母亲的胎儿宫内生长迟滞、注意力缺陷等。

多胎妊娠风险高: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在多胎儿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儿.多胎妊娠容易导致胎盘功能相对不足;胎儿间的输血综合征会使胎儿贫血、低体重、心衰等;多胎妊娠还易合并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警惕妊娠期外伤: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外伤多发生在妊娠晚期,而母亲妊娠期外伤与小儿脑瘫(脑性瘫痪)发病有密切关系。此外,妊娠期外伤还会引起胎盘血流减少、胎盘血栓形成和胎膜早破,甚至很小的外伤也可使胎儿死亡或胎儿早产。

坚持优生优育,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有高血压、妊娠毒血症可及时治疗,避兔难产;保证孕妇良好的营养、预防早产;孕期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怀孕期间(尤其头三个月)做好风疹预防工作;鼓励母乳喂养,增强婴儿抵抗感染的能力。婴儿出生后定期去医院检查,早期发现发育迟缓的症状,给予及时指导及治疗;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防止脑膜炎及其他传染病发生;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以及发烧的正确处理,有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早期发现,早期发现可疑脑瘫的患儿是实施脑瘫康复的关键,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食发育3个方面来观察。运动方面,出生后1一2个月,身体特别僵硬,穿衣或活动其身体时感到困难;3个月时双腿僵硬,不能抬头,双手不能支撑,侧卧时,头偏向一侧,一侧肢体屈曲,另一侧伸直,双手不能放在一起;6个月坐时出现圆背,不能抬头,上肢僵硬,手握拳;将其推向坐位时,头后仰或背向后伸;9个月时用手玩东西的能力较差,下肢僵硬,脚尖着地,不能用下肢负重;12个月不能扶物站立,下肢僵硬、脚尖着地;不会爬,只用身体一侧或用手拖自己;或者,双腿软如棉,不能抬头,悬空抱对其四肢下垂、活动少,抬头、坐和运用双手活动迟于同龄孩子或常用一只手活动;18个月时一侧上肢僵硬,一侧脚尖站立行走,站立平衡差;大部分时间用一只手玩,一侧下肢可能僵硬,坐时一侧身体负重。

我们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定期的做好产检工作,及时发现孩子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脑瘫的危害性十分严重,相当多的小宝宝会出现脑瘫的症状,希望大家应当深入了解一些脑瘫的知识,应当重视此病的预防工作,积极的预防就能减少脑瘫的出现了。

小儿乙脑的食疗

气阴两伤型:

神疲气弱, 纳谷不香, 夜寐欠安, 舌红, 少苔, 脉细弱.

(1) 五汁饮

〖组成〗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各适量.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

〖用法用量〗将以上5 汁和匀后频频饮服.

(2) 沙参粥

〖组成〗沙参20 克, 麦冬10--15 克, 粳米10D 克, 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养阴益气生津.

〖用法用量〗先将沙参、麦冬同入砂锅煎汁, 去渣.再与粳米同煮为稀粥, 最后放入冰糖溶化即成.

(3) 地黄竹沥粥

〖组成〗生地黄汁30 毫升, 生姜汁10 毫升, 白蜜10 毫升, 粳米100克, 淡竹沥40 毫升.

〖功能主治〗养阴益气生津.

〖用法用量〗先将粳米煮粥, 待熟时放人地黄汁、姜汁, 煮至粥熟.然后放入白蜜、竹沥, 搅匀即可服用.

真阴亏损型

低热盗汗, 面红心烦, 形体消瘦, 神志呆迟,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虚数.

(1) 二冬枣仁粥

〖组成〗天冬10 克, 麦冬10 克, 枣仁10 克, 粳米100 克, 白蜜适量.

