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让不同年龄的宝宝吃药法
巧让不同年龄的宝宝吃药法
小婴儿服药——快冲
将碎药放在奶嘴上把药片掰开,集中放在奶瓶的奶嘴洞附近,往小孩嘴里一送,借着那股水的冲力,碎药片便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入小孩肚里。此法适合婴儿服药。如所服的是苦味健胃剂,可先将药物放于舌尖部,然后喝些温开水迅速咽下。据研究,舌尖部的味蕾主要感受甜味,近舌尖的两侧则主要感受咸味,舌后两侧感受酸味,舌根部感受苦味。因此,服苦药时应尽量减少药物与舌根部的接触和在口中停留的时间。
3岁以上宝宝服药——隔离
小孩得病不爱喝汤药,嫌苦。可取舌头般大小一块果丹皮,贴在他舌头上,然后让他喝汤药,喝完药再喝点白开水,最后把果丹皮吃了,效果很好。此法适合3岁以上儿童。若是药片,可撕一小块果丹皮,把药片包住、捏紧,再放到孩子嘴里,用水冲服,孩子就乐意服用。此法适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
服用中药——晾凉
如服中药汤剂,应在药煎好之后先凉一下再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舌头味感与药汤的温度有关。当药汤温度在37℃时,味感最苦,高于或低于37℃,苦味就会减弱。当然,高于37℃时易烫伤口腔粘膜及食管,因此待药物温度降至37℃以下时饮服比较适宜。服完药后,及时漱口,再喝些开水,既有利于药物吸收,也可清除口腔中残留的苦味。
服用西药——用水当先
孩子吃胶囊药时,常常喝几口水也吞不下去,不妨让他先含一口水,再将胶囊药放入口中,低头吞药。由于胶囊药比水轻,所以可轻易进到嗓子里。
不同年龄宝宝游戏特点
不同年龄的宝宝在游戏方式、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经历了独自玩耍、两三个人一起游戏到多个宝宝集体游戏这一过程。父母可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宝宝指导。
1岁多的宝宝多数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尽管几个年纪相仿的宝宝在同一个花园玩,但他们往往得各玩各的,互不相干,除非别人手里的玩具吸引了他,他会上前去“抢夺”,否则宝宝之间很少会有交流。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这时的宝宝总是眼馋别人的东西,一般比较乐于交换玩具,这会让他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培养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
2岁以后的宝宝仍是以各自玩耍为主,但是宝宝会表现出更愿意在小朋友集中的地方玩,也表现出对别的宝宝所做游戏的兴趣。比如宝宝看到那些比他大些的小哥哥、小姐姐在玩游戏,他会专注地看,看到有趣的事也会开心地笑,但是一般不会主动地加入游戏中去。
这时宝宝一般也有了几个较为熟悉的、他能叫出名字来的小朋友,他也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和平时的接触对每个小朋友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会告诉你,他喜欢谁不喜欢谁。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和人家玩,但一般不会有争吵和冲突发生。最坏的情况就是有的宝宝爱打人,对这样的宝宝只能先躲他远一点而已。而且,这时的宝宝似乎更加“小气”,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肯给别人玩,而别人的玩具拿来却像自己的一样不肯还。这些都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正常表现,需要父母加以积极引导。
3岁以后的宝宝多数上了幼儿园,进入了集体生活,开始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一些模仿性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时的宝宝往往有了一两个关系更为密切的好朋友,更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这时的宝宝喜欢玩的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想象和模仿能力增强了,逆反心理也有所增强,听不进不同意见,在游戏中还不太会进行分工合作,喜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很简单。小朋友之间的争吵也开始出现了,一般是因为争玩具、游戏意见不和或是谁不和自己好了等等,这是宝宝社会性增强的表现,与宝宝这个年龄的思维方式有关。
4、5岁以后的宝宝逐渐开始懂事,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增强了,在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也能够表现出协作和谦让。这时宝宝们所玩的游戏内容就更为丰富,并能够自己设计游戏步骤和情节。如果发生争执,可能会有一些宝宝出来调解,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所进步,是非观念在宝宝头脑中已初步形成。常常看到在玩角色游戏时,宝宝都愿意当“好人”,少有人愿意当“坏蛋”,即使当“坏蛋”也得当一个本事特别大的“坏蛋”。这时,在宝宝所玩游戏的内容上,父母应予以关注,引导宝宝玩健康向上的游戏
不同年龄宝宝喝多少水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计算每日的需水量,而宝宝每日的补水量等于需水量减去喂奶量。
