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茜草炭的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

茜草炭的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

茜草炭在妇科方剂中使用频率是相对较多的,部分女性经期出现腹痛、崩漏、经血夹有瘀块等症状,用茜草炭入药的话能减轻身体经络瘀堵的程度,起到活血、化瘀、通经的功效,而且寒性相对不重,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刺激。

中医如何治疗经期延长的

(1)气不摄血

治法:益气摄血,固冲调经。

处方:举元煎(《景岳全书》)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摄血;升麻升举中气;阿胶养血止血;炒艾叶暖宫止血;乌贼骨固冲止血。全方共奏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之效。若经量多者,酌加炮姜炭、五味子、牡蛎以温经固涩止血;伴有经行腹痛、有血块者,酌加三七、茜草、益母草以化瘀止血;若气血两虚,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可用归脾汤(《济生方》)养血安神。

(2)阴虚血热

治法:滋阴清热,宁冲止血。

处方: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方中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滋阴清热;白芍、阿胶养血调经;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调经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之效,且滋阴不滞血,止血不留瘀。上方可酌加知母、丹皮、茜草以增清热凉血之功;若口渴甚者,酌加天冬、天花粉以滋阴生津止渴;潮热明显者,酌加白薇以清虚热;若属肝郁化火,口苦烦躁者,可加丹皮、炒山栀以清肝泻火。

若阴虚相火偏旺,心烦失眠,大便干结者,可用固经丸(《医学入门》)滋阴降火。

(3)湿热蕴结

治法: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处方:四妙散(《成方便读》)加败酱草、地榆、银花、侧柏叶。方中苍术、黄柏清下焦湿热;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牛膝活血祛瘀,引血归经;败酱草、银花清热解毒利湿;地榆、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清热化湿、调经止血之功。若热重者,加炒黄连、连翘、蒲公英以清热解毒;湿重者,加白茅根、猪苓以加强利水渗湿之作用;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没药以活血祛瘀止痛。

本证亦可选用固经丸(《医学入门》)加减治疗。

(4)瘀滞胞脉

治法:活血祛瘀,止血调经。处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蒲黄、五灵脂祛瘀止血。全方活血祛瘀,养血止血。若经血量多,加茜草、乌贼骨固涩止血;若瘀滞化热,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暗红苔薄黄者,酌加生地、黄芩、藕节炭以清热化瘀止血。

心包炎的偏方

偏方1.急性心包炎

(1)外邪犯肺:治法:清热宣肺,化瘀活血。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二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黄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参。

方中二花、连翘、黄芩清解透邪、清热解毒;竹叶、荆芥、薄荷、开皮毛而透邪,并清上焦之热;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丹参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热互结: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

偏方2.慢性心包炎

(1)瘀血内阻: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牛膝、郁金、丹参、元胡、桔梗。

方中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元胡活血化瘀止痛,兼以养血;四逆散舒肝行气活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止痛之效。如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2)痰饮内停:治法:温阳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党参、黄芪、大枣。《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中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益气健脾、祛痰化饮,使脾气健旺、水湿除;附子、桂枝温阳化气行水,佐甘草、大枣益气和中。共收温阳化饮之效。若有胸痛、右肋痛及舌瘀暗者,加丹参、茜草、桃仁、红花等以活血化瘀。

偏方3.阴虚内热: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西洋参、麦冬、五味子。

方中鳖甲滋阴退热、入络透邪,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丹皮清血分中的伏热,生地、知母、地骨皮滋阴液、透虚火、清骨蒸劳热;西洋参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草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五味子酸敛肺气而止汗。二方相合,阴液得补、虚热得清、元气得补诸症可除。

活血化瘀茶

1.三七茶

原料:三七5g、花茶3g。

用法:用三七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途:跌打损伤瘀血肿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心纹痛;小肠炎。

2.三七丹茶

原料:三七5g、丹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化瘀,止痛定悸。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胁肋刺痛;肝肿大。

3.三七鸡金茶

原料:三七5g、鸡内金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瘀消积,开胃气。

用途:慢性肝炎;肝硬化;提高血浆白蛋白;腹部气血瘀滞之肿块。

4.三七沉香茶

原料:三七5g、沉香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活血止痛;降血压,强心。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兼有气滞血瘀症者。

治疗排卵期出血的偏方

(1)二地汤加减。生地30克、地骨皮10克、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加减丹栀逍遥散。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温肾活血汤。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排卵期出血怎么办

1、 二地汤加减 生地30克 地骨皮10克 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 加减丹栀逍遥散 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 温肾活血汤 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得了子宫内膜增厚怎么办

1.中药妇炎丸: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对于增生的子宫内膜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服用。

2.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3.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4.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偏方:(慎重选择)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女性经期延长的中医治疗偏方

1.气虚型

临床症状:经期超过7天不止,每月反复,血色淡,质清稀,疲乏倦怠,肢软无力,动则头晕眼花、汗多,腹满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气固冲,止血调经。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艾叶炭10克,炮姜炭6克,茜草10克,乌贼骨10克,仙鹤草15克。

