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患者谨防四误区
感冒患者谨防四误区
误区一
感冒发烧没必要验血
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感冒发烧没必要做血液检查,尤其是很多患儿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化验,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感冒有病毒性、细菌性等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感冒,其治疗方法也不同。血常规等检查可以提示患者感冒的类型,对指导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很有价值。如果感冒患者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比值偏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较低,提示病人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不做必要的血常规检查,只根据部分患者要求盲目使用抗生素,肯定对治疗不利。
误区二
感冒输液好得快
一般的感冒发烧根本不需要输液,而医生长期以来坚持的用药原则也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挂水”。但不少患者认为吃药效果来得太慢,自作主张要求输液。
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参与循环来治疗疾病,具有见效快等优点。但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感冒发烧患者要尊重医生的建议,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疗效好、更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千万不能盲目滥用输液。
误区三
家里有药不必去医院
不少感冒发烧的人认为感冒只是小毛病,要么自己到药店买点药物自行服用,要么把以往家里囤积的感冒药拿出来吃。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治疗不对症,效果不明显,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感冒发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正规治疗。
误区四
感冒不用治,扛扛就过去
不少患者认为感冒不治疗也能好,索性不采取任何措施硬扛着,或者自己在家中“捂汗”来对付感冒。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一般的感冒虽然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但由于感冒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感染,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甚至引起心肌损害及脑膜炎等严重后果。过度捂汗会因为出汗过多,导致病人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而加重病情。
防治感冒的7大误区
1、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
感冒后会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
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2、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
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
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
3、认为普通感冒可治疗也可不治疗。
普通感冒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但是公众对普通感冒的治疗却不够重视。成人每年平均会感冒2-4次,通常表现为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发热、咳嗽、头痛及全身酸痛。
针对这些症状,需要积极及时对症治疗,如果处理不当,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呼吸系统方面: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肺炎;血液系统方面:粒细胞减少症;泌尿系统方面:急性肾小球肾炎;耳鼻喉:中耳炎、鼻窦炎、咽炎等,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因此,感冒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4、认为感冒是小毛病,应带病坚持工作。
医学实践证明,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特别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体就易侵入身体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个别患者还可能转为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
5、认为吃感冒药越多,好的越快
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6、认为感冒治疗可随便用一种感冒药。
事实上市场上感冒药玲琅满目,多数为复方组份,其所含成分和剂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成分解决不同的感冒症状。
不同感冒症状应该针对性的选用对应有效成分的感冒药,而不应该随意用一种,也不要随意增加感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治疗感冒的药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7、认为感冒药、中药都是安全的。
事实上感冒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特别是抗感冒中药注射剂,其安全性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治疗感冒的正确方法:
感冒时要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和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可改善部分临床症状。
多吃水果,增加维生素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
睡眠和休息是恢复健康、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
感冒药不是人人能吃
感冒用药误区1、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有的患者因感冒症状较重,就擅自一次服用几种感冒药,如这几种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会累加。专家提醒,要避免两种以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合用。
感冒用药误区2、服药时间过长。一般来说,退热治疗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治疗一般不超过5天,疼痛缓解即可停药,最长疗程不宜超过10天。如果患者对用药者特别敏感或肝功能不全时,即使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用量时也会出现肝损害。
