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的原因
急性肝炎的原因
急性炎患者预后大多良好,90%以上的患者在3个月内都可以痊愈,只有不到10%的人可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仅有1%~2%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肝炎类型 肝炎类型即所感染的病毒种类。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即使秉承稍长一些,最终都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超过6个月者极为罕见。乙型,丙型肝炎就不一样,很容易演变成慢性。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5%~ lO%、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约有50%会成为为慢性,原有乙肝病毒感染再加上乙肝病毒感染即所谓重叠感染。更易成为慢性,其原因是病毒不易被清又长期在体内持续存在。
(2)性别与年龄 如果婴幼儿感染上乙肝病毒,大约90%以上者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其中一部分人以后会发病,年龄较大者患急性肝炎后易变成慢性。据资料统计,40岁以上患急性肝炎后有22.2%~40%的人会成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而40岁以下只有6.3%~8.9%的人成为慢性:在性别上,男性比女性多见,但妊娠妇女得肝炎后较易转为慢性。
(3)休息不好 患病后未能及时休息或休息不好、操劳过度、情绪紧张、通宵失眠、不思饮食者易转为慢性肝炎。为什么有些人患肝炎后会转成慢性,肝病患者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此外,肝病患者要重视治疗的重要行,实际中有很多患者都是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病情的恶化。
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肝炎诊断标准(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经过六个月后,仍然有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障碍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上腹不适,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体内转氨酶升高。严重者消瘦、面色灰暗、黄疸等。
急慢性肝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异常。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主要区别在于病情是非。另外,慢性肝炎还包括了那些不是病毒原因引起,但是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患者,包括脂肪肝患者、药物性肝炎患者等。急性炎患者预后大多良好,90%以上的患者在3个月内都可以痊愈,只有不到10%的人可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仅有1%~2%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其次,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
所以对于患有肝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一旦恶化就会治疗的比较的麻烦,还有就是一些喜欢吸烟酗酒的人,小编建议戒酒戒烟哦,这样才可以预防肝炎的产生,也可以帮助恢复患有肝炎的患者。同时不要熬夜,要多注意休息。
黄瓜水的功效 抗肿瘤
黄瓜中含有的葫芦素C,是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可以抗肿瘤、预防肿瘤以及癌症,同时葫芦素C对于治疗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都有着延长生命的作用。
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的原因
1、与个人自身免疫力有关:也就是说如果急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正常,病毒被消除,病情可迅速痊愈。但如果免疫反应低下,病毒就不能被清除就转化为了慢性肝炎。
2、与发病年龄有关:通常情况,感染急性肝炎的患者年龄越小,就越容易转成慢性肝炎,统计表明新生儿急性肝炎转成慢性肝炎几率为71%-90%,学龄前儿童急性肝炎转成慢性肝炎几率为25%,而青少年和成人急性肝炎转成慢性肝炎几率则在3%以下。
3、与治疗的时间方法有关:一般而言,急性肝炎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都是可以取得痊愈的,而如果耽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延误,或者治疗方法不当,都可能导致急性肝炎转成慢性肝炎。因此急性肝炎患者一旦发现病情,就该及时到正规的肝病医院接受科学治疗,避免慢性化。
4、与患者饮食有关:如急性肝炎患者大量饮酒就是导致急性肝炎转成慢性肝炎重要原因。酒精对肝细胞可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另外,当病人大量饮酒时,会加重酒精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危害健康。
得了自身免疫性肝病一般有哪些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有70%发生在女性,年龄一般在15-40岁之间。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两种病是不同的实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多数隐匿或缓慢起病,起先可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或月经不调。直出现黄疸时才被诊断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约20%-25%病人的起病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有些病人最初肝外表现掩盖了原有的肝病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及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 体格检查时常发现患者肝脏呈进行性肿大,有肝掌、黄疸、脾肿大,面、颈、前胸可见蜘蛛痣,还可见到面部痤疮、多毛、荨麻疹、牙龈及鼻黏膜出血等情况。
肝外表现:面容晦暗或黝黑,蜘蛛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乳腺增生,肿痛,女性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
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最为常见,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较前两者少见,自身免疫性肝病均不具有传染性。这三种疾病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自身抗体的出现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转铁蛋白的化验结果意义
