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分析失眠的病因分别是什么
中西医分析失眠的病因分别是什么
首先大家要明白心理因素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失眠都发生在入睡期,即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其实,由清醒至入睡该是一个自然和放松的过程,保持心境平静便容易入睡,心乱如麻则难以入睡。但是其病因比较复杂,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中西医分析失眠的病因分别如下:
西医分析失眠的病因:
不良睡眠习惯:有些人喜欢喝咖啡、茶或酒等刺激品,这样会提高了警觉性,不易入睡,从而导致失眠的发生。
生理因素:影响入睡的主要是心理因素,而生理因素则决定能否熟睡。如常常夜半醒来,可能是呼吸系统出了问题,呼吸不顺便自然容易醒。胃溃疡问题,可于半夜发作。而有骨痛、背痛的,若睡时压着患处,也是难以熟睡。而患有失眠的人,首先应分析是否由身体健康或精神问题引致。长期失眠应尽快延医,作详细的检查,对症下药,不要随便胡乱吃药,不要随便胡吃安眠药。
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的急慢性焦虑、忧愁、过度的兴奋,愤怒、或失眠症患者对健康的过高要求,过分关注,或由于心理、身体方面的原因对睡眠怀有恐惧心理,如怕尿床、怕不能按时醒来、怕夜间再次失眠,从而一到晚饭后心情就开始紧张不安等引起失眠,甚至加重失眠。这一点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
中医分析失眠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失眠、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属于“健忘”、“不寐”、“狂症”、“郁症”、“癔症”的范畴。与人体心、肝、脾、肾、脑等脏器的功能盛衰有密切关系。因脾为水谷精微生化之源,生化不息,血源旺盛,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神清易寐;肝为藏血、藏魂之腑,条达气机,若肝郁化火,肝阳上亢,则扰乱心神;肾主生精、填髓,肾阴阳亏损,髓海空虚,心脑失养,水不制火,虚火上扰清空,则神宁不安。由此可见脏腑生克失衡,精血内耗,彼此影响,形成顽固性失眠。从理论来说,不寐之证,虚证尤多。
失眠刮痧刮哪里图解 失眠病因分析
1.情绪不佳,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致无法安眠。
2.饮食不洁,脾胃受损,酿生痰热,胃气失和,进而导致睡眠不安。
3.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睡眠不安。
4.体质较差,房劳过度,肾阴耗伤,心火毒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无法安眠。
失眠的中医病因
中医病因:由于情致所伤,肝气郁结,心火偏亢,气滞血瘀,痰火内扰,胃气不和致脏腑气机升降失调,阴阳不循其道,阳气不得入于阴,心神不宁所致者,多为实证失眠。
若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或久病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令心失所养,身无所住或血虚胆怯,肝失所养,神无所主或血虚胆怯,肝失所养或心肾不交,虚火上亢所致者,谓虚证失眠
总之,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分类:失眠,中医学上称“不寐”,藏医称为"宁龙病",古时称为“不得卧”或“不得眠”。它有虚实之分。虚证如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纳减,面色少华(少血色),脉细弱,属心脾两虚,治宜补心健脾为主;若心烦不寐,咽干舌燥,或见梦遗滑精,舌红、脉细数者,属阴虚火旺,治宜滋肝养阴为;若兼见心神不宁、心悸惊惕,入睡后容易惊醒,脉弦细者,属肝胆不和,治宜镇惊安神为主,实证如见食少胸闷、脘腹胀满、大便不畅、苔腻、脉滑者,属肠胃不和,治宜和胃、消导、化湿为主。
专业分析失眠的病因
分析失眠的病因是为了缓解失眠提供依据的,那么究竟失眠的病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为我们分析了如下内容,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失眠的病因:
1、服用药物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失眠
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
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
2、对失眠的恐惧引起的失眠
有的人对睡眠的期望过高,认为睡得好,身体就百病不侵,睡得不好,身体上易出各种毛病。这种对睡眠的过分迷信,增加了睡眠的压力,容易引起失眠。
失眠需要选择合适的枕头:
据统计全世界6亿失眠者中有1亿5千万都是由于不舒适的枕头造成的。所以挑选适合的枕头非常重要,这与我们的健康紧密相关。
关于失眠的病因我们一定要总会让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分析失眠的病因才会为治疗失眠提供依据,最后提醒大家治疗失眠一定要咨询相关专家。
失眠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好
一:失眠的原因
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二:西医如何治疗失眠
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enzodiazepinereceptoragonists,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取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
三:中医如何治疗失眠
中医治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要完成这一目标,常常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中医治疗对于成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通常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法。这些方法或独立、或组合用于成人原发性或继发性失眠的治疗。
