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捏脊的正确手法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捏脊的正确手法
1.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肌肉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次。
3.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4.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即可。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小宝宝生病了,父母往往不怎么敢孩子吃太多药,这个时候就可以试试中医捏脊的方法,像婴儿腹泻、不爱吃饭都可以通过捏脊的方法来缓解,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用捏脊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这在古代中医有关文献中早有记载。由于此种疗法操作简单,易学易会,又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药物,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中医师、推拿师多数会用此法来治疗一些儿科病症。只要病症适宜,手法应用适当,还真的有神奇疗效,堪称中医儿科一绝。
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小儿捏脊疗法是按摩手法中的捏、推、捻、揉、提等多种手法的巧妙组合,并作用于小儿腰背脊柱两侧肌肉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捏边向枕部推动;
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捻边向枕部推动。
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操作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一般从骶椎两侧捏向枕部为一遍,连作5遍为一次,可以视其小儿的病情以及耐受能力作1~2次,每日早晨或晚上睡前进行。
小儿捏脊体位很重要
在给小儿作捏脊治疗时,应首先选择好小儿的体位。体位应舒适自然,安静不动或动作不很大又便于操作,最好是伏在大人的身上或大腿上,年龄稍大一些的可趴在床上。治疗前操作者应洗净双手,将小儿的上衣松开或脱去,暴露整个背部。但要注意室内的温度,避免小儿受凉。捏脊完后不要马上进食更不要喝冷饮。在捏脊时手法一定要做到轻柔和缓、灵活、自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前进的速度和手法的频率不应太快。捏起的皮肤要多,如果捏起的皮肤太少,小儿会有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而哭啼,不愿接受治疗。在给小儿运用捏脊疗法之前,操作者最好能在自己的腿上或其它大人的身上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自己手法是否正确,轻重是否适宜,待熟练后再给小儿捏脊。如果小儿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或皮肤病等,就不可施用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不用药物而且比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认为它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能力等作用。特别在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方面尤为突出。近年来,医学工作者通过实验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提高小儿免疫功能和加强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它对小儿疳积、食滞、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尿频、咳喘、夜啼等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当小宝宝患有以上病症时,家长不妨试一试捏脊疗法,它将会使小宝宝早日康复。
捏脊的正确手法图 捏脊背的作用
在经络中,属于八脉之一的督脉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督脉对全身的脉气有统率,督促作用。脊柱两旁分布着十二经脉中的足太阳膀胱经, 这条经脉在背部的循行线上分布有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等穴位,这些穴位是内脏在背部的相应俞穴,既受内脏功能的影响,又能接受良性刺激,调节内脏功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捏脊正是直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经上的俞穴的良好方法。
捏脊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可以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抵御严寒,尤其是配合按,揉,推,擦等方法时,效果明显。机体皮肤下存在着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通过摩擦,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并逐步发展演变成具有免疫功能的吞噬细胞,经常进行捏脊,不仅能增加体内吞噬细胞数量,还能增强淋巴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从而使机体保持持续旺盛的免疫力,达到祛病强身目的。
督脉又称“阳脉之海”。督脉阳气足,才可以补充其他阳经,督脉阳气虚,也会影响到其他阳经的阳气,捏脊通过刺激后背体表皮肤,可以按摩脊柱正中的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并通过后天饮食的调养,使阳气不断得到补充,长期保持旺盛的免疫力,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小儿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要注意什么
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 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②要捏捻,不可拧转。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禁忌: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及发高烧时要暂停。