感冒用药误区3、吃感冒药期间酗酒。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可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因此,服用含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期间应禁酒。另外,空腹也可能提高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风险,所以服药前需谨记要饱肚服药。
感冒用药误区4、与肝药酶诱导药物合用。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合并使用肝药酶诱导药物如异烟肼(抗结核病)、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巴比妥(催眠镇静药)等可导致中毒风险提高。因此,需尽量避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与上述药物合用。
心脑血管患者谨防倒春寒
捂出温暖——腰膝暖,心脑暖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由冬入春,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需要适应,再加上心脑血管病人的血管弹性差,血管内皮已有受损,血管壁粥样硬化致使管腔狭窄,极易发生斑块脱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要适当捂一捂。“开春时节,气温有时会突然回冷,注意保暖,重点捂好腰、心、脑这几个部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涛说,腰为肾之府,是人体阳气的根基;心,主神志,主血脉;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可见,保护好这几个部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易受寒冷的侵袭,血流速度缓慢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病隐患,因此要多添衣,莫耍单。
按出温暖——摩擦驱寒,保心安
“擦热法简单易行,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畏寒怕冷的症状,同时有益心脑保健”。黄涛建议,将双手手掌心放在膝关节上,用合适的力度、均匀地进行摩擦,每天晚上50~100下,直至摩擦部位发红、发热,可给关节“加温”;另外,搓搓腰眼处(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4寸凹陷处),能温暖肾阳,促进血液循环流通,这样不仅能让整个身体感觉热乎起来,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液中斑块的沉积,降低梗塞的风险。
吃出温暖——温脾胃,通心络
“立春后的饮食,调味食材要以葱、姜、蒜为主打,温补开胃,吃出温暖”。医生告诉大家,立春后的大葱、韭菜等有温补作用——韭菜可温中下气、活血散瘀、调和脏腑;大葱可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另外,除了日常饮食,有基础慢性病的患者也应该科学的服用心脑血管预防药物如通心络胶囊,它可以清除血液中增高的脂质,保护血管内皮,修复因高血脂、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内皮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易损斑块、防止血栓形成,延长心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病,是临床上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
儿童感冒的预防误区
小儿感冒预防有讲究。然而,在日常护理中,年轻的父母会不经意进入预防误区,将孩子捂得严严实实,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感冒,就用抗生素等,预防小儿感冒应遵循小儿的生理特点采相措施。
误区1:孩子捂得严严实实
很多家长唯恐孩子感冒,早早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其实,孩子越捂越娇,抗寒能力差,反倒容易感冒。
误区2:老不让孩子出门
孩子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如果过度限制他们到室外活动,由于室内温度过高,身上容易出汗,到了室外,在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就容易感冒。
误区3:注射丙种球蛋白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比较多,不仅有病毒、细菌,还有支原体等。每种病原体又可以分为若干型。所以,每次引起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能是不同的。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能有效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和疫苗。可以说,丙种球蛋白也不是仙丹妙药。况且注射丙种球蛋白还存在一定程度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误区4: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为病毒,而目前还没有对付病毒的特效药。抗生素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并无治疗作用,反而会对小儿产生毒副作用。
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正确方法
●在感冒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
●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由于小儿活泼好动,容易出汗,所以不要给小儿穿得太多。
●对大一点的孩子要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质。
●哺乳期母亲患了感冒,应在洗净双手和戴上口罩后给婴儿喂奶。母亲若有发热,可将奶水挤出,煮沸后再喂或改喂配方奶。
●家人患感冒时,可以把家中的门窗关紧后用醋熏蒸,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及清洁设备。病人应尽量少与小儿接触。
●对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主要应加强护理,包括多饮水、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保暖和呼吸新鲜空气等。在确定继发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生素。
睡懒觉不利儿童生长
一些父母认为多睡有益于孩子生长发育,于是对孩子睡懒觉采取放任的态度。其实,睡懒觉非但无益于生长,还有以下弊病。
孩子睡懒觉首先会打乱生物钟节律。正常人体的内分泌及各种脏器的活动有一定昼夜规律。这种生物规律调节着人本身的各种生理活动,使人在白天精力充沛,夜里睡眠安稳。如果平时生活较有规律而到假期睡懒觉,会扰乱体内生物钟节律,使内分泌激素出现异常。长时间如此,孩子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影响胃肠道功能。孩子一般早饭在7时左右,此时晚饭的食物已基本消化完,胃肠会因饥饿而引起收缩。爱睡懒觉的人宁愿肚子饿也不愿早起吃早饭,时间长了,易患慢性胃炎、溃疡等病,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影响肌肉的兴奋性。经过一夜休息,早晨肌肉较放松。醒后立即起床活动,可使血液循环加剧,血液供应增加,从而有利于肌肉纤维增粗。而赖床的人肌肉组织长时间处于松缓状态,肌肉修复差,代谢物难以及时排除,起床后会感到腿酸软无力,腰部不适。
影响记忆力。应该培养孩子“黎明即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即使是节假日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这样可使孩子保持朝气蓬勃、身心健康,对记忆力也有促进。
防治感冒的7个误区
医生提醒,感冒分多钟类型,不能得感冒就只有一种方法治疗,应该到医院确诊病因后对症治疗。
每到晚上就咳嗽是怎么回事?