好了,看完了上文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失眠还是应该看中医的,这是因为中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中医的副作用几乎为零,但是如果失眠以及严重的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就可以通过西医治疗的方法暂时的缓解,然后在进行治疗了。
食道癌的中医病因分析
一方面七情所伤,噎嗝与情志异常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有"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塞不通也"的论述;明朝李中梓提出"忧思悲恚则脾胃受伤,津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塞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由成也";《医统》认为:"膈噎始因酒色过度,继以七情所伤"。
另一方面痰瘀内结,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痰浊、瘀血内阻于食道是形成噎嗝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徐灵胎认为"噎嗝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清代杨素园指出:"食管中系有形之物阻扼其间,而非无故狭隘也明矣";《明医指掌》称:"膈病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狭窄,不能宽畅,饮则可入,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
与饮食失节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医文献论述了噎嗝与不良饮食习惯的关系。
如朱丹溪认为:"夫气之为病或饮食不谨,内伤七情或食味过厚,偏助阳气,积成膈热";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指出"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皆知之";宋代严用和则认为"饮酒有节度,七情不伤,阴阳平衡,气顺痰下,噎嗝之疾无由作"。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脏腑亏虚,人体的脏腑虚弱、气血亏损也是诱发噎嗝证的重要原因。
朱丹溪认为:"噎嗝反胃各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由气血虚弱而成";赵献可论膈证时指出:"惟年高者有之,少无噎嗝反胃者";明代张景岳认为精血不足与噎嗝形成密切相关:"噎嗝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伤阴而成,……伤阴则阴血枯涸,气不行则噎嗝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
失眠看中医还是西医
中医和西医各有各的好处:西医见效很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病人的痛苦,但是有可能会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中医虽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的问题,但是中医的治疗周期很长而且见效很慢,对于失眠来说,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好呢?下文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介绍。
一:中医的优点
中医也就是中国传统医学,它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是由气、形、神组成的,通过中药、食疗等治疗方式,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以获得康复,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用中药治疗失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与西药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从病理上进行根治,然而起效时间缓慢,尤其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来说,难以忍受。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中,人们多数通过服用西药来治疗。
二:西医的优点
西药比起中药的最大优点,就是起效快。然而西药治标不治本,患者一旦停药就会再复发。同时,西药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虽然缓解了病痛,却对身体的肝肾等脏器造成了伤害。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西药,并经常有恶心、容易疲劳、健忘、皮肤发黄,很可能就是肝病的早期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
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相结合进行失眠的治疗,多角度的进行失眠治疗,以避免单一治疗的局限性,是目前医学界所推崇的治疗之法。
其实,对于失眠看中医还是西医好这个问题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而是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比如说患者的失眠以及严重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就需要去看西医了,不然患者会没有办法好好的学习和工作。
中医治疗末梢神经炎
中西医上如何治疗末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多发性神经炎可采用中医和西医方法,中西医治疗方法各有各的好,但是如果中西医结合的话效果会更明显,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末梢神经炎中西医分别是怎么治疗的,一起来看看吧!
