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⑴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脑血管病如何诊断鉴别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⑵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⑶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
⑴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按进程分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如何小心中风病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位于前三位之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拴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缺血综合征、帕金森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急性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出血性脑血管病 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颅内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
引发脑中风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二、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三、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四、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包括哪些疾病
1.出血性脑血管病:
(1)脑出血:为最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血液病、动脉炎、血管畸形等,有时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等原因也可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血管先天异常引起。
(3)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
2.缺血性脑血管病:
(1)脑梗塞: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等。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小中风):脑缺血一过性发作,24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塞。
3.其他:脑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颅内静脉窦或静脉血栓等。
上述各种脑血管病由于病因、发病机理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等都有很大差异。
脑血管疾病可以分为哪几类
一、脑血管疾病(CVD):
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ACVD)和慢性脑血管病(CCVD),慢性脑血管病是因慢性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脑代谢障碍和功能减退,症状逐渐进展的疾病,如脑动脉硬化和血管性痴呆等。这里重点谈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变化迅速的风邪特性相似,所以古人以风类比,名为“中风”。但与《伤寒论》中"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不同。这里所言"中风"乃实指外感风邪的病症,即"伤风"、"感冒",并非脑血管病。虽称"中风",则名同实异,不可与脑中风相混淆。 至今还仍延用脑中风和脑卒中的叫法,过去所说的“脑血管意外”也属此类,但因这一词含义模糊,故已不采用。
二、脑血管疾病的分类目前尚未统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早有分类,但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随着对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的深入研究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长足进步,脑血管病的分类也不断发展,日臻完善。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提出了《脑血管病分类(第三版)》,从临床障碍、病理学、危险因与预防、临床评检、(病史和体格检查)、实验室和仪器检查(包括各种特殊检查)、卒中后病人状况、解剖学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但这些分类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均显得过于繁琐和复杂。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分类极不统一,是从临床的不同角度提出的。
(一)、按病变性质分类:分为缺血性卒中各出血性卒中两类。
缺血性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等。
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二)、按病程分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CI)等。
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和血管性痴呆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严重,如痰液分泌较多,应早作气管切开翳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药物治疗
一、治疗机制:甘露醇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降低颅内压,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尼莫地平改善脑血流,降低钙超载;N-乙酰肝素抑制补体激活,减轻脑水肿
二、治疗药物的选用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注射液与复方甘油注射液同时或交替使用,复方甘油注射液或甘油果糖注射液500ml静推;七叶皂苷钠
2.适度降低血压,防止进一步出血:肌注利舍平,静滴硝普钠或硝苯地平
3.止血药物的应用:止血剂翳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人工冬眠头部降温疗法:采用1号冬眠合剂
5.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奥美拉唑、西咪替丁,也可从胃管注入凝血酶
6.抗癫痫药物的使用:苯妥英钠,尽量不用地西泮类和巴比妥类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一个独立的、肯定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即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导致缺血性(脑梗塞)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梗中风是怎么引起的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预防血管瘤破裂的方法
脑血管瘤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脑血管瘤破裂,患者应作好预防,尽量的避免脑血管瘤破裂危害患者的生命,一般患者早期脑血管瘤的症状不明显,因此预防脑血管瘤一定要注意日常的饮食。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分慢性和急性两种。无论是哪种都应避免脑血管瘤破裂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通常我们所说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由于脑血管瘤破裂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又有“脑血管意外”、“中风”之称。
脑血管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脑动脉本身的病变如脑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脑动脉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该部脑血流供应中断,病理上出现脑组织的软化坏死。平时所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这类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总数的60%左右。为了避免脑血管瘤破裂患者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护理。
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了米粒大小的瘤样扩张(称为微动脉瘤),当血压因某种原因突然升高时,可以引起微动脉脑血管瘤破裂,于是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又称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都属于这一类。近年来,由于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出血性脑血管病已有减少,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35%左右,不过一旦发生脑出血,往往病情比较严重,死亡率也是相当高的。
由于脑血管疾病相对来说比较严重,脑血管瘤破裂对人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生活中应做到及时的进行检查,以便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血管瘤,给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脑血管病诊断鉴别