预防蚊咬引起小儿乙脑

子叮咬会网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从现在起,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个预防接种点接种乙脑疫苗。

据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先容,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经蚊子网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网传染病。乙脑患者大多数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在39℃至40℃,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潜伏期一般在10至14天左右,进进发病期后,症状加重。

乙脑通过蚊子叮咬网传播,发病主要在夏秋天节。目前,对于乙型脑炎,国内外还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治疗照护

1。饮食与营养

留意给宝宝足够的营养及水分,根据各地条件给予清凉饮料和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绿豆汤、牛奶、豆浆、菜汤等,昏迷时医务职员会给予鼻饲,家长要留意随时清楚宝宝的呕吐物,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2。对症治疗

到目前为止,临床尚无治疗乙型脑炎的殊效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因此该病仍严重地威胁着宝宝的健康和生命。医院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

3。留意补液

宝宝高热、惊厥时易脱水,家长应留意补充液体,尽可能以口服补充为主。宝宝症状严重时需要静脉输进液体,同时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补液不宜太多,以防脑水肿加重及脑疝的发生,小儿天天每千克体重50~80 毫升,但需要根据宝宝高热、出汗、呕吐及进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补充的液体以5%~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与生理盐水(3∶1~5∶1)为主。

4。做好口腔护理

宝宝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家长应做好宝宝的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一般逐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有口腔炎者可用2%甲紫涂擦或用冰硼散、青黛散。宝宝患有真菌性口腔炎时可用弱碱性的含漱液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的硼砂溶液漱口,也可以制霉菌素涂擦。

5。清洁皮肤

宝宝会经常流汗,家长应留意擦洗,随时保持皮肤干燥,对骶尾部及其他骨隆起处可用热毛巾或30%的乙醇涂擦及推拿,以促进局部血循环。经常给宝宝翻身,防止褥疮形成,对症状严重的宝宝应定时定向翻身、拍背,一般每2小时一次,以防发生肺炎。

6。功能锻炼

度过急性发病期后,在后遗症期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进行后期治疗,并应加强宝宝的功能练习。对有智力障碍的宝宝,家长要反复启发诱导,从宝宝所熟悉的人或物以及简单的文字或词句开始,一点一点锻炼宝宝的记忆力,从而达到恢复智力的目的。对有吞咽障碍的宝宝,应哺喂流质饮食,从一滴一滴地喂,到一口一口地喂,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逐渐练习宝宝的吞咽功能。喂食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和适宜的光线,以防呛着宝宝。

小儿乙脑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变化、惊厥等。

一、病程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

3、恢复期:此时患者体温可在2~5天逐渐下降及恢复正常,意识障碍开始好转,昏迷患者经过短期的精神呆滞或淡漠而渐转清醒,神经系统病理体征逐渐改善而消失。部分患者恢复较慢,需达1~3个月以上。重症患者因脑组织病变重,恢复期症状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多汗、失眠、神志呆滞、反应迟钝、精神及行为异常,失语或者特别多话,吞咽困难,肢体强直性瘫痪或不自主运动出现,癫痫样发作等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大多在半年后能恢复。

4、后遗症期:后遗症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等,如予积极治疗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昏迷后遗症患者长期卧床,可并发肺炎、褥疮、尿道感染。癫痫样发作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身。

二、婴儿乙脑临床特点 发病时可表现为轻泻、流涕、轻咳、喘息、嗜睡、易惊或哭闹,且惊厥发生率高。无脑膜刺激症者比例高,但常有前囟隆起,脑脊液检查正常者较多,并发症少。

三、老年人乙脑临床特点 60岁以上患者,发病急,均有高热,病情严重,重型及极重型占86.1%及91.7%。出现昏迷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部分伴循环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达66.6%。多并发肺内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肌损害等。

四、临床分型 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惊厥,体温在38~39℃左右,头痛及呕吐不严重,可有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多数在1周左右恢复,一般无后遗症。轻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者临床上常易漏诊。

2、普通型:体温常在39~40℃之间,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昏迷、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明显,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可有一次或数次短暂惊厥,伴轻度脑水肿症状,病程约7~14天,无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无后遗症。

3、重型:体温持续在40℃或更高,神志呈浅昏迷或昏迷,烦躁不安,常有反复或持续惊厥,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可有定位症状或体征,如肢体瘫痪等。偶有吞咽反射减弱,可出现重度脑水肿症状。病程常在2周以上,昏迷时间长者脑组织病变恢复慢,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4、极重型:此型患者于初热期开始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5~41℃或更高,伴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持续惊厥,于1~2天内进展至深昏迷,常有肢体强直性瘫痪,临床上有重度脑水肿的各种表现,进一步发展呈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发生脑疝,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有严重后遗症。

