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幼儿的症状是什么呢
多动症幼儿的症状是什么呢
一、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系统性。
单纯贪玩不伴有多动症症状的儿童,在行动方面虽然表现的非常多动,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对行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给人感觉有条理性。而对于多动症的患儿来说,活动过多,非常的冲动任性,想起什么做什么,不能顺利的完成一件事情,给人有始无终的感觉。
二、自制能力。
多动症的患儿在疾病初期的时候,常出现活动自如,但是不受控制,想起什么做什么,自我控制能力非常欠缺,并且不分场合的多动,情绪上的波动非常大。而单纯贪玩不伴有多动症症状的儿童却不是这样,虽然他们好动,但是在一个安静的场合中,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有所控制,表现的安分守己。
三、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
多动症的患儿没有特别的兴趣,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不能完整独立的完成一件事情,注意力方面的障碍非常明显。而对于单纯贪玩不伴有多动症症状的儿童而言,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表现的非常专心,并且讨厌别人的干扰。
2点判断:孩子调皮还是多动症
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是多动症?
多动症不是单独靠仪器检查来诊断的,在临床上可根据孩子多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来综合判断,专家指出,诊断小儿多动症需符合两个条件:
1、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要出现在两个场合以上,若仅仅在家里,到幼儿园或学校没有,不属于多动症;
2、年龄在6岁以上。对于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动的表现可能会随之消失。
多动症需要治疗吗?
一般来说,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容易有学习障碍和情绪障碍、社会关系适应障碍等。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中大概有70%的儿童,他们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会到持续到成人。多动症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孩子有可能学习成绩下降、被人歧视、惹是生非、干扰他人等。慢慢长大后,如果孩子还是无法自控,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和引诱,有可能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多动症是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多动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
抽动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比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较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易于混淆。但两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加以区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脑轻微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多动症是什么
多动症的症状是注意力难集中、情绪起伏大,主要有分为儿童多动症和成年多动症。多动症的发病高峰期是6-15岁,但如果在儿童时期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多动症就会延续到成年,即为“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 (简称AMBD)”。多动症在年龄段是有不一样的表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学龄前时期:难静坐,上课不听讲,学习困难,不服管教,不肯睡觉,常被老师惩罚。
2、小学时期: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困难,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
3、中学时期:注意力难集中,缺乏自尊心和动力,有攻击性、激动性行为,对抚慰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说谎,逃学,容易发生事故或少年犯罪。
4、成年时期:其表现为注意容易转移,激动,易与人争执打抖,酗酒嗜赌。
多动症孩子的饮食 富铁食物
多动症患儿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猪肝、海带、蛋黄、黑木耳、红枣、猪血、牛肉等。
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患儿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常见误解
▲误解之一:学龄前就可以确诊。尽管某些儿童确实早在学龄前已显现出诸多多动症症状,甚至早在哺乳期就手脚不停,常吵闹,不肯好好吃、好好睡,上幼儿园后从来不肯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等,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临床上学龄前儿童是不能被确诊为“儿童多动症”的,而至多只能说是表现出“多动症倾向”。这样的儿童须跟踪观察至少半年,而且孩子必须至少到7周岁才能下结论。
▲误解之二:不必在意“多动症倾向”。既然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来的种种多动症状只是所谓的“多动症倾向”,那也就不必在意。其实,如果学龄前儿童出现了“多动症倾向”而又未能得以及时纠正,那么十有八九在进入学龄期后便可能发展为多动症。研究显示,对学龄前孩子的“多动症倾向”纠正得越早、方法越科学,恢复正常的时间短,康复的可能也就愈大。
▲误解之三:多动症系顽皮所致。多动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异常是心理异常导致的,了解了这一点,家长会明白:孩子的“多动”并非出于孩子顽皮,而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所致。
▲误解之四:“管教不严”可导致多动症。有人常常把患病孩子的“异常淘气”归罪于“管教不严”或“过分溺爱”。有个罹患多动症孩子的妈妈在绝望之余便开始用大棒打他。然而妈妈的严惩并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效果:他还是不改恶习,依然鬼使神差地频频逃课。
▲误解之五:多动症孩子多是坏孩子。由于多动症孩子往往“劣迹斑斑”,他们往往会被成人社会视作坏孩子或“问题少年”。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本质并不一定坏,只是苦于难以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误解之六:多动症难以治疗。其实多动症,不仅有药物治疗,而且还有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如果能进行上述“综合治疗”,疗效还会大大提高。所以,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
▲误解之七:多动症可以不治而愈。很多家长盼望随着孩子的长大,多动症的各种症状会改善甚至消失。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儿童期多动症会延续到青少年时期,三分之一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时期,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有什么区别
儿童多动症发病率较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记忆深刻,又因其名字类似,故两者易于混淆。但其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鉴别的关键。
幼儿多动症的症状有哪些
一、活动过度
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二、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三、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四、学习困难
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五、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被干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六、以下是以“过动”为主的特征。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5.总是静不下来,永远都在进行一些事,或是动个不停。
6.极度爱讲话。
七、以下是以“冲动”为主的特征:
1. 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 无法等待轮到他。
3. 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以上介绍了幼儿发生多动症的时候究竟会有哪些症状,大家都懂了吗,那么在平时孩子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注意观察孩子是不是有这样类似的症状,如果发现孩子也有这种症状的话,那么不排除孩子得了多动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到孩子就诊,做检查来诊断疾病,最后按照上面的方法来治疗。
成人抑郁症可能起因于儿时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其主要症状是注意力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等。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患多动症的女孩长大后要比其他女孩更容易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这一结果与过去他们开展的针对患多动症男孩的研究结果相似。
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明白为何多动症会引起某些心理疾病,也不清楚这些心理疾病是否可以通过对多动症的治疗在儿童长大后予以避免。
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187名6岁至18岁的女孩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研究,其中96人是多动症患者,91人不是。在研究开始、中期和结束时的三个不同阶段,研究人员通过问询的方式,分别对被调查者进行了三次心理健康状况测试。
结果显示,在患多动症的女孩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会患抑郁症、焦虑症、厌食症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将近三分之二的人会出现吸毒或酗酒的问题。与之相比,没有患多动症的女孩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上述问题。
小儿多动症缺什么
多动症的原因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
(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
(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
(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
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