按性质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⑵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⑶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
⑴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按进程分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睡眠过多易患脑中风,你听说过吗
急性脑血管病按其原因来说,应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其临床表现及后果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其病因是迥然不同的。可谓相差一字,相隔百里。
出血性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则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上大多数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或血管硬化所致的血管破裂出血,少数是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破裂出血。如果出血在脑实质内,就叫脑出血;如果出血在脑实质外,蛛网膜下腔内,就叫蛛网膜下腔内,就叫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地说,后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比前者为轻,因而病死率亦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很有密切关系。脑栓塞绝大多数是由于心脏内的小栓子脱落而随血流流到脑血管内,从而堵塞了大脑的供应动脉而引起脑缺血。犹如水渠被堵,浇灌区的农作物受旱的道理一样,脑子得不到营养和各种有用物质,脑细胞的功能便会受创损害。
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单从症状和体征上来鉴别,有时确有其难处,但新近应用头部ct等先进仪器的检查,已为确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治疗也更加确切,更有针对性。在内科治疗上,脑缺血性疾病主要是采用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活血化瘀及抗凝血药物等;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则多应用脱水、止血、降低血压等药物。如果将治疗脑缺血病的药物误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身上,不但徒劳无益,反而会雪上加霜。两者在外科治疗上两者也有所不同。对脑出血主要是清除血肿,切除出血的病因(如摘除出血的动脉瘤)若脑水肿严重时,则手术减压。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要把堵塞了的脑血管想办法疏通,或用手术作血管搭桥,重新建立供血管道,以滋养“干扰”的脑子,恢复脑的功能。
脑血管病怎么诊断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其诊断方法为:
一、按性质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1、缺血性脑血管病:
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⑵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⑶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2、出血性脑血管病:
⑴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 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 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二、按进程分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生活中疾病总会困扰着大家的生活,一旦生病总会使患者的情绪波动,而心情变化常引起病情恶化,因此患者在治疗及恢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神调养。那么这里就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给您具体讲解下。
病例一:
病情描述 :
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是什么?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是什么?
问题回答 :
心血管疾病常会引起如下症状:1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汉,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 头晕,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
3 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4 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
5 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 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6 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
7 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脂症,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老年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其早期症状表现为: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2,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感,一会儿消失;3,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4,饭后胸骨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时便胸闷气喘,心跳加快.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此外专家将高血压脑病也列入脑血管病范畴.
其早期症状有:1,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2,睡眠质量差,多梦,醒来后感到很累;3,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或发抖发颤;偶尔感到腿发麻,需要反复按压或拍打才见好转;4,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控制不住流口水. 如有上述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
脑血栓的诊断是如何进行的
人上了年纪之后,各种疾病就都找上门了,其中一种叫做脑血栓,在中老年人当中比较常见。当患上此疾病后,患者会出现哈欠不断、眩晕、步态异常、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对于脑血栓这种疾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那么,这种疾病该如何诊断呢?
脑血栓是如何诊断的?
脑血栓任何年龄均可诱发,以青壮年较多见,病前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脑栓塞患者多起病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可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栓需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病鉴别,脑CT扫描有助于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在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后,主要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鉴别。
1、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多发生在中年以后,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血管供应区脑组织缺血、坏死、软化而产生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起病缓慢,常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发病前可有先兆,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脑CT 扫描不易与脑栓塞区别,但脑栓塞者在影像上的表现更易伴有出血。
2、脑出血:脑出血多有高血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病史,一般在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脑CT扫描可见高密度出血灶,据此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
关于脑血栓如何诊断的问题,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到您哦,如果患者不幸患上了脑血栓疾病,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大家要多了解一些脑血栓方面的知识,便于及时发现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以防受到脑血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