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的中医治疗偏方
尿崩症的中医治疗偏方
尿崩症患者大多数都是选择西药进行治疗,然而西药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偏方。
1、阴虚燥热型。治法:滋阴清热,生津止渴。处方:分为二型。
①偏于阴虚:生熟地各30克,淮山药15克,山英肉15克,丹皮10克,在冬10克,泽泻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麦冬10克,构把15克,天花粉10克,甘草20克,龟版30克。
②偏于燥热:石膏90克,知母15克,生熟地各30克,葛根15克,黄连10克,大黄10克,玄参20克,羚羊角粉3克(另吞),丹皮10克,芦根20克,北沙参10克。
2、脾肾阳虚型。治法:温阳益气,固肾缩尿,健脾助运。
处方:黄茂30克;党参15克,附子8克,肉桂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桑螵峭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鹿茸3克,甘草30克。
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 (又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来的,且尿崩症常见于青壮年的。
尿崩症的病因
1.原发性(原因不明或特发性尿崩症)尿崩症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当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高泌乳素血症或经放射学检查具有蝶鞍内或蝶鞍上病变证据
时,应尽可能地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找不到原发因素的时间越长,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截止肯定。有报道原发性尿崩症患者视上核、室旁核内神经元减少,且在循环中存在下丘脑神经核团的抗体。
2.继发性尿崩症
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 白血病 、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结核、 梅毒 、血管病变)等。
3.遗传性尿崩症
遗传性尿崩症十分少见,可以是单一的遗传性缺陷,也可是DIDMOAD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尿崩症、 糖尿病 、视神经萎缩、 耳聋 ,又称作Wolfram综合征)。
4.物理性损伤
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外科手术所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经过1~5天的间歇期后,尿崩症症状永久消失或复发转变成慢性。严重的脑外伤,常伴有颅骨骨折,可出现尿崩症,燕有少数病人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创伤所致的尿崩症可自行恢复,有时可持续6个月后才完全消失。
妊娠期间可出现尿崩症症状,分娩后数天症状消失。席汉综合征应用考的松治疗后可表现出尿崩症症状。妊娠期可出现AVP抵抗性尿崩症,可能是妊娠时循环中胎盘血管加压素酶增高所致。这种病人血浆AVP水平增高,对大剂量AVP缺乏反应,而对desmopressin治疗有反应,分娩后症状缓解。
男性尿急治疗方法
据临床观察,女性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多是尿道结合症,这类病人服用抗菌药是不适宜的。治疗尿道综合症首先去除各种病因。药物治疗方面多采用口服尿频停系列中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1 、膀胱训练疗法,增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扭转异常的排尿习惯
2、配合药物治疗,例如:采用消炎解痉、止痛、镇静、碱化尿液和利尿等。
3、局部用药,用2%硝酸银涂抹尿道和膀胱颈。
4、封闭疗法,在近端尿道或膀胱三角处作封闭治疗。
5、适当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也显良效。中医治疗偏方:干燥西瓜皮30克、鲜白茅根60克煎水服用,可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收到利尿消肿的效果千万别乱吃药或找什么偏方一般来说,引起尿频、尿急的原因较多,大概有以下几种:
尿量增加: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由于进水量增加,尿量也会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
炎症刺激: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可能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
是什么招惹了高钠血症
1.水摄入不足 航海迷航或沙漠中缺乏水源,昏迷、拒食、消化道病变引起饮水困难,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导致渴感中枢迟钝或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原发性饮水过少症(primary hypodipsia)等均可引起水摄入不足导致高钠血症。
2.水丢失过多
(1)经肾外丢失:高热、高温环境剧烈运动导致的大量出汗可引起水从皮肤大量丧失;喘息状态、过度换气、气管切开等可使水从呼吸道丢失过多;胃肠道渗透性水样腹泻也可造成本症,如果同时合并饮食障碍,情况可以严重恶化。
(2)经肾丢失:主要由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或应用大量渗透性利尿药引起。肾性尿崩症为AVP的V2受体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在先天性肾性尿崩症中,近10%的患者由AQP2基因变异引起。近来研究证实在许多获得性肾性尿崩症中,包括锂中毒、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以及梗阻性肾病所致者,也有AQP2调节障碍。未被控制的糖尿病使大量过多溶质微粒通过肾小管而致渗透性利尿;长期鼻饲高蛋白流质饮食等所致的溶质性利尿(称鼻饲综合征);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脱水疗法致溶质性利尿。