捏脊的正确手法图
一般被按摩者取俯卧或侧卧位,以舒服为主,常规的捏脊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相对应用力,捏住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捏脊可以从尾骶骨处开始,缓慢向上推移,至颈后枕部为一遍。
2.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夹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捏时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推移向颈后枕部为一遍。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捏脊的注意事项
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比较合适,每次捏脊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宜过长,以免宝宝不适或受凉感冒。
捏脊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宝宝太小的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效果。
开始做时手法要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手法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的话,不宜捏脊。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力道掌握不当,力道过大的话,也会引起背部疼痛。建议在捏脊时手法要熟稔,把握合适的力道,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捏脊疼痛还有可能是长时间久坐容易造成背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背部酸痛,这是正常现象,建议长时间久坐后适时的伸展活动,活动筋骨,如果长时间背部疼痛的话,建议去医院检查。
小儿推拿捏脊正确手法 捏脊治疗的原理
捏脊时经过了小儿的督脉及脊柱左右的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能够调五脏六腑,补脾胃,所以捏脊能使孩子的脾胃健旺,饮食增加。
小儿推拿捏脊正确手法 捏脊注意事项
1.捏脊的时候,要考略到孩子的年龄,孩子能自行翻身,俯卧后才能进行捏脊,否则可能会扭伤孩子或存在窒息的危险。
2.再者,在给孩子捏脊的过程中,遇到气血阻塞严重,或者肌肉僵硬的地方,孩子会有疼痛感,从而抗拒捏脊,不要因为孩子抗拒而放开捏住皮肤的手,但可以停下来,保持不动,让孩子缓解一下疼痛,再继续进行。
3.捏脊的时候要注意,操作者的指甲一定要剪短,磨平,以免划伤孩子的皮肤。
4.捏脊前可先为孩子轻轻按揉脊背部位,让孩子放松,再给被捏的部位涂少许粉剂,润肤乳等介质,这样既能减少捏脊的疼痛感,也容易让孩子接受。
应该怎样改善腰肌劳损
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捏脊,疗效较好。先趴在床上露出背部,身体放平,尽量让肌肉放松。然后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肤、肌肉,再用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往前推,一松一紧,慢慢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每次从下往上捏6遍,每日两次,七天为一个疗程。
小儿皮肤娇嫩,捏脊时应轻柔,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成人背肌较厚,肌肉紧绷,不易提起,故力度应稍大。总之,应视患者背肌松软程度而选用适当力度。
捏脊还可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等症状。对成年人脏腑虚弱、功能失调也有很好的疗效。如有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对于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慎用。
简单地说,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以上就是通过捏脊疗法来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因为捏脊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治疗其他消化道的疾病,例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另外大家在捏脊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法,以免力度不当或者方法不对加重疼痛。
肠胃不好时不妨捏捏脊
肠胃不好不仅会带来口臭、便秘、肥胖等烦人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折磨人的病痛。中医指出,肠胃不好时不妨捏捏脊,捏脊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改善腑脏功能,在健脾健胃方面非常有效果。
捏脊是沿着脊背督脉的循行路线,对这条路线上针对肠胃脾脏的各个穴位进行针对性捏提按摩,通常是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饭后最好休息2小时再进行。手法以每捏三下用力拎起肌肤为刺激最重。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身体舒服,在进行捏脊时并不以俯卧或半俯卧的姿势进行,但这会影响到穴位的准确和按摩效果。
想要真正做好捏脊,而不是做无用功,就要遵循三个要点。保持俯卧或半俯卧的姿势,以背部松弛平坦为目的。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每捏三次提一下肌肤,称为捏三提一法“;或者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视病痛轻重决定。操作时,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进行推动,也可以手握空拳,寻找拇指和食指对合的舒适空间进行推移。
什么是捏脊呢 为什么捏脊可以强壮人体的脏腑呢?
1捏脊能够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即使你的身体不虚,经常捏脊可以使你的五脏六腑运转更加完善,还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提升脏腑功能、加强全身气血运行效果。让你变得健康、更健壮。只要坚持捏脊半年,你的体质会好于以前3倍的你!