五、脑部病变定位

1、脑干上位:病变累及大脑及间脑,未侵犯脑干,临床上有昏睡或昏迷,压眼眶时出现假自主运动,或去皮质强直,如颞叶损害可致听觉障碍;若枕叶损害可有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等。眼球运动存在,早期瞳孔偏小或正常,颈皮肤刺激试验时瞳孔可散大,呼吸始终正常。若丘脑下部病变,该部位是自主神经的较高级中枢,又是体温调节中枢,可出现出汗、面红、心悸及心律不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出现超高热等体温调节障碍。

2、上脑干部位:病变在中脑水平,同时有第3对至第8对脑神经中的部分神经受影响,患者处于深昏迷,肌张力增高,眼球活动迟钝,瞳孔略大。对光反射差或消失,呼吸异常。呈中枢性换气过度,引起呼吸性碱中毒,颈皮肤刺激试验可见瞳孔有反应性扩大现象,但反应迟钝。若中枢双侧受损,致锥体束下行通路受损,可引起四肢瘫痪,称去大脑强直,若单侧中脑受损,则呈对侧偏瘫。

3、下脑干部位:病变相当于脑桥与延脑水平,伴Ⅸ~Ⅻ脑神经受影响,有深昏迷,压眼眶无反应,角膜反射及瞳孔反应消失,颈皮肤刺激试验无反应,瞳孔不扩大,吞咽困难,喉部分泌物积聚,迅速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预防蚊咬引起小儿乙脑

蚊子叮咬会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从现在起,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个预防接种点接种乙脑疫苗。

据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先容,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经蚊子网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网传染病。乙脑患者大多数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在39℃至40℃,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潜伏期一般在10至14天左右,进进发病期后,症状加重。

乙脑通过蚊子叮咬网传播,发病主要在夏秋天节。目前,对于乙型脑炎,国内外还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治疗照护

1。饮食与营养

留意给宝宝足够的营养及水分,根据各地条件给予清凉饮料和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绿豆汤、牛奶、豆浆、菜汤等,昏迷时医务职员会给予鼻饲,家长要留意随时清楚宝宝的呕吐物,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2。对症治疗

到目前为止,临床尚无治疗乙型脑炎的殊效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因此该病仍严重地威胁着宝宝的健康和生命。医院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

3。留意补液

宝宝高热、惊厥时易脱水,家长应留意补充液体,尽可能以口服补充为主。宝宝症状严重时需要静脉输进液体,同时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补液不宜太多,以防脑水肿加重及脑疝的发生,小儿天天每千克体重50~80 毫升,但需要根据宝宝高热、出汗、呕吐及进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补充的液体以5%~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与生理盐水(3∶1~5∶1)为主。

4。做好口腔护理

宝宝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家长应做好宝宝的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一般逐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有口腔炎者可用2%甲紫涂擦或用冰硼散、青黛散。宝宝患有真菌性口腔炎时可用弱碱性的含漱液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的硼砂溶液漱口,也可以制霉菌素涂擦。

5。清洁皮肤

宝宝会经常流汗,家长应留意擦洗,随时保持皮肤干燥,对骶尾部及其他骨隆起处可用热毛巾或30%的乙醇涂擦及推拿,以促进局部血循环。经常给宝宝翻身,防止褥疮形成,对症状严重的宝宝应定时定向翻身、拍背,一般每2小时一次,以防发生肺炎。

6。功能锻炼

度过急性发病期后,在后遗症期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进行后期治疗,并应加强宝宝的功能练习。对有智力障碍的宝宝,家长要反复启发诱导,从宝宝所熟悉的人或物以及简单的文字或词句开始,一点一点锻炼宝宝的记忆力,从而达到恢复智力的目的。对有吞咽障碍的宝宝,应哺喂流质饮食,从一滴一滴地喂,到一口一口地喂,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逐渐练习宝宝的吞咽功能。喂食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和适宜的光线,以防呛着宝宝。

小儿脑瘫的预防

1、怀孕时: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早产。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应注意脑部病变。

脑炎康复保健

一、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三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四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如何预防脑炎后遗症

1、是怎样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2、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3、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4、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关推荐

