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梗心电图如何解释

心梗心电图如何解释

(1)缺血型T波改变:正常T波前肢长,后肢短,顶部圆钝,基底较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缺血型T波高耸,双肢对称,波形变窄.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超急性期呈高尖T波或原为倒置的T波突然变为直立(伪改善).

(2)损伤型ST段移位:正常ST段位于基线水平.急性心肌梗塞时,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塞.ST段升高01~1mV不等,同时伴有对侧面ST段下降.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

(3)坏死型Q波:正常Q波深度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3秒,形态完整.急性心肌梗塞的坏死型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秒.

为什么进行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主要是用来评估患者能否耐受肠镜检查的。普通肠镜由于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可能会为患者带来紧张、恐惧感,甚至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一个健康的心脏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心电图检查可以使医生对患者的心脏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同时能鉴别心梗等有可能引起腹痛的疾病,肠镜前做心电图检查是对患者的负责。

心衰的五大早期症状

1. 倦怠乏力、失眠烦躁

如果夜间睡眠时有烦躁、失眠,或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史者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厌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症状,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这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最好去医院检查。

2.夜间气喘

有冠心病史,夜间睡眠必须垫高枕头,平卧后出现咳嗽气促,并常在睡眠时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能逐渐缓解,可能也是隐性心衰的表现。

3. 脉搏快或不规则

心跳加快常是心衰的早期表现,稍加活动脉率即超过100次/分钟,或有心律失常,这些都提示应尽早去医院作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

4.夜尿增多

有冠心病、隐性心力衰竭者,在夜间平卧休息时,因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排血量增加,肾灌注血量增加,夜尿也会明显增多,这提示有隐性心衰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5.无痛性心梗

临床发现,心肌梗死时极易发生心衰,约有25%的心梗为无痛性心梗,而这类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最易出现隐性心衰。患者咳嗽痰多、胸闷不适、气短喘息等症状常加重,患者和家属应特别重视,不要认为没有心绞痛,就无心梗、心衰的可能。

早期症状的识别只是预防心衰的一种,那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能预防心衰呢?

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特征有哪些

一、倦怠乏力、失眠烦躁

如果夜间睡眠时有烦躁、失眠,或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史者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厌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症状,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这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最好去医院检查。

二、夜间气喘

有冠心病史,夜间睡眠必须垫高枕头,平卧后出现咳嗽气促,并常在睡眠时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能逐渐缓解,可能也是隐性心衰的表现。

三、 脉搏快或不规则

心跳加快常是心衰的早期表现,稍加活动脉率即超过100次/分钟,或有心律失常,这些都提示应尽早去医院作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

四、夜尿增多

有冠心病、隐性心力衰竭者,在夜间平卧休息时,因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排血量增加,肾灌注血量增加,夜尿也会明显增多,这提示有隐性心衰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五、无痛性心梗

临床发现,心肌梗死时极易发生心衰,约有25%的心梗为无痛性心梗,而这类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最易出现隐性心衰。患者咳嗽痰多、胸闷不适、气短喘息等症状常加重,患者和家属应特别重视,不要认为没有心绞痛,就无心梗、心衰的可能。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MI)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

病因

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实际上由于原有轻度或中度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血流闭塞所造成,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斑块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发展到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合,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为ST段抬高,最终发展到冠状动脉相关的心室壁完全或几乎完全坏死(所谓透壁心梗,在心电图上常有Q波产生),使管腔不完全闭塞的血栓产生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这两者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为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如果在20分钟时间里,由于血小板激活而释放的血栓素A2和血清素所引起的一过性血管痉挛减轻,或者异常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自发性溶解,前向血流就能恢复,因此没有坏死的组织学表现,也没有心肌坏死的生物化学标致物以及相应的心电图持续改变,而发展成不稳定心绞痛,比产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更长更严重的斑块破裂发作的典型结果是坏死的生物化学标志物(肌钙蛋白T或I)释放,但是坏死扩展的表现类型比ST段抬高的心梗较轻,当察觉到心肌坏死的临床证据时,即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的心梗(心电图上常无病理性Q波)。

临床表现

非ST段抬高的心梗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心梗的并发症多见于ST段抬高的心梗,较少见于非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范围小于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延展明显多于ST段抬高的心梗。梗死性心包炎多见于ST段抬高的心梗,少见于非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的心梗,有报道,前者为35%~50%,后者为18%~30%。非ST段抬高的心梗出院前运动试验阳性较ST段抬高的心梗高2倍。

这些特点均提示:非ST段抬高的心梗常有残余的濒危心肌存在。

检查

1.血清心肌酶学检查

血清心肌酶学增高可出现增高的CK,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异常改变。血沉增快。患者可能有血脂,血糖的浓度增高。

