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一起来了解一下深静脉血栓预防和保健

一起来了解一下深静脉血栓预防和保健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系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即通常所称肺栓塞。二者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在美国等西方国家,VTE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居第3位。有数据显示,10%的医院死亡是由VTE导致的。在欧州,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VTE,这个数量超过了AIDS、前列腺癌、乳腺癌和高速公路意外事故导致死亡人数的总和。

在第19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 胡大一教授称,VTE不仅在西方国家多见,而且在中国及亚洲国家也很常见。相当数量的VTE高危患者由于没有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在出院后发展成为VTE,严重时发生猝死。

在第一次患VTE的患者中,50-75%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VTE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卧床、肿瘤治疗 (激素、化疗或放疗)、高龄、心脏或呼吸衰竭、肾病综合征、肥胖、吸烟、静脉曲张、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等,这些危险因素通常合并存在。

事实上,VTE是可预防的。经过预防,其发病率会大大降低。常见的预防措施比如:在骨科,胸科大手术前常规给予小剂量抗凝药物;大手术术后患者及时翻身拍背,按摩下肢,小手术患者应当及早下床活动,如遇到突发的单侧肢体肿胀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等等。事实上向群众以及基层医务人员普及血栓病的相关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深静脉血栓患者须掌握五个饮食原则

1、为深静脉血栓病人提供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防止过硬,过咸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和刺激口腔粘膜。

2、深静脉血栓患者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3、给予深静脉血栓患者高维生素(芹菜、韭菜、粗粮、豆类)、高蛋白(肉类、鱼类、乳制品类)、高热量(牛奶、蛋糕、鸡蛋、甜食)、低脂(禁用肥肉、蛋黄、脑)饮食,忌食辛甘肥腻之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深静脉血栓病情。

4、深静脉血栓病人的饮食应以低糖、低盐、低脂为主。比如动物的内脏含有胆固醇的成分较高,长期食用容易导致“高血脂”,而血脂升高也是增加血液粘滞度的一个因素。

5、单纯抽烟不会直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担抽烟可导致血凝度增高,血管痉挛,加上其它因素,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于已经患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都要求停止吸烟。喝酒不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其含有的酒精成分会引起动脉扩张,而深静脉血栓是回流障碍,而喝酒导致下肢血液“进多回少”,可加重下肢静脉负担。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也不提倡其喝酒。

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站立后,下肢浅静脉突起,即提示静脉曲张的可能。

若要进一步全面了解病情,则需进一步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及深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

重点应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静脉曲张相鉴别,后者有深静脉血栓病史,下肢多有明显肿胀的表现。如下肢有靴区溃疡、重度皮炎等,需要注意交通静脉有无受累。

久坐要防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是自发性小腿肌肉痛,肿胀等,行走时小腿疼痛甚至造成不能行走。如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引发下肢静脉慢性闭塞和静脉瓣膜的破坏;深部静脉血栓脱落会导致肺动脉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曾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连续长途飞行后,引发了左腿深度静脉血栓。从那时起,人们认识到长途飞行可能会造成深静脉血栓。主要原因是:机舱内活动空间十分狭小,旅客的脚踝、膝部到大腿骨只能呈三个九十度的弯曲,这样的姿势降低了全身的血流速度;又因飞机内空气干燥,人体很容易脱水,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而导致发病;高空中的气压降低,氧气含量不足也是诱因。

久坐要防深静脉血栓

“经济舱综合征”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形象称法。深静脉血栓还可能发生在空间同样狭小的火车和客车车厢内,甚至长时间打牌、搓麻将都有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一般4小时以上的坐姿旅行,应防止静脉血栓症的发生。首先,不宜久坐,尤其在飞机平飞时起来走一走。其次,不喝酒,多喝水。多做小腿和足部的伸展运动,最好穿弹力袜。坐长途客车的旅客每到一个服务区都应下车走动。

