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胃炎症状复杂 易被误诊家长需重视
小儿慢性胃炎症状复杂 易被误诊家长需重视
小儿慢性胃炎症状复杂
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症状多样,常见症状是上腹部或脐周围反复疼痛,可长达数月甚至1-2年。年龄较大的孩子可明确诉说上腹部疼痛;而较小的患儿往往不能准确指出腹痛的部位,有的以哭示意腹痛;还可有的孩子表现为反复呕吐或食欲不振等。
由于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也就是说单凭临床症状不能确诊,必须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因此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同时有胃口差、消瘦和上腹部压痛,应想到慢性胃炎的可能,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必要时做胃镜检查。
如果小儿被确诊为慢性胃炎,家长亦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小儿慢性胃炎多数为浅表性胃炎,如果能够早发现,早纠正和早治疗,病情可较快得以改善,可达治愈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治疗过程,需要家长在孩子饮食、卫生、精神心理等方面加以密切配合,以免复发。
不良饮食习惯易致慢性胃炎
1、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不吃早餐、偏食挑食、爱吃零食、冷饮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或者过量的冷饮使胃部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再加上孩子的内脏器官很娇嫩,就更容易使胃受到伤害,进而发展成慢性胃炎。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很重要。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食物宜软宜消化,注意营养搭配,不吃过多的冷饮。
2、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显示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寄居在人体胃部的螺旋状杆菌,可通过家庭成员密切接触互相传染。如果父母得了慢性胃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就会增大。所以预防其感染的重点是把好“入口”关。不要口嚼食物喂孩子,即使是自家人也要分餐具,餐具要定时消毒。还要让孩子勤刷牙,以便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门螺杆菌。
3、精神紧张:心理因素导致的胃炎在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孩子中常见,患儿会经常在上学前发病,休息时症状轻,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症状加重。因此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注意孩子的休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浅表性胃窦炎的症状
浅表性胃窦炎在医学上也可以称之为慢性胃萎缩性胃炎,也就是指局限于胃窦的而并没有胃黏膜萎缩性的改变,而在胃黏膜层的病变主要是慢性的胃炎。
是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按炎症部位分为三类(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中的一种。
胃窦炎是一种胃炎的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病、多发病。诊断需依赖胃镜及病理检查。治疗上应消除病因、注意饮食,可选择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具体需要结合您的实际病情确定完善准确的治疗方案。
胃窦炎的病因与治疗胃可分为四个部分
胃窦炎的发病可以有四个部位,就是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胃窦部。而贲是胃部的入口,出口是幽门,而胃窦也就是指的幽门以及胃角切平面之间的部位。
胃窦炎好发于30岁以上的男性,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纳差、消瘦等,慢性胃窦炎还可表现为厌食,持续性腹痛,失血性贫血等。
胃窦炎病变多局限于粘膜肌层,亦可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胃窦粘膜表现为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其中以粘膜下层最为明显。
此外,当有粘膜糜烂,腺体萎缩与肠腺增生,胃窦炎很少单独存在,常与消化性溃疡或胃癌同时存在,因为胃窦炎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关系密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浅表性胃窦炎的症状是和神经因数有一定的关系的,不论是情绪的波动以及害怕的情绪都会导致症状的加深,而对于福感神经的兴奋也是会导致疾病的加重的。
有些胃窦炎患者,上腹疼症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似,慢性胃窦炎容易误诊为胃窦癌,需做胃镜检查来区别。
为什么慢性胃炎久治不愈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 主要与物理、化学、药物、精神因素、遗传、自身免疫反应、酒精、饮食不节、吸烟、微生物因素,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此外,还与一些慢性病,如慢性肝病、血液病、尿毒症、慢性心衰及胆汁反流等有关。有些患者仅满足于症状被控制,而不去查找、治疗病因,也造成疾病不仅易复发,而且也难根治的情况。其中需重视的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口腔、鼻咽部的慢性感染或由粪一口途径传染了幽门螺杆菌,80%可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如幽门螺杆菌不根除,则慢性胃炎很难控制,还易复发;体内其他脏器慢性疾病,也可引起胃部瘀血、缺乏营养,使胃黏膜长期受到损害;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也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因此,在抑酸、保护胃黏膜基础上,不要忽略加强胃动力的治疗。
与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相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较轻,经过正确的治疗调养;大多数可以痊愈;慢性糜烂性胃炎虽比前者胃黏膜炎症和病理较重,但多数也能痊愈;萎缩性胃炎较前二型更重,中型以下的可以逆转;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需高度重视,应及时找医生看病,进行动态观察。