2.心电图检查

非ST段抬高的心梗是指心电图上无病理性Q波,仅有ST-T波演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急性期心电图特征可分为3型:

(1)ST段压低型发作时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T波可直立,双向或轻度倒置。

(2)T波倒置型发作时T波双肢对称,深倒置,而无明显ST段移位,以后有典型的梗死T波演变。

(3)ST段抬高型发作时ST段抬高(肢体导联抬高≥2mm,V1-V4抬高≥3mm),以后ST段恢复,伴T波演变,在ST段压低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较高,多导联ST段严重压低者预后欠佳。

3.放射核素检查

对梗死节段及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低于QMI,此与非ST段抬高的心梗早期再灌注,坏死心肌少,对室壁运动影响较轻有关,近年发现SPECT诊断NQMI的敏感性较高(95%),正电子发射扫描亦是鉴定NQMI的一种有希望检查方法。

4.超声心动图检查

在非ST段抬高的心梗常可见节段性运动异常,其敏感性较高,而NQMI患者没有或较少有此现象,用二维超声监测NQMI,一旦发现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则提示已发展为QMI。

诊断

1.ST-T的动态衍变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24小时(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ST-T改变常在数小时恢复)。

2.胸痛持续至少半小时以上,符合心梗的胸痛特点。

3.血清酶学的改变符合心梗的变化规律和(或)血清肌钙蛋白T或I升高≥正常值的2倍以上。

如有1或2和3两条即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的心梗。

​老人牙疼要注意心肌梗塞

特别是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一旦发生剧烈牙痛,又有上述表现者,一定要首先想到“心梗”的可能性。如何注意呢?

⒈中老年人无法解释的牙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及时进行心电图、CT、心肌钙蛋白等检查,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⒉一旦确诊急性“心梗”,立即让患者就近平卧,保证呼吸通畅,解开腰带和胸前衣扣,避免活动、用力。有呕吐时应该让其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舌下持续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

⒊呼吸微弱、意识不清、面色青紫时,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⒋目前急性“心梗”的治疗观点是建议病人到有条件的医院,尽早进行溶栓、介入、手术治疗,发病后1小时内到急诊,可挽救大部分坏死的心肌;6小时内,有可能挽救部分心肌;12小时后,效果就明显差了。

心肌梗死心电图

(一)损伤型改变:在坏死区周围的心肌呈损伤型改变,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甚至形成单向曲线。这是由于损伤的心肌细胞膜极化能力减弱,在静息状态下呈部分极化状态,与周围未受损极化能力正常的心肌之间,产生了电位差,健康心肌电位较高,受损心肌电位较低,电荷从高电位处向低电位处流动而产生电流,称为损伤电流。该电流只在心肌细胞处于极化状态时才存在,故又称舒张期损伤电流。

心肌呈极化状态时,正值心电图T波之后,下一个QRS波之前,此段称为TP 段,这时置于损伤侧的探查电极测得负电位,表现为T-P段基线下移,当心肌除极时,两部分心肌之间不存在电位差,因而也没有损伤电流产生,S-T段回到等线,在心肌复极后,再次出现损伤电流,使T-P段又降至等电位线以下。在阅读心电图时,习惯以T-P段为基线,故上述情况被认为是ST段抬高。

心肌梗塞心电图是什么

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 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 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2 日内出现病理性Q 波,同时R 波减低,是为急性期改变。Q 波在3~4 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 %~ 80 %永久存在。

3、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 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 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

4、数周至数月后,T 波呈V 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 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心肌梗塞心电图怎么看

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是在起病数小时出现高尖T波 数小时后 ST呈弓背向上抬高 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 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 但疾病的诊断是很复杂的 不是光靠几句话就可以诊断的 患者不可以自行诊断的。

心肌梗塞心电图的变化

1、ST 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2、宽而深的Q 波(病理性Q 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3、T 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 波增高、ST 段压低和T 波直立并增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心电图有2 种类型:① 无病理性Q 波,有普遍性ST 段压低>0.1mV ,但aVR 导联(有时还有Vl 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 波倒置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致。② 无病理性Q 波,也无ST 段变化,仅有T 波倒置改变。

心肌梗塞心电图如何判断

心肌梗塞的发生是出于冠状动脉的强烈痉挛或闭塞, 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坏死的结果。发作起来表现剧烈胸痛,心前区刺痛,持续数小时,面色苍白、焦虑不安,全身乏力、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而快, 节律不齐.心肌梗塞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威肋病人的生命。

