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
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
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多为20-40岁男性
日前,凤凰健康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7000多人参与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其中, 7成左右的网友是20-40岁的男性。
压力大是各种心理疾病主要诱发因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状况呢?有接近7成网友选择是由于工作、生活、感情这三大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
而调查中的网友们这些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心病”,诸如选择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大部队”,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
全球有7%-10%的老人也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许多老人沉默少语,不愿诉说内心的痛苦,有意避免与人交流,症状类似认知障碍症,而抑郁症状往往被掩盖,容易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除了老人和女性群体,孩子也是易患“心病”群体。甚至从“宝宝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跨入幼儿园起,就有每天都吵着不要去,甚至不愿意跟人说话,原本活泼却变沉默了的孩子。据悉,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我国儿童心理门诊常见心理障碍之一,除了精神紧张,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
短时间的失眠、焦虑、抑郁等只是心理疾病中的轻者,只影响到患病者个人的健康,重者则是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不仅影响本身的生活,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危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富士康跳楼、明星自杀、大学生投毒、因嫉妒杀死同学、真实版“灰太狼烤喜羊羊”、中学生长期上网成瘾离家出走……在这些令人震惊的真实案件背后,可以看出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已经不容小觑。
孤寡老人有哪些心理问题
1、过度悲伤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其实,从悲伤中走出来需要外界的支持和他人的帮助,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要有摆脱悲伤的愿望和勇气。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过度悲伤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
2、怀念恋旧
老年是人生旅途的后半程,老年人大都爱留恋、回忆过去,这是从心理上对自身能力、自身价值的肯定。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当人感受不到未来的希望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当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时,死亡就会迅速逼近。因此,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绝对不应成为妨碍自己设计未来、勇敢生活的障碍。如果这位老先生的妻子天上有知,也一定会希望他从过度悲伤怀旧的误区中走出来的。英国有位学者对4500名55岁的寡妇调查证明:丧偶后6个月内,死去213人,占同龄死亡率的40%。有人对4455名丧妻鳏夫进行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中有5%的人由于丧妻过分悲哀, 即在半年内死去。面对丧偶的悲伤,如何从怀旧的误区中走出应当引起老年人的关注。
梦见自己怀孕快生了怎么回事
1.首先是已婚的女性,是一个心理上的障碍,有潜在的抵触情绪,对于生孩子到底是该生还是不该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准备,建议将这种情绪和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家人朋友宣泄。
2.如果是一位未婚的女性,表示她潜在的心理有对婚姻的恐惧。
3.另外还有可能是生理上的问题,建议去看医生。
如果是前两种状况,建议该女性多与长辈和朋友交流,排解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为何现代职场女性压力越来越大
对于一个有着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人来说,他必定具备着四个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较清楚地认知周围的人和事。按照这样的标准,有专家指出,中国有70%左右的人属于精神“亚健康”。如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家、时常为烦人而永无终止的家务感到沮丧的家庭主妇、日夜苦读方能通过考试的学生,他们虽然经历着不同的情境,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都经历着心理上的压力。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阵痛和动荡,形成了太多难以打开的心结,如工作紧张、事业受挫、经济压力、考试重负、心灵创伤、适应障碍、缺乏信心、缺少关爱等……几乎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不过表现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一些不稳定因素,给社会财富和秩序造成重大损失。
以上这些情况从一个侧面真实展示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它提醒我们:一个人性的社会,除了谋求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之外,还应注意疏导、缓解民众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因为一个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他对于健康、安全和幸福的渴求就会接踵而来——社会进步与否,民众快乐与否,无不与这个精神指标密切相关。
现代中国,物质主义压倒了精神追求,到处弥漫着实利至上的思想,美好的人生境界都已被人抛弃,似乎惟有跻身上层、功成名就才是幸福人生的典范,而身处低层则丧失了生活的尊严——许多时候,人生压力正是产生在朝这个目标一路狂奔的时候
。
要建设起一个真正的人性社会,既有赖于社会应给每个阶层的人都提供有尊严地生活这样的制度性改善,还有赖于每个个体的自我努力,因为任何的压力都源自内心,只有当内心有了精神依傍、幸福有了更多的实现途径,人生的压力、精神的焦虑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缓解。因为明白了自己的压力所在,才是面对压力、消除压力的开始。
不良情绪也会导致口臭
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口臭,这一因素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在心理门诊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不少有心理困扰的初诊病人来诊治时,心理医生能发现病人有一种特殊的口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当病人的心理问题有了好转,心境得以改善,口臭也随之明显减轻或消失。
关于口臭与情绪的关系,祖国医学中早有描述。如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其中提到的“郁”和“劳心”都指的是人的不良情绪状态。
现代医学中口臭也被归类在心身疾病的范围中,认为心理因素,尤其是不良的心境可导致口臭。
防治口臭除了要注意饭后和睡前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用芳香爽口剂之外,根本方法是去除病因。我们不仅要治疗有关的器质性疾病,同时也要重视治疗心理障碍,努力改善情绪,把心境调整到良好的状态。