尿崩症是怎么回事
尿崩症有两种。一种是产生调节尿量的抗利尿激素(加压素又名后叶加压素)的视索上核、室旁核和产生抗利尿激素的脑下垂体后叶发生了病变,使分泌出来的抗利尿激素不够用。这是由脑炎、慢性特发性黄瘤病、脑肿瘤、外伤等所引起的。另一种尿崩症是肾脏的肾小管有病变,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正常情况是肾小管接受抗利尿激素的支配,从肾小球滤出的尿液中重新回收水分,但尿崩症患者则不能,只能排出清稀的尿。
西医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中医
中医将尿崩症归于消渴症中的上消和下消范畴。《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结谓之消。”《素问·气厥论》说:“肺消者,饮一溲二”。中医认为五志过极,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或湿热内侵,热炽于内,热伤胃阴、肾阴而致消渴。《四圣心源·消渴》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李东垣认为:“消渴皆燥热为病也。”在发病机理上,中医认为本症患者素体阴虚,如再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使燥热盛,阴津耗竭,易致本病发生。如热伤胃阴,津液干枯,则烦渴多饮;热伤肾阴,则津液外流,致使多溲。
尿崩症的治疗偏方
部氏养阴清热方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主治尿崩症。
处方组成
细生地10克、黑玄参15克、大麦冬10克、白茅根15克、粉丹皮10克、束白薇10克、全瓜蒌20克、干薤白15克。石葛蒲10克、肥玉竹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口渴甚加天花粉10克、粉葛根10克、肥知母10克;夜尿多加淮山药15克、桑螵蛸10克、台乌药10克、益智仁10克。
临床疗效
治疗1例,痊愈(症状消失,尿比重正常)。
方名
参麦鹿茸丸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助阳,益气生津。主治肾水下趋、肾气不升之尿崩症。
处方组成
党参30克、玄参15克、黄芪18克、五味子9克、熟地24克、麦冬12克、炒故纸9克、炒山药24克,知母12克、肉桂3克、花粉18克、桑螵蛸9克、覆盆子9克、鸡内金粉3克(冲)、鹿茸粉1克(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3次。
小儿尿崩症的病因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因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最多见,在以往报道中约占50%。有一些中枢性尿崩症实际上是继发于颅内肿瘤,往往先有尿崩症,多年后才出现肿瘤症状,所以必须高度警惕,定期做头颅影像学检查。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较少见,仅占1%左右,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认为是产生ADH的细胞数减少乃至缺如所致。在中枢性尿崩症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颅内各种病变所致,如肿瘤(多见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约占70%)、肉芽肿、炎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或头颅放疗等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由肿瘤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在小儿至少占30%。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在儿童期发生尿崩症。
2.肾源性尿崩症
肾源性尿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X伴性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中枢分泌的ADH无生物活性或ADH受体异常,ADH不能与肾小管受体结合或肾小管本身缺陷等,所致远端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低下或抵抗而产生尿崩症。该型也可由于各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损害肾小管所致。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因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最多见,在以往报道中约占50%。有一些中枢性尿崩症实际上是继发于颅内肿瘤,往往先有尿崩症,多年后才出现肿瘤症状,所以必须高度警惕,定期做头颅影像学检查。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较少见,仅占1%左右,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认为是产生ADH的细胞数减少乃至缺如所致。在中枢性尿崩症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颅内各种病变所致,如肿瘤(多见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约占70%)、肉芽肿、炎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或头颅放疗等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由肿瘤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在小儿至少占30%。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在儿童期发生尿崩症。
2.肾源性尿崩症
肾源性尿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X伴性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中枢分泌的ADH无生物活性或ADH受体异常,ADH不能与肾小管受体结合或肾小管本身缺陷等,所致远端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低下或抵抗而产生尿崩症。该型也可由于各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损害肾小管所致。