在正常情况下,乘客是不会得此病的。大多数发病者在旅行前即存在疾病基础,如有过腿部静脉曲张病史,近期有过手术或创伤史,或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怀孕和肥胖(加重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等。以上情况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另外,旅途中吸烟也可引起缺氧及血黏稠度增高;摄入过多酒精或咖啡因饮料可使胃肠道扩张,也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轻度血栓风险的乘客,可以穿着治疗静脉曲张的专用袜子来预防;有严重血栓史的乘客,在飞机起飞前后按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一旦长途旅游期间出现一侧小腿肿胀疼痛(尤其是左下肢),要尽快到医院血管外科诊治。

静脉曲张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静脉曲张是一种病。

从医学角度来讲,静脉曲张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临床表现,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先天性静脉无瓣症等等都可以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

误区二:单纯的静脉抽剥可以治愈静脉曲张。

由于引起静脉曲张的疾病各种各样,因此治疗的手段也各不一样。如果对伴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施行静脉抽剥,则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而对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单纯静脉抽剥则有较高的复发率。

误区三:静脉曲张就是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好发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中年男性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晚期病人常因组织缺血坏死而截肢。而静脉曲张病人虽常伴有下肢溃疡,但动脉供血正常,截肢可能性很小。因此病人不必有思想上的顾虑。

误区四:热敷能活血化淤,有好处。

静脉曲张病人除并发浅静脉血栓性炎可适当热敷外,应尽量避免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原因主要是热敷能导致下肢动脉扩张,血流增加,加重静脉郁血。因此鼓励凉水局部冲浴。

误区五:患“静脉曲张”要少活动。

过去认为长时间站立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诱因。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小腿肌肉缺乏活动是引起静脉曲张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从事长时间办公室工作的同志应该定时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误区六:贴膏代药

近来市场上出现一些外用保健药贴或药水,宣传“一抹就平”,“一贴就好”。其实这些只是预防保健的作用。不能代替正规药物去代替静脉曲张的治疗。

​久坐易猝死 “电脑族”常做下肢活动

近年来,关于年轻的都市白领甚至杰出精英猝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医务人员研究发现,其中多数患者都是因为血栓栓子脱落后随着血液流动被带至肺动脉,进而引发严重的肺栓塞而猝死的。这就应该为那些久坐的“电脑族”敲响警钟了,因为久坐一族很容易形成深静脉栓塞,而深静脉栓塞在发病前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不被人重视。因此,“电脑族”尤其应该警惕,平时多做些下肢运动,想方设法保持腿部血液循环的顺畅,不给血栓入侵留下可乘之机。

在人体中,深静脉的主要作用是将人体腿部的血液输送回心脏,为了达到这个作用,则需要人的下肢肌肉的伸缩来辅助完成。“电脑族”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经常同一姿势坐在办公桌前,这样一来,人的下肢肌肉收缩就会相应减少,肌肉活动性也会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人体血液的流速就会减缓,这样就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人体中,深静脉一旦形成了栓塞,就会堵塞血管。在这种情况下,血栓栓子还有脱落的可能,并随着血液在人体内“游移”,假若栓子“游移”到肺动脉,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肺栓塞,肺栓塞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严重的可能造成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

对于久坐的“电脑族”来说,要保持身体健康,想方设法做一些下肢运动很有必要。因为大部分的深静脉栓塞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多做一些下肢运动,完全可以解除深静脉栓塞的威胁。

“电脑族”们在工作的空暇,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活动下肢,来排解深静脉栓塞的风险。首先,我们可以在办公桌原地经常做一些活动,来舒展自己的下肢,例如反复原地踩踏,活动下肢;有条件的最好适当把腿抬高,并经常用手拍打腿部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按摩等。同时,每坐一小时左右最好起身走动走动,并适当活动一下下肢。其次,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对预防深静脉血栓也很有帮助,因为我们经常补充水分,就能保证血液不至于太过黏稠而影响血液循环。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到合理饮食,努力做到戒烟限酒,因为烟草和酒精会对人的血管壁造成严重损伤,从而大大增加形成血栓的概率。