2.阴虚内热型

临床症状:经期持续时间延长,量不多,色鲜红或暗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心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调经止血。

处方:黄柏10克,白芍15克,地骨皮10克,麦冬12克,生地榆10克,生地15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玄参10克,丹皮6克。

3.湿热蕴结型

临床症状:经血淋漓,多日不净,色黯如酱,经血与黏液混杂,气味秽臭,身热起伏,腰腹胀痛,疲乏懒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舌红胖,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处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20克,牛膝10克,败酱草15克,地榆15克,茵陈6克,金银花藤10克,炒白术10克,仙鹤草15克。

4.气滞血瘀型

临床症状:经期延长,色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面色黯。唇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处方:棕榈炭10克,蒲黄炭10克,当归10克,炒白术10克,川芎6克,生地15克,丹皮6克,秦艽10克,泽兰10克,杜仲10克,茜草15克,乌贼骨10克,旱莲草15克,香附炭10克,益母草15克。

5.脾肾阳虚型

临床症状:经期延长7~10天,兼下腹冷痛,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讷呆,腰膝酸冷,大便溏,小便频。舌淡胖,脉沉细,或沉缓。

治疗原则:健脾补肾,温经止血。

处方:续断10克,熟地10克,川芎6克,干姜3克,黄芪20克,艾叶炭1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杜仲10克,菟丝子15克,益智仁10克,补骨脂10克,乌贼骨10克,炒白术10克,山药15克。

凉血袪瘀良药茜草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炒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茜草亦称血茜草、血见愁、红根草,属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根黄红色,茎方形,有倒生刺。通常每节轮生四叶,叶片心脏卵形。秋季开黄色小花,排成圆锥状聚伞花序。结球形肉质浆果,成熟时黑色。秋冬采根,鲜用或晒干。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有分布,多生于山野草丛中。根含茜素等,可作红色染料,用于染动物或植物性纤维。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炒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其验方精选如下:

1.茜草10-2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12-42天。用药期间不加用其他对霉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主治念球茵引发的口腔溃疡。

2.茜草根200克,虎杖120克。用白布包煮20分钟,先浸洗,温后敷局部,冷后再加热使用。连续用药5-7天。主治软组织损伤。

3.茜草根1克(干品),用纱布包好放在消毒碗内,加乳汁10毫升,浸泡数分钟,待液体成淡红色即可应用。用时将浸液用棉球或滴管滴入牙痛病人双眼的泪囊口处,每1~2分钟滴1次。主治龋齿牙痛。

4.茜草根适量,研细末,外敷伤处。治外伤出血。

5.茜草根120克,白酒750毫升。将茜草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2次。治跌打损伤。

6.茜草适量。炒黑存性,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每天3次,每次9克,饭前服,1周为一个疗程。治慢性腹泻。

7.茜草15克,荆芥炭9克,牡丹皮10克,乌贼骨9克。水煎服,经前1周每日l剂,连服5-7天。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血色深红。

8.茜草根60克,猪脚1只。水和黄酒各半,炖2小时,吃猪脚喝汤。治关节痛。

止血化瘀的药有什么

三七散瘀止血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去尽泥土,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晒干,生用或研细粉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一次1-3g,煎服3-9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苗,泥土及细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止血化瘀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花蕊石化瘀止血

花蕊石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的石块,全年可采,除去杂石及泥沙,洗净,干燥,砸成碎块用,或经火煅,研细后用。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 中医这样治疗有效

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偏方:(慎重选择)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月经过多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很多的人由于自身的情况和自己在生活上面的一些坏习惯导致每月的月经很多的。这个我们可一定要注意了啊。那么,对于月经量过多,我们有哪些方法呢?现在就来看看学习吧。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一般月经量超过loom],而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亦称“经水过多”。月经过多,早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就有“月水来过多”的记载。

【治疗】本病的治疗,主要是调理冲任,减少月经出血。根据辨证,采用补气固冲、凉血安冲、化瘀调冲之法。用药不可过于温燥,以防动血耗血。

中药治疗

(1)气虚

治法: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处方:举元煎(《景岳全书》)。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补气;升麻助黄芪、人参升举阳气,气升则血升。诸药共用以补气固冲,摄血调经。若血量较多者,加阿胶、艾叶炭、乌贼骨以固涩止血;如气虚夹瘀、经行有块或伴小腹痛者,酌加益母草、炒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痛。

若病久不愈,失血较多,兼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济生方》)补益心脾,固气摄血。

若本病证情和缓,可服八珍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引《薛氏医案》),每次1丸,1日2次,补益气血。

(2)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处方: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地榆、茜草。

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熟地、白芍养血敛阴;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续断、山药补肝肾、固冲任;甘草调和诸药;加地榆、茜草清热凉血,化瘀止血。若经血有块,加丹参、益母草清热消瘀;口渴甚,加玄参、麦冬、天花粉以养阴生津止渴;大便秘结,加知母、大黄泻热通便;小便黄赤,加滑石清热利尿。

