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症状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症状表现
一、左心衰竭
(一)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二)咳嗽、咳痰、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若支气管粘膜下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三)其它: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二、右心衰竭
(一)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
(二)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
(三)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四)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五)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六)心脏体征: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
三、全心衰竭
是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竭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竭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心力衰竭如何检查
心力衰竭判定
心脏射血分数值在40%-49%之间(二级)的患者中,罕见有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射血分数值在25%-39%(三级)的患者中可能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体征的严重程度和分级通常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相关。
慢性左室心力衰竭
常见症状包括气促、慢性咳嗽等,但这些症状不具特异性,如发现第三或第四心音,利尿剂治疗后啰音能消失或改善,或X线胸片有间质性肺水肿,则表明这些体征和辅助检查和左室心力衰竭有关。
充血性心力衰竭
诊断基于肝脏增大、颈静脉压升高、双侧踝部水肿、体液潴留引起的体重增加(至少3kg)等,这些体征常在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发生,适当使用利尿剂治疗后,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可消失或改善,体重也可下降。
Tips:心力衰竭分级
ⅡB:体力活动轻度受限,静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时有乏力、心悸或呼吸困难,利尿剂治疗后无心力衰竭体征。
ⅢA: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尽管静息时无症状,但稍微活动即产生症状,利尿剂治疗后无心力衰竭体征。
ⅢB: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尽管静息时无症状,但稍微活动即产生症状,利尿剂治疗后心力衰竭体征持续存在。
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甚至静息时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诱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因素有哪些呢
慢性心力衰竭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心脏血液不能正常的排出,无法满足全身器官的供血需求,产生缺血、淤血,甚至是器官功能失调,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那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主因是什么呢,常见的有:
临床上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是:心脏的负荷过重、心肌代谢异常或障碍、心肌病。
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在心脏所承受的阻力增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心脏负荷加重或过度,而心脏负荷过度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例如高血压时间久了之后也可以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包括饮酒、慢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这些都是因为加重心脏负担而引起的,一般这种情况是先发生心肌的肥厚,进而代偿不能满足供氧时就产生了慢性心力衰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肌代谢障碍,也会加大慢性心力衰竭出现的概率。这种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会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这是由于冠脉血流量减少病变部位心肌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其中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梗死也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心力衰竭不可轻视
据发表在5月7日出版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则报道称,虽然这类病人的生存率似乎优于EF降低的病人,但是他们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而且功能下降和再入院率没有降低。
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医学院的Harlan M.Krumholz博士及其同事指出,大约有一半的HF病人EF值为50%。由于已有研究证实这些病人的生存率较高,因此许多临床医生相信,这些病人的预后不象EF降低的病人那么差。然而,对这些病人发病率的研究仍然较少。
因此,Krumholz博士等前瞻性随访了因HF住院的413例病人,其中200例EF值大于等于40%。在6个月的随访期间,EF降低的病人死亡率更高(分别为21%和13%,p=0.02)。病人入院率的百分比在两组中相似,经校正混杂因素后也没有差异。
实际上,EF值保留病人较EF降低者更易于出现功能降低(分别为30%和23%),并且在随访期间每个病人出现的功能受限数目更高。
研究人员在文章中写道:“功能状况更差的生存率提高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花费巨大、预后难以承受。虽然主要治疗目的是为了延长生命,但是也必须要考虑到改善生存质量和降低残疾危险性。”
在相关述评中,查尔斯顿市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的Michael R.Zile博士建议,EF>40%的心衰病人可描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与其相对的病人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他建议,基于以往的研究,如果病人出现HF的症状体征且EF正常的话,他们至少存在一种压力引起的异常或舒张功能的多普勒异常,因此不用测定这些病人的舒张功能就能够作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Zile博士指出,尽管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之间的潜在发病机制和经验性的治疗策略不同,但是还没有完成设计治疗舒张性心衰的随机化临床实验。他说,由于除症状-和疾病-定向治疗以外,有效的新型治疗策略将依赖于对潜在的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神经激素机理进行作用,因此应该进行这类实验。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慢性心力衰竭早期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淤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淤血和水、钠潴留。在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常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出现右心衰竭时,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
(一)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是左心哀竭最主要的症状。肺充血时肺组织水肿,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降低,吸入少量气体就使肺泡壁张力增高到引起反射性呼气开始的水平。
(2)咳嗽、咳痰和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咳嗽是较早发生的症状,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停止。痰通常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有时痰内带血丝。如肺毛细血管压很高,或有肺水肿时,血浆外渗进入肺袍,可有粉红色泡沫状痰。
(3)心排血量降低为主的症状:如疲乏无力、头昏失眠、少尿、苍白、发绀、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上述症状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
2.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过度充盈,压力增高,各脏器淤血、水肿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以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
(1)脏器淤血症状:长期消化道淤血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肾脏淤血引起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肝淤血引起上腹饱胀、甚至剧烈腹痛,长期肝淤血可引起黄疸、心源性肝硬化。
(2)水肿:经常卧位者以腰背部为明显。能起床活动者以足、踝内侧较明显,常于晚间出现,休息一夜后可消失。颜面部无水肿,病程晚期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3)胸腔积液和腹水:右心或全心衰竭时,均可出现胸腔积液。以双侧胸腔积液较多见。如为单侧,多位于右侧。单侧性左侧胸腔积液提示有肺栓塞可能。