了解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1.脉络湿热型:症见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皮温升高,伴有发热恶寒,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腻。

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可选用:毛冬青片、西黄醒消丸、三妙丸、如意金黄散等。

2.脉络湿痴型:症见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苍白或暗,皮温稍热,舌淡紫有淤,舌体胖大。

治宜:活血化痰,通络止痛。

可选用:活血祛瘀片、新消片、活血止痛散、元胡止痛片、毛冬青片、丹参注射液等。

3.脾虚湿阻型:症见息肢肿胀,朝轻暮重,沉重胀痛,皮温不高,色暗,可有浅静脉并张,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湿疹,溃疡,舌胖大有齿浪,苔白腻。

治宜:健脾祛湿,通络止痛。

可选用:参苍白术散、五苔丸竿。

深静脉血栓与浅静脉血栓有什么不同

1、浅静脉血栓是指发生血栓的地方在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极其周边的部位。主要的发病特征从外观上看是皮肤血管附近发红发肿。血管看起来有点突出,摸起来有点热,按着会疼。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

2、深静脉血栓则是发生在人体主要的主干静脉部分。相比浅静脉血栓,可能会引发静脉周围炎或动脉痉挛。相比浅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导致行动不便。

3、正常情况下,血液在静脉中流通,而静脉血栓是血液在静脉中凝结,不能正常流通。阻塞了静脉管腔,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相比浅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

深静脉血栓预防更重要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病例逐年增多。此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甚至导致截肢和肺栓塞(PE)。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外科手术和创伤。另外,还与年龄、妊娠、下肢受寒、久站久蹲、劳累等因素有关。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线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症状。许多病人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客观依据。约64%的初发病人没有临床症状,特别是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有时只有轻度的患肢肿胀和腓肠肌压痛,加上损伤后的疼痛等原因,很容易被症状掩盖,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预防深静脉血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纠正贫血。

·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需长期卧床时,注意采用足高头低体位,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

·鼓励患者早期下肢活动和下肢按摩,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止血药物。

·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讲解。

目前治疗静脉血栓有药物溶栓、手术取栓、介入治疗等,其中微创介入治疗由于疗效理想、创伤小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静脉血栓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危 险 分 层

预防VTE首先应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组预防的策略,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年龄、疾病性质和患者自身的因素等。

外科住院病人

影响外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因素主要包括为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见表-2

危险因素:VTE病史、肿瘤、凝血因子高凝状态。

合并以下危险因素如高龄、恶性肿瘤、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既往VTE史或经前径路手术时。

内科住院病人

VTE除了与手术或创伤等有关外,事实上50-70%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80%致命性PE发生在非手术患者。一般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预防时有低到中度发生VTE的危险,无症状DVT的发生率5-7%,且大多局限于下肢远端静脉。但某些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发生VTE的危险明显增加,包括: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III级和IV级)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住院的患者,卧床并伴有一个或多个其它危险因素:活动期癌症、静脉血栓栓塞病史、脓毒症、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中风伴下肢活动不便)以及炎性肠疾病等,许多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危险因素,也较为复杂。

除住院患者外,其他特殊情况,如长途旅行也会增加VTE的危险,飞行时间超过6小时,无论有无VTE的危险,应该注意避免下肢和腰部穿着紧身衣物,避免脱水,并且经常进行腓肠肌伸缩;有VTE危险者应该考虑分级加压袜或行程前应用一剂LMWH或磺达肝癸钠。

药 物 预 防

预防血栓策略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出血并发症的顾虑。然而,大量荟萃分析及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临床研究已证实预防剂量的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几乎不增加有临床意义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新的抗凝药物如戊糖的证据也越来越多。有很好的证据表明采取正确预防策略能够达到理想的危险/获益和费用/效益。预防血栓策略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还能降低住院总费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