2从尾骶部到颈项部,整个脊背分布着126个穴位,捏脊能够有效地激活、疏通这些穴位,从而快速调节、增强人体生命机能。经常捏脊对人体的上百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3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脉为“阳经之海”,这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能够总督、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分布无不与之密切有关。人体生命力就是阳气的体现。通过捏脊,能够畅通督脉,激活、升发人体的阳气,从而增强生命力。
捏脊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交感干的刺激,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能够整体地、双向地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
5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捏脊能使人之脾胃健旺,饮食增加,运化正常,故能提高免疫功能。
6能够活血化积。人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内伤七情过激、外感六淫邪气,气血的运行容易出现淤积、堵塞。背部长期的淤积势必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板结。通过捏脊,能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通开,把这些粘连消除。
7如果一个人胆小、脾气不好、气场不强等通过捏脊也可以有明显改善。
捏脊法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推拿疗法,是一件祖宗流传给我们的养生法宝。由于是按一定的方法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所以叫“捏脊”,因为对治疗“积滞”一类病症效果特别好,又称“捏积”。
“捏脊”是相对部位来说的,“捏积”是相对功效来说的。由于捏的部位又是华佗夹脊穴所在,所以还叫“华佗捏脊法”。其实,所指的都是同一种方法。
捏脊法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安全无碍、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合小孩,而且适合成人。不仅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更能增强体质、养生防病。特别适合家庭保健,非常值得推广、普及。捏脊法最早见于晋朝著名养生家、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被捏者俯卧在床上或者沙发上,掀起衣服,坦露整个腰背。操作者站在被捏者旁侧,两手沿着被捏者脊柱的两侧,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一边捏捻,一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的长强穴捏到颈项部的大椎穴,重复3-9遍。具体操作手法有两种:
双手半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合并屈曲成弓状,手指的背侧置于脊柱两侧,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肉,向前下方推按,拇指伸直下按。
拇指指腹和食指的桡侧缘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两手拇指沿着脊柱中线交替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行移动。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连绵不断地向颈项部推移。
两手拇指伸直,两指端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指面向前,顶住皮肉;两手食指、中指前按,掌心朝下。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
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向前推动,两手食指、中指同时交替向后捻动,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颈连绵不断地向项部推移。
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必拘泥。但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如果为了调治疾病,可以一天1至2次,连续进行,直至痊愈;如果为了强壮身体,必须每天一次,定时进行,形成习惯,长期坚持。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健防病,两三天捏一次,没定期也可以。
患有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者,最好养成天天定时捏脊的好习惯,久久行之,效果必然越来越明显。若能坚持一年半载,整个身体必然得到质的改善。
每次一般以3至9遍为宜,如果感觉舒服,想再捏捏,那么,再多捏三五遍也无妨。
要求用力尽量均匀、连贯及循序渐进。起初捏脊,捏起的皮肉少一些,用力轻一些,遍数少一些,捏过两三次之后,捏起的皮肉逐渐多一些,用力逐渐重一些,遍数逐渐多一些。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大人,要先把相关的道理、效果向他讲清楚,用力以他能忍受为度。
有些人一捏脊就会很痛,有的人会疼的掉眼泪,如果坚持了下来,疼了三天之后开始有通畅的感觉,如果三次之后仍然很痛,可以用艾灸灸整个膀胱夹脊穴位置。
10分钟延寿10年是人就愿意
中医捏脊疗法是传统养生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背部按摩法,通过对老人脊背捏、拿、揉、按等手法来进行康复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补肾壮阳、延年益寿等作用。
捏脊疗法对神经衰弱、腰背疼、高血压、哮喘、腹泻等老年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捏脊为什么如此好呢?
因为脊背关系人整体的健康和寿命。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看医书时,忽然掩卷沉重地说道:“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连在背上,而我们国家的刑罚中有一条是要打犯人背部的,这不是会把人打死吗?”于是他颁布命令,不能再打犯人的背部,改为打大腿和屁股。
脊背是人的生命线
拿捏脊背可以:
疏通经络、调整脏腑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
而我们平时负重、伏案,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个主干出现淤积,于是经常出现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头痛;或者使身体其它部位的气血供应失调,造成泛滥或干涸。
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可以说,捏脊能治百病。
通过捏脊疗法,还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那具体应该怎么捏呢?
要懂“捏”诀窍
捏脊好处多,不过要懂得其中的诀窍,才能取得奇效。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诀窍是: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要点: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天冷可以隔着衣服捏和搓。
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中医“捏脊”可治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中医“捏脊”可治腰肌劳损
在中医儿科,有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捏脊”,通过提捏小儿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科主任赵焰说,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背部疾病。
其中,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肌劳损,功效更为显著。因为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来治疗腰肌劳损,着重刺激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等背俞穴。
温馨提示:晨起或是睡前捏脊疗效好
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捏脊,疗效较好。先趴在床上露出背部,身体放平,尽量让肌肉放松。然后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肤、肌肉,再用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往前推,一松一紧,慢慢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如图)。每次从下往上捏6遍,每日两次,七天为一个疗程。
腰肌劳损的症状如何预防
(1)保持良好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正确的姿势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在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期保持良好姿势最重要。
(2)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状态,肌力及韧带弹性良好者,发生劳损机会少。
(3)劳动中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体位下劳动时间太长,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
(4)注意劳逸结合,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急性扭伤者应治疗。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疾病捏脊手法
常规捏脊法一般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增强小儿免疫力的作用,为了加强疗效,常根据不同病情,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捏提:
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 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厥阴俞,肺俞;尿频提膀胱俞,肾俞,肺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夜啼胃俞,肝俞,厥阴俞;呼吸系统疾病提肺俞,肾俞,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