治疗不彻底,没有坚持维持治疗 由于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症状不严重,许多患者就采取忍耐的方式而不进行治疗,有时随便找点药服用,满足于临床症状的缓解,而一旦症状缓解,就不再继续用药物调理,也不坚持维持治疗了,所以当遇到不良刺激时,病情就难免复发。
不重视养生保健许多患者病情经治疗缓解后,生活上就放松规律性,饮食饥饱、冷热不均,酗酒、过度吸烟、嗜食辛辣刺激之品,精神紧张、抑郁、服用刺激性药物,从而使胃黏膜的炎症复发,病情迁延难愈。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X线检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故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在我国约有50-80%患者在胃粘膜中可找到幽门螺旋杆菌。
1、胃癌 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绝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消化性溃疡 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为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
3、慢性胆道疾病 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 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4、其他 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小儿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小儿慢性胃炎是儿科常见病,约占慢性再发性腹痛患儿的1/3,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且病程迁延。主要表现是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通常在进食后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多在脐周。
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行为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常诉上腹痛,其次有嗳气、早饱、恶心、上腹部不适、泛酸。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气温下降时,可引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儿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伴有胃糜烂者可出现黑便。
反复腹痛
由于小儿对疼痛部位的表达常含糊不清,腹痛的时候会泛指脐周或脐上。
腹痛
多为持续隐痛或阵发性痉挛腹痛,有的可发生在餐前或餐后,有的可发生在夜间,有的则毫无规律性。此外,病人还可有呕吐、消瘦、上腹痛、贫血,甚至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孩子腹痛伴消瘦当心患上小儿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不少见
很多人认为胃炎是成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据资料显示,小儿胃炎已呈高发趋势,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并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北京儿童医院曾为反复腹痛4周以上的617名儿童进行胃镜检查,结果发现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占42.3%。
小儿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腹痛,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痉挛性腹痛,可发生在餐前或餐后,也可发生在夜间或者毫无规律,可能伴有呕吐、腹胀、消瘦、贫血等现象,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
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对小儿胃病都缺乏认识。不少孩子诉说上腹部或脐周反复疼痛已很长时间,每次疼痛时间短的数分钟,长的数十分钟。很多孩子还出现了食欲下降、食量减少、腹胀、恶心、泛酸等症状,面色变黄、消瘦,上课没有精神。可是家长们大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医生对小儿胃炎也认识不够,常将其误诊为蛔虫症或肠痉挛。直至孩子出现咳血、便血才住院检查,往往已发展为严重的肠胃疾病。
“杀手”潜伏在孩子身边
贪食冷饮 孩子大都喜欢喝冷饮,而过量喝冷饮可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从而使其防卫能力下降。
过多吃零食 很多孩子饭前大吃零食,等吃正餐时没胃口,过了用餐时间又饿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胃炎的发生。
饮食不规律和精神压力 大 孩子学习紧张或贪玩,都会造成胃部神经性缺血和消化不良,有碍胃部健康。有些孩子因为课程紧张或贪玩,常常不能按时定量吃饭,然后一有时间就暴饮暴食,容易损坏胃健康。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一半儿童的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该菌的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密切接触就有可能造成该菌的交叉感染。像大人嚼食喂孩子;一家人吃饭,你一筷子他一勺往宝宝碗里添菜;一瓶饮料,大人对嘴喝完,孩子喝……如此种种,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借着唾液,找到新的主人。
胃镜是最准确的
一种诊断方法
家长应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以奶油蛋糕、冷饮、零食等替代正餐。平常要让孩子的胃得到很好的休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更不要“填鸭式”地强迫孩子进食,以减轻孩子胃肠负担。
防范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从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做起,提倡家庭以分餐或是使用公筷的方式预防。