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人群的主要血管事件非常有效。有证据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对合并VTE危险的住院患者有保护作用,但不建议单独使用阿斯匹林预防VTE,主要的原因是支持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规模小,设计有缺陷,结果不一致,其疗效较其他预防方法差,如肝素。

二、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

在静脉血栓的预防中,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的疗效,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较静脉用药生物利用度减少。皮下注射低剂量的普通肝素LDVH适合中、高危的患者,如:普通外科手术、内科住院病人、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但对于极高危的患者,不适于单独应用,如髋和膝关节置换术的预防,以及其他外科手术伴有多重危险因素的病人等。

剂量:根据患者的危险级别不同,推荐两种剂量,无需监测APTT。

中危剂量: 5000U 每天两次,皮下注射。

高危剂量: 5000U 每天三次,皮下注射。

治疗开始的时间:

内科:没有抗凝禁忌证即可开始用药。

外科:大多数预防研究术前1-2小时给予LDUH 5000U皮下注射,

术后开始用药的时间:术后12-24小时,给予5000U Bid或Tid皮下注射。

2.低分子肝素

尽管不同LMWH的药理特性有显著区别,而且每种LMWH都应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药物,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MWH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目前还没有直接比较不同LMWH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疗效的研究,不同制剂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中的推荐。

中危剂量:LMWH≤3400U,每天一次

高危剂量:LMWH>3400U/天,每天一次

表-3 不同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剂量

治疗开始时间:

治疗开始的时间受患者手术和出血危险的影响。要充分评估某种抗凝药物的效果、出血风险来确定开始预防的时间,麻醉方式也可能对预防药物的选择和开始时间产生影响。

1.一般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适宜剂量的肝素,术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直到患者可活动,一般需5-7天或更长。

2.创伤:对大多数中危和高危创伤患者,一旦最初的出血控制后,即可开始。早期应用LMWH预防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进行性出血、不能控制的出血、无法纠正的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可疑或已证明的脊柱周围血肿。不伴明显出血的头部损伤、内脏器官(如肺脏、肝脏、脾脏或者肾脏)的撕裂伤或挫伤、骨盆骨折后的腹膜后血肿以及完全性脊髓损伤等,在排除可能存在的进行性出血后,不是应用LMWH的禁忌证。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在创伤后36小时内开始应用LMWH进行预防。

3. 矫形外科:LMWH在术前与术后应用的差别不大,这两种方式均可采用。对于择期THR患者,LMWH术前12小时或术后12-24小时开始使用,或术后4-6小时首次给予较高预防剂量的半量,次日应用较高预防剂量。

4. 髋部骨折:如果HFS未立即手术,建议术前即开始采取预防措施,给予短效抗凝剂如LDUH或LMWH,

5.对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首次应用LMWH的时间应延迟到术后12到24小时,直到经检查确认手术部位出血已基本停止。

6.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用LMWH预防,并且一旦成功进行基本的止血就应该开始应用,如果CT扫描或MRI检查提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脊髓周围血肿,应该延迟1-3天再开始应用LMWH。

治疗持续时间:

●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包括手术和内科住院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最佳疗程没有明确。

● 总的原则:中危和高危患者用药直至患者恢复活动或出院即可。

● 极高危患者需要出院后继续应用2-4周,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 内科患者血栓预防的理想时限尚不清楚,有证据的给药时间一般为2周。

延长治疗:下列情况需要延长抗凝治疗:

1.普通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LMWH 2-3周似乎可以减少无症状DVT的发生率。

2.对接受妇科大手术的高危患者,如接受恶性肿瘤手术、年龄>60岁或既往有VTE病史等,建议出院后继续抗凝2-4周。

3.THR或HFS患者建议延长预防时间至28-35天。

矫形外科大手术的患者如有以下因素则易发生VTE,如有VTE史或肥胖、活动较少、高龄或癌症等。其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COPD病史及女性等。出院后可选择VKA(INR目标值为 2.5,范围:2.0-3.0)代替LMWH进行预防。

