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易被误诊为哪种病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易被误诊为哪种病
1、肺源性心脏病
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很容易引起肺静脉淤血,这样如果患者原来就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话,就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导致很容易被误诊为是肺源性心脏病或者是心力衰竭等。
2、休克
引起老年人休克的原因有很多,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很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但是并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也很容易误诊为其它原因引起的休克。
3、消化系统的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会导致刺激迷走神经而产生一些消化道症状,这样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的疾病。
4、牙痛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疼痛会向周围的器官辐射,甚至会影响到咽部、下颌等,引起牙痛或者是颈部疼痛等,这就导致容易被误诊为常见的牙痛。
5、脑血管病
因为老年人经常会有脑动脉硬化等情况,脑供血不足导致脑血流进一步减少,诱发出现脑循环障碍,所以说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发生的时候被误诊为脑血管病。
六种肚子痛能要了你的命
急性心肌梗死
约8%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局部可有或无压痛,容易误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等。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的中老年病人,如果突然上腹剧痛,要警惕急性心梗。
心绞痛
心绞痛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与活动相关,休息可以缓解。少数会表现为静息性上腹痛,很容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腹主动脉瘤
腹痛、腹胀、在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腰背痛等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的表现。一旦破裂出血,极为凶险。
主动脉夹层
超过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突发、剧烈、持续且不能耐受的疼痛。疼痛部位有时可提示撕裂的部位,以胸痛多见,也可有腰背痛以及腹痛,常被误诊为急性胃穿孔、急性胰腺炎。高血压患者出现持续性、撕裂样腹痛伴腰背痛,同时有双侧足背动脉搏动不一致时,要立刻就诊。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回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性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综合症。发病急骤,早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的腹部绞痛,恶心、呕吐频繁、腹泻。一旦发生广泛的肠梗阻、肠坏死,患者死亡率很高。
重症急性胰腺炎
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是一种起病急骤、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
如果发生剧烈、持续的腹痛,一定要及时就诊,为了明确诊断,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肌钙蛋白以及腹部CT等检查是必需的。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发生机制及个体反应有关。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
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
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
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9. 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是怎样的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
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
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
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和肺栓塞相混的疾病有哪些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可出现剧烈胸痛伴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图形,需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2.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年龄较大的急性肺栓塞或复发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可出现Ⅱ,Ⅲ,aVF导联ST段,T波改变,甚至V1-4导联呈现“冠状T”,同时存在的胸痛,气短,容易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通常肺栓塞的心电图除ST,T改变外,心电轴右偏明显或出现SIQⅢTⅢ型及“肺型P”波,心电图改变常在1~2周内明显好转或消失,与冠心病者不同,肺栓塞患者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而冠心病为劳力性心绞痛,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二者截然不同,肺栓塞缺少典型的心肌灌注缺损或 “再灌注”表现。
3.肺炎:发热,胸痛,咳嗽,白细胞增多,X线胸片示浸润阴影等易与肺栓塞相混淆,是肺栓塞最易误诊的疾病之一,如能注意较明显的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下肢静脉炎,X线胸片示反复浸润阴影和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以及血气异常等,应疑有肺栓塞,再进一步做CT和MRI等检查,多可予鉴别。
4.胸膜炎:约1/3肺栓塞患者可发生胸腔积液,易被误诊为病毒性或结核性胸膜炎,后者给予长期抗结核治疗,并发胸腔渗液的肺栓塞患者缺少结核病全身中毒症状,胸液多为血性,量少,吸收较快(1~2周内自然吸收),动脉血气和下肢静脉正常,X线胸片可同时发现吸收较快的肺浸润或梗死等阴影与结核性胸膜炎不同。
5.肺不张:术后肺不张可能与肺栓塞相混淆,动脉血气通常也不正常,周围静脉正常有助于区别,需要时可做CT,MRI或肺动脉造影以资鉴别。
胃痛未必等同于胃病
一、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石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患者多有中上腹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进食油腻等而诱发或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误诊为胃痛,按胃病治疗无效,查胃镜又没有特殊异常,一查B超才知道患了胆道疾患。
二、肝胆恶性肿瘤。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见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做腹部B超、CT和胃镜可鉴别。
三、胰腺疾病。胰头癌、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也常有中上腹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易与胃病混淆。腹部B超、CT和胃镜、血尿淀粉酶等检查可资鉴别。
四、心肌梗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下壁急性心梗时不一定都会出现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中上腹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如果不做心电图检查,盲目按胃病检查治疗,很容易错过抢救机会而发生意外。
五、下叶肺炎。当大叶性肺炎位于左右两侧肺的下叶时,病人可以出现中上腹部疼痛,酷似胃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听诊可有湿鸣音,X线检查可有模糊隐影等。做胃镜及X线检查可鉴别。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心肌梗塞死亡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表现,特别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率最高,约有1/3~1/2的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前死亡。尽管采用各种抢救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仍在10%左右。但及早发现梗塞前先兆症状并予以处理对患者赢得抢救时机仍十分重要。
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发因素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饱餐,尤其是进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太多,造成本来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此外,便秘后用力解便、各种感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及气候突变等,也可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的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发作较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常伴有出汗现象,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等典型症状。但仍有40%的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的症状并不典型。
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时,应考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有些病人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有些病人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部酸痛等,这些症状常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感冒、牙周炎、胃炎、关节炎等而贻误抢救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发病,且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因此,有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心肌梗塞的最突出症状是什么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见于百分之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9.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百分之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