此外,避免情绪紧张、劳累等,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保证睡眠,也是预防儿童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同时有消瘦和上腹部压痛,应想到是否患了胃炎,一定要及早就医。诊断小儿胃炎,胃镜是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胃中的病理改变。尿素呼气试验则是利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活性的诊断手段,目前是为小儿诊断幽门螺杆菌最好的方法。
慢性胃炎患者有哪些危害呢
a、慢性胃窦炎是发生于胃窦部的慢性炎症,一般可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类。通过多年来的观察研究,发现胃癌与萎缩性胃窦 胃窦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学者报道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癌变率约为10%,萎缩性胃窦炎癌变的危险性大于正常人20倍,在我国,从胃癌高、低发区的调查中发现,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在胃癌高发区明显增高。对于萎缩性胃窦炎演变成胃癌的机理。
b、慢性胃窦炎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波动或恐惧紧张时,可使症状加剧。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也易发作。有些胃窦炎患者,上腹疼症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似,慢性胃窦炎容易误诊为胃窦癌,需做胃镜检查来区别。
c、慢性胃窦炎多发于30岁以上的男性.上腹部撑胀感感,本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波动、生气、精神压力或恐惧癌症的紧张心理可使症状加剧。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病人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部饱胀,疼痛及厚腻的舌苔,可疑胃炎的存在,但肯定诊断进一步明确部位及程度就必须通过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同时还必须除外溃疡病,胃癌,慢性肝病及慢性胆囊病,切不可满足于胃炎的诊断。
参考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法,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包括病因,病变部位,组织形态学(包括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Hp有无),并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无,轻,中,重),与组织学平行,对内镜所见也进行分类诊断并分级。
1、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绝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为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
3、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4、其他: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小儿腹痛应怎么办
慢性胃炎腹痛特点小儿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常为反复阵发性腹痛,多无规律,以脐上及脐周痛为主,常同时伴有上腹部压痛、厌食、消瘦、呕吐、泛酸等典型表现。多数病儿有饮食不洁、饥饱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如何应对小儿慢性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小儿慢性胃炎应以饮食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从调整孩子日常的饮食入手。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维持患儿的营养摄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预防营养失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生活习惯安排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孩子进食刺激性食物、饮料等。
特别提醒本病最易误诊为胃肠痉挛和蛔虫病,需要家长注意。对有不良饮食习惯、反复发作上腹痛或脐周痛的患儿,应及早做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纤维胃镜对小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阳性率远较胃肠钡餐检查为高,以往认为慢性胃炎小儿不多见,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容易多吃“垃圾食品”,父母又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发病率日渐升高。本病是小儿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习惯性腹痛腹痛特点当排除各种可能性的急性疾病和蛔虫病外,找不到病因的各种反复性腹痛都可能是习惯性腹痛。
多半在4岁左右开始。常在早餐或饭后痛,问孩子哪个部位痛,常指肚脐部,没有发烧或腹泻。疼痛并不很厉害,过10~20分钟就好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了。可是第二天孩子又会同样地叫嚷肚子痛,到医院检查,找不到实质性的病变,检查大便也找不到虫卵。
腹痛原因这种病虽然还没有列入一般的教科书中,但在幼儿中是确实存在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还显示,类似这样的腹痛不但存在,而且还相当多。推测是因孩子的内脏过于敏感,把胃肠的蠕动误当作腹痛,也可能是由于便秘,因为有很多小孩在大便后,腹痛便消失了。
儿童如果反复腹痛勿忽视
儿童反复腹痛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误诊。医师叶青提醒,勿忽视儿童长期反复腹痛,这可能是儿童患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溃疡等“成人病”的症状。
叶青说,小儿慢性腹痛常表现为多发性的阵发性腹痛,往往腹痛持续时间不长,当家长意识到要去检查时,小儿腹痛一般已经好了,于是部分家长就会忽视而不去就诊,致使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叶青说,小儿慢性腹痛常被认为是肠道寄生虫病、胃痉挛、肠痉挛,多次驱虫或服用解痉挛的药物而见不到效果。事实上,据资料显示,引发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的主要疾病是胃与十二指肠的炎症,所占比例在八成左右,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在10%以上。因此,小儿反复腹痛不可忽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