尿崩症概述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可以概括为因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又称中枢性尿崩症),以及因肾远曲小管、肾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肾性尿崩症。凡病变累及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元(下丘脑的室旁核及视上核)、输送抗利尿激素的神经束(垂体柄)、储存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垂体时,均可引起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
常见的病因有下丘脑和垂体肿瘤、颅脑外伤、手术、放射治疗、颅内感染、浸润性病变(如黄色瘤、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自身免疫性病变)等。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AVP)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VP反应缺陷而引起的1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尿崩症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各种类型症状严重的尿崩症患者,都应该及时纠正高钠血症, 正确补充水分,恢复正常血浆渗透压。教育患者必要时应该调节药量,避免一些潜在危险的发生。
每种疾病在治疗时都有必须遵守的原则,尿崩症也不例外,其治疗原则如下:
1. 维持水代谢平衡
幸运的是,多数尿崩症患者的口渴中枢的功能是完整的,可以监测患者对水的需要。而个别患者若口渴中枢受累,就应该密切监测水的摄入和排出之间的平衡以及抗利尿激素治疗之间的关系。
2.水
饮水是尿崩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足够的饮水可以纠正和预防尿崩症导致的许多水代谢的紊乱。 其他的药物治疗目的是保证必要适当的水的摄入,防止夜尿和影响夜间睡眠。对儿童减少夜尿保证睡眠还能够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患上尿崩症也不要太过担忧,只要坚持治疗,严格执行医师的医嘱,相信一定能早日治好疾病,恢复健康。
(一)水剂加压素 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疗。血管加压素口服无效。水剂血管加压素5~10U皮下注射,作用可持续3~6小时。这种制剂常用于神智不清的继发于脑外伤或神经外科术后起病的尿崩症患者的最初治疗。因其药效短,可识别神经垂体功能的恢复,防止接近静脉输液的病人发生水中毒。
(二)粉剂尿崩症 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鼻腔喷雾剂,使用一次可产生4~6小时抗利尿作用。在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时,鼻腔粘膜水肿,对此类药物吸收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和意识丧失的尿崩症病人,应皮下注射脱氨加压素。
(三)人工合成DDAVP(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esmopresssin) DDAVP增加了抗利尿作用而缩血管作用只有AVP的1/400,抗利尿与升压作用之比为4000:1,作用时间达12~24小时,是目前最理想的抗利尿剂。1~4μ皮下注射或鼻内给药10~20μg,大多数病人具有12~24小时的抗利尿作用。
如不能根治者也可按上述药物治疗。
1.中枢性尿崩症
(1)病因治疗:针对各种不同的病因积极治疗有关疾病,以改善继发于此类疾病的尿崩症病情。
(2)药物治疗:轻度尿崩症患者仅需多饮水,如长期多尿,每天尿量大于4000ml时因可能造成肾脏损害而致肾性尿崩症而需要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1)中医中药治疗:以补肾、滋阴、生津益气为主,佐以固肾,可用生脉散、知柏地黄丸或汤剂、缩泉丸(散)、桑螵蛸、熟地、黄芪、菟丝子、龙骨、牡蛎、萸肉、山药、杞子和甘草等。
(2)病因治疗:如手术切除脑瘤,治疗全身性疾病等。
(3)饮食方面应限制钠盐、咖啡、茶类,并适当补充糖、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等。
中医治疗子宫囊肿的方法
子宫囊肿中医治疗具体什么方法?很多疾病都有治疗偏方,当然子宫囊肿的治疗偏方也是有的。但是很多人却反应偏方没有效果。其实,在选择治疗子宫囊肿的偏方的时候,很多人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过度的痴迷偏方治疗,而不采取正规的治疗方法。
其实,偏方只是辅助治疗的方法,并不能够作为单一治疗疾病的方法。所以,在选择偏方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和服用。
子宫囊肿中医治疗具体什么方法
那么,子宫囊肿的治疗偏方是什么?一般,中医中治疗子宫囊肿的偏方比较多,而且效果很好,可以作为减少子宫囊肿治疗的毒副作用。下面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中医偏方,希望能够帮助患者康复:
处方:黄、丹参各30克,苡仁、昆布、海藻各15克,当归12克,茯苓、青皮、郁金、香附、桃仁、赤芍、丝瓜络各10克。
服法:日1剂,服两次,1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服药1-2疗程。
子宫囊肿的治疗偏方很多,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来选择。尤其是药物的选择更应该谨慎。还要注意的是一些所谓的治疗子宫囊肿的偏方,也有可能是一些吃不坏人,治不好病的药物,如果一味的相信,会耽误病情的。
性生活后尿尿痛的治疗方法
据临床观察,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多是尿道结合症,这类病人服用抗菌药是不适宜的。治疗尿道综合症首先去除各种病因。药物治疗方面多采用口服尿频停系列中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1 、膀胱训练疗法,增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扭转异常的排尿习惯。
