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胆管囊肿怎么办呢
胎儿胆管囊肿怎么办呢
1、什么是胆总管囊肿?
答:是连接肝脏的胆总管扩张,一般表现为囊性肿物,称之为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
2、胎儿为什么会发生胆总管囊肿?
答:因为胆总管囊肿为胚胎性疾病,胆总管在胎儿18-20周的时候开始排泄胆汁,如果胆总管狭窄或堵塞,胆总管就会扩张形成囊肿。
3、胎儿胆总管囊肿最早什么时候可以发现?
答:胎儿胆管在胚胎4周开始发育,5周已经形成,约在孕8周时肝内胆小管形成,但直到13-16周胆管才与肠管相通,此时胆汁才开始分泌并排泄至肠道。如果胆总管有狭窄或堵塞,胆总管扩张形成囊肿,那么最早在胎儿15-20周就可以发现胆总管囊肿。
4、如何确定胎儿胆总管囊肿?
答:目前孕期胎儿产前三维B超可以初步确定。其他腹腔囊性肿物:肠系膜囊肿、肾囊肿、囊性畸胎瘤等需要鉴别,但主要是和胆总管闭锁型胆道闭锁的鉴别,因为后者B超表现与胆总管囊肿几乎一致,而预后极差。
5、怎样鉴别胎儿胆总管囊肿和胆道闭锁(胆总管闭锁型)?
答:超声下胆总管囊肿的胆囊可清楚显示,胆道闭锁的胆囊显示不清或未见;胆总管囊肿可逐渐增大,胆道闭锁则无明显增大;生后胆总管囊肿黄疸多数不明显,黄疸呈波动性,时重时轻;胆道闭锁黄疸早期发生,进行性加重,肝功能受损重。
胆管癌是怎么引起的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但溃疡性结肠炎、胆结石、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胆总管囊肿等疾病,都可能增加胆管癌发病的危险性。
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肝囊肿
肝囊肿需与以下几类疾病进行鉴别。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肝内占位性病变
肝肿瘤、肝脓肿等易与本病混淆。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B超等特殊检查,一般不难鉴别。肝肿瘤多为实质占位性病变;肝脓肿有明显的中毒症状,部分未完全液化的肝脓肿则表现为浸润性占位病变。对完全液化之脓肿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明确诊断。
2.腹内肝外性囊肿
胰腺囊肿、肠系膜囊肿、胆囊积水、胆总管囊肿、巨大卵巢囊肿等均为囊性病变,但根据各自的特征通过B超并辅以相应的特殊检查多可做出鉴别诊断。
3.肝棘球囊肿
患者多来自牧区,有羊、牛等动物接触史,囊肿张力较大,触之硬韧,叩之有震颤,多数患者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补体结合试验阳性,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和被动血凝集试验均有助于鉴别。B超检查寄生虫性肝囊肿有厚的纤维性囊壁,有时囊壁伴有钙化,囊腔内可见虫体物质。
4.多囊肝
一般多与多囊肾并存,可通过询问家族史,检查其他脏器有无囊肿进行鉴别。
肝囊肿的病因有哪些
肝囊肿就是长在肝脏上的所有囊泡状病变统称为肝囊肿,引起肝囊肿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先天性肝囊肿、先天性肝囊肿、炎症性肝囊肿等,其中90%以上的囊肿为先天性肝囊肿,那么肝囊肿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分成①先天性肝囊肿,②先天性肝囊肿,③炎症性肝囊肿,④肿瘤性肝囊肿,⑤寄生虫性肝囊肿。平常我们见得最多的90%以上的囊肿就是先天性肝囊肿(也叫真性囊肿)。
创伤性肝囊肿是肝脏外伤后的血肿或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一个囊腔,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囊肿,所以也把它叫做假性囊肿。
炎症性肝囊肿是由胆管发炎或结石梗阻引起的胆管囊状扩张,内容物是胆汁,也叫胆汁潴留性囊肿。
胆管癌的病因
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20%):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溃疡性结肠炎(15%):
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胆管,胆囊结石(30%):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0%):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10%):
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胆道手术史(5%):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
饮食因素(15%):
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物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含量减少,有利于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容易发生沉淀,是形成结石的基础。饮食结构与肝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这在发展中国家肝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胆道感染(25%):
普遍认为胆道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产生细菌源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以有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参与,形成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我国农村胆道蛔虫发病率较高,相对胆道感染及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比较都市为高。同样,肝胆管结石中的细菌含量也较胆固醇结石为多。并且肝胆管结石伴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机会多,都从不同侧面说明胆道细菌感染与肝胆管结石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
