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怎么办中医祛痰有高招
痰多怎么办中医祛痰有高招
祛痰的中医药膳
上班族喉咙痛有痰吃什么?上班族总是因为工作忽略生活,头痛喉咙有痰是常事,那么上班族喉咙痛有痰吃什么呢?小编总结了一些祛痰食谱,赶快吃起来吧。
1、板栗牛肉
牛肉250克,山慈姑100克,栗子(鲜)50克,葱10克,姜5克,料酒5克,酱油5克,盐2克,白砂糖5克,花生油10克。
板栗、山慈菇去皮洗净,切块,山慈菇块入沸水中氽2至3分钟后取出。牛肉洗净,切块,与10克鲜橘皮一起放入铁锅中,加水同煮,待牛肉将熟时取出。
取另一锅加花生油少许,入牛肉、山慈菇、板栗、姜末一起翻炒,再加入适量料酒、酱油、精盐、糖和汤,烧到肉酥,出锅即可。
2、墨鱼猪肚汤
墨鱼250克,猪肚250克,杏仁15克,姜5克。
新鲜墨鱼不用刮,整只洗净,猪肚擦洗干净,全部放入煲,加杏仁、生姜,加水3碗,煲3小时,即可饮用。
3、北杏炖雪梨
苦杏仁20克,梨500克,白砂糖50克。
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急火隔水炖1小时。每日2次,食雪梨、饮汤。
4、百合荸荠雪梨羹
荸荠20克,梨50克,百合20克,冰糖10克。
将鲜百合一瓣一瓣的掰下来洗净,将荸荠、雪梨分别去皮,切成一样的小丁备用,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糖,把荸荠丁、雪梨丁、百合一起放入锅里,用大火煮,待锅开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倒入盆里即可。
5、白萝卜炖蜂蜜
白萝卜一个,枸杞几粒,蜂蜜适量。
白萝卜去头尾,刨去外皮,切成段。枸杞用清水浸泡至变软。先在每段白萝卜上,切0.5厘米的厚片作盖子,再用勺子在白萝卜中间挖一个洞,做成萝卜盅。将萝卜盅摆放至盘中,往萝卜洞里注入蜂蜜,倒至八分满。放入枸杞。
装萝卜盅的盘子要深一点,因为清蒸过程中,白萝卜会大量出水,变成清香甜美的汤汁。给白萝卜盅分别盖上盖子,放入锅内加盖大火上汽后转中火隔水清蒸一小时。
6、川贝枇杷叶炖鹌鹑
干枇杷叶10克,南、北杏10克,鹌鹑两只,元肉10克,川贝12克,姜2片,水5碗。
将川贝、枇杷叶、南北杏和元肉洗净。洗净宰好的鹌鹑,斩大件。煮沸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先武火煮20分钟,再转小火炖两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7、罗汉果柿饼汤
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姜2片,土冰糖两小块,水5碗。
将罗汉果和柿饼洗净。将罗汉果、柿饼和姜片放入煲内,加5碗水,用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钟,下冰糖调味,待冰糖融化即可食用。
中医教你化痰妙招
萝卜葱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适用:宣肺解表,化痰止咳。
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白萝卜蜂蜜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将萝卜洗净,切丁,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
鲜梨贝母
做法: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
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适用:清热化痰,散结解表。
冰糖燕窝粥
做法: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
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
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适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燕窝梨
做法: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
中医教你化痰妙招
1、将枕头倾斜度约为20-30度,头低脚高俯卧在枕头上。
利用地心引力,使肺部的痰液自动流出。
2、让宝宝侧身睡在枕头上,左侧或右侧都可以,同样头低脚高。
因为采取不同的位置摆放身体,会令肺部不同部位的积痰容易排出。
3、将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状,轻轻地拍打宝宝前胸及侧胸背部,两侧交替进行。
拍背法能促使宝宝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使疾病能早期痊愈。
中医妙招治疗痰热咳嗽
燥火咳嗽: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可用凉膈散或清燥救肺汤来清燥润肺。
痰湿咳嗽:痰多粘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可服用二陈汤治疗,作用是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体虚咳嗽: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眼睛之下的颜面骨)发红、提气不上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或咯血。可选用麦门冬汤或补肺汤治疗。宜从补益肺气、润肺止咳着手。
中医教你化痰妙招
热痰
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湿痰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
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燥痰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等养阴的药物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喉咙有痰怎么办
在干燥的天气里,我们嗓子有时候会有痰,现在我就告诉大家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可以不吃药就能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祛痰的方法。
多喝水可以减轻痰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影响,有利于毒物的排除,将喉咙内的分泌物加以稀释,这样也就容易咳嗽出。
在咳嗽的时候用手多拍拍背部,最好是能够弯下腰。但是拍的时候切记不能用力,否则会适得其反。
最好不要抽烟。我们发现,那些抽烟的人们咳出的痰都是很浓的。
中医教你化痰妙招
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丰隆穴对现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体内痰湿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这个穴位。
有人嗓子哑了,自述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就给它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他就觉得这块开了,这东西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里去了。
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如果有人觉得就是有痰吐不出来,揉了丰隆穴以后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这个丰隆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
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手太阳小肠经之支正穴
腕横纹上五寸,就是支正穴。
这个位置在侧面,小肠经都在侧面,这个穴位叫支正,“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