2、配合药物治疗,例如:采用消炎解痉、止痛、镇静、碱化尿液和利尿等。
3、局部用药,用2%硝酸银涂抹尿道和膀胱颈。
4、封闭疗法,在近端尿道或膀胱三角处作封闭治疗。
5、适当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也显良效。
中医治疗偏方:
干燥西瓜皮30克、鲜白茅根60克煎水服用,可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收到利尿消肿的效果千万别乱吃药或找什么偏方一般来说,引起尿频、尿急的原因较多,大概有以下几种:
尿量增加: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由于进水量增加,尿量也会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
炎症刺激: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可能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
我们日常千万不要盲目的去进行性生活,可能会给我们自身带来性生活后尿痛的情况,可以服用一些止疼的药物来帮助我们暂时达到止痛的效果,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性生活次数,盲目的进行性生活对于我们自身的生殖器官伤害很大。
性生活后尿道痒的解决方法
1 、膀胱训练疗法,增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扭转异常的排尿习惯。
2、配合药物治疗,例如:采用消炎解痉、止痛、镇静、碱化尿液和利尿等。
3、局部用药,用2%硝酸银涂抹尿道和膀胱颈。
4、封闭疗法,在近端尿道或膀胱三角处作封闭治疗。
5、适当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也显良效。
中医治疗偏方:
干燥西瓜皮30克、鲜白茅根60克煎水服用,可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收到利尿消肿的效果千万别乱吃药或找什么偏方一般来说,引起尿频、尿急的原因较多,大概有以下几种:
尿量增加: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由于进水量增加,尿量也会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
尿崩症的偏方
尿崩症的偏方一:津液亏虚证
益气生津。生脉散加生地、葛根、乌梅等。
尿崩症的偏方二:肾阴虚证
滋补肾阴、固脬止尿。左归饮加芡实、龙骨、牡蛎。
尿崩症的偏方三:肾阳虚证
温补肾阳、固脬止尿。菟丝子丸加减。
尿崩症的偏方四:肾气不固证
补肾固涩。桑螵蛸散加减。
尿崩症的偏方五:气阴两虚型
治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从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化裁,酌加固摄肾气之品:党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生石膏、黄杞、山药、益智仁、肉苁蓉、白芍、生地、知母、萸肉等。
尿崩症的偏方六:肺胃阴虚型
治宜清肺养胃,止渴生津,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党参、天花粉、生地、藕汁、鲜石斛、乌梅、黄连、天冬、麦冬等。
尿崩症的专方偏方治疗:
尿崩症的偏方七:麦门冬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知母10克,芦根40克,麦冬15克,花粉20克,沙参20克,竹叶10克,葛根15克,乌梅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治疗7例,服3~6剂后,饮水、尿量减半,尿比重增高,服9~18剂后痊愈。
尿崩症的偏方八:止渴缩泉汤
组成: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石斛20克,天花粉12克,乌梅9克,山萸肉12克,山药9克,乌药9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尿崩症多例,每收良效。
尿崩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尿崩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呢?根据现在的统计,尿崩症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的三种。
首先尿崩症引起的第一种并发症是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 ,下丘脑或垂体部位的手术、肿瘤及炎症等,可引起尿崩症与腺垂体功能减退。产后腺垂体坏死的血管病变,也可损及视上核-神经垂体系统而发生尿崩症与席汉综合征。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时,多尿症状减轻,尿渗透压较高;因为糖皮质激素与抗利尿激素有拮抗作用,所以,当糖皮质激素缺乏时,抗利尿激素缺乏的病况会减轻。此外,糖皮质激素与甲状腺素减少时,尿溶质的排泄减少,也可使多尿症状减轻。
其次尿崩症引起的第二种类型的并发症是尿崩症伴渴感减退综合征。此综合征为抗利尿激素缺乏的同时,口渴的感觉也减退或消失,病人的肾脏不能正常调节水的排泄,病人因无口渴感,而不能随时增加饮水量以供人体所需,无多饮,有严重脱水和高血钠,体液呈高渗,伴有高渗征群的表现,头痛、肌痛、心动过速、性格改变、烦躁、神志模糊、谵妄甚至昏迷。用加压素治疗时剂量不易调节,容易过量而引起水潴留,呈低渗状态或水中毒。用氯磺丙脲治疗,250mg/d,尿量可减少,同时能改善渴感中枢的功能。
最后一种是针对孕妇的,尿崩症引起的最后一种并发症是尿崩症合并妊娠。尿崩症患者伴妊娠时,尿崩症的病情可以加重,这是因为孕妇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它可拮抗抗利尿激素的抗利尿作用,或者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再者,妊娠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尿中溶质的排泄增多,使尿量增加。在整个妊娠期,尤在中期,患者对于抗利尿激素的需要量增加,往往也使尿崩症的病情加重,分娩后尿崩症病情减轻。
尿崩症会引起的这三种并发症您都知道了吧,看起来是不是很恐怖呢?其实只要您平时多注意,积极预防这些并发症是和您无缘见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