沈阳王先生提问:每到晚上快睡觉前就咳嗽不止,弄得都睡不好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有感冒发烧的症状,是怎么回事?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解答: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都能引起夜间咳嗽,比如支原体感染、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甚至是变异性哮喘,所以持续咳嗽一个月以上应该到医院进行血常规、肺功能等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如果长时间咳嗽不缓解可能导致呼吸道出血等问题。
另外,咳嗽期间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并且多喝水。
耳后一阵阵疼是什么病?
沈阳王女士提问:最近两周总觉得左耳耳后一阵阵疼,像针扎似的,大概是啥原因引起的?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医生解答:感冒引起的炎症能够引起中耳炎导致耳后疼痛,缓解这种疼痛需要先治好炎症,多喝水,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颈椎病引起的颈椎骨质增生可导致神经受压迫引起耳后疼痛,缓解疼痛可以对颈椎按摩,并注意休息。
还有神经性头痛也会引起耳后疼痛。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最好到医院确诊。
1、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
感冒后会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
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2、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
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
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
3、认为普通感冒可治疗也可不治疗。
普通感冒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但是公众对普通感冒的治疗却不够重视。成人每年平均会感冒2-4次,通常表现为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发热、咳嗽、头痛及全身酸痛。
针对这些症状,需要积极及时对症治疗,如果处理不当,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呼吸系统方面: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肺炎;血液系统方面:粒细胞减少症;泌尿系统方面:急性肾小球肾炎;耳鼻喉:中耳炎、鼻窦炎、咽炎等,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因此,感冒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4、认为感冒是小毛病,应带病坚持工作。
医学实践证明,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特别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体就易侵入身体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个别患者还可能转为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
5、认为吃感冒药越多,好的越快。
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6、认为感冒治疗可随便用一种感冒药。
事实上市场上感冒药玲琅满目,多数为复方组份,其所含成分和剂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成分解决不同的感冒症状。
不同感冒症状应该针对性的选用对应有效成分的感冒药,而不应该随意用一种,也不要随意增加感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治疗感冒的药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7、认为感冒药、中药都是安全的。
事实上感冒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特别是抗感冒中药注射剂,其安全性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治疗感冒的正确方法:
感冒时要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和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可改善部分临床症状。
春季疾病多发养生谨防误区
运动锻炼
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伸伸懒腰,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莫忘“春捂”
传统养生理论强调“春捂”,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抗病能力较低。强调“春捂”正是为了使人在体内产热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袭。春暖花开,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尤其是清晨与夜晚,穿衣、盖被宁可偏多,重点在于背部和腿部,以保存阳气,增强抵抗力。
早睡早起
俗话常说: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紧张度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衣着宜宽松
在春季,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这样使思维易迅速活跃起来。此外,春季着装衣裤不宜过紧。现在一些年轻女孩为追求曲线美过早卸去厚重的冬衣,而穿起紧身衣裤,其实这很不利于健康,原因在于:女性的阴道常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使外阴保持湿润,有防止细菌侵入和杀灭细菌的作用,若裤子穿得过紧,就不利阴部湿气蒸发。长时间过热过湿的环境,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引起炎症。
踏青出游
