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臀部走罐好处和坏处 臀部拔罐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臀部走罐好处和坏处 臀部拔罐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臀部拔罐是一种养生保健疗法,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提升身体的免疫能力,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可以改善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拔火罐的地方痒是怎么回事

拔罐后为什么皮肤刺痒?

拔罐后部位痒,表示有风邪和湿气。先痛后痒表示体内有火毒。这是正常的病灶反应,不必惊慌,是病气外排的必然现象。连续治疗,坚持一段时间,反应自然消失,一般不会很长,有的1--2天,个别严重的需要1--2周左右。

拔罐常见的方法: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臀部拔罐疗法治百病

治百病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这里说臀部拔罐疗法治百病只是夸张了臀部拔罐的效果,臀部拔罐虽然很好,治百病还是夸张了,但是臀部保健一直是人们所忽视的,定期做个臀部拔罐对于身体体质的改善还是很有效果的。

拔罐养生要注意什么

拔罐养生的方法

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的膀胱经,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常用于后背酸痛、发凉,头晕,感冒等。

最后,就来告诉你拔罐的注意事项吧。

拔罐养生的注意事项

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然后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 病情轻、病灶浅的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 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拔罐时间适当延长 天热时则相对缩短。

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丰富,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拔罐。

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

拔罐养生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就要及时停止就医哦。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1、留罐法

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小孩拔火罐可以吗

可以。其实儿童是可以拔火罐的,因为儿童皮肤娇嫩,所以拔罐时间不宜过长。

儿童拔火罐也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儿童,平时在背部拔拔罐可以提高免疫力。给儿童拔罐时,要掌握好时间,拔到以皮肤发红为宜。但是有血液病、皮肤肿胀、疮疡等皮肤损伤时不适合拔罐,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儿童也禁止拔罐。拔的时间过长起疱时,应用消毒针把疱刺破,碘伏消毒后用纱布包扎,以免感染。

以下是两种适合儿童的拔罐方法:

腹泻的儿童:沿肚脐上下拔,或者沿着脊柱从上往下走,直到臀部。

受凉的儿童:可以在背部、脊柱两侧旁开两横指处,从上往下走。

拔火罐是中医传统的诊疗手段之一。儿童脏腑娇嫩,机体功能脆弱,抗病能力较低,若养护不当,易患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儿童肠胃脆弱,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易为饮食所伤,引起脾胃运化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积滞、疳积、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儿童的这些常见病、多发病,可采用保健拨罐疗法进行预防和保健。

走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走罐?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走罐的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走罐的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提醒:

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走罐疗法的操作方法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拔罐方法有哪些

1、留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拔罐作为最为传统的中医养生法,在生活中很常见

2、闪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的是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往返推动。一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肤变得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再将罐起下。这个方法适合治疗那些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如何缓解后背疼痛

后背疼痛怎么办?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臀部走罐好处和坏处 臀部拔罐有什么坏处

拔罐后局部皮肤会有疼痛感,做了臀部拔罐后很有可能一天都没办法坐椅子,因此,对于上班坐办公室一族来说是十分艰难的,做完拔罐后坐在椅子上一整天都会很难受。

拔罐应该拔多长时间呢

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应缩短。 初次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儿童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且拔的罐要少。同时选用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每次10~20分钟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以上详细介绍了拔罐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拔罐的最佳时间。相信大家已对拔罐的常识已有进一步的了解了。在平时身体湿气重的人群,就可以通过拔罐来调理身体。但需要注意,皮肤上有伤口或者皮肤过敏的人,应该等皮肤好了以后,再进行拔罐。避免皮肤造成两次损伤。

拔火罐 可以治疗腰酸吗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应注意: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稍加实习,即可在家中应用,并且效果较好。

常见的拔罐方法

1、留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先将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之后,再来拔罐,从而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疾病。

走罐疗法的功效和操作要点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此手法作用力度、面积都较大,与刮痧疗法有相似之处。操作前应在待走罐的部位涂上“刮痧拔罐润肤剂”,否则易出现皮肤损伤和疼痛。一般背部走罐宜上下移动,胸部应按肋骨走行方向来回移动,上下肢、腹部宜旋转移动(顺时针、逆时针均可)。此法对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等病症如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感冒发烧、高血压、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肠炎、痤疮等病症都可广泛应用,且效果颇佳。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常用走罐法有以下三种。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1.浅吸快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3~5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30~50cm,以皮肤微红为度。适用于体虚年迈、儿童和病情表浅者如末稍神经炎,轻度感冒等。