小儿脑炎如何预防

乙型脑炎虽然是一种很凶恶的传染病,但是只要我们积极作好预防工作,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引起乙型脑炎的病毒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欢生存在人和与人接近的动物的脑子里,特别是喜欢生在黑斑蚊的身体里。当蚊子吮吸了含有病毒的血液以后,病毒便在蚊体内繁殖,经过了一个潜伏期,当他再咬人的时候,就把病毒传给健康人。病毒进到人的身体后,就顺着血液走到脊髓和脑子里,大量生长繁殖起来,人就会得脑炎了。 黑斑蚊既然是传染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体,所以,防止大脑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彻底灭蚊。灭蚊主要是清除其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平坑洼、树洞等

小儿脑瘫预防措施

1、出生前预防:积极开展早期产前诊断,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增进孕妇健康,防止发生先天性疾病。10—18周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时期,此时更应注意防止 感染。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麻醉药、镇静药,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的照射,不要过多地做B超检查,最好不看电视。 2、出生过程中的预防:造成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娩过程中引起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因此要预防早产、难产。做好难产胎儿的各种处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分娩过程中对新生儿的伤害,这是预防脑瘫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有

婴儿预防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俗成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预防接种程序表 卡介苗出生时3个月后做OT试验,阴性需复种;以后每3~4年复查OT试验,阴性即需复种 乙肝疫苗 0、1、6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2、3、4个月 1.5岁、4岁 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 3、4、5个月 1.5岁 麻疹疫苗 8个月 4岁 每个小宝宝到了预防接种时间,家长都应按时带他去当地医院进行预防接种。宝宝预防接种后,会出现一些局

疫苗种类有哪些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疫苗有几十种到上百种。最常用的有以下十种。 (一)基础免疫用疫苗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 卡介苗: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制剂: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

小儿脑瘫预防措施

1、科学指导孕产期保健:胎儿从受精卵产生到降生,一直依赖母体生存,孕妇的健康、营养状况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特别是在怀孕前3个月,这是胎儿重要器官发育的关键时刻,感染、中毒、放射线、毒品、药物等因素都会引起小儿脑瘫。另外,产程中出现的难产、窒息等也是造成脑瘫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孕妇应注意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以确保胎儿顺产。 2、认真做好新生儿保健:出生1个月内的婴儿生长发育较快,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病毒、细菌而导致脑瘫。新生儿童没有防御能力,极易受到外界力量的压迫引

如何预防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预防乙脑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10岁以下儿童应尽快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开展防治乙脑知识的普及教育运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

乙脑,也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其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感染乙脑后,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其实很少,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大约只有一个星期左右。所以,病人并不会成为感染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感染源为家畜,多种蚊虫有兼吸猪和人血的习性,是乙脑病毒的最主要的扩散宿主和传染源。而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既然知道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那么大家该如何预防呢? 1.当患者在表现出乙脑的临床症状之前,病毒血症期就已经结束,因此隔离措施对预防的意义不大。因为家畜为流行性

小儿脑瘫预防工作

1、防止感染性疾病发生。新生儿脱离母体来到人间,器官内脏的发育均还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又由于皮肤娇嫩,皮下血管丰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皮肤、粘膜稍有破损,细菌、病毒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从而酿成败血症和病毒血症,进而成为脑炎、脑膜炎,使脑受到损害,导致脑瘫发生。为此,积极预防新生儿期的感染性疾病,对于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注意保护新生婴儿的皮肤 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人体阻止病菌入侵体内的第一道防线,一旦皮肤、粘膜破损,病菌就会乘机而入,使人致病。要经常给新生儿洗

小儿脑瘫的预后和预防

1、小儿脑瘫的预防首先是小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及时处理新生儿黄疸;预防颅内感染及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的颅内出血;避免脑外伤等。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住院治疗,彻底治疗原发病,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后遗症甚至不留下后遗症。 2、对于已造成小儿脑瘫的患儿,小儿脑瘫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发生各种残疾。早期发现、早期康复,使得小儿脑瘫患儿的功能障碍明显减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婴儿出生后要立即到医院做定期检查,特别是母亲怀孕过程中不顺利,或有难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者更应接受密切观察。 3、一旦

小儿脑瘫预防保健

一、婴儿出生前,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二、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辐射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最好少看电视及操作计算机,如因为工作需要,可以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减少辐射。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高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4、孕妇智力低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