宝宝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喝水的次数也越多。你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来计算每日的需水量:
0~0.5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73(ml)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每日的补水量=宝宝每日的需水量-喂奶量。应该分多次喂给宝宝,让宝宝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
0.5~1.0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58(ml)
1.0~3.0岁宝宝需水量(ml):体重(kg)×128(ml)
1岁以上的宝宝,由于每天都会从饮食中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如水果、米饭、汤等,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每天的额外补水量应控制在1200毫升左右。
温馨提示:只要宝宝的尿液淡黄或无色就说明他体内水分充足。不要为了让孩子喝水,而喂果汁或者饮料,一旦喝太多含糖分的“水”容易导致宝宝蛀牙哦!另外,秋季干燥,或是宝宝活动量大、出汗较多的话,妈妈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
多大的宝宝可以吃盐 宝宝的辅食中加多少盐好
由于婴幼儿对盐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食物中盐含量为0.25%时,成人觉得淡,婴幼儿吃着就咸了。如果不注意添加量,很容易养成重口味的宝宝。下面是育婴专家建议的,不同年龄宝宝食盐摄取量表。
6-12个月宝宝:1克以内;
1-2岁宝宝:2克左右;
3-4岁宝宝:3克左右;
注意!3岁前不给宝宝吃味精。若加了味精,盐就要减量。如果选择婴幼儿酱油,换算方法是,每1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不同年龄宝宝如何计算标准体重
家长可以参考下面的计算公式自行测算:
6个月以内的宝宝: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23个月的宝宝: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2-7岁的宝宝:体重(千克)=年龄×2+8。
一般在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即可。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0%”就是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50%”就是重度肥胖。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5%”就是轻度消瘦,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5%”就是重度消瘦。
体重过重对孩子影响很大。肥胖可能损害儿童的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器官,甚至影响智商、行为、心理及性发育。想要控制住孩子的体重,应从出生后就科学喂养,0-3岁时,喂养量就不能过多,否则极易把孩子的胃撑大,不要看到孩子哭就喂奶。对于食欲旺盛的胖宝贝,增加饮水量及蔬菜和豆类在辅食中的比例,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家庭自制的菜泥、豆泥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能够帮助宝贝的肠道“做运动”,消除多余脂肪,控制热量摄入。宝宝长大后,要教会他放慢速度吃饭,少吃高油脂、高淀粉类的食物及甜食。同时让孩子多动,由于宝宝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忍耐性差,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运动方法,家长最好与他们一起做。还有些疾病原因造成的肥胖,因此,如果通过饮食、运动干预后,孩子体重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如果宝宝体重偏轻,首先要加强营养。建议少量多餐,每日大约进食6次,早餐、早点心、午餐、下午点心、晚餐、睡眠前点心。宝宝食欲不好时,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餐前零食多、牛奶果汁等水分摄入多也会影响食欲。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此外,耳部感染、哮喘、消化疾病、新陈代谢紊乱等要及时就医。
宝宝辅食要不要加盐 宝宝每天吃多少盐好
家长如果不注意食盐添加量,很容易养成重口味的宝宝。下面是育婴专家建议的,不同年龄宝宝食盐摄取量:
6-12个月宝宝:1克以内;通常母乳和配方奶中所含的盐分足够满足宝宝的需求量了,不需要额外添加。
1-2岁宝宝:2克左右;
3-4岁宝宝:3克左右;
注意!3岁前不给宝宝吃味精。若加了味精,盐就要减量。如果选择婴幼儿酱油,换算方法是,每1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不同年龄宝宝的膳食结构
一、新生儿期
此时,由于孩子才离开母体,胃肠功能非常弱,因此营养的来源主要靠母乳,母乳是此期婴儿最佳的选择。因为母乳营养丰富,糖、脂、蛋白比例合适、宜消化吸收,且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免疫物质,可预防各种感染性与传染性疾病。此期一般不用添中任何食物。若无母乳或母亲因病不能喂孩子,应选择婴儿配方奶粉喂小儿,不宜用全牛奶等喂。