西医治疗方法
①维生素b1、b6, 维生素b12、维生素c、芦丁片、弥可保、甲钴铵、安维胶囊。
②静脉输液:胞二磷胆碱,654-2、丹参注射液等
③激素治疗:氢化可的松。
④地巴唑,辅酶q10 atp、辅酶a,细胞色素c。
中医治疗方法
红参、黄芪、当归、白芍、吴萸、木瓜、槟榔、苏叶、桔梗、桔红、陈皮、木通、地龙、甘草。水煎,遵医嘱拿药,鸡鸣时服头煎,天亮时服二煎。
关于中西医上如何治疗末梢神经炎就介绍到这里了,治疗的方法很多,积极了解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的一些信息对于治疗有更好的帮助,如果还需了解其它知识,可以查询我们相关的文章,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口臭的中西医分型
一、症状
口臭除了口中发出难闻的臭味之外,其证型不同,伴随的症状表现也有不同。
中医分型: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
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
西医认为:
口臭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免疫.脏腑功能失调口臭病;二是单纯性口腔口臭病。
一、免疫 脏腑功能失调口臭病症状表现:除口臭这一明显标志之外,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分别出现以下单个症状或者以下多个症状表现:舌苔厚腻、口干、口苦、气短、胸闷、肠胃不适、腹账、尿频、便秘、便溏、腰膝酸软、肢体麻痛、容易上火(女性则经期易上火)、手脚心易出汗、身体常发热、易于疲劳、易感冒、烦躁、失眠、精神不振、头昏、头发干枯、耳鸣等症状。
二、单纯性口腔口臭病症状表现:除明显有口臭之外,口腔牙龈肿、痛,局部发热等。单纯性口腔口臭病:非脏腑原因,主要是由单纯的龋病(俗称蛀牙)和牙周病(牙龈炎和牙周炎)等口腔病引起。
失眠病因解析
对于失眠,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也都有过一些了解,但是可能了解的并不全面,尤其是不清楚引发该种病患的病因是什么,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容易引起失眠的病因。
失眠症疾病病因1、患者身体疾病
患者本身具有多种身体疾病,诸如身体内的疼痛和咳嗽等症状都会导致患者失眠,甚至有4%左右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症,这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睡眠。除此之外,患者感冒发烧以及心悸的症状也会影响到其睡眠质量,故而身体类疾病对失眠的影响率高达83%以上。
失眠症疾病病因2、患者的生理性因素
诸如的失眠症患者在倒时差阶段,所以无法进入睡眠状态,此外,患者的睡眠质量差也可能直接和食物的摄入有关,调查表明每天都有超过120000的人群因为摄入了过多的食物导致无法正常睡眠,饥饿也是导致失眠的诱因之一,此类因素导致失眠的效率达到61%。
失眠症疾病病因3、焦虑引发的失眠
焦虑引发的失眠则相较于前两种情况更为迫切的需要治疗,因为焦虑和不安会直接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甚至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有抑郁症的患者也有整夜失眠的情况,在服用安眠药物后还是会早醒,此类疾病诱发失眠的概率高达43%-76%,根据患者的服药药物不同有所差异。
以上便是容易引起失眠的病因了,相信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介绍,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了,在生活中一定要多预防这些方面的事情发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分治经期偏头痛
经期偏头痛是与卵巢功能周期变化有关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属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治疗经期偏头痛虽然方法不同,但是效果往往都不错。
中医:柴胡疏肝散解除经期偏头痛
26岁的思思患偏头痛已3年,每于月经来潮前5天左右发作,开始每次持续数小时,近几次发作常持续3~5天才能逐渐缓解,周期性明显。每次发作头痛难忍,感觉血管搏动,伴眩晕、恶心、呕吐,曾用麦角胺咖啡因、糖皮质激素、心得安、胃复安、强痛定等止痛。3年来多方治疗,收效甚微。曾经查脑电图、CT 等均未见异常。
中西医分治经期偏头痛
检查:痛苦面容,精神忧郁,正逢发作期,疼痛位于左侧,自左额角至头顶连及枕部,左侧眼、耳各部有不适感,体温、血压、饮食、睡眠、月经均正常,舌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偏头痛,证属肝气郁结,痰浊阻塞。
治疗: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采用柴胡疏肝散方剂。
处方:柴胡10g,川芎15g,白芍15g,香附15g,法半夏10g,陈皮10g,白芥子10g,枳壳10g,细辛3g,白芷10g,甘草10g。
服法:共4剂,每天2 剂,水煎分4~6次服。
复诊:思思2天后再诊,疼痛基本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结果:思思按原方每天1剂,连服7天告愈。医生嘱咐思思每于月经来潮前3天左右取此方7剂,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连用3 个月经周期。后来医生随访5个月,思思的经期偏头痛没再复发。
西医: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经期偏头痛
32岁的丽华从14岁月经初潮开始出现偏头痛,最初,头痛发生在月经来前1-2天,每次持续2天,呈右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一般每月至少因为头痛需要请假休息一天,服用过各种止痛药物。偏头痛偶有非经期发作,程度较轻。数年后,偏头痛出现波动。有时两三个月没有头痛发作,有时频繁发作,1周2-3次。近2年来,一般每月发作1-2次,多发生于月经前后。
检查:脑电图、CT 等均未见异常。丽华的父亲有头痛病史。丽华偏头痛发作时无神经系统症状,与月经明显相关。
诊断:偏头痛
治疗:医生给丽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建议她于每次月经前3开始服用,同时注意围经期心理健康,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睡眠障碍,必要时合用睡眠镇静药物。
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丽华的偏头痛发作明显减轻减少,每3-4月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天,而且发作时多有疲劳、情绪不稳等诱因。丽华努力排除这些诱因后,经期偏头痛也一去不返了。
中西医分治经期偏头痛
中医:柴胡疏肝散解除经期偏头痛
26岁的思思患偏头痛已3年,每于月经来潮前5天左右发作,开始每次持续数小时,近几次发作常持续3~5天才能逐渐缓解,周期性明显。每次发作头痛难忍,感觉血管搏动,伴眩晕、恶心、呕吐,曾用麦角胺咖啡因、糖皮质激素、心得安、胃复安、强痛定等止痛。3年来多方治疗,收效甚微。曾经查脑电图、 CT 等均未见异常。