4.急性脊髓损伤期后,建议在康复阶段继续用LMWH预防或改用口服全剂量VKA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有哪些

得了静脉血栓这种疾病,即使治疗期间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静脉血栓单单靠药物治疗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选择多种治疗方案,针对自己的病情对症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

1.产后由于怕痛或对疼痛相关的认识而不敢活动下肢,长期卧床影响血液循环,致使血液成分滞留血管壁,形成血栓。产后产妇易发生便秘、排便时用力加大了腹压,下蹲时间过长,造成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下肢静脉血滞留,形成静脉血栓,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2.对于产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石家庄平安医院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避免西药的副作用给产妇带来不适。

上述的文章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人们一定都掌握了这个问题了,静脉血栓疾病危害是严重的,一定要高度重视,希望人们多了解一些关于这个疾病的知识,能够很好的在平时生活中来预防这个疾病,因为只有做好了预防,才能够减低疾病的危害发生。

静脉血栓有效预防方法有哪些

1、由于长期卧床患者的血容量降低,给与患者足够的水分摄入是必要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在补充体液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尿量,而且要考虑非显性水分丢失,其原因是呼气的水汽排出和皮肤出汗。非显性水分丢失大约800ml/天。在剧烈运动、炎热和出汗的情况下,水分丢失更加严重。

2、对已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患者,血栓形成1周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严禁冷热敷。病情好转后下地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以适当压迫浅静脉,并促使深静脉血液回流。护理中应注意观察弹力袜的松紧度,以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3、适当肢体活动可以通过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在患者损伤部位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在非损伤部位进行活动。例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可以做下肢和上肢活动;下肢瘫痪的患者可以鼓励进行上肢活动;股骨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踝关节的活动。

4、注意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表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阻止病变的进展。观察要点包括:肢体的皮肤温度、色泽、弹性;肢体的围度和压痛;患者的感觉异常。深静脉血栓早期的肿胀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肢体肿胀,张力较高,皮肤温度可增高,有压痛,肿胀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步发展。到后期则表现为凹陷性水肿。

上肢静脉血栓严重吗

上肢深静脉血栓同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样都是很严重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上肢深静脉系统、颈内静脉、头臂干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上肢深静脉血栓占所有深静脉血栓的1%—4%,危险因素包括:中心静脉插管,过度上肢运动或解剖异常导致的静脉压迫。获得性血小板增多以及时液局凝状态,如:妊娠,口服避孕药和肿瘤等等,上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患者头颈部和上肢水肿,皮肤颜色改变和触痛,静脉怒张。头臂干血栓患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头胀痛、视物模糊等颅高压症状。由于上肢深静脉血栓常无临床症状除非并发症出现时,因此对患者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者,应高度怀疑。

传统的医学认为,上肢深静脉血栓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很少导致肺栓塞的发生,但近期的文献报道有所增多,其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可达36%,在过去的20年里,整个上肢深静脉的发病率从1975年至1987年由7.6%上升至34.9%。但发生肺栓塞的几率却明显的下降。肺动脉栓塞相栓塞后综合征是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发病率、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总的说来,上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类型,它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产生,还有可能夺去患者的宝贵生命,患者千万不能对该疾病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必须马上进行正规的科学的治疗,否则,最终可能因此而失去性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种疾病如果到了晚期,我们总会认为生命离结束不远了,而如果说是早期,我们就会认为还有机会,不过有种疾病在发病早期同样会存在生命危险,那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栓子易于脱落,同时专家告诉我们若栓子大,栓塞于左右肺动脉主干,可造成大片肺栓塞,这常是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就变得尤为十分重要,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下面文章的详细介绍吧。