寒冷冬季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一季的静养,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此时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精神。特别是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花红叶绿,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心情自然舒畅起来。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踏青春游的风俗,所以踏青出游不失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
家居绿化
绿色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绿色植物可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尘埃,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绿色还能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可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如在室内,可栽种能净化空气的花,如吊兰、米兰、月季、文竹等。
感冒患者禁忌
大家知道,食物与药物一样,都具有偏颇之性,比如江米性味甘温、质地粘腻,白酒性味辛烈而热等等。因此就存在着饮食禁忌的问题, 感冒了要特别注意饮食禁忌。
所谓忌口,是专指病人病中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包括进食的方式方法、食物的质量数量、饮食之间的相互作用、饮食与体质或疾病的关系,以及饮食与药物的不相宜等内容。病人病中的饮食禁忌着重研究的是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和饮食与药物不相宜的问题。
感冒的忌口有哪些呢?先谈谈饮食要适量。感冒之后,往往食欲减退,有发热时更为突出。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时各种消化酶被破坏或活性低,导致了病人不想吃东西。如果硬是多进食,常会出现脱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不利于机体集中力量抗御外邪,有可能延缓感冒的痊愈,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感冒病人以少食为佳。
少食的程度如何控制,应以保证全身能量供应作为前提。这就有饮食的质量问题.感冒的病人提倡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等,避免吃煎炸、油腻食物。有的人甚至提出“禁食疗法”,即感冒以后停止进食,只喝汤水,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方法不是每人都适用,对平时体质壮实、感冒较轻的病人可以一试。请别忘了要有足够的能量贮备,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最后着重说说感冒应忌哪些食物。这一方面与服药有关,也就是药后忌口。另一方面要注意与病情的关系。感冒初期,如果是感受的风寒之邪,正服解表散寒药时,则当禁食生冷、油腻,如果是温热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阶段,亦当忌食生冷,一旦热邪不去,留壮热,继而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此时反需水果相助,可频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汤、绿豆汤等,切忌过食生冷、油腻之品。
上面说的主要是些原则间题。具体来说,感冒期间,避免进食或忌多食鸭肉、猪肉、羊肉、狗肉、甲鱼、蚌、醋、柿等食品。因为感冒是外感之病,治疗应以疏散解表为主。而鸭肉性质偏凉、滋腻蜜滞,容易滑肠敛邪,猪肉肥腻,助湿生痰,动风蕴湿;羊肉甘温助热,偏于温中暖下,且有敛邪之弊;狗肉亦性温热,容易助热生火,故为热证所忌;甲鱼甘润滋腻,有敛邪之弊;蚌,又名河蚌,性质寒泄,有滋阴凉润之力,多食有碍表邪疏散;醋,味酸收敛,食后容易滞气留寇;柿子性质寒涩而敛滞,多食容易敛邪。所以,上述食物均为感冒的忌口。误食或多食往往不利于外邪疏散,有时甚至可以加重病情,需要引起注意。
治疗胃病误区
误区一:胃溃疡当成普通胃炎治。
误区二:胃痛乱吃药病易加重。
本身有胃肠病的患者更应谨慎吃药,像阿斯匹林、伤风胶囊、感冒通等药物对胃有刺激作用,加重病情。吃药时应再加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用温开水送服。另外,患者一旦遇到突发剧烈腹痛,不应马上服止痛药,因为部分消炎、止痛药,比如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引起胃、肠不良反应,甚至会发生胃穿孔、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上消化道并发症的危险。
误区三:喝牛奶可以缓解胃痛。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有的缺乏乳酸酶,喝牛奶容易引起腹泻、饱胀、嗳气等情况出现。另外,胃溃疡患者饮用牛奶有可能令病情恶化,因为牛奶会促使更多胃酸分泌,令胃壁受到进一步侵袭。
感冒患者莫入三大误区
一,乱吃抗生素。不少人只要一感冒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多以先锋类、头孢类和大环类为主。这些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但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因此,感冒后最好去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
二,拖着不看病。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多数年轻人来说,忍上几天的确能自愈,但久拖不治也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心肌炎、肾炎、中耳炎等。特别是当症状持续一周以上不见缓解,如对症用药后依然高烧不退,要及时去医院。而老年人得了感冒则万万“扛”不得。由于身体各项功能减弱,若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并发症。
三,随便乱输液。和有的人拖着不治相反,也有些人觉得“感冒输液好得快”。其实,并没有数据表明输液后能让感冒好得更快。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比口服药大,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如果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防感冒千万别有误区