二、婴儿期
指生后1~12个月的孩子,此时婴儿的生长发育非常快,尤其是前半年,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除继续弱母乳喂养外,4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辅食物,如面糊、米汤、菜汤、蛋、瘦肉、豆浆、饼干等,为1岁后逐渐断奶打好基础。此时添加食物应遵循下列原则: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并在小儿身体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三、幼儿期
指1~3岁的孩子,此期孩子们体格发育速度放慢,但脑的发育加快,因此饮食中应注意优质的蛋白质的供给,此时孩子的牙已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不能与成人同进食物,孩子的食物宜细、软、烂、碎。每日应保持250~500ml牛奶或豆浆,并注意肉、蛋、鱼、豆制品、蔬菜、水果的供给。每日3次正餐加1~2顿点心。注意,此时孩子户外应增加活动,见识渐广,喜欢吃各种饮料,小食品,但小食品吃多了会导致孩子厌食,所以,应控制孩子吃零食。
四、学龄前期
指4~7岁的小儿,此时孩子的膳食已接近成人水平,主食可用普通米饭、面食、菜肴同成人,但仍要避免过于坚硬、油腻或酸辣的食物。饮食要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保证供给平衡膳食,饭后仍需添加水果,但是饮料与小食品同样尽量少用。
五、学龄儿童与少年
此期孩子饭食基本同成人,但膳食安排要营养充足,饭菜合宜,注意以下几点:
1、食物花色品种多:即有米面类,又要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豆、蛋、乳、肉、豆英、再加上大量绿叶蔬菜、水果。粮食仍应粗细粮兼有,副食荤素搭配,要保证营养的基础上经常变换花色以引起孩子的食欲。
2、三餐一点最合适,因孩子上午学习紧张,消耗大,早餐最好吃一些牛奶、豆浆、肉蛋类。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少吃零食,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不看书、电视,集中思想吃饭。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孩子不喜欢吃菜,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从教育着手,使孩子明白吃菜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其健康非常有利,女孩子可开导多吃菜,面色红、皮肤好,显得漂亮;男孩子可讲不挑食、偏食能长高。
总之,不管哪个年龄组的孩子,膳食要均衡,要荤素、粗细搭配,并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尽量少吃饮料、小食品,这样才能避免肥胖症或营养不良症的发生。
不同年龄宝宝如何计算标准体重
6个月以内的宝宝: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23个月的宝宝: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2-7岁的宝宝:体重(千克)=年龄×2+8。
一般在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即可。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0%”就是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50%”就是重度肥胖。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5%”就是轻度消瘦,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5%”就是重度消瘦。
体重过重对孩子影响很大。肥胖可能损害儿童的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器官,甚至影响智商、行为、心理及性发育。想要控制住孩子的体重,应从出生后就科学喂养,0-3岁时,喂养量就不能过多,否则极易把孩子的胃撑大,不要看到孩子哭就喂奶。对于食欲旺盛的胖宝贝,增加饮水量及蔬菜和豆类在辅食中的比例,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家庭自制的菜泥、豆泥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能够帮助宝贝的肠道“做运动”,消除多余脂肪,控制热量摄入。宝宝长大后,要教会他放慢速度吃饭,少吃高油脂、高淀粉类的食物及甜食。同时让孩子多动,由于宝宝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忍耐性差,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运动方法,家长最好与他们一起做。还有些疾病原因造成的肥胖,因此,如果通过饮食、运动干预后,孩子体重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如果宝宝体重偏轻,首先要加强营养。建议少量多餐,每日大约进食6次,早餐、早点心、午餐、下午点心、晚餐、睡眠前点心。宝宝食欲不好时,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餐前零食多、牛奶果汁等水分摄入多也会影响食欲。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此外,耳部感染、哮喘、消化疾病、新陈代谢紊乱等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