对年老、肥胖及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尤应注意加强预防。鼓励骨折、外伤及术后患者主动活动肢体,行深呼吸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盆腔及下肢手术时,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血管,术后穿着弹力袜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对手术的患者,为对抗术后可能发生的血液高凝状态,可使用肝素或右旋糖酐以降低血小板的活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减轻疼痛,促使局部炎症消退。为防止血栓蔓延,应用肝素及香豆素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为防止血栓引起静脉功能不会,在发病早期就应开始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链激酶和尿激酶。

为预防肺栓塞,髂静脉血栓形成后48小时内可行静脉血栓取除术。对病程稍长,血栓不易取除而又有肺栓塞危险者,可在下腔静脉腔内或腔外安置滤栓装置以防止发生肺栓塞。

得了深静脉血栓会出现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深静脉血栓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深静脉血栓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深静脉血栓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稍,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无全身不适,初期局部体征也不明显,随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自觉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肿胀。如果髂、股静脉内形成血栓,则整个下肢严肿水肿,皮肤发白或发绀,局部有压痛,浅静脉常有代偿性扩张。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

相关推荐

预防深静脉血栓更重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外科手术和创伤。另外,还与年龄、妊娠、下肢受寒、久站久蹲、劳累等因素有关。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线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症状。许多病人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客观依据。约64%的初发病人没有临床症状,特别是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有时只有轻度的患肢肿胀和腓肠肌压痛,加上损伤后的疼痛等原因,很容易被症状掩盖,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预防深静脉血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纠正贫血。 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需长期卧床时,注意采用足高头低体位,有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治疗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缓解伴有急性腿部肿胀的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议严格卧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传统方法遭到了质疑,肺部扫描显示卧床并没有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此外,与卧床相比,早期下床活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缓解伴有急性腿部肿胀的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议严格卧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传统方法遭到了质疑;肺部扫描显示卧床并没有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此外,与卧床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得更快。 深静脉血栓患者穿用弹力袜可改善疼痛和肿胀长期穿用,可能会抑制血栓增长并减少血栓后综合征。 2、抗凝疗法 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

静脉血栓有什么样的危险后果

静脉血栓症状不是个别明显,但后果不容忽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部分患者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脱落的血栓会随着静脉血流回留到心脏,然后流入肺内,阻塞肺动脉,轻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咯血、心悸、焦虑等,甚至晕厥、休克、猝死等。此时患者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个月后,临床称为陈旧性深静脉血栓形成。陈旧性静脉血栓患者若延误诊治,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多数栓患者不能幸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也称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

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静脉血栓以及血栓脱落后导致的的肺栓塞是西方国家致死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一类常见病。在我国,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生肺栓塞的人数也在增加。但因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很容易漏诊、误诊,并因而失去了早期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其中,致死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急性心梗,死亡率极高。但如果能早期发现静脉血栓,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就可以阻止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大要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其中静脉壁损伤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现在主要介绍关于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 本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 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DVT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对付DVT重在预防。应对所有下肢大型手术病人进行一级预防.对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让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穿着医用弹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有哪些

1.产后由于怕痛或对疼痛相关的认识而不敢活动下肢,长期卧床影响血液循环,致使血液成分滞留血管壁,形成血栓。产后产妇易发生便秘、排便时用力加大了腹压,下蹲时间过长,造成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下肢静脉血滞留,形成静脉血栓,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2.对于产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石家庄平安医院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避免西药的副作用给产妇带来不适。 上述的文章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人们一定都掌握了这个问题了,静脉血栓疾病危害是严重的,一定要高度重视,希望人们多了解一些

静脉血栓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至今仍为血管外科界所公认。 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这与下肢静脉的解剖及功能有密切关系:下肢静脉具有较多的静脉瓣,人体站立或坐位时,下肢的静脉压远高出身体其他部位。下肢静脉回流端赖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泵"的作用,因此,站立和坐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较缓慢。当无明显的静脉内膜损害时血栓形成常常发生在静脉瓣膜袋里。血栓与血管壁无紧密粘连,易于脱落并可导致肺栓塞。 70%的下肢血流经深静脉流回心脏,30%经浅静脉(大隐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见的共同特征包括: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