胆汁淤滞(20%):
由于胆管狭窄,胆道梗阻或胆管囊状扩张,继之发生胆汁动力学改变,涡流、淤滞和细菌感染。游离胆红素沉淀,黏液脓性物的参与,形成褐黄色胆泥,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淤滞、感染,促使胆石的形成。临床上常见的如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引起乳头狭窄等,都是因为胆汁流动不畅,发生胆管结石。
疾病因素(25%):
肝胆管结石往往在一些疾病基础上发生,或与某些疾病有密切关系,这些疾病称为肝胆管结石的背景疾病。例如肝硬化时胆汁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胆汁酸组分异常,具有成石倾向。所以肝硬化时易发生胆管胆色素结石。Nicholas报告从尸检资料证实,2377例肝硬化病人伴发胆石者占30.8%,是正常人的 4~5倍。先天性胆管囊肿有50%以上伴发结石。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也易发生胆色素结石等。
胆管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个别高发地区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甚至已经翻番。胆管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华支睾吸虫、胆管囊性扩张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致癌剂等,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1.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胆管结石患者的5%~10%将会发生胆管癌,一般认为是肝胆管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机械刺激以及所引起的慢性胆道感染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继而引起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病理学观察发现,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渐移行成腺癌。
2.华支睾吸虫:在东南亚,由于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有吃富有亚硝酸食物习惯的地区,更增加诱癌的可能。
3.胆管囊性扩张症:已有报道2.8%~28%的患者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特点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狭窄和纤维化,胆管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般认为是胆管癌的癌前病变,大多数病人在诊断为后的2年半内发现患有胆管癌。
5.致癌剂:放射性核素如钍,化学物品如石棉、亚硝酸胺、dioxin、polychlorinated、biphenyls等,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肼、避孕药等等,都有可能是胆管癌的癌源。
6.其他:已有报道结、直肠切除术后,结肠炎及慢性伤寒带菌者均与胆管癌的发病有关。另外肝内胆管癌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有关。
胆管癌是怎么引起的呢
1.胆管结石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说明胆管长时间受结石刺激,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
2.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吃富含亚硝酸盐食物习惯的人群,更易诱发癌症。
3.胆管囊性扩张症
少数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发生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有报道认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癌前病变。
先天性胆道闭锁并发症有哪些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术后并发症一、肝内胆管扩张:随着生存病例数增加,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例数也会增多。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粪便颜色发白,通过B超和CT可做出诊断。
共分为三型:单个孤立囊腔与周围没有交通支的属A型,孤立囊肿与周围有交通支属B型,多发性囊状扩张属C型。A和B型可通过B超下经皮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或肝内囊肿空肠吻合术而治愈,而C型此治疗方法效果差,要考虑肝移植。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术后并发症二、术后胆管炎: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的胆管炎,称早期胆管炎,危害最大。因为此时胆管上皮未与肠黏膜上皮愈合,发生炎症后原开放的胆管极易闭塞。患儿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烦躁、拒食、腹胀,排出胆汁量减少,大便颜色变淡、发热、黄疸加深,白细胞增加等。
此时要加大激素用量,更改抗生素。反复发作胆管炎在不能控制时,常因肝功能衰竭、或败血症死亡。超过3个月乃至数年后的胆管炎,称晚期胆管炎,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发热、黄疸,严重因肝衰死亡。有此情况发生应早期考虑行肝移植。
为什么会得胆管癌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