那么怎样事先就能知道会出现心肌梗塞呢?这种病的发病突然, 但也与其他事情一样,必然有一个过程,我们认识这个过程的特点,就可以预防心肌梗塞发生。心肌梗塞在发病前有时有诱发因素,比如负重劳累、强烈精神刺激、暴饮暴食、饮酒、吸烟、寒冷刺激等, 有了这些不利因素,心脏负荷加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随之相应增加。

不疼的心梗更可怕

“心肌梗塞”简称“心梗”,众所周知的是,“心梗”会带来剧烈的胸痛,医生甚至描述这种疼有“濒死感”。但麻烦的是,有一种“心梗”是无痛的;更加麻烦的是,这种“无痛心梗”的发生率并不低!美国的《循环》杂志最近统计显示,“无痛心梗”占所有“心梗”的45%。

很多人到医院做心电图,被医生告知有“陈旧性心肌梗死”,但病人本身却从来没有明确的胸闷、胸痛等“心梗”的典型症状。但是,没有胸痛过,并不意味着没有过“心梗”的症状。他们可能只是腹胀、头晕、出冷汗,或是轻微的胸闷胸痛。有一个病人只记得自己有饭后出汗的问题,只是出汗很多,可以把衣服都湿透了,同时伴有轻微的头晕,后来检查发现是心脏右侧冠脉的中段已经有梗塞了。

什么样的人应该在不舒服时想到会 有“无痛心梗”的可能呢?比如之前一直吸烟,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这样的人本身就是“心梗”高危人群。最便捷的办法是做心电图,而且最好找专业的心脏专科医生,认真地分析心电图,完全可以从中找出“心梗”发生的蛛丝马迹。

检查冠心病不要只看心电图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也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不同的人心绞痛发作时往往表现不完全一样。多数人形容有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有些病人感觉疼痛或不适感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这时候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

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心肌缺血会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消化不良、胃灼热感或恶心、呕吐。但无论是哪种症状,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查排除冠心病才行,否则延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心电图无异常

不能认为没有冠心病

当心前区经常感到闷痛而心电图结果又提示正常时,很多人就会放心地以为自己没有冠心病,而事实上,即使是一张正常的心电图,也不能排除心脏病的存在。吴主任说,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有一大部分心电图正常而症状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心脏血管病变往往较为严重,多为血管的主干病变或多支血管的弥漫病变。

“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专家指出,心脏及冠状动脉循环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有时不易被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

因此尽管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但并非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症状、体检和某些特殊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做出结论。

最危险“杀手”——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最凶险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据临床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约80%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而近半数的患者常在到达医院之前就发生意外。

但急性心梗发生前大部分患者已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在积极药物治疗下仍可能有10~15%转变成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药物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急性心梗的发生几率会更高,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应当按照急性心梗来治疗,早期识别冠心病特别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尤为重要。

做有心人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同时,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冠心病这类疾病正在趋于年轻化。为了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中年人应定期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必要的检查包括:每年做一次血压、血糖检查。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则应做心电图检查,若需要进一步检查,医生会安排做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反应

心房肥大: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为P波异常,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

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仅遗留坏死性Q波。

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节律均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临床意义不大。

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和ST—T改变,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发的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但频发的室性早搏或形成二联律、三联律多见于多种心脏疾病。

异位心动过速:分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类,又分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除频率快、节律不齐外,前者心电图形态多正常,后者QRS波宽大畸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扑动与颤动:分为心房和心室两大类。心房扑动与颤动为频率在每分钟250~600次的异位节律,P波消失,代之以异常的“F”波,多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心室扑动与颤动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

相关推荐

​老人日常养生警惕隐性心衰

“隐性心衰”是指老年心脏病人因心脏功能损伤之前,已出现不典型的症状体征,对此医学上称之为隐性心衰,也可看作心衰前兆。隐性心衰的表现主要是: 心衰气喘 老年人稍事劳作或运动后常有气不够用的感觉,安静休息后便会好转,这是年老体弱的表现。但如夜间睡眠必须垫高头,平卧时出现咳嗽气喘,睡眠中常憋醒,须坐起来喘息一阵才缓解,这就是心衰气喘的症状。 心衰咳喘 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喘不同,咳喘多为泡沫性痰,或带有少许血丝,坐位时轻,卧位时重,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两肺底持续存在细小啰音时,应考虑隐性心衰。 倦怠、乏力

老人牙疼要注意心肌梗塞

⒈中老年人无法解释的牙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及时进行心电图、CT、心肌钙蛋白等检查,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⒉一旦确诊急性“心梗”,立即让患者就近平卧,保证呼吸通畅,解开腰带和胸前衣扣,避免活动、用力。有呕吐时应该让其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舌下持续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 ⒊呼吸微弱、意识不清、面色青紫时,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⒋目前急性“心梗”的治疗观点是建议病人到有条件的医院,尽早进行溶栓、介入、手术治疗,发病后1小时内到急诊,可挽救大部分坏死的心