(1)升高:缺铁时增高(缺铁性贫血)、铁蛋白释放增加(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2)降低:感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肝癌、肾病、尿毒症、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流行性出血热、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自我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肝实质损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但有明显的种族倾向和遗传背景。西方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过去认为亚洲的东方民族中发病率较低,近年来发现亚洲人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率在增加。我国1980年前仅有个别报道,现在一个医院、地区就有上百例报道。发病人数的增加可能是实际发病人数的增加,也可能与临床医生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程度、警觉性的提高和诊断方法的改进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
青少年和女性多发
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见于青少年,绝大多数为10~30岁,以10~20岁为发病高峰期,另一个高峰期年龄为绝经期妇女。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8。约70%的患者发病较为隐匿,逐渐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类似慢性肝病的表现,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和闭经等。约30%的患者突然发病,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但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急性期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可持续数月,逐渐发展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患者除一般肝炎症状外,尚有黄疸和肝脏肿大等体征。血清胆红素通常升高,但约有20%的患者无黄疸。肝脏肿大一般呈进行性,有右上腹压痛,并迅速发展为肝硬化。此时患者的面部、颈部、臀部常有蜘蛛痣、可见肝掌。患者常有皮肤淤斑、鼻出血及牙龈出血。约30%的患者在诊断是时已出现肝硬化,超过40%的患者至少并发一种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关节疾病等。
丁肝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黄疸
人感染HDV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原有HBV感染状态。潜伏期4~20周。有下列两种类型:
1.HDV与HBV同时感染
见于既往无HDV感染, 同时感染HDV与HBV,表现急性丁型肝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在病程中可见两次胆红素和ALT升高。血清中HBsAg先出现,然后肝内HDAg阳性。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DAg阳性持续数日即转阴,继而抗-HD IgM阳性,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抗-HD IgG则为阴性。
2.HDV与HBV重叠感染
临床表现多样,可似急性肝炎,也可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多见于慢性HBV感染者,其症状主要决定于HDV感染前是慢性HBsAg携带者,抑或是HB慢性肝病者。如为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则表现似急性HBsAg阳性肝炎,但抗-HBV IgM阴性,较单纯HBV感染重。如为HBV慢性肝病,由于HBV持续感染,HDV不断复制,使已有肝组织病变加重,可表现为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向慢活肝和肝硬化发展。因此,凡遇慢性乙型肝炎,原病情稳定,突然症状恶化,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颇似重型肝炎,应考虑为重叠感染HDV的可能。
早期肝炎的症状
虽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病程有所不同,病程在6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月者为慢性肝炎,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 乙型 丙型 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需注意,由于病毒感染的潜隐性,对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即使患者不能提供6月以上的病史,也不一定能排除慢性肝炎的可能。
⑴急性肝炎:患者在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发现血清ALT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⑵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按照我国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及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对于多数的慢性乙型肝炎整个病程又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及再活跃期。不同时期的临床转归不尽相同。
⑶ 重型肝炎:2000年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给出的定义如下:
①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
转肽酶高的原因
一、生理性造成的转肽酶高:
如当出现阻塞性黄疸时,酶类出现异常,就会逆流入血,转肽酶就会出现偏高;另外,肝胆疾病引起的转肽酶偏高。
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管炎、原发性肝炎、胆外管道炎。
二、非病理性造成的转肽酶高:
如经常大量饮酒,也会出现转肽酶暂时性的偏高,此种情况一般停酒后,即可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引起转肽酶高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应该做进一步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病情,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
丁型肝炎
人感染HDV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原有HBV感染状态。潜伏期4~20周。有下列两种类型:
1.HDV与HBV同时感染
见于既往无HDV感染,同时感染HDV与HBV,表现为急性丁型肝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在病程中可见两次胆红素和ALT升高。血清中HBsAg先出现,然后肝内HDAg阳性。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DAg阳性持续数日即转阴,继而抗-HDIgM阳性,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抗-HDIgG则为阴性。
2.HDV与HBV重叠感染
临床表现多样,可似急性肝炎,也可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多见于慢性HBV感染者,其症状主要决定于HDV感染前是慢性HBsAg携带者,抑或是HB慢性肝病者。如为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则表现似急性 HBsAg阳性肝炎,但抗-HBVIgM阴性,较单纯HBV感染重。如为HBV慢性肝病,由于HBV持续感染,HDV不断复制,使已有肝组织病变加重,可表现为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向慢活肝和肝硬化发展。因此,凡遇慢性乙型肝炎,原病情稳定,突然症状恶化,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颇似重型肝炎,应考虑为重叠感染HDV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