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
所以这个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它是一个络穴。
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
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
通过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呢?因为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
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中医祛痰有高招
中医上“痰”的分类
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
气郁之痰—脂肪瘤
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
脾虚之痰—咳嗽之痰
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
血痰—高血脂
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这三种痰可以互转,事先确定病因,以免张冠李戴。
中医辨证祛痰止痰的偏方
一、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1匙。
治疗宝宝喉咙有痰的4种方法
宝宝的免疫力弱,着凉就会感冒,喉咙有痰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几招喉咙有痰的治疗方法。
一、宝宝喉咙有痰怎么办
1、拍背法
痰咳不出时的应急方法:
在患儿咳嗽的间隙,让患儿侧卧或抱起侧卧。家长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状,轻轻地拍打患儿前胸及侧胸背部。拍左侧向左侧卧,两侧交替进行。拍击的力量不宜过大,要从上而下,由外向内,依次进行。每侧至少拍3-5分钟,每日拍2-3次。拍背法不仅能促使患儿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并排出,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
2、蒸气法
不错的物理疗法:
将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对着升起的水蒸气并吸放,可使痰液变稀利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但千万要小心烫伤,避免发生意外。
3、药物法
较快速的化痰止咳法:
儿童用药应非常的谨慎,不能随便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咳嗽中枢不利于排痰。痰少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氯化铵、桔梗、远志等祛痰药;痰多黏膜难咳出者,可用化痰药物沐舒坦,可使咯痰变得容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祛痰药。家长还可在家中制作冰糖雪梨,让孩子食梨饮汁,也有利于化痰止咳。(药物法仅供参考,宝宝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饮水法
让咽喉保持湿润:
咳嗽的患儿,经过呼吸道的不显性水份丢失会很高,气道内相对缺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让患儿多饮水,尤其是23℃左右的凉开水,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多饮凉开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和祛痰,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除。同时,凉开水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从尿中排出,从而减轻其对呼吸道的刺激。
中医祛痰要先辨别类型
中医讲“痰”
中医所讲的“痰”,含义非常广泛,还包括神志和精神的反常或错乱等表现。而“化痰”一词中所指的“痰”,仅是指呼吸道中所分泌的黏液状物质。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就要采取温化寒痰的治疗原则,选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如半夏、天南星等或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所谓“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就要采取清化热痰的治疗原则,适用具有寒凉性质的中药如贝母、竹沥等或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痰分有形与无形
对于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感冒或是爱抽烟的人常会咳痰。痰是怎么来的呢?中医认为脾负责运化水湿,也就是人体里的各种液体,使它们在人体内循环往复地运动,滋养身体。倘若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或是这些水液在运行时受到阻碍,就可能发生异常积聚的现象。
这类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称为“痰饮”。其中,比较秽浊、黏滞、稠厚的部分为“痰”,另外清稀、澄澈、透明的部分称为“饮”。痰饮都可以致病,其中又以痰较为重要。痰并不都是可以被咳出体外,能直接看见的,还有一些会堆积在脏腑、经络中,无法被肉眼看见。因此,痰就有了“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区别。
无形之痰更可怕
有形的痰,我们见得比较多。倘若我们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些痰液性状上差别很大。总体而言,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颜色,会有白、灰黑、黄、黄绿的差异;二是质地,有稠厚、稀薄、泡沫之分别。为何会出现这些不同呢?其实,这些差异正是不同病理特征的反映。
如果我们把白糖放到水里,就成了一杯透明的白糖水。把这杯水放火上加热,可以看到水会逐渐变得稠厚,颜色也会慢慢变成淡黄、深黄。同样的,体内有热,咳出来的痰多黄稠;体内偏寒,咳出来的痰多白、稀薄。由此,有形之痰也有了“热痰”、“寒痰”的区别。除了这两种痰,根据病理特征,还可以分出燥痰、湿痰、风痰等三种有形之痰。
这些有形之痰能被看见,也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多是表明肺部或是气管、呼吸道出了问题。无形之痰则不一样,普通人看不见,也容易忽视其存在。同时,它还会随着气血的运行,在我们全身上下流窜,影响血脉经络和五脏六腑,因而对健康危害更大。
这些无形之痰也有秽浊、黏滞、稠厚的性质,一旦积聚在体内某处,就会引发相应的病症,中医就是根据这些病症来确定其存在的。例如无形之痰积聚在胃部,会引起胃胀、恶心、呕吐;积聚在心脑,引发心神失常、精神错乱。由于它隐秘地游走于身体四处,可能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才有了“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等说法。
为什么人会有痰呢
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多痰多痰多痰多痰多痰多痰多痰多
根据你的病情分析。白色的黏痰,晨起较多,吸烟的病史。给予你一些建议。
指导意见:
慢性咽炎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建议戒烟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必要时含化咽炎片,缓解症状。食物可以吃梨,清咽利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