慢性肺心病的鉴别诊断

肺心病伴左心室肥大并不少见,肺心病也可出现心肌复极异常和缺血性ST-T心电图改变,尤其是老年人。左心室损害既可是肺心病时高血细胞比容、高黏血症、高血容量、支气管-肺血管分流、反复感染毒血症-低氧血症-心力衰竭时外周血管收缩等引起左心室负荷增加所致,也可能系并存冠心病或高血压心脏病之故,这可以根据上述鉴别要点甄别。 肺心病常与冠心病并存,使病情和症状更加不典型。肺心病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并有左心室肥大者,可以诊断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1.肺心病缓解期出现典型心绞痛,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2.有胸闷或心前

心脏无痛不代表心脏健康

通常,医生通过检查心电图是否有ST-T段改变及新出现的Q波,以及血液中央肌酶(心肌损伤的标记物)的变化,来判定病人最近是否有过心肌缺血发作或”心肌梗死”。 但在无症状的”心脏病”发作的患者中,4/5的人心电图不出现Q波。研究显示,非Q波的无症状性心脏病发作,死亡风险升高11倍,因心脏原因死亡的风险升高17倍。更糟糕的是,美国研究人员说,无症状性心脏事件发作可能比预想的更常见、更致命。 “因为心脏病导致死亡的患者,一部分是因为无痛性心梗。”医师说,有四类人轻易发生无痛性心梗,一是”糖尿”病患者,其”疼痛”感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的检查知识

其实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接受心电图的检查,但是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处理虽然我们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患者还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患者才会更加的舒适,为此我们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知识也是很有必要性的。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V4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2导联呈qRS型,ST段明显抬高,V1导联ST段亦抬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a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抬高,Ⅱ导联呈qRsr'型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 在异常Q波和ST段的抬高尚

查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

1、心肌酶学检查(抽血化验):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可诊断出急性心梗。 2、多排CT(256层极速螺旋CT)检查: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以及可疑患者的筛查等,可大体上了解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但对较细小的血管不敏感。 4、运动平板心电图:就是让受测者在平板上运动以增加心脏负荷。在此过程中测试者若胸痛发作,且监护的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诊断标准,就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5、常规心电图:这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症状发生时检出率比较高,如

肚子疼为什么要做心电图

腹痛的类型中有一种叫做牵涉痛,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引起的腹痛就是常见的牵涉痛的一种,简单的讲由于心脏和腹部的传入神经在某处混合为一根神经传入大脑,导致大脑认为相应部位的体表也发生疼痛引起的。所以有冠心病等病史或年龄较大的人发生腹痛的时候也应该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发生难以解释的腹痛应该来做心电图来查看是否有心脏疾病。

有一种胃疼其实是心肌梗死

案例: 刘先生刚40岁出头,平常烟不离手,这两年经常胃疼,有时还感觉胸闷、没劲,上楼后气喘。但他从不去正规医院,而是和妻子打听各种偏方吃。后来胃疼越来越严重,他终于托关系找熟人住进了医院,查血后准备第二天进一步检查。当天夜里,他感觉到长时间的剧烈胃疼,以为是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想上厕所,也没有叫护士,结果猝死在厕所里。 由于他妻子和婆家关系一直不好,婆家甚至怀疑是她做了手脚,给刘先生用了什么毒药,双方争执不下,决定对刘先生进行尸检。最终检查结果让人意外,刘先生的胃没什么毛病,心肌上却有大面积坏死,这与

诊断冠心病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1.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塞,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心肌病等证据。这是常见的诊断冠心病的依据。 2.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对诊断冠心病十分有益,而无其它原因(如各种心脏病、显著贫血、阻塞性肺气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应用洋地黄药物及电解质紊乱等)可查。如病人仅有心电图的缺血表现,而无心绞痛者可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3.40岁以上病人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以及乳头肌功能失调,而不能用心肌疾病或其他原因解释

男子检查心脏猝死跑步机

核心提示:昨日下午,59岁的欧伯因为气喘到广州珠江医院看病,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一个运动心电图检查时,猝死跑步机上。欧伯的家属到医院讨说法时,医院称检查符合程序,事故纯属意外。 “做体检前还能亲自开车去医院,可为什么做个跑步机心脏检查就猝死了?”昨日下午,59岁的欧伯因为气喘到珠江医院看病,不想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一个运动心电图检查时,竟猝死在跑步机上。欧伯的家属提出质疑:病人之前心电图正常,而且也曾以身体吃不消要求不做此项检查,医生为什么还要坚持?而医院方则认为检查符合程序,事故纯属意外。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