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严重吗
臀肌挛缩症严重吗
本病常为双侧性,单侧少见,亦有报道男多于女。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站立时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拢。行走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双髋分开蛙式位,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交腿试验)。
下蹲活动时轻者蹲时双膝先分开,然后下蹲后再并拢(划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时双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样。体检可发现臀部外上部有皮肤凹陷,髋内收时凹陷更明显,臀部可及紧缩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髋内收、内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髋活动受限,必须患髋外展、外旋,使患侧髋向外划一半圆形方能再回入原矢状面完全屈曲。股骨大粗隆弹跳感。Ober征阳性。
骨盆变型疾病程度重者可有髋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臀中小肌挛缩的患儿有大转子骨骺肥大。双侧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可有骨盆倾斜及继发性腰段脊柱侧凸。严重侧髂前上棘较轻侧低,重侧脐踝距离长于轻侧,而两侧大转子到踝部距离相等。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小孩子免疫力比较低下,容易感冒发烧,一旦发烧令家长紧张不已,不知道所措,下面放心医苑网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儿童发烧怎么处理?
●儿童发烧的定义和判断
发烧是一种症状,它是白细胞、健康的菌群和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协力帮助免疫系统击退外来病原体的表现。面颊发红和出汗常常伴随着发烧,这是人体散发身体热量的方式。
医生通常对小儿发烧的定义:
口腔温度肛门温度
低热>37.5度>38.0度
高热>39.0度>39.5度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通常,孩子的发烧是通过触摸前额发现的(这种方法的正确率约75%),但使用体温计是确认体温和追踪病程的较好方法。口腔、肛门、腋下和耳道是身体的四个能够正确反应体温的部位。但测口腔体温不适合小于5岁的儿童,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另外三种方法,如测量肛门或腋下的体温,则可使用玻璃体温计或数字式体温计,如通过耳朵测体温可使用数字式电子耳道体温计。
●儿童高烧的处理原则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发热往往是人体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侵袭后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热不是坏事,可使人体内部产生抗体。但发热也会给病儿带来许多不利,部分病儿在高热初期会出现“抽风”,医学上称为“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对于高热,一般不选用打退热针,因这往往会使体温降得太快,大汗淋漓,失水,有的退热针维持退热效果仅4小时,有时会使体温突然再升高时,再次引起抽风。可选用间断定时服降温时间长的口服退热药,使体温降下后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减少热惊厥的发生。
对有“热惊厥”病史的病儿,一旦发热,应及时用退热药降温,然后送医院诊治,以防在去医院的路上体温过高引起抽风。
●减少臀部肌肉注射,避免臀肌损伤
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时,我们发现:孩子站立时,两下肢的膝部不能完全并拢,呈轻度外旋;坐位时,双腿不能翘“二郎腿”;下蹲时,双膝不能靠拢如“蛙式样”;行走时,步态呈“外八字”状等等。这些症状应考虑为由于臀部肌肉受损而引起臀肌挛缩症。引起臀肌挛缩症主要原因是长期反复多次臀部注射药物,引起化学性和物理性损伤,使臀部皮下组织纤维化变性而挛缩所致。婴幼儿期减少臀部肌肉注射,是有效的预防臀肌挛缩症的关键。
●高热退烧的好帮手——代替退烧针的新药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对于孩子发烧,特别是高热,家长们往往十分恐慌,常常不分昼夜,赶去医院,要求医生给予注射退烧针。其实,肌肉注射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儿童对打针非常恐惧而常常吵闹不安;肌肉注射会使局部产生红肿、疼痛,有时也会引起臀部肌肉注射性的损伤、感染,甚至产生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并建议:不主张为儿童肌肉注射退烧针,选用专为儿童设计,即能迅速退高烧的新药——美林口服退烧糖浆。美林口服退烧糖浆,退烧效果与退烧针同样的迅速且安全并持续时间长达8小时,可使患儿减少服药的次数,并在夜间帮助孩子整夜都能安睡;再者,口服退烧糖浆,可减少和避免孩子皮肉之苦及紧张心理,达到配合医生细致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臀肌挛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以髋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因为臀肌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可表现出特有的步态、姿势异常和特有的体征。婴幼期常有明确臀部药物注射史,4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绝大多数为双侧受累,单侧少见,双侧单侧发病之比约为3 : 1.男孩多于女孩,约为2 : 1。GMC的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肌内注射及药物因素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还有人认为与先天及遗传因素、儿童的免疫因素、体质因素等#关。临床表现:1. 症状(1)臀部外上1/4处有皮肤凹陷,该部位可扪及与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挛缩带,当髋关节被动内收、内旋和屈曲时挛缩带更为明显。(2)姿势和步态异常:站立时双下肢轻度外旋,双膝并拢时下蹲受限。2. 体征(1) 弹响髋:侧卧位屈曲髋关节时,臀大肌条状挛缩带划过大粗隆所产生的弹声。(2) 双下肢交腿受限:因受臀大肌挛缩带的影响,患儿不能在膝上交叉两下肢。(3) 两下肢伸直并拢后不能完成屈膝屈髋动作。3.辅助检查X线...