(3)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处方: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加三七、茜草。

方中生地酒炒,清热凉血;归尾、赤芍、丹皮、桃仁、大黄活血祛瘀;枳壳行气以利血行;龟甲祛瘀生新;加三七、茜草增强化瘀止血之功。如小腹冷痛,加炮姜、艾叶炭温经止痛;血多色鲜红,加侧柏叶、仙鹤草清热止血;五心烦热、盗汗,加旱莲草、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止血;小腹胀满,加香附、乌药理气止血。

以上就是对于月经量过多有哪些方法来解决作出的回答了。相信大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对于这个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我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女性一定要注意饮食上面的习惯

相关推荐

老人眼底出血怎么治疗

眼底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本病具有吸收缓慢、疗程迁延、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的病理特点。审其病因主要有6个方面,分别为外伤出血、炎性出血、变性出血、血管硬化出血、血管栓塞出血及压迫出血。 根据临床表现评审病因,可首选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滋养止血、收敛止血等方药水煎服治疗疗效较好。凉血止血药兼有清热作用,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出血或兼有热象的出血, 眼底出血患者如何进行中医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生地、玄参、大蓟、小蓟、槐花、藕节、白茅根、地榆、紫草、仙鹤草等;活血止血药兼有化瘀作用,可用于外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

茜草生用能行血活血,消淤通经,炒可以止血,多用于治疗血热或血淤而导致的吐血,咳血等失血症,用来炒用,既能止血,又不导致发生淤血。

白血病吃什么好

【药膳食疗】 1,草莓柠檬汁: [原料]草莓45~90 g,蜂蜜30~50 mL,柠檬汁50~90 mL,西瓜汁30~60 mL。 [制法]将草莓绞取汁液,和其他原料混合调匀,加些冰块,即可饮服。 [功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适宜温热瘀血证。 [服法]1剂/d,分2~3次服,连服5~7口。 2,芦荟饮: [原料]芦荟叶1片(10~30cm),白糖15~25 g,苹果、梨各1个。 [制法]将芦荟、苹果、梨用压榨机压榨出汁,汁液加糖调和,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适宜温热瘀血证。 [服法]1剂/

茜草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效主治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 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5] 附方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2、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5] 其他价值 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

活血化瘀养生汤

当归红枣煲鸡脚 材料:鸡爪5个,猪肉(瘦)50克,当归5克,枣(干,大)4颗,桂圆(干)6颗,枸杞子1小把,食盐1小匙,水适量。 做法: 1.鸡脚斩成小块,瘦肉切块,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洗净 2.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鸡脚和瘦肉焯烫 3.焯烫后捞出,冲洗干净表面浮沫,放入炖盅,加入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加足量水 4.隔水炖2-3个小时 5.喝之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在粤菜中,当归是一种常用来煲汤或炖肉的药材,它甘温质润,可以补血活血,还可以消肿止痛。而且对于女性来说,当归可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对

治过敏性紫癜妙方

1.紫草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紫草汤用败酱草,生地茜草仙鹤草, 赤芍丹参草丹皮,凉血解毒效堪奇。 【组成】紫草50克,败酱草30克,生地30克,茜草20克,仙鹤草20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牡丹皮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紫草、生地、茜草、仙鹤草、赤芍、丹皮凉血止血;丹参活血养血;败酱草、生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若属气虚、紫癜反复发作者,加党参、黄

活血化瘀止痛汤

1、 当归红枣煲鸡脚能活血化瘀止痛 材料:鸡爪5个,猪肉(瘦)50克,当归5克,枣(干,大)4颗,桂圆(干)6颗,枸杞子1小把,食盐1小匙,水适量。 做法:鸡脚斩成小块,瘦肉切块,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洗净;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鸡脚和瘦肉焯烫;焯烫后捞出,冲洗干净表面浮沫,放入炖盅,加入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加足量水;隔水炖2-3个小时;喝之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在粤菜中,当归是一种常用来煲汤或炖肉的药材,它甘温质润,可以补血活血,还可以消肿止痛。而且对于女性来说,当归可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对

活血化瘀的食物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如果不做运动的话,也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不一定要吃中药,毕竟是药三分毒。那活血化瘀的食物有哪些呢? 1、生姜 生姜,是最常见的食物,性温,味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梗塞。 2、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多种活血化瘀的成分。果胶,可降低胆固醇;黄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围的黄色胶状物质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循

茜草临床运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药神书》十灰散。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药,以补气摄血,收涩固脱。 2、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活血法瘀

为什么小肚子上都是血丝?为什么小肚子上都是血丝

你的问题,考虑是中医的血瘀证。我建议你吃汤药治疗, 意见建议: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当归、熟地、桃仁、红花、枳壳、牛膝、川芎、柴胡、赤芍、甘草、丹参、元胡、檀香、郁金、三七、乳香、没药、香附、紫草、茜草。你找中医,就用这些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