早恋的危害是什么
1、影响正常学业
中学生早恋必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甚至有可能因为早恋,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成绩直线下降。
势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2、诱发心理问题
中学生在心理上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早恋过程中若遇到刺激,如分手等等现象,可能会直接诱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极易让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3、影响身体健康
中学生因为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做一些身体过激接触的话,则是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状态的。
4、增加经济负担
中学生由于此时心理上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状态,极易走极端。对于恋爱中的他们,可能会为了自定义的爱情,互相攀比、花钱买各种东西,而且毫不节制,直接增加经济负担。
心脏病反复可能是心理问题
临床观察发现,在心内科就诊的大量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惊恐和抑郁等。若不及时干预,这些心理问题又会反过来加重躯体不适症状,所谓“因病致郁、因郁致病”,最终造成恶性循环。目前,大多数心内科医生总是将眼光放在患者的躯体疾病上,对其合并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以致患者反复就医,但疗效不佳。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提出了“双心门诊”的诊疗新模式,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能享受心血管和心理疾病的双重诊疗服务。经数年推广与努力,国内已有数十家医院开设了“双心门诊”。
心脏病患者的“双心”问题
近100年来,众多医学专家在对冠心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后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后发现,冠心病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中缺少蔬果和精神应激8种危险因素关系密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使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70%。目前,人们普遍对前7种危险因素比较了解,而对“精神应激”这一危险因素并不十分重视。精神应激,又称为精神心理问题,包括轻度抑郁、焦虑、紧张、悲观、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不和谐、家庭不和睦、感觉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等。如果这些精神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精神心理问题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若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预后,二者互为因果。
2005年,一项针对3260名在北京10家医院心内科门诊反复就诊的患者的调查显示,焦虑的发生率为42.5%,抑郁的发生率为7.1%。
心理问题引发“心脏病症状”
焦虑、抑郁常伴发躯体症状,比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无力、出汗等。由于这些症状常与心脏病相关,故患者常首先且反复去心内科就诊。有调查显示,70%~80%的抑郁症患者因躯体症状到内科就诊。在因胸痛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冠状动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占10%~40%,其中15%的患者最终诊断为惊恐障碍,27%的患者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心理问题增加“心脏病风险”
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患者和普通人群中,依据抑郁程度的轻重不同,心血管事件增加49%~169%,死亡风险增加3~4倍。在相同人群中,焦虑使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死亡风险增加22%~81%。没有朋友、得不到社会认同、家庭关系不和睦或夫妻关系不和谐等情况,可使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4倍。同时,焦虑和抑郁也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双心医学”模式应运而生
传统的医学模式更多关注躯体症状和躯体疾病,不关注精神心理问题对躯体疾病的影响。许多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常以“心脏病”症状或其他躯体症状,反复就诊于心内科或其他内科门诊。另一方面,即使医生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患者也不愿意接受自己有“心理障碍”的诊断,拒绝到精神科就诊,辗转在内科重复诊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要解决在心内科就诊患者中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亟须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心理医学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有一批掌握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心内科医生。20世纪90年代,胡大一教授将之命名为“双心医学”。双心医学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和如何干预的医学。“双心门诊”是双心医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双心门诊”设在心内科,由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出诊。这些医生均接受过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掌握了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方法,有能力识别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以达到“双心兼治”的目的。
当代国人都存在哪些心理疾病呢
国人们都有什么心理问题?日前,某网站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接近7000人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
其中,7成左右的网友是20-40岁的男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状况呢?有接近7成网友选择是由于工作、生活、感情这三大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而调查中的网友们这些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心病”,诸如选择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大部队”,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7%~10%的老人也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许多老人沉默少语,不愿诉说内心的痛苦,有意避免与人交流,症状类似认知障碍症,而抑郁症状往往被掩盖,容易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除了老人和女性群体,孩子也是易患“心病”群体。甚至从“宝宝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跨入幼儿园起,就有每天都吵着不要去,甚至不愿意跟人说话,原本活泼却变沉默了的孩子。据悉,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我国儿童心理门诊常见心理障碍之一,除了精神紧张,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