长期肌肉注射的儿童会得肌肉痉挛吗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儿,他们有的是因为患有诸如结核病那样的慢性疾病,有的是体弱多病,需隔三岔五到医院接受肌肉注射治疗。长期的臀部肌肉注射可使臀肌及其肌膜等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导致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是不是所有长期接受肌肉注射的儿童都会得该病呢?
回答是否定的。医学研究发现:有红细胞膜粘附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易患此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趋于减少,成人中则很难见到此病。这可能和臀肌的体积不同对承受针刺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也和打针位置有关——有些护士在给儿童打针时,惟恐刺伤坐骨神经,打针部位过于偏上、偏外,这也是促成该病的因素之一。
臀肌挛缩症的表现主要是:
①患儿臀部外形不丰满,外上部凹陷,呈尖臀畸形;②臀部可触及务索状肿块,为挛缩的臀肌组织;③步态异常,呈外八字形,上下楼梯时呈蛙式跳跃状;④下蹲困难,尤其是双足并拢下蹲至一定角度便会后倾摔倒;⑤坐位时双膝向外分开呈骑跨式,两大腿不能相互交叉(医学上称为内收障碍)。由于有些医生经验不足,又没有相应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化验、x线等),诊断上有时会将其误诊为“佝偻病”、“髋关节炎”等,使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如何预防该病呢?
首先。给儿童用药时要掌握用药原则,能口服者不要肌注,必须肌注时病愈即停,避免长期注射。对肌肉刺激性大的药物要注意药物浓度或将注射方式改为静脉注射。其次,护士要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臀部肌注应在外上象限的中心部,不可过于偏外、偏上。对必须长期肌注的患儿,应选取多个部位轮换注射,避免仅在臀部交替进行。再次,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理疗,这样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针刺损伤的愈合,对预防臀肌挛缩症有着积极的作用。
治疗臀肌挛缩症
不外乎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病情轻者可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推拿、按摩、理疗、热敷、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以松解、软化挛缩的臀肌。经以上治疗后,一般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对病情重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切断松解挛缩组织的方法,以恢复髋关节的内收、屈曲功能。手术后可配合进行理疗、按摩及功能锻炼,效果一般是可靠的。值得指出的是,针灸对该病治疗价值不大,反而会加重肌肉损伤,故保守治疗时不宜进行针灸。
抗生素注射太多致臀肌挛缩
9岁的小玲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生性好动的她却无法正常地蹲坐。近日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小玲患了“臀肌挛缩症”,而病因是注射太多苯甲醇青霉素。
小玲爱说爱笑,平时蹦蹦跳跳。近日,小玲和弟弟坐在床上两腿伸直比弯腰,却怎么也弯不下去。家长一留心才发现,小玲还不能跷脚,无法坐马桶,就是下蹲也得两腿分开很吃力才能做到。到医院一看,小玲的臀部两边出现两个对称的大坑。
据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大刚介绍,小玲的臀中肌、臀大肌已出现变性挛缩。李大刚判定,小玲是因注射过度引发“臀肌挛缩症”。
李大刚说,孩童由于还未发育成熟,肌肉耐受性较差,臀肌注射次数过频,容易引发臀肌纤维坏死,导致挛缩。苯甲醇青霉素对肌肉的刺激性强,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最容易引起在注射部位形成硬结及内部出血、大量肌肉坏死,最后造成原本似皮筋的肌肉变成无法伸缩的“绳索”。
“臀肌挛缩症”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生的,毫无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因此容易被患儿和家长忽视。但随着患儿骨骼正常生长,挛缩的肌肉组织却相对生长慢或不生长,就会导致髋关节不能跷二郎腿,不能交叉双腿。轻者影响跑跳,重者站立、行走、下蹲出现障碍,甚至可出现骨关节和腰椎病变。李大刚提醒家长,尽量避免反复注射青霉素。