3.全心衰竭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
心力衰竭如何检查呢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心脏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充血”之前,有一无症状阶段,但此时己有左室功能障碍,静息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称为无症状性心室功能障碍或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概念近年来有了重大的改变,认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有过度激活,从而加剧心室重塑和促进心力衰竭恶化。因此,心力衰竭的任何治疗措施不应仅仅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应有干预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心肌损害,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心力衰竭检查:血清球蛋白(G,GL0),乳酸脱氢酶(LDH,LD),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脑脊液压力,尿肌红蛋白(UMb),脂蛋白a(Lp-a),尿肌酐(Ucr),血肌酐(Cr,Crea),维生素B1(VitB1,VB1),血清硒(Se)
上面写的就是关于心力衰竭如何检查。以前都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和别的系统发生变化之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老化引起的心力衰竭。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会出现心力衰竭,虽然只是少数但是也是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的。首先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情,压力大的时候就找到自己缓解压力的方式,释放一下。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病的一种,对于心力衰竭的了解我们知道老年人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比较多,然而却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患有心力衰竭。对于心力衰竭这类慢性疾病,由于它的潜伏时间长,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病因,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原发心脏病基础上,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将心力衰竭病因大致分三类。
心肌收缩性减低,心室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及射血分数减低。多由原发性心肌病变所致。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为婴儿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多见;门岁以上小儿.起病缓慢,常为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也可急性加重。
感染性心肌炎可由于病毒、细茵、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引起.其症状及病情差异较大c病毒性心肌炎暴发型来势凶险,起病急骤,常伴发严重心律失常、急件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心肌炎慢性期可逐渐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在先天性心脏患儿及风湿性期膜病患儿.常可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
川崎病(又称皮肤就膜淋巴结综合征)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约80%),为不明原因的血管炎,在严重心肌受累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也是川崎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克山病急型、亚急型及慢性型均可合并急或慢性心力衰竭。此外任何原因的缺氧及窒息,如气管异物吸入、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哮喘、溺水等均可使心肌受损,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常合并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进展
一、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概念与诊断
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将心力衰竭定义为一种临床综合症,包含以下特点:1.典型症状:休息或运动时呼吸困难、乏力、踝部水肿;2.典型体征: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罗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3.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脑钠素水平升高。该定义侧重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强调了心力衰竭三大症状并详细列出心力衰竭体征,在客观检查方面增加了脑钠素检查。而2006年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对心力衰竭的定义更侧重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发展,指出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不全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一般是心肌功能不全或心肌丢失的结果。其特点是左室扩张或肥厚 ,导致神经内分泌失常、循环功能异常并出现典型症状:体液潴留、呼吸困难、乏力(特别是运动时)。如果不治疗,心功能水平和症状通常会不断加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有显著变化,并且可能与心功能状况不相符。
这些定义均包含了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尽管大多数心力衰竭同时存在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仍然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划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而射血分数不低(≥45-50%)的心力衰竭不一定都是由于舒张功能不全所致,因此2008年欧洲ESC建议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代替舒张性心力衰竭。并提出超声心动图在HF-PEF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诊断HFPEF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和/或症状;2.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LVEF≥45-50%);3.具有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左室松弛不良或舒张受限)。该诊断标准与2005年ESC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相同。因此,HF-PEF与DHF仅是概念上不同,临床诊断尚难区别。本文所提到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包括所有LVEF保留的心力衰竭。
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生理变化
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相似,但是两者在病因、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变化、治疗和预后均存在较大差异。心力衰竭患者中大约半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生于老年妇女,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也是常见病因。舒张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左室向心性重构,左室舒张末容量正常。而收缩性心力衰竭主要特点是左室离心性重构而导致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受到损害,包括心肌主动性舒张减退和被动性心肌活动僵硬所致的左室灌注容量受损。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左室舒张末压力-容量关系曲线向上向左移动,以及舒张期机械运动障碍所致左室僵硬度增加。
三、如何寻找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
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仍然很困难,关键是需要证实心室舒张速度的减慢,其特点是左室容量和收缩功能正常时,左室充盈压升高。超声心动图对于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价值。脑钠素(BNP)水平升高也有助于心力衰竭包括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左室压力和容量增加后室壁张力增加,促使心室肌释放BNP。多项研究证实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但是升高幅度小于收缩性心力衰竭。
早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为标准的M型和2维解剖学成像,包括左房径和容量、左室质量、左室壁厚度和左室收缩功能,最重要的变化是二尖瓣血流速度和肺静脉血流指数。
采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速度包括4个参数:舒张早期跨瓣血流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跨瓣血流速度峰值(A)、早期灌注减速时间(DT)和A波时限。正常E/A为0.75至1.5,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