2.深吸快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5~8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15~30cm,以皮肤表面红紫色为度。适用于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的多种病症。使用部位常以背部膀胱经即背俞穴为主。

3.深吸慢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8~12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3~5cm,以皮肤表面紫黑色为度。适用于久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相关推荐

拔罐的常见注意事项有哪些

1.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然后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2.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3.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4.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5.

拔火罐的作用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 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

在家里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医生介绍,拔罐简单易行,一般患者在家中就可以操作。以后背疼痛来讲,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10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医生介绍,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

小孩子拔火罐可以吗

"很多人认为拔罐颜色越深病情越严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能以皮肤颜色作为判断病情的标准。拔罐后皮肤之所以发紫,主要是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刚开始可能是发红,出血时间长就会发紫。皮肤出现的颜色与个人体质有关系,皮肤老化的、皮质层厚的人颜色比较浅,对于皮肤稚嫩的孩子就很容易发紫。"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张世卿说,小孩是可以拔罐的,因为其皮肤娇嫩,拔罐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皮肤易起泡。 他向家长介绍了几种适合孩子的拔罐方法: 腹泻的孩子:沿肚脐上下拔,或者沿着脊柱从上往下走,直到臀部。 受凉的孩子:

椎间盘突出拔罐治疗好吗

有一定的作用的 从中医角度讲,火罐有调整阴阳、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作用。 从西医角度讲,火罐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体免疫力等作用。 推荐几种治疗本病的穴位和方法 1.可以在脊柱旁开的两条肌肉上进行走罐走罐用闪火(就是用镊子夹住酒精棉,在罐内晃一下,迅速将罐扣在皮肤上,然后上下拖动)事先可以在皮肤上涂抹些红花油、凡士林之类的,实在没有 香油也行。 2.在腰部痛点部位留罐。 3.在环跳穴、委中穴留罐 穴位位置(不知道您有没有解剖基础,我就说大白话了哈) 环跳:侧卧,将上面的腿屈曲,把手放在你

拔罐后皮肤发痒是什么原因

拔罐后皮肤发痒是什么原因 对于拔罐后皮肤痒的现象,针对不同患者所适用病情不同由此反应出的效果不一样。对于拔罐皮肤痒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火罐本身对于人体皮肤是一种损伤,其表层组织在受到拔出火罐后一些自身内在细胞的修复和反应的作用所导致的。由此可见,对于人体最基本的反应来说,拔罐后皮肤痒也实属正常现象。但是对于个别患者来说,某个部分毒气存在而产生的反应。由此,这些都要适情况而定论的。 拔罐常见的方法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

哪些人更适合拔罐

1、患感冒的人 感冒患者容易感觉到头昏和肩酸背痛,这时候在肩部和背部拔火罐,整个人都会感觉轻松很多,头脑也会清醒起来。 2、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利用药物治疗总是不尽人意,如果在脖子前面的廉泉穴或天突穴拔上个罐,效果绝对优。 3、慢性鼻炎 可以后背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走罐治疗,效果非常好。 4、痛经 拔罐对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淤型的痛经效果明显,可在腹部的中极、归来、天枢穴和背部的肝俞、肾俞穴上拔罐。 运用拔罐疗法还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养颜美容,是家庭保健的好帮手。不过要注意患有一些疾病以及经期妇女、孕

真空拔罐八个注意事项

1.选择好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进行拔罐为佳。 2.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尤其对须宽衣暴露皮肤的患者应避开风口以免受凉感冒。 3.拔罐时嘱咐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体脱落。拔罐使用罐体吸附数目多时,罐体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体互相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拉伤,或因罐体间互相挤压而致罐体脱落。 4.前一次拔罐部位斑块未消失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5.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背部、臀部、大腿部,

拔火罐有什么禁忌吗 拔火罐的禁忌

禁忌一: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小时~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禁忌二: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拔火罐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

关于拔罐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然后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