李大刚为小玲实行了挛缩臀肌松解术,通过松解紧张的“绳索”,改善了小玲的关节功能,术后的小玲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动了,马上可以把腿弯成120度,原来只能弯成60度。
李大刚说,小玲由于年纪尚小,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效果也很好,步态和关节活动功能经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有些患者术后症状与功能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继发畸形却难以消失。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症状表现
臀肌筋膜挛缩症这种疾病相信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应该是不算是非常熟悉的,因为这种疾病在生活并不算是非常常见的,不过这种疾病治疗也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
1.步态异常,走路或跑步时呈外“八”字(足外旋),跑跳不灵活。
2.站立时,双下肢不能完全靠拢,轻度外旋。
3.坐位时,双膝分开,不能并拢。
4.髋关节不能始终保持在中立位下作屈伸活动,在屈髋约90°时,屈髋受限,只能外展外旋髋关节才能继续屈髋,且双髋不能内收并拢。臀部可见部分皮肤凹陷成沟,并可触及硬索条物,严重者有皮下粘连。严重者下蹲时双膝不能并拢,有如蛙式样。伸屈髋关节时可有弹响。
臀肌筋膜挛缩症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臀肌筋膜及部分肌纤维变性及挛缩而产生的一种疾病。这是一种原因尚不太清楚的少见病,目前主要认为是由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步态异常、髋关节呈外展外旋挛缩畸形。病人常有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的病史。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双侧多见。本病一般需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一般功能恢复较满意。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症状表现,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了,其实如果自己也遇到这样的情况的话,还是要及时的去医院做治疗和检查的。
臀肌挛缩症的治疗
1、开放性手术开放性手术对患者创伤大,一般要留下7~12cm瘢痕,出血多,易损伤坐骨神经,术后残留空腔,松解不彻底,尤其对于重型病例,臀大肌挛缩带范围大,在切除内侧挛缩带时因担心损伤坐骨神经而切除不彻底,影响疗效,所以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运用这类手术了。
2、微损伤手术
1)小针刀松解术:该手术曾经因为损伤小而风靡一时,但术中易粘连、剥离范围局限、只能解除部分症状,手术效果不甚理想。
2)关节镜等离子气化松解术:该手术创造比微创剥离刀松解术大3倍以上,手术时间至少长30倍,治疗各型患者的范围也没有微创剥离刀松解术广,手术费用也相对要高。
少儿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臀肌挛缩症病例
【疾病信息】
患者,男,10岁。因右臀部疼痛、萎缩、渐进性跛行2年入院。2002年3 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臀部疼痛,以运动后为甚,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剧并伴有肌萎缩及跛行。既往有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病史。曾多次在外院诊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予理疗及局部热敷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2005年3月来我院求治,门诊拟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收入科。
【治疗方法】
查体:呈八字步态跛行(似臀肌挛缩症),腰椎略向左侧凸,L4~5间隙有明显压痛、叩击痛,并向右下肢放射,右臀及右下肢可见明显肌萎缩,梨状肌孔有明显压痛,右臀感觉稍迟钝,跟、膝腱反射正常,右直腿抬高试验60° ,加强试验阳性。 X线检查:腰椎生理前凸减少,略向左侧凸。
进一步CT检查:L4~5椎间盘突出且伴侧隐窝狭窄。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见黄韧带增厚,L4~5椎间盘纤维环明显后突,侧隐窝骨性狭窄明显,右L5神经根明显受压,遂摘出髓核,扩大侧隐窝,切除部分黄韧带。
【治疗效果】术后臀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个月随诊肌萎缩基本消失,步态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