误区一:捂汗治疗。许多人认为得了伤风感冒出了汗就好,习惯用传统的捂汗法来治疗感冒,当病人怕冷且不出汗时就让病人喝热生姜水,用被子蒙住身体,直至出一身大汗。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了一些,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及时补充体液和排出体内毒素。
误区二:暴食或节食治疗。有人认为感冒期间应补充营养多吃荤,而有的人则认为既然感冒时没食欲就干脆不吃东西。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对,感冒时胃蠕动变缓,消化液分泌减少,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一点东西都不吃的话,又会造成机体所需热量供应不足,减缓康复。最好是吃些稀饭和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
误区三:运动治疗。不少人喜欢用“运动疗法”来治疗感冒。尤其是有些年轻人一旦患上感冒,便刻意进行一些体力劳动,或者到运动场上跑上几圈、打一场篮球等。其实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单纯加大运动量会增加体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夏天孩子很容易碰到这4种伤害!再不看就晚了 空调
因为夏天气温升高,家家户户都开启了空调。不过,空调虽然是极好的降温工具,但是如果在密闭空间里使用,一定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除了密闭的房间,在车里开空调时也一定要小心。
在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感冒患者或是呼吸道疾病患者时,更要多次开窗换气,避免浑浊的空气和病菌在密闭空间传播,影响孩子和家人的健康。
白癜风患者治疗感冒的几个误区
白癜风患者治疗感冒的几个误区 随着季节的交替,气温温差的巨大变化,患者容易患上感冒,对于白癜风患者来说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冒了,一旦处理不好,没有及时把感冒治疗好,就有可能对病情产生影响,引发病情的加重。所以,白斑患者要特别注意感冒。
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对白斑患者很重要,如果不幸患上了感冒也不要太过害怕,及时治疗就行。今天就来谈谈白癜风患者在治疗感冒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1.患了感冒也不治疗,认为小病。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们选择不治疗感冒,部分白斑患者可能也是如此。"有病不治型"的感冒病人以上班族最为多见。其实,感冒是病毒与人体免疫力斗争的过程,及早治疗能帮助病人更好地休息,更快恢复抵抗力。尤其是对白斑患者来说,感冒会加重病情,所以一旦有感冒症状出现时,要及时治疗。
2.换了感冒后,不去找医生治疗,自己随便买药乱吃。有关统计发现感冒人群中,75% 的人们在感冒后会随意选药。有些患者吃药时也不分清要的主要功能;明明在发烧,吃的感冒药里却没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造成"大病小治"。虽然只是小小的感冒,白斑患者却要也要提高警惕了。对于患者来说,感冒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吃激素类感冒药,以免加重对身体产生影响,延误了病情康复。
3.普通感冒就吃抗生素 。很大部分人们认为感冒是由细菌引起。其实感冒的罪魁祸首是病毒。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错误的治疗,有些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是典型的" 小病大治"。其实滥用抗生素只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助长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是否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服从医嘱。
4.认为感冒是由于受寒气引起的,就做一些激烈的运动,达到出汗,以为来抵抗感冒。却不知这种做法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特别是白斑患者就坚决不能采用这种危害的治疗方法。
5.给自己体内制造热。有的患者认为伤风感冒引起的,就主张捂汗来治疗,喝姜汤,用被子捂住身体,直到出一身汗。这种做法,白斑患者不可采用,因为过度的出汗,会引起皮肤脱水,造成体内电解质的失衡引发病情的加重。
白斑患者一旦患上感冒,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要做到白斑患者身上没有小病,只有抱着这种心态,才能做好日常的防护。
食用红枣补气补血谨防误区
吃大枣要细嚼慢咽
红枣是滋补调养佳品,可以经常食用,但切忌过量,食用过多会引起胃酸过多、腹胀等问题。而且红枣的枣皮消化起来比较困难,一定要细嚼慢咽。
吃红枣要喝适量的水
红枣的高含糖量对牙齿有一定危害。如果吃太多红枣,却没有饮用足够的水,很容易蛀牙。已经患上牙病的人更是不宜食枣。
吃红枣忌黄瓜萝卜
红枣最好不要跟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萝卜中含有抗坏血酸酶,黄瓜中则含有维生素分解酶,这两种成分都可能破坏其他食物中的维生素。
红枣进补忌过量
红枣虽然是进补的佳品,但过量食用也有害健康。由于新鲜红枣进食过多,容易产生腹泻并伤“脾”,因此,由于外感风热而引起的感冒,发烧者及腹胀气滞患者,都不宜食用红枣。
红枣含有丰富的糖分(尤其是制成零食的红枣),糖尿病患者在进补时最好不要食用红枣,以免引起血糖增高,促使病情恶化。
红枣腐烂变质忌食用
大枣虽然脆甜可口、营养丰富,但却不易保存而容易变质。大枣腐烂后会使微生物繁殖,枣中的果酸酶继续分解果胶产生亲胶酸和甲醇,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食用腐烂的枣,轻者可引起头晕,使眼睛受害,重则危及生命。
忌与维生素类同食
枣中的某些物质会使维生素K分解破坏,因而会大大降低大枣的治疗功效。
服用退热药时忌食大枣
服用退热药物同时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减少初期的吸收速度。大枣为含糖量高的食物,因此,在此期间忌食用大枣。龋齿疼痛、下腹胀满、便秘患者也不宜食用枣。
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素有维生素之王的美称,既可生着吃也可泡水喝,不论怎样吃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红枣进补的最佳方式还是水煮,这样既不会影响进补的药效,也能够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泻等。谨防无误,吃红枣补气养血,保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