短时间的失眠、焦虑、抑郁等只是心理疾病中的轻者,只影响到患病者个人的健康,重者则是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不仅影响本身的生活,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危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富士康跳楼、明星自杀、大学生投毒、因嫉妒杀死同学、真实版“灰太狼烤喜羊羊”、中学生长期上网成瘾离家出走……在这些令人震惊的真实案件背后,可以看出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已经不容小觑。
令人遗憾的是,不仅产后抑郁、老年抑郁、儿童焦虑等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大量睡不着、吃不下、易焦躁的白领的心理健康也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在调查中,超过8成网友没有正确地应对自己出现的各种症状,更是有4成的网友选择“不太在意,觉得忍忍就好了”可见:全社会都欠缺对心理健康的教育。
其实,心理健康远比物质、学业等更重要,正确的心理疏导需全社会重视,很多器质性疾病,也是有心理疾病因素的。只有当心病被当做“病”,寻医才能成为共识,最终能找到靠谱的、可以提供心理服务的人或机构来治愈“脆弱的心”。
心理问题的类型
一、一般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是较为普遍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时有体验。
例如,一段时间脾气暴躁、一段时间心情闷闷不乐、一段时间心理不安、一段时间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等。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以包括5个方面: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行为障碍、酒精和药物依赖。
1、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瘴病性神经症等。
2、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等。
3、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
性心理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性厌恶、性高潮缺乏等心理问题。
性心理变态包括露阴癖、窥阴癖、施虐癖、受虐癖、摩擦癖、恋物癖、异装癖、恋尸癖等等。
4、行为障碍
它包括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等。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近事遗忘
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是全面的,但以近事记忆力下降最为明显。越是新近发生的事就越是记不住,有的老人会因此加重衰老感,导致自责自卑。
有青春期焦虑症现在上学中心里不舒服怎么办
您好!你今年刚刚12岁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青春期的特征决定了会有很多特殊的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问题人人有,焦虑情绪在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那么做为青春期所显现的焦虑症就尤其正常了,这只是做为青春期所特有的一种情绪表现,和精神病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病的定义本身是人已经没有自知力了,你可以在这里和我们交流并提问,而且可以自我去寻求答案本身就是非常正常的表现,所以不存在任何精神病的问题。 指导意见: 所以说青春期焦虑症仍然只是在心理问题的范畴内的,是不会划分到精神病的范畴内的。开心快乐面对每一天,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并学会保护自己、善待自己,你的一生一定都是最健康而幸福的!
一挤地铁就晕是典型的幽闭恐惧症
患者所恐惧的都是一些密闭的空间,如车厢、船舱、机舱、 电影院、电梯等。在这些场所,一般人可能会有隐隐的压抑感,但患者却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他们内心深处往往有一个消极的假设:万一有突发情况,跑不出去该怎么办?这种心理问题往往以女性居多。
心理处方:幽闭恐惧的产生常与心境有关,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往往易诱发恐惧感。此时,既要处 理焦虑情绪,也要干预幽闭恐惧,行为疗法较为实用。比如在亲友陪同下,由远及近、由少到多地接近封闭空间,当产生害怕体验时,进行深慢呼吸,或想像美好轻松的情景以缓解恐惧。只要反复训练,这种心理问题是能够克服的。还有的幽闭恐惧患者存在遥远、潜在的心理创伤。比如在幼年时被抛弃、被关闭惩罚或在密闭的 空间经历了心理创伤,在成年后被激活。此时,可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疗愈早年的创伤之后,幽闭恐惧也会得到缓解。
如何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1、受屈孩子的安抚
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
2、允许孩子自然流各种情绪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露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我们要鼓励孩子他们这样做。
3、玩具也存在心理问题矫治功能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能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梦见自己怀孕快生了怎么回事
1、首先是已婚的女性,是一个心理上的障碍,有潜在的抵触情绪,对于生孩子到底是该生还是不该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准备,建议将这种情绪和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家人朋友宣泄。
2、如果是一位未婚的女性,表示她潜在的心理有对婚姻的恐惧。
3、另外还有可能是生理上的问题,建议去看医生。
如果是前两种状况,建议该女性多与长辈和朋友交流,排解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老年人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1、自暴自弃
身有残疾或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三到四倍。而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是老年人。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近年来飙升的老年人自杀率却让人感到改善养老制度的急迫。
2、老年抑郁症
忆百孝心网管家表示: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身体机能的下降,工作也无法承受,同龄人越来越少,说得上话的更加少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当高,并且因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头脑清醒,自杀念头多能够成功付诸实施。
3、老年焦虑症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如果这些情绪未经调整长期存在,则很有可能发展成老年焦虑症、老年疑病症等心理障碍。需要引起老年朋友和家属的注意。
4、内心孤独和寂寞
子女成年后要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老年人却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让老年人常表现出两种情绪,要么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要么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