检查:痛苦面容,精神忧郁,正逢发作期,疼痛位于左侧,自左额角至头顶连及枕部,左侧眼、耳各部有不适感,体温、血压、饮食、睡眠、月经均正常,舌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偏头痛,证属肝气郁结,痰浊阻塞。
治疗: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采用柴胡疏肝散方剂。
处方:柴胡10g,川芎15g,白芍15g,香附15g,法半夏10g,陈皮10g,白芥子10g,枳壳10g,细辛3g,白芷10g,甘草10g。
服法:共4剂,每天2 剂,水煎分4~6次服。
复诊:思思2天后再诊,疼痛基本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结果:思思按原方每天1剂,连服7天告愈。医生嘱咐思思每于月经来潮前3天左右取此方7剂,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连用3 个月经周期。后来医生随访5个月,思思的经期偏头痛没再复发。
西医: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经期偏头痛
32岁的丽华从14岁月经初潮开始出现偏头痛,最初,头痛发生在月经来前1-2天,每次持续2天,呈右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一般每月至少因为头痛需要请假休息一天,服用过各种止痛药物。偏头痛偶有非经期发作,程度较轻。数年后,偏头痛出现波动。有时两三个月没有头痛发作,有时频繁发作,1周2-3次。近2年来,一般每月发作1-2次,多发生于月经前后。
检查:脑电图、CT 等均未见异常。丽华的父亲有头痛病史。丽华偏头痛发作时无神经系统症状,与月经明显相关。
诊断:偏头痛
治疗:医生给丽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建议她于每次月经前3开始服用,同时注意围经期心理健康,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睡眠障碍,必要时合用睡眠镇静药物。
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丽华的偏头痛发作明显减轻减少,每3-4月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天,而且发作时多有疲劳、情绪不稳等诱因。丽华努力排除这些诱因后,经期偏头痛也一去不返了。
失眠是看中医还是西医好
我们无需怀疑的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它们在治疗不同的疾病上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一般中医从内到外进行调理,是一种治疗失眠的最有效方法。
中医也就是中国传统医学,它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是由气、形、神组成的,通过中药、食疗等治疗方式,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以获得康复,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用中药治疗失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与西药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从病理上进行根治,然而起效时间缓慢,尤其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来说,难以忍受。
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中,人们多数通过服用西药来治疗。这些西药比起中药的最大优点,就是起效快。然而西药治标不治本,患者一旦停药就会再复发。同时,西药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虽然缓解了病痛,却对身体的肝肾等脏器造成了伤害。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西药,并经常有恶心、容易疲劳、健忘、皮肤发黄,很可能就是肝病的早期症状。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失眠的情况中医和西医各有利弊,在失眠了后一般主要是认为中医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都比较的少,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选择中医的治疗方法比较常见,失眠的情况主要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注意进行调理,最好是每天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病原体:
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RNA病毒,球形,直径80-120nm。中心核蛋白有型的特异性;囊膜内层膜蛋白也有型的特异性;外层为脂质,上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具有亚型和变种的特异性。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现代医学病理:
流感病毒主要由空气飞沫传入呼吸道。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继而进入细胞内。病毒的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核糖核酸型的可溶性抗原,并渗透出至胞质周围。复制的子代病毒进一步扩散感染,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引起发热、肌肉疼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 在单纯型流感发病过程中,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现并修复。流感病毒肺炎的肺脏充血和水肿。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层有灶性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
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风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而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变生他病。本病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失眠看中医还是西医
1:处方:花生叶(干品)50克
用法:日1剂,水煎沸10分钟,取浓液200毫升,睡前温服。
疗效:服药3~5天,有效率89%
2:处方:桑白皮、陈皮、赤芍、桃仁搁12克,柴胡、通木、半夏、苏子各10克,香附、大腹皮、甘